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距離觀賞《思想者》初稿
這是一場從頂樓開始的展覽,參觀者先乘電梯到4層,然后在回字形的建筑中,沿著緩坡盤旋而下——于106件作品中“走”完羅丹藝術的一生。
昨天,羅丹藝術文化發展中心在浦東世博文化公園啟幕,開館大展“羅丹:現代雕塑的啟承”同日向觀眾開放。本次展覽匯集106件作品,涵蓋雕塑、繪畫、陶瓷等,包括來自法國羅丹博物館的國寶級藏品《思想者》《青銅時代》《巴爾扎克》等的原始版本,均為真跡。這也是法國雕塑巨匠奧古斯特·羅丹的作品首次如此大規模、成系列地在上海展出。
《思想者》彩色石膏吸引觀眾(記者 海沙爾 攝)
大師之作
奧古斯特·羅丹(Auguste Rodin)1840年出生于法國巴黎,與古希臘雕塑家菲狄亞斯和文藝復興時期雕塑家米開朗基羅并稱為“西方雕塑藝術三大高峰”。羅丹憑借開創性的創作手法和雕塑語言,完成對古典主義傳統的超越,開辟了現代雕塑新的發展方向,被譽為“現代雕塑之父”。
本次展覽“羅丹:現代雕塑的啟承”全面梳理羅丹的藝術生涯,呈現其上承19世紀新古典主義、下啟20世紀現代雕塑的藝術風格。本次展覽中多個羅丹代表作的原始版本也揭開面紗與觀眾見面。何謂原始版?據展方介紹,青銅雕塑創作前期,需要先塑好一個模型,材料通常為黏土、石膏,甚至普通石材,此為雕塑的原始版。這也是為什么本次展覽中,一些觀眾耳熟能詳的作品看上去并非大家傳統印象中的樣子。
參觀路線中第一個重要站點,是《青銅時代》的石膏原始版,底座上能夠清晰看到羅丹刻下的簽名。《青銅時代》是羅丹首個向公眾展出的大型作品,也是其藝術生涯中第一件重要作品。不同于其他藝術家選用專業模特,羅丹雇用的是一個普通士兵,將“素人”作為創作原型。人物逼真的姿態和肌肉線條足見羅丹精湛的雕塑技藝,以至于1877年青銅版《青銅時代》在巴黎沙龍亮相時,藝評家質疑羅丹是否直接在士兵身上模造雕塑。爭議也帶來關注,后來羅丹因此獲得了《地獄之門》的訂單。
《地獄之門》的創作催生了羅丹最負盛名的作品《思想者》。這件幾乎“代言”了青銅雕塑的偉大作品如今已經遍地開花,在世界各地都可以見到復制品。但許多人并不知道,所有的“思想者”溯其根源,都脫胎于羅丹1880年親手捏制的一尊高度僅為68.5厘米的彩色石膏模型。在成為“思想者”之前,它被取名為《詩人》,代表但丁的形象,以向前傾斜的姿勢,觀察地獄的九圈,并思考自己的作品。
這尊《思想者》初稿可謂是法國國寶級藏品,需要法國總統簽字才允許出境。作為本次展覽中最具分量的展品,參觀者將有幸近距離一睹真容。
光影之美
展覽所在的建筑本身也為參觀者細品羅丹雕塑提供了絕佳的場地。
如果對2010年上海世博會還有印象,可能會發現建筑的前身正是世博會的法國館。當年《青銅時代》就曾與其他六件法國藝術瑰寶共同在此展出。今年適逢中法建交60周年,羅丹藝術文化發展中心攜羅丹真跡入駐,未來這里將打造成兼具學術和多元生活方式的文化休閑場所。
整個建筑為回字形,擁有極為開闊的中庭,主體建筑占地8000余平方米,展覽空間4200平方米。面向中庭的外墻均為落地玻璃,為室內引入充足的日光,照亮展覽空間。尤其對于造型立體、紋理細膩的雕塑而言,與光影的互動讓觀賞更具意趣。
“清晨、午間或傍晚,即使同一件作品,你在不同的時間、從不同的角度去看,都能品出不同的味道,感悟到羅丹對生命和自然的熱愛。”羅丹藝術文化發展中心藝術教育部嚴茉莉說。
也因為來到中國,此次展覽還將特別呈現16件羅丹本人收藏的中國藝術品。羅丹一直對中國文化懷揣熱愛,收藏有觀音像、隋唐陶俑、青銅器以及明清瓷器等。一百多年后,這些藏品跨越山海,來到故土,如同一組信使,再次傳遞中法間的深厚情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