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文學理想 書寫時代新篇 ——河北文學創作五年巡禮
2019年河北省第七次作家代表大會召開以來,全省文學界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和黨的十九大、二十大關于文化建設的戰略部署,緊緊圍繞全省工作大局,堅持與時代同步伐、以人民為中心,立足燕趙大地,扎根火熱生活,傾情書寫中華兒女追夢故事,精心創作文學佳作,小說、詩歌、散文、報告文學、網絡文學和文學批評等各文體全面開花、精品頻出,全省文學創作呈現出欣欣向榮的繁榮景象。
小說:在傳統與新質中前行
言及河北小說,現實主義無疑是一個首先讓人想到的亮眼標簽。近五年來的河北小說忠實反映現實生活,始終在現實主義道路上闊步前行,尤其表現在回應重大社會命題的長篇小說創作中。關仁山《白洋淀上》是三卷總字數超百萬字的小說,也是中國作協“新時代山鄉巨變創作計劃”實施后首部出版的作品。小說講述了雄安新區成立五年來白洋淀區人民生活和思想觀念發生的變化,在“新區、新人、新事、新時代”的敘事脈絡中勾連歷史、現在與未來,著力刻畫當代人的心靈嬗變。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是河北長篇小說深耕的題材領域,賈興安《風中的旗幟》在聚焦這一主題的同時,全景式展現了農村基層治理和當代鄉村的運行狀態,體現了作家對鄉村轉型的宏觀性、整體性思考。此類作品還有楊勇的《最美的奮斗》、水土的《還你一個仙女湖》等。康志剛的長篇小說《滹沱人家》將改革開放40年的社會變遷濃縮在一對青年夫婦身上,以小見大展現農村生活和道德倫理的變化。劉榮書的《望烽煙》將抗戰英雄置于鮮活豐饒的日常中,以個體視角審視和反思抗日戰爭,闡釋了民族危難之際家國同構的關系。
自“河北四俠”以來,河北小說家對敘事藝術的探索發生質的變化,在形式上表現為雜糅現實主義與先鋒寫作,在內容和主題上則通過強化個體經驗來拓展小說的可能性,五年來誕生了一批佳作。劉建東的“董仙生”系列不斷豐盈,在《聲音的集市》《甘草之味》等十數篇中,“董仙生”這一極具象征意義的人物不斷成長,成為中國當代知識分子的典型化寫照。其他如《第一站臺》《火焰上的夕陽》等也不斷開拓著寫作的邊界,其中最重要的當數《無法完成的畫像》,這部“幽微剔透、沉靜隱忍,實現了革命英雄敘事傳統的新變”的短篇力作被授予第八屆魯迅文學獎,是河北當代文學的重大成就之一。李浩在歷史敘事中另辟蹊徑,長篇小說《灶王傳奇》像一部融多層敘事的魔幻現實主義小說,在征用傳統民間神話的同時進行基于現代精神的闡釋。在其他優秀小說作品中,大解長篇小說《原鄉史》、何玉茹《他們的幸福生活》、阿寧《獨自表演》、駱同彥《萬有酒家的六巧》、云舒《k線人生》、梅驛《空房子》等都有著較高的個人辨識度。
青年創作是河北小說極重要的板塊,現實主義和現代主義諸多流派的影子疊加在青年作家的創作之路上。張敦在延續以往冷峻風格的同時添加了溫暖的底色,短篇小說《小秋在大理》展現了艱難生活中人和人依偎取暖、彼此依存的柔軟內心,充滿了力量感;焦沖的《原生家庭》《女人四十》兩部長篇小說和多篇中短篇以當代人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割裂,展示迅速展開的工業化和信息化社會中無法自洽的靈魂與難以自愈的創傷,在綿密的敘事中為“我”與世界的和解提供可能;賈若萱的中篇小說《圣山》交叉使用了平行以及連續蒙太奇手法,營建了一種奇妙的魔幻現實感,展現出作者駕馭小說復雜敘事的強大能力,在河北作家中極具異質性。
詩歌:詩意表達個人的時代體驗
如同革命年代晉察冀詩歌以“火辣辣的熱情”擁抱“活生生的現實”,在五年來的時代風潮中,河北詩歌在個體生活經驗與各種信息的疊加和交融中,不斷深入現實內部和個人的心靈深處,觸摸人在生活與自我交織中的隱秘律動。一大批佳作應時而生,昭示了生機盎然的河北詩歌生態。
河北詩歌對外交流促進中華文化海外傳播。2019年舉行的第50屆塞爾維亞斯梅代雷沃國際詩歌節上,郁蔥獲得“金鑰匙獎”,這也是河北省詩人首次獲得國際重要詩歌獎項,詩歌節組委會及各國作家對河北詩人作品給予了高度評價。郁蔥《塵世記》、大解《月光謠》兩部詩集中塞雙語版在塞爾維亞出版,是年十月河北作家代表團訪問塞爾維亞,推動了河北省文學走向海外。在參與中外文學交流方面,晴朗李寒翻譯的阿赫瑪托娃詩集《我學會了簡單明智地生活》、瓦季姆·萊文兒童詩集《雨中漫步》以及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阿列克謝耶維奇非虛構作品《最后的見證者》等相繼出版,引起文學界廣泛關注。
詩集詩作展現詩人創作成績和風格。韓文戈詩集《虛古鎮》聚焦自然與鄉村,將當下的現實、歷史的神秘和生命的覺悟交織在一起,具有濃厚的史詩元素和時代氣息;他的另一部詩集《花開的地方》精選了1987年至2021年間的詩作,集中呈現了詩人的創作之路和詩風。李南詩集《那么好》以刻骨銘心的詩意言說,讓生活、命運和信仰構成一體,達成了心靈與藝術幻覺的奇妙平衡,拓展了一條屬于自己的詩歌路徑。胡茗茗詩集《爆破音》在書寫與隱藏之間展開生命的博弈,在不同年代和生命的不同時段記錄生活經驗與生命倫理沖突的緊張感。施施然詩集《隱身飛行》通過語言的結構直抵生命內部,顯示出詩人處理多種題材的能力。見君詩集《異象》充滿先鋒性,試圖通過對日常生活的拉伸、扭曲、變形、擴張甚至顛覆等方式,展示、探究人性和靈魂的爛漫生息。此外,宋峻梁長篇敘事抒情詩《我的麥田》、蒲素平《大地之燈》、孟醒石《封龍獲鹿》、寧延達《在徒勞的房間里》等詩集,以及東籬的油葫蘆泊系列、石英杰的易水系列、北野的燕山系列、白慶國的鄉村系列詮釋個人與土地、時代的關系,也是五年來河北詩歌的重要收獲。
建立鼓勵和繁榮詩歌創作長效機制,是五年來河北文學工作的重要內容。2020年起設立的河北文學榜詩歌榜,評選和展示年度十佳詩作;2023年起舉辦的“詩意燕趙·青春風華——河北青年詩人筆會”,旨在發現有潛質的優秀青年詩人;《詩選刊》開設的“大河之北”欄目每期推出一位河北實力派詩人;“河北中青年詩人專號”展示全省詩歌創作成果……這些舉措為河北詩歌“出人才、出作品、出精品”起到了重要的“護航”作用。
散文:用情書寫天地人間
散文歷來是最活躍和產量最大的文體之一。五年來,以日常生活、歷史文化與生態文明建設為基本題材域,河北散文作者不再局限于一己悲歡,體現出更廣義的人文關懷,不斷涌現的精品佳作真切詮釋著他們的生命情懷、歷史追懷和宇宙意識。
時時留意和體悟變動中的時代生活與動人情感,散文成為現實有情的審美寫照。堯山壁的寫作寓深沉豐腴于平淡樸素的韻味中,《憶顧隨先生》等篇章使人物的神態和境界在傳神的筆觸里自然飄來,令人不覺仰望遙思。寧雨的筆下既有對城市生活的微妙體察,亦有對田野大地的深情回望,《十里花廊》《八月黍成》中奔涌著燕趙大地的芬芳和活力。劉萌萌慣于以跳躍和碎片化的敘述,調制出迷離惝恍的藝術調性,《褚蘭花的消息》《楊北京消失在人海》縫合起人物的命運與選擇,傳達出時間流逝中的生命況味。劉云芳將現實艱辛和人生暗疾掩映于沖淡平和的尋常生活里,在歌哭悲欣中開掘出對人生命運的深切感懷。《父親跟我去打工》《父親點亮的村莊》以瑣細溫暖的細節鋪展出底層人生的酸甜苦辣,傳達出父親吃苦耐勞、堅強隱忍的人格氣質。劉亞榮的《與鳥為鄰》在平淡無奇的吃食、花果和朝夕相處的親友、鄉鄰中獲取生活的情趣,親切質樸的氣息里氤氳著平民的苦樂和世俗的冷熱。
除對燕趙風骨和地域文化進行美學闡釋和建構外,散文也在對現實和人生的思索中塑造出深刻的歷史意識。梅潔的《大房山:千古一地》以飽蘸深情的筆墨引領讀者走進歷史文化遺存,展示對古今人物的崇敬之情并抓住文化傳承的要義。劉江濱《棠棣燕趙》《日照荒垣》表達對文化精神的敬意,通過充滿地域色彩的歷史追溯,為慷慨悲歌的燕趙文化精神立傳。綠窗《城垛上的花魂》展現出燕趙文化的多樣性、包容性、原生態之美及蒼勁雄渾的生命力。路軍《明月清風》等系列作品通過發掘蘇軾的生平,進行著回歸文化想象和理想人格的跋涉。
生態散文日益成為河北獨具價值的文學抒寫,作家在關注自然風景、凝視花草生靈時,心懷人類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思想。馮小軍的《滴水森林》通過細膩描述雨水在山間林木上由高至低層層淋漓滴落的自然情態,傳遞出萬物相依的生態理念;散文集《裁一片綠影送給你》即是他踏遍青山后對山河林木的審美觀察和對護林生活的真摯記錄。心盈的《濕地天使》將拍鳥護鳥的故事融入白洋淀濕地修復的過程中,既贊美了普通民眾參與未來之城建設的平凡義舉,也展現了雄安新區推進生態保護的顯著成效。
報告文學:高奏新時代的鏗鏘樂章
報告文學聚焦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絢麗多姿的河北篇章,關注一系列“國之大事”在燕趙大地構建起的獨特風景,注重表現新主題、描繪新人物、謳歌新時代,優秀作品體現出不同代際作家在文本理解和把握上的新突破和新視角。
以黨史、軍史和革命史為對象的“紅色敘事”是河北報告文學寫作中的永恒題材。李春雷《麥香》《“偽保長”李文元》等系列作品立足當下、回望歷史,是豐富燕趙紅色歷史的有益補充。郭文嶺等主編的《紅色“冀”憶》一書講述燕趙大地上的真人真事,為傳播河北紅色故事提供了有意義的歷史讀本。河北省作協多次組織開展燕趙紅色歷史專題采風,尚未《穿越烽火寄雁翎》、肖煜等人的《西柏坡的老房東》等作品,再現燕趙大地一條條清晰的“紅色血脈”。李延青、黃軍峰《赤色初心》采取“糖葫蘆”式結構,講述生動感人的英雄故事。高宏然等的《特別支部》采取多維并行的敘事視角,講述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黨支部建立和發展的歷程。柏川的《絕地突圍四·二九》敘寫了抗戰時期發生在燕趙大地上的慘烈戰斗,讓讀者仿佛置身于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之中。
選取具有鮮明特色和生動氣韻的故事,彰顯燕趙風骨和河北精神,報告文學創作的“河北敘事”正逐漸形成。關仁山《太行沃土》、李春雷《金銀灘》、翟英琴《大地芳華》等長篇之作,劉世芬《曲長城村的幸福泉》等中短篇作品是對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歷史性成就的真實記錄。據不完全統計,五年來河北作家以此為主題的作品超過五百篇(部),成為中國脫貧史中珍貴的文學檔案,李春雷入選中宣部2023年重點主題出版物和“黨建好書”的報告文學《江山如畫》也是鄉村振興題材。心盈《雄安擺渡人》、張梅英《雄安質量守護人》等作品從不同側面記錄著雄安新區建設過程。李春雷《士兵與元帥》、黃軍峰《三進崇禮》和《冰雪里的中國年》,尚未《向雪而行》等記錄豐富多彩的冬奧故事,展現出一幅幅與燕趙大地息息相關的冬奧會建設現場感人畫面。此外,王立新《多瑙河的春天》《鋼鐵之城》展現河鋼集團產業轉型和全球化布局,李春雷《青春的方向》關注河北援疆故事,馮小軍《白色的海,綠色的海》等將目光聚集到塞罕壩這一世界面積最大的人工林,劉世芬《逐夢伶仃洋》關注我省企業參與港珠澳大橋建設故事,楊輝素《給流浪兒童一個家》關注流浪兒童救助,李秀存、張勇主編的《德耀燕趙——河北省道德模范報告文學集》展現道德模范感人事跡。這些作品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北篇章增添了濃郁的文學色彩。
人物類作品也是河北報告文學中的“常青樹”,周喜俊《人民的藝術家:齊花坦與河北梆子》、劉世芬《將軍臺》等大量的寫人之作涉及人物多面、行業廣泛,展現出燕趙兒女慷慨奮進、堅韌不拔的精神氣質,形成了具有河北特色的非虛構敘事。
網絡文學:彰顯網絡時代的文學創新成果
網絡文學是移動互聯網時代河北文學發展最富有社會影響力的創新成果,無論寫作者、作品還是讀者數量,在各文學門類中都穩居首位。據不完全統計,河北籍網絡文學寫作者逾8萬人次在各大文學網站簽約。五年來,網絡文學題材日益優化,精品佳作頻現,IP綜合開發成績優異,精品佳作豐富多元,有效激發了文學的時代活力。
一批佳作受到社會肯定。《深海余燼》(遠瞳)獲第33屆銀河獎最佳網絡科幻小說獎,《三萬里河東入海》(何常在)、《不讓江山》(知白)、《君九齡》(希行)、《黎明之劍》(遠瞳)先后入選中國網絡文學影響力榜;《向上》(何常在)、《家庭閱讀咨詢師》(九戈龍)、《洛九針》(希行)分別入選中國作協“新時代山鄉巨變創作計劃”和重點作品扶持項目;《地球紀元》(彩虹之門)等多部作品被國家圖書館收藏。承繼現實題材創作傳統是河北省網絡文學的重要特征,反映冬奧會期間河北新能源研發的《綠電》、聚焦青春成長的《停留在夏天的人》、著眼青年就業的《試試做個獸系青年吧》等作品既有時代擔當,又充盈著滿滿的“地氣”。
“聲劇動漫”全鏈路開發和海外傳播彰顯綜合潛力。有聲改編方面,《天字第一當》(騎馬釣魚)、《不讓江山》《長寧帝軍》(知白)在喜馬拉雅平臺播放量超10億;《心癢難耐》(牛乳蘸糖)改編的廣播劇進入喜馬拉雅廣播劇top100榜單。劇集孵化方面,《蟲圖騰》(閆志洋)、《奮斗在新明朝》(隨輕風去)、《獨家占有》(牛乳蘸糖)等改編的網絡劇在優酷、抖音等平臺播出;劉阿八同名小說改編的動漫《力拔山河兮子唐》《九域之天眼崛起》等在各大平臺播出。遠瞳“希靈帝國三部曲”中的《希靈帝國》《異常生物見聞錄》和《黎明之劍》均已完成漫改。海外傳播方面,《浩蕩》(何常在)、《大帝姬》《君九齡》(希行)、《和親公主》(鮮橙)等多部作品被譯成英文、韓文、泰文等多種語言在海外出版;《地球紀元》被大英圖書館收錄。
不斷健全的體制機制為河北網絡文學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五年來,召開河北網絡文學推進會,組織百余位網絡作家代表赴井岡山、延安等地接受特色培訓;成立網絡文學與產業融合發展聯盟,開展河北網絡小說排行榜評選與河北網絡文學與產業聯盟優秀成果評選,80余篇評論文章在《光明日報》《文藝報》等媒體發表,網絡文學創作、開發孵化、媒體推廣、理論評論等各環節力量得到了有效整合。
文學評論:與時代同頻共振,與創作砥礪共生
河北文學評論與創作并駕齊驅又互相砥礪,在文學現場形成“共生”關系,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一方面,不斷有優秀評論作品問世,對新時代不斷涌現的一些重要文學問題進行深入探討;另一方面,一直保持對河北作家作品的關注、研究和推介,對河北文學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河北文學評論隊伍繼續壯大,老中青三代評論家皆呈現蓬勃的寫作態勢。
資深評論家筆耕不輟,封秋昌、王力平、邢建昌、郭寶亮、楊紅莉等依然活躍在文學評論現場。王力平長期關注河北作家尤其是青年作家的成長,幾年來陸續發表了對曹明霞、梅驛、張敦、清寒、苑楠等諸多作家作品的評論文章,以高度的責任感體現出對河北作家創作的準確定位和“把脈”能力;同時,其評論專著《水滸例話》既是以文學評論的形式“深究”經典,更借此來重申文學創作中被當下作家們忽略已久的諸多文學常識,在當下的文學理論界是獨有的成果。郭寶亮的文學評論素以學養深厚與整體性觀照的廣博視野著稱,近年來在《文藝爭鳴》《當代作家評論》等國內大型文學報刊發表多篇評論作品,其中《河北文學:現實主義的堅守和新變》一文梳理和闡釋河北現當代文學中的現實主義傳統,實現了對河北深厚文學傳統的再次構建。
中堅力量顯現出扎實的評論風格,以桫欏、金赫楠、李建周、王文靜、辛泊平等為代表。李建周執著于先鋒文學與詩歌的研究和評論,在《文藝爭鳴》《當代文壇》等發表多篇深入闡釋先鋒文學史、當下詩歌寫作現狀考察以及具體作家作品評析的文章。金赫楠側重青年寫作的文本分析和現象闡釋,在評論寫作時始終主張和踐行文學評論獨立的文本風格與審美價值,在《上海文學》《文藝報》等發表多篇作品。李浩和左馬右各兩位寫作者在小說創作與文學評論之間花開兩枝、自如切換,創作若干優秀小說的同時還撰寫和發表大量文學評論作品。李浩陸續出版專著《匠人坊1》《匠人坊2》,從經典小說文本分析與小說要素論述兩種切入角度,著重于探討現代小說在思想與技藝上的基本問題;左馬右各積極介入文學現場,五年來為《思南文學選刊》撰寫特約評論文章五十余篇。
中堅代評論家主動切入網絡文學現場。桫欏的評論集《網絡文學:觀察、理解與評價》《文學何以中國》等顯示了寬泛的研究視野和獨具個人性的研究方法。王文靜作為網絡文學研究的后起之秀,多年參與中國社科院“中國網絡文學年度發展報告”課題研究與撰寫工作,評論集《你好,鏡頭》、專著《三水小草與〈還你六十年〉》和頻頻見諸報刊上的文章是其側重網絡文學IP開發和影視研究不斷結出的碩果。安迪斯晨風近年來在微博、知乎等網絡平臺撰寫了大量的網文評論,評論集《生如稗草:網絡文學導讀》對中國網絡文學20年來的發展歷程進行了梳理和記錄,形成了“網生評論”的風格獨特。
青年評論家嶄露頭角,于梟、趙振杰、盧會發、李碩、翟曉菲、景立鵬等表現出特有的銳氣與生氣。于梟多年來追蹤閱讀河北小說家發表在各種文學期刊上的作品,在《河北作家》開設“河北中短篇小說季點評”專欄;趙振杰對當下最活躍的作家作品和文學思潮保持著敏銳的關注。此外,盧會發的兒童文學評論、李碩的小說文本細讀、翟曉菲的女性小說研究等各具特色,青年研究者們正在加速成長。
回顧過去的五年,河北作家堅持守正創新、堅守文學理想,勤勉努力、精益求精,創作出了一批描繪新時代精神氣象、彰顯中華文化傳統和美學氣韻、體現燕趙風韻的文學作品,為新時代文學高質量發展貢獻了力量。當前,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的指引下,河北作家正以更大的動力勇擔時代使命、講好中國故事,在文化強國建設中譜寫新篇章。
(作者系中國作協網絡文學委員會委員、河北作協研究員,李建周、金赫楠、王文靜、于梟、黃軍峰、翟曉菲等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