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北疆文學的鋼鐵之光 參加中國作家“內蒙古文學周”活動記
    來源:中國冶金報 | 鄭潔  2024年09月13日11:20

    處暑過后的內蒙古,清風送爽,綠草如茵。

    8月23日—26日,中國作家協會2024年度社聯工作會議暨中國作家“內蒙古文學周”啟動儀式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舉辦,可謂是文學界的一件盛事。

    8月23日,當參加此次會議的中國冶金作協和鋼鐵行業作家代表,與全國文學界同仁一同走進內蒙古文學館時,作為此次會議代表、中國冶金作協副主席兼秘書長的我驚喜地發現一面“鋼鐵文學墻”。阮章競、趙劍華、許淇、扎拉嘎胡、李汀、張志彤……一個個閃亮的鋼鐵詩人、作家名字,如草原鋼城的繁星,閃亮其中。

    這面草原青綠中閃爍金屬光澤的“鋼鐵文學墻”,是此次“內蒙古文學周”重點活動之一、“文字中的亮麗北疆——內蒙古生態文學作品展”中“共建設”主題展示區。該展區以草原鋼城包鋼的文學創作為重點,以包鋼作家為亮點,精選極具鋼鐵特性的詩歌、散文片段和攝影作品,展現了包鋼人賡續“齊心協力建包鋼”的紅色基因、“以文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時代風貌。

    紅色基因,文潤草原鋼城

    1954年,作為國家在“一五”期間建設的156個重點項目之一,全國8萬多名創業者匯聚北疆戈壁,以大無畏的豪邁氣概,風餐露宿,手推肩扛,建設包鋼。風雨七十載,包鋼不僅對中國鋼鐵工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在推動少數民族地區文化發展進程中發揮了特殊的作用。包鋼培養的一代又一代扎根人民、堅守一線的鋼鐵作家和鋼鐵文學愛好者,筆耕不輟、薪火相傳,在這片火熱的土地上進行著豐富多彩的文學創作,為建設北疆文學高地貢獻著鋼鐵力量。

    走近“鋼鐵文學墻”,鋼鐵作家的目光定格在一個熟悉而又遠去的名字——阮章競和他的詩集《白云鄂博交響詩》封面相框上。阮章競是中國百年新詩史的重要詩人之一,歷任中共中央華北局宣傳部文藝處處長,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四屆常委、副主席,北京作家協會主席、名譽主席等職。20世紀80年代,包鋼的文學創作群被稱為是冶金戰線的一匹 “黑馬”。阮章競在擔任包鋼第一任宣傳部部長期間,深入火熱的一線生活,寫出了謳歌包鋼工人積極工作、艱苦創業的詩歌《白云鄂博交響詩》《勘探者之歌》《新塞外行》《鋼都頌》等,其作品被茅盾贊譽為“想象奔放,詩句明麗,格調豪邁,表現了我們這個時代豐富多彩的新生活”。這些工業題材詩歌,是中國現當代詩歌的紅色經典,也是內蒙古文學園地永開不敗的花朵。

    在展板前,一幅包鋼老工人綻露幸福笑容的照片深深感染了鋼鐵作家,照片旁邊是長篇小說《出鋼的地方》封面相框。早在1956年,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就出版了包鋼第一任建設工地主任、《包鋼報》副總編輯李汀的短篇小說集《在包鋼工地上》,這是包頭地區解放后出版的第一部文學作品集。李汀的長篇小說《出鋼的地方》曾榮獲內蒙古首屆索龍嘎文學獎(1984年)。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創作歷程中,他筆耕不輟,先后出版《春暖花開》《鹿城紀事》《雄鷹落腳的地方》等20多部文學著作。

    此次會議代表、中國冶金作協副主席、包鋼作家崔美蘭在回憶與李汀合作撰寫長篇小說《鋼鐵大亨》的往事時感嘆道:“寫出有影響的工業題材長篇小說是李汀老師的夙愿。他86歲時,他的長篇小說《稀土谷》初稿已基本寫完。雖因病未來得及修改,但他對工業題材創作的摯愛影響了包鋼一代代文學創作者?!?/p>

    青春熱血,讓鋼城永遠年輕

    “1985年,技改后的1號高爐”“1987年,煉鋼生產”“現代化包鋼1、2、3”……一幅幅精選圖片,映照出包鋼一段段輝煌歲月。一代代包鋼作家筆耕不輟、薪火相傳,在內蒙古這片古老大地上進行著豐富多彩的文學創作。截至2024年上半年,包鋼共有約30多位作者出版文學書籍150多部,其中大部分以冶金職工的工作生活為素材,謳歌了一代代冶金人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的感人故事和精神風貌。

    包鋼老領導周茂森書記在包鋼工作41年,經歷了包鋼發展最重要的時期。周書記文史哲功底較厚實,出版了《青春祭歌》《鴻蹤雪泥》兩本散文集。退休之后更是與時俱進,勤奮努力,筆耕不輟,開辟了“茂森大叔”微信公眾號,記錄了他人生經歷中的每一份感悟,每期的閱讀點擊量都躍千以上,他是包鋼老領導中的佼佼者,是包鋼文化的傳播者,是老有所為的踐行者,是冶金作家的好榜樣。

    作家張鐘濤在白云鄂博鐵礦工作生活了近40年。作為大山的兒子,他寫下了大量關于礦山那片熱土的文字。他的詩集《紅色山巒》《太陽石》《生命之旅》《跟著春天行走》等作品,表達了這位礦山之子站在礦山上為人民而歌、為文學而歌的理想追求。

    “我們青春的汗水和熱血注入永遠年輕的鋼城”,展板上的這句詩,選自包鋼詩人趙劍華的詩集《凹陷與聳立》。多年來,他潛心于詩歌創作,將蘊涵著鋼鐵元素及草原氣息的佳作,源源不斷地奉獻給讀者。詩集《鋼藍色》《世紀頌歌》《穿越》等,既是他不同時期作品的匯集,又是包鋼不斷發展的詩化記錄。特別是詩集《凹陷與聳立》,賦予他筆下的鋼城以濃郁的草原文化氣息,貫穿在內蒙古大地和山林之間,裹挾著草的芬芳和鳥的吟唱款款而來。

    包鋼詩人丁鼎特意給此次會議的鋼鐵行業代表打來電話,了解此次“內蒙古文學周”包鋼文學的展示情況。這位著有《寫給家鄉的詩》《你的屋子是紅色的》等多部作品的蒙古族鋼鐵詩人,在今年7月于遼寧鞍鋼舉辦的新時代工業詩歌創作研討會上談道:“作家和生活密不可分,好作品一定離不開生活。特別是鋼鐵詩人,本身就扎根在生產一線,更要用詩歌為新時代鋼鐵工業慷慨而歌!”

    “殷瑞鈺院士是新世紀以來中國鋼鐵工業快速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人物。在《殷瑞鈺傳》歷時6年的寫作中,我深刻領悟了以殷瑞鈺院士為代表的冶金專家身上承載著的科學家精神的內涵?!闭劶?024年初面世的《殷瑞鈺傳》,回憶穿梭于包鋼與鋼鐵研究總院之間,在北京、上海、唐山、石家莊、武漢等地采訪30余人,先后整體修改13稿的寫作經歷,作者崔美蘭更希望,通過該書,讓新時代年輕鋼鐵人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科學家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優秀品質,為實現鋼鐵強國夢不懈奮斗。

    在“內蒙古文學重點作品創作扶持工程”入選作品展示臺前,由巴·那順烏日圖所著的《稀土之光》一書吸引了冶金作家的目光。這部以報告文學形式系統書寫包頭稀土業創新轉型開發展歷程的作品,對于人們認識、理解和珍惜國家這一資源的自覺行動極有幫助,也是愛國主義教育的很好的閱讀對象。

    感言

    一位位草原鋼城作家、一部部鋼鐵文學作品,如滾滾黃河之中的一股洪流,成為內蒙古文學中奔涌的浪潮,成為草原文化堅實的鋼鐵力量,為內蒙古文學事業蓬勃發展添磚加瓦。我們有理由相信,他們必將創作出更多充滿時代氣息、具有北疆特色的文學精品,為凝聚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做出新貢獻。

    (文中圖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