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中國作家網>> 新聞 >> 作協新聞 >> 正文

    2014詩夢江南系列詩文化主題活動在沙溪古鎮舉行

    http://www.tc13822.com 2014年04月24日10:10 來源:江蘇作家網

    參加活動的專家合影

    省作協黨組書記范小青和太倉市委宣傳部部長陳雪嶸簽署基地協議

    北京大學中國新詩研究院院長謝冕與沙溪鎮鎮長潘紅忠簽署基地協議

    第三屆中國新詩沙溪論壇會場

     

    專家研討

     

    專家研討

    高洪波、范小青、李朝潤、陳雪嶸為江蘇省作家協會創作基地揭牌


    張王飛、汪政、樓曉舟等為中國新詩江南創作基地揭牌

      2014年4月19日, 詩夢江南系列詩文化主題活動在太倉沙溪鎮舉行。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高洪波,省作協黨組書記、主席范小青,江蘇省委宣傳部部務委員、文藝處處長李朝潤,省作 協黨組副書記張王飛,副巡視員、創研室主任汪政,《揚子江詩刊》特聘主編子川,太倉和沙溪有關方面領導、來自全國的詩人、詩評家謝冕、張清華、趙敏俐、王 彬彬、何言宏、葉櫓、葉延濱、林莽、梁平、宗仁發、馬新朝、張洪波、劉福春、唐曉渡、耿占春、羅振亞、霍俊明、劉颋、高偉、陸梅、曉華、胡弦、何同彬等及 新聞媒體記者參加了本次活動。

      這 次活動的主要內容有舉行中國新詩第三屆論壇、創建江蘇省作家協會文學創作基地暨中國新詩江南創作研究基地等。據悉,中國新詩江南創作研究基地由北京大學中 國新詩研究所、首都師范大學中國詩歌研究中心、北京師范大學中國當代文學創作與批評研究中心、南京大學新詩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學當代中國文學與文化研究中 心聯合掛牌成立。

      高 洪波在開幕式上致辭,他說,文化是一個國家的軟實力,是一個民族的精神支撐和靈魂。我們在大力發展經濟的同時,更要注重文化的修煉與傳承。傳承和弘揚優秀 傳統文化,賦予傳統文化新的時代內涵,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使精神文化產品和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我們要借鑒世界文明成果,推進文化創新,努力 打造一批代表中國形象、具有中國特色、群眾喜聞樂見的中國文化品牌。

      范小青在創作基地揭牌儀式上講話,她充分肯定了前兩屆論壇成功舉辦所取得的積極意義,希望參加本屆論壇的專家學者就詩歌與現實等話題,深入研討,提出更 多有利于詩歌健康發展的觀點和路徑。同時,她也希望中國新詩論壇成為沙溪的文化符號和詩歌界高端對話的平臺,越辦越好。

      首屆中國新詩論壇,專家們就百年新詩經典化的歷史、方式、必要性、困境以及經典化與閱讀、文學教育之間的關系等重要問題展開了積極的討論,并對《揚子江詩刊》發起的“新詩十九首”評選活動的主旨、原則、程序及其經典化功能展開了豐富的對話和探討。與會專家們興致盎然地參觀了沙溪古鎮,真切地感受了沙溪留存的悠久、深厚的傳統文化,并為把古鎮之“古”與中國新詩之“新”相結合的未來構想提出了很多寶貴的建議。首屆新詩論壇在海內外詩歌界、文學文化界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第二屆新詩論壇的議題是“中國新詩建設:問題與對策”, 專家學者們圍繞這個相對開放性的題目進行了充分討論,提出了中國當前新詩建設最關心的問題、最具原創性的看法,并通過研討形成了具有建設性和針對性的對 策。比如新詩審美鑒賞的普及化教育,對新詩文體和理論的關注,詩人故鄉意識和地方性寫作的漸趨消失等等。另外,新世紀以來,中國詩歌界不僅出現了很多新詩 人與新詩作,還涌現了大量新現象、新潮流,論壇對此進行了認真梳理,從紛繁復雜的詩壇表象背后發掘出若干需要嚴肅對待的基本問題,并圍繞這些基本問題及由 此顯露的中國新詩的希望與困境進行了討論,形成了對新詩的過去和未來的完整把握,這對國詩歌的良性發展必將起到真正有效的推動作用。

      黨的十八大提出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美好生活不只是停留在物質層面的富足,還有精神上的需求,提高全民族的精神文化素養是文學工作者努力的方向和目標。

      本次詩文化系列活動是在全國文化大繁榮、大發展及江蘇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強省轉變的宏偉藍圖之下,通過一系列與論壇相應的詩歌活動和詩歌行為(如新詩創作研究基地的建設、詩歌大講堂、“著名詩人寫沙溪”系列筆會、“詩書畫”作 品邀請展等),一方面積極繁榮沙溪、太倉乃至整個江蘇的詩歌文化,從而推動全省乃至全國新詩研究和創作的繁榮和進步;另一方面,以太倉沙溪為核心和文化地 標,以詩歌為媒介,形成地域性的、傳承性的、特色的詩歌文化傳統和豐富的、高端的文化樣貌,進而推進和帶動太倉沙溪鎮經濟、文化的全面發展,以實現詩歌和 地方文化、經濟的雙贏、多贏,把未來的沙溪打造成為有影響力和號召力的詩歌中心和文化中心。 (周韞)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