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中國作家網>> 新聞 >> 作協新聞 >> 正文

    別讓詩意只存活在詩里

    http://www.tc13822.com 2014年03月24日09:15 來源:中國作家網 聞 言

      文學是美的藝術,一部文學作品,思想再深刻、題材再獨特,都必須蘊含在優美的藝術之中,才能具有感染力和感召力。這是一個常識,但這一常識經常有被忽略和被遺忘的危險。詩意,應該是一切文學藝術作品都應具有的品質,詩意不僅僅屬于詩。

      小說是講故事的,故事里要不要有詩意?報告文學是記述人物事件的,字里行間要不要追求美感?這些問題單拎出來誰都知道答案,但當我們面對一個具體的文本時,卻有意無意會省略一些東西,而那被省略的部分或許正是一部作品理論上必須具備而實際上缺失的內涵,詩意與美感常常被這樣省略。文學因此“具備”了很多東西,卻背離了它的本真。

      魯迅先生評價司馬遷的《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作為“史家”,司馬遷完成的是一次“絕唱”,如果說這還是一種比喻的話,一部史傳作品能讓人讀出《離騷》一樣的詩意,更能說明魯迅肯定其價值所示意的“方向”:《史記》是藝術,是一部蘊含著悲壯、悲憫與悲涼情緒的“敘事長詩”。這是非常值得人去尋味的評價。當我們從司馬遷的書中努力尋找歷史人物蹤跡的時候,我們更應該讀到司馬遷為后人營造的歷史風云背后更具立體感、更令人回味的人心世界。帝王的面目、義士的風采、春秋戰國獨有的精神氣象,這些可貴的品質才是《史記》留給后人最大的財富,也是這部史書成為偉大文學經典的根本原因。我們常說時代需要史詩般的精品力作,而忘記了只有“史”與“詩”真正融合為一體,作品才可能是傳得開、叫得響并能傳之久遠的經典。偉大的文學作品說到底都是詩,經典的小說、經典的戲劇、經典的散文,無一不是如此。詩意是文學的基本特征,而不只是詩歌藝術的一種形式。

      在強調這一點的時候,我想到了文學批評應該發揮的作用。直至今天,很多批評家既沒有把批評本身視為藝術的一種,沒有在“詩意”創造方面做過切實的努力,更要命的,是把生動豐富、多姿多彩的文學作品當作分析社會事物的材料,只求意義讀解,而忘卻了從一部文學作品的基本要求出發去評價作家作品。所以批評界討論的問題,通常都是與社會思潮相貼近,與時尚話題相關聯的“非文學”問題。從美學意義上去閱讀闡釋一部作品,從詩學的立場去評判一個作家的創作潛力,這樣的功能似乎已經從當代批評中削減至無,這或許是當代批評面臨的最大危機。批評家對文學的熱愛程度、對詩性的理解能力、對作品的感悟能力并沒有成為對其批評資質的考驗,而看上去可有可無。所以才導致批評于作家、于讀者都無益的情形。

      回到常識,從常識出發,為文學找回詩意,是作家、批評家共同的職責。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