近日,第三屆“朱自清散文獎”頒獎典禮在揚州舉行。中國散文學會會長王巨才、《人民文學》主編施戰軍和獲獎作者張煒、馬未都、于堅、祝勇等出席頒獎典禮。
“朱自清散文獎”由《人民文學》雜志社、揚州市委宣傳部共同主辦,逢雙年頒發,頒獎地點均為揚州。施戰軍在致辭中說,第三屆“朱自清散文獎”,名家云集,文星耀眼。這些作品體現了近年中國散文的水準,并與朱自清那一代現代白話散文銜接成一條浩蕩長河。
張煒在接受頒獎時說:“40年來,我沒有中斷過散文的寫作。我的虛構作品受到很多鼓勵,實際上我寫了600多萬字的散文,幾乎占據創作量的一半。作為一個現代的文明人,每個人都應該寫一手好的散文。作為一個作家,如果能寫好的散文,等于開車的人取得了駕照。今天,接受了‘朱自清散文獎’,我從這兒回去,開著文學之車,繼續上路。”
獲得“朱自清散文獎”,馬未都感到意外。他認為“揚州”、“朱自清”、“散文”這三個詞匯是一種絕配,反映了散文的精神、散文的傳統。“從先秦到漢晉,從唐宋到明清,乃至今天,散文創作一直延續著。我仔細想,散文比任何一種文學形式都有生命力。所以,我們希望今天的人無愧于散文這樣一個偉大的文學形式。”
表示“受寵若驚”的獲獎者還有祝勇,他說:“我寫了20多年的散文,但基本上和各種獎項無緣,所以這次獲獎也感到很意外。”祝勇多年來致力于散文的探索創新。他以當代人的視角重新照亮歷史,關注歷史潮流中的幽微人性,考察一個人與他所處的時代的關系。
賀捷生因散文集《父親的雪山,母親的草地》獲獎,可惜身體不適未能參加頒獎典禮,她發來的獲獎感言感人肺腑:“我是個風燭殘年的老人,身體一天不如一天,視力因患白內障大大下降。每當我打開電腦,望著屏幕,眼前常常白茫茫一片。我都沒有信心再寫下去了。不是沒有東西寫,而是要寫的事、要寫的人,實在太多了,讓我望而卻步。真的,這個獎及時給了我強大的動力,讓我知道我的故事還有人聽,我的經歷還能給后人留下點什么。”
于堅以詩人身份著稱,但其散文創作也令人矚目。他說,散文在中國文明中是根基性的,一個人只要拿起筆來,大都是從寫散文開始。揚州是古代中國生活的典范,“朱自清散文獎”在這里設立、頒發,非常合適。 (欣 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