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網文出海”:譜寫“中國故事”新篇章
    來源:中國藝術報 | 陳定家  2024年09月10日00:51

    2014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互聯網技術和新媒體改變了文藝形態,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藝類型,也帶來文藝觀念和文藝實踐的深刻變化。由于文字數碼化、書籍圖像化、閱讀網絡化等發展,文藝乃至社會文化面臨著重大變革。要適應形勢發展,抓好網絡文藝創作生產,加強正面引導力度。”十年后的今天,回顧中國文藝創作生產歷程,清點其創新成果,總結其發展經驗,深入剖析其間的標志性事件,如政策引領扶持、迭代升級路徑和市場拓展成效,我們發現,新時代的網絡文藝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正穩步邁向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它不僅在內容上更加豐富多元,形式上也更加靈活多變,不斷滿足著廣大讀者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時也為社會的文化繁榮與進步貢獻著不可小覷的力量。尤其是中國網絡文學的海外發展,正在以其獨特的魅力和無限的潛力,在世界舞臺上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開啟了中國文化影響世界的新篇章。

    眾所周知,自20世紀90年代初期,伴隨著互聯網的蓬勃興起,我國網絡文學在眾多驅動力的共同作用下應運而生,并迅速在作家們的創新創作、作品的多渠道傳播、網站運營模式的優化、產業鏈條的緊密構建、讀者需求的深度滿足以及社會服務功能的廣泛拓展等方面,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與繁榮。這股文學潮流持續展現出勃勃生機,不斷探索與前行,已牢固確立為中國當代文學領域中最具生機與活力的組成部分之一。新時代以來,中國網絡文學憑借其獨樹一幟的敘事技巧、無限延展的創意想象及深遠的國際影響力,穩步在全球文化版圖中確立了自身地位。特別是近十年來,得益于“一帶一路”倡議的蓬勃開展與國家層面對文化國際化戰略的鼎力支持,中國網絡文學的海外傳播顯著提速,儼然成為中國文化輸出的璀璨亮點。隨著其輻射范圍的日益廣泛與滲透力的不斷加強,網絡文學、游戲、影視三者并駕齊驅,共同構成了中國文化“揚帆出海”的強大艦隊。如今,中國網絡文學在產業規模、內容創作、經濟效益、運營模式、技術支撐及市場布局等多個維度,均展現出愈加強勁的國際化競爭力和市場適應性。依托人工智能技術的迅猛發展及文化交流的日益深化,中國網絡文學的海外傳播正在加速向規模化、高質量化及生態化方向邁進,預示著未來全球性的熱門IP極有可能源自這片充滿活力的網絡文學沃土。

    一、海外拓展日新月異,原創力量全球綻放

    回望過往,中國網絡文學走過了一條從“海外誕生”到“國內繁榮”再“走向世界”的非凡歷程。三十余年間,網絡文學作品如同涓涓細流匯聚成河,以磅礴之勢涌入“世界文學”的汪洋大海之中,成為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劃時代”“跨文化”新景觀。隨著國際文化交流版圖的不斷拓展,中國網絡文學的合作伙伴遍布全球,國際影響力與日俱增。有論者指出,中國網絡文學的海外傳播已從“自然形成的作品輸出”進化到“策略性的版權國際化”,并在資本驅動的產業化深度整合下,邁入了“自主構建的生態全球化”新階段。在政策引導、技術革新、市場需求與資本加持的合力作用下,網絡文學“揚帆海外”不僅成為助力中國躋身世界文化強國之列的關鍵因素,更為新時代中華文化的全球傳播開辟了一條獨具特色的創新之路。

    新時代以來,眾多傳統權威報刊上涌現出了大量研究“網文出海”的文章,如《“網文出海”的現狀、問題及對策》(何弘)、《中國網文“出海”:越是網絡的,越是世界的》(喬燕冰)、《文化共生與中國“網文出海”的困境》(曾照智)、《“網文出海”的長久之道》(尤達)、《海外用戶超1.5億網文出海進入“全球共創”新階段》(毛振華等)、《從網文周看網文出海發展新勢》(渠競帆)、《網文出海,共建數字時代文明交流互鑒新路徑》(劉鵬波)、《中國網文出海“圈粉”靠什么》(許旸、孫彥揚)、《網文出海視域下國際出版人才培養路徑探析》(鄒夢陽、張麗)、《翻譯傳播學視域下“網文出海”文化現象研究》(譚雅文)、《網文出海圈粉,讓世界共享中國好故事》(許旸)、《“網文出海”的機遇與挑戰》(聶茂、李靜茹)、《中國網文出海之路》(歐珊然)等,這些文論與批評文章從不同視角對中國網絡文學的歷史、現狀和發展潛能作出了分析與評判,為我們深入了解中國網絡文學海外傳播的大趨勢與新動向提供了重要的前沿信息和學術資源。

    總體上,新時代中國網絡文學海外發展呈現出“規模躍升、生態繁榮”景象。特別是幾年來,“網文出海”規模一路高歌猛進,連續出現大幅度增長,2023年甚至突破了40億元大關,且逐漸出現作品質、量齊升的發展態勢。例如,以“起點國際”(Web Novel)為代表的平臺,其譯作數量在近三年內實現了110%的飛躍式增長,截至2023年10月已上線3600部譯作。這一成就彰顯了中國網絡文學在全球市場的強勁需求,可以想見,隨著快速崛起的AI技術的應用和普及,翻譯瓶頸突破在即,并必將帶來網文譯作數量的井噴式增長。同時,閱文等領軍企業攜手近百家海外出版機構,將數千部作品以20多種語言推向全球,覆蓋日、韓、東南亞和歐美等多個地區,進一步拓寬了中國網文的國際影響力。

    新時代“網文出海”的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作品類型日趨多樣化,海外閱讀熱度空前高漲。在作品類型上,中國“網文”以其豐富的想象力和深邃的文化底蘊,吸引了全球讀者的目光。從武俠、仙俠、玄幻、奇幻、科幻到言情、都市等多種類型,每一部作品都以其獨特的魅力征服了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讀者。其中《超級神基因》《詭秘之主》《宿命之環》等作品更是憑借其“融會中西”的敘事創新和“網感豐沛”的審美趣味,成為海外閱讀量最高的代表作。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中國模式的“海外原創”網絡文學取得了突破性進展。2023年的統計數據顯示,“海外網文原創基地”發布的網絡小說總量已經超過60萬部,這表明中國“網文出海”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起點國際”等平臺通過舉辦全球年度有獎征文活動、推出作家孵化項目和職業化發展計劃等措施,成功激發了海外創作者的熱情,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海外網絡作家。這些作家來自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覆蓋了多個行業和年齡段,其中“Z世代”成為中堅力量。他們的作品不僅融入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元素,還結合了本土文化的特色,為全球讀者帶來了更加多元、更加豐富的閱讀體驗。

    二、“網文出海”生態持續向好,賽道“爆款”儲蓄全球IP潛能

    網絡文學的全球化發展,向世界傳播的不僅是一系列優秀的文學作品,更是一整套立足于AI時代的創作機制和產業生態。在中國“網文”企業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海外年輕人走上“網文”寫作之路,海外原創網絡小說呈現出日益繁榮的發展面貌。

    相關調研資料表明,網絡小說的海外IP開發頻現佳績,諸多“爆款”作品已經或即將被打造成為“世界級IP”,雖然當下只是潛能初現,卻預示著未來前景無限。例如《天啟:血術士征服之旅》《情迷》等多部作品海外線下出版廣受關注,《我的吸血鬼系統》等有聲書作品單部最高播放量突破3000萬,覆蓋英語和印歐語系的眾多國家和地區;《龍王的不眠之夜》《我的龍系統》等多部作品海外漫畫改編“人氣值”數以億計。海外線上有聲作品年度出產超過百部,其中《抱歉,我拿的是女主劇本》有聲書播放量數以億計。上線漫畫作品僅2023年就接近3000部,其中“起點中文”占比超過半成,“千萬級”瀏覽量的作品達到123部。例如,《全職高手》日文版在Piccoma平臺累計點贊數超567萬,長居人氣榜三甲。“網文改編”的出海動畫也取得驕人成績,自2022年9月閱文開設You Tube頻道以來,《斗破蒼穹》《武動乾坤》《星辰變》等“閱文”IP改編的動畫作品幾乎每日都有更新,累計訂閱數超過百萬,年瀏覽量接近3億。

    風生水起的影視改編也是海外受眾更為關注的對象。繼《慶余年》《贅婿》《斗羅大陸》《錦心似玉》《天才基本法》等IP劇集在海外上線后,2023年,《田耕紀》在“愛奇藝”泰國站、日本站登頂,《卿卿日常》在Rakuten Viki網站的用戶評分幾近“滿格”。此外,《贅婿》《開端》等劇集已成功出售影視翻拍版權至海外,標志著中國網絡小說IP影視作品已成為海外劇集市場的重要內容源泉。中國網絡文學在海外游戲開發領域的表現同樣亮眼,2023年,閱文首個自主海外發行的IP改編游戲《斗破蒼穹:怒火云嵐》在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及泰國上線,其影響力還廣泛輻射至新加坡、孟加拉國等地,核心用戶群體顯著增長,尤其在東南亞地區,2023年第四季度新用戶環比增長高達118%,并在中國港臺地區奪得App Store及Google Play下載榜榜首。

    如前所述,中國網絡文學海外發展良好勢頭是諸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其中“起點國際”將“網文”付費閱讀模式成功輸出海外可謂功不可沒。“模式出海”不僅培育了海外讀者的付費閱讀習慣,還堅實地奠定了海外網絡文學產業高速發展的商業基石。截至2023年10月,該平臺閱讀量超過千萬的作品數量已攀升至238部。尤為矚目的是,《許你萬丈光芒好》《天道圖書館》《放開那個女巫》《恰似寒光遇驕陽》《全職高手》《重生之最強劍神》等多部翻譯作品,其閱讀量均已突破億次大關。其中,《許你萬丈光芒好》更是以驚人的4.5億閱讀量,榮登海外最受歡迎網絡文學作品榜首。

    2023年內,“起點國際”用戶的單月最高消費金額達到了7230美元,彰顯了海外用戶對高質量內容的強烈需求與支付意愿。這一趨勢不僅促使更多海外讀者選擇付費閱讀精品內容,還極大地激勵了作家群體,激發了他們創作更多優秀作品的熱情,從而構建了一個良性循環的海外網絡文學發展生態系統。同時,短劇“出海”已成為網文IP海外拓展的便捷途徑。據第三方數據分析平臺data.ai的統計數據顯示,自2023年5月起,海外短劇應用的下載量開始迅猛增長,進入爆發階段。到同年7月,熱門短劇應用的海外下載量已逼近300萬大關,環比增長率高達300%以上。“優愛騰”國際版、Tik Tok(抖音國際版)、kwai(快手國際版)等眾多平臺均已在短劇領域積極布局。

    隨著海外網絡文學生態的逐漸成熟,結合在線閱讀的內在需求與年輕世代的網絡社交習慣,海外讀者更加樂于表達觀點,積極交流同好間的想法。共同的價值觀念與興趣愛好,促使圍繞“中國網文”的社交活動日益頻繁,一種年輕人自發組織的“共同閱讀”現象,正在部分國家和地區悄然興起。這種關注“中國網文”的思想交流和文化交往具有什么樣的意義和影響,這顯然是一個值得關注的新課題。就目前“網文”海外閱讀市場的總體態勢看,在“出海網文”的15大類和上百小類作品中,都市、西方奇幻、東方奇幻、游戲競技、科幻作品的影響力最為強勁。在東方奇幻領域,眾多作家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熏陶,作品在主題、角色及內核上均展現出濃厚的“中國風”。例如,脫胎于“中國網文”海外孵化基地的“美國網文”《在線修真》、“印度網文”《世界行者》均直接采用中文命名角色,基于中國神話與傳統文化,向海外讀者展現修真世界的魅力。

    三、AI翻譯引領網文未來,“一鍵出海”加速全球共賞

    中國網絡文學的海外傳播歷程豐富,歷經出版授權、翻譯出海及模式創新的多個階段,如今已邁入“全球共創IP”的新紀元。這一模式促進了全球創作者攜手,共同培育與開發網絡文學IP,掀起了網絡文學全球化的新熱潮。同時,技術與平臺的雙重助力也功不可沒。特別是AI翻譯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文學作品能夠迅速且精準地跨越語言障礙,滿足全球讀者的多樣化閱讀需求。加之海外平臺的廣泛覆蓋,為中國網絡文學作品的傳播開辟了更廣闊的天地。

    鑒于中國網絡文學作品數量龐大,人工翻譯雖比“機譯”的質量更有保障,但面對海量作品只能望洋興嘆。為滿足全球讀者日益增長的閱讀渴望,讓他們更快更全面地領略中國網絡文學的獨特魅力,“起點國際”自2019年起引入機器翻譯,并在此基礎上發展出MTPE(機器翻譯+人工校對)模式。2023年6月,“閱文集團”宣布戰略升級,旨在打造以AIGC技術驅動的原創內容大平臺,同時構建更加緊密的IP生態體系。為了加速AIGC技術的布局,“起點國際”也加入探索行列,力求使MTPE翻譯模式升級為先進的AI翻譯模式,讓“一鍵出海”成為推動全球文化交流的強大引擎。

    在AI技術的助力下,網文翻譯正逐步突破產能與成本的雙重束縛。一方面,翻譯效率實現了質的飛躍,從以往的日均十余章節躍升為如今的日均上千章節,效率飆升近百倍;另一方面,通過構建“專用詞庫”并強化“人機協作”,翻譯成本平均降幅超過九成。在內容質量上,AI翻譯的佳作頻出,如《神話紀元,我進化成了恒星級巨獸》(中翻英)與《公爵的蒙面夫人》(英翻西)等作品,均躋身“起點國際”頂級暢銷榜單。

    當前,“起點國際”依托AI技術,將中文網絡小說高效轉化為英語、西班牙語、印尼語、葡萄牙語、德語、法語、日語等多國語言,不僅拓寬了中國網文的國際視野,也為海外“原創網文”提供了更廣闊的傳播舞臺。AIGC正引領網文產業規模化出海,使中國網文無縫融入全球閱讀市場。隨著新技術的深入應用,“一鍵出海”、全球同步“追更”已成為翻譯出海的新風尚,AI翻譯技術成為網文企業加速國際化的首選路徑。“推文科技”提供的數據表明,AI翻譯系統讓行業效率飆升3600倍,而成本僅為原來的1%。展望未來,人機協同將進一步優化翻譯質量,推動中國網絡文學在海外市場的深度拓展,構建更加完善的產業生態。

    網絡文學,作為世界了解中國的一扇窗,同時也是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鑒的數字橋梁。因此,將網絡文學打造成為中國文化全球傳播的亮麗名片,是每位網絡文學工作者的重大責任和光榮使命。面對“網文出海”的現狀與挑戰,廣大網絡文學工作者群策群力,提出了諸多寶貴策略與建設性意見。其中,中國作協網絡文學中心提出的“四大轉型升級”倡議尤為引人注目:一是深化對目標受眾及國家的調研,實現從粗放傳播到精準傳播的轉變;二是優化出海作品結構,由傳統題材向更多反映當代中國現實的題材轉型;三是創新傳播方式,融合視頻等多媒體手段,豐富閱讀體驗;四是完善運營機制,推動平臺在海外本土化發展,增強國際競爭力。通過這一系列轉型升級,中國網絡文學的國際傳播力與影響力將得到顯著提升,為增進中國與世界的文化交流與友好關系,以及提升中華文化的全球影響力,貢獻網絡文學的力量。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教授、博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