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銅仙承露盤尋訪記
    來源:北京日報 | 朱航滿  2024年09月12日08:56

    幾年前,我讀學者巫鴻的《豹跡》,對一篇談北京記憶的散文印象很深。在這篇《發(fā)現(xiàn)北京》中,巫鴻回憶少年時代,他家與北海公園很近,初二初三的暑假選擇了“晨出暮歸到外邊去讀書或畫畫”。他嘗試了景山的涼亭以及山前山后的坡地,還有故宮筒子河畔等可以棲坐的地方,但都因為不能獨處而放棄。后來,他終于在北海找到三處游人寥寥的地方,其一是濠濮間,其二是瓊島的承露銅人的高臺,其三是北海西岸的釣魚區(qū)。對于瓊島上的銅人,巫鴻的記憶最特別,文中寫道:“我的另一重大發(fā)現(xiàn)是在北海中心的瓊島,島的名字隱含它是浮在海上的仙山。山頂是著名的白塔,塔體坐北朝南,塔后的北坡被幾道高墻分隔,形成難以接近的不規(guī)則空間。沿墻尋找到暗藏小門,進入之后就能看到高樹間的假山和山洞。突然間它在那里——一個雙手高舉過頭、托著圓盤的銅人,肅穆地直立在高達數(shù)丈的一根漢白玉圓柱頂上。”

    巫鴻還提供了一張銅人的背影照片,銅人高聳半山,俯瞰北海,承迎天雨,極有古意。作為美術(shù)史學者,巫鴻寫道:“他面對著廣闊的湖面,腳下的石柱雕滿蟠龍并以石欄環(huán)繞。這個地方成了我的秘密屬地,承露銅人——這是他的正式名號——下邊的高臺為我提供了理想的讀書之處。我也在那里多次給他畫像,即使站在高柱上的他從不顯示出清晰面目。”

    我此前去過北海,卻從未見過此物。巫鴻的介紹令我對這個承露銅人倍感興趣,想再去看看北海的白塔,順便也尋訪一下承露銅人。其實,北海的白塔太有名了,已是北京城的標志之一。此前對于白塔,也只是遠觀罷了。北海之妙,其實還在于它已經(jīng)成為一種公共景觀,每次從文津街的金鰲玉蝀橋經(jīng)過,便可以看到北海和白塔,雖然總是驚鴻一瞥,卻美妙極了。為了尋訪順利,我特地帶了北京出版社的一冊小書《北海》,又在北海南門的售貨亭買了一張公園手繪地圖。進門后,很快看到了正面的白塔,在瓊?cè)A島的小山上,被郁郁蔥蔥的樹木包圍著,顯示著非同一般的華貴。

    北海作為歷史名園,園內(nèi)寺院林立,但我對皇家寺廟興趣不濃,白塔之外,主要想看看巫鴻筆下的銅仙承露盤以及快雪堂,后者曾是松坡圖書館的所在地。進了永安寺,便一直往上爬,到了小山的頂上,就是白塔。站在塔下看塔,其實并無可觀,于是決定尋訪銅仙承露盤。再看介紹,太湖疊石之上,有方形臺基,又豎漢白玉蟠龍柱,柱上立銅人,雙手托盤,面北朝西,作承接天露之狀。此物源自漢武帝幻想長生而造銅仙人的典故,亦是瓊島的重要點綴,想來并不難尋。

    從白塔后方的小路蜿蜒而下,轉(zhuǎn)了半個小山,并未發(fā)現(xiàn)此物,也沒有發(fā)現(xiàn)任何標識介紹。到了北側(cè)的游廊,進了漪瀾堂,轉(zhuǎn)了一圈,又到了閱古樓,還是沒見到銅仙承露盤。于是又沿著西側(cè)的小路再爬上去,在白塔下轉(zhuǎn)來轉(zhuǎn)去,均無果。回到白塔下,問一位工作人員,她說就在這附近,但不能近觀,你去探索吧。這倒更激發(fā)了我的興趣。于是又看了地圖,位置在白塔西北側(cè),但此處樹木雜生,高墻林立,山石嶙峋,轉(zhuǎn)了好幾個來回,也未能看到。最后在西北側(cè)的半山間,有關(guān)于煙云盡態(tài)亭和畝鑒室的介紹,告知此區(qū)域作生態(tài)涵養(yǎng),目前封閉,游客可駐足觀看。但因樹木遮擋,其實什么也看不到。由此估算銅人的所處位置,于是再往東走,在院子的墻邊向上瞭望,才終于看到了,卻只能欣賞銅人承露的背面,與巫鴻提供的照片基本一致。隨后下山,走到畝鑒室西側(cè)的院墻拐角處,向剛才方位瞭望,可以看到臺基和華表,銅人則又被樹枝遮擋了。于是折回到漪瀾堂,詢問工作人員,其回答,道寧齋處可以看到,于是立即再進漪瀾堂。到了道寧齋門口,從對面的屋頂上方望去,終于看到了近在咫尺的銅仙承露盤,真是喜出望外。

    不過,在道寧齋這個方向看過去,也不能看到這個文物的整體,只能看到銅人,下面的基石和華表被房屋擋住了。但銅人的正面總算能清晰看到了。就在我盡情欣賞的時刻,旁邊有位老太太非常興奮地對我說,她也在找這個文物,剛才聽我和工作人員對話,便跟了過來。又對我說,大約二十多年前,她來過北海,可以到這個銅人的附近,但路不很好走。現(xiàn)在站立的地方,過去是仿膳,屬于高級飯店,也少有機會能來。老人激動之余還分享了一個游園的秘密,她說畫舫齋有棵古槐,已經(jīng)一千多年了,現(xiàn)在正槐花盛開,很值得一看。不過,每天只有上午九點到十點才開放。她看了看時間,發(fā)現(xiàn)已過,又說那個古槐的大半個身軀是伸展在外面的,可以在畫舫齋的東北側(cè)看到。出了漪瀾堂,我還是決定先買票坐船到對岸,這樣可以從湖中央欣賞白塔,然后再去參拜古槐。坐在船尾,遙看白塔,也感受著它在視野中的變化。白塔之美,在于它的造型典雅,還在于它高聳山頂,又臨水而建。而在這時,令我驚訝的是,在北海的湖水之中,我竟然看到了那個銅仙承露盤,那個漢代的人物,他正高高舉著承接天露的盤子,俯視著北海,也俯瞰著蕓蕓眾生。我被這個發(fā)現(xiàn)驚呆了。

    上了北海北岸,坐在岸邊的椅子上,聽著湖水蕩漾的聲音,看著對面山頂上的白塔,忽然有了特別的精神滿足。略作休息后,我去了快雪堂和靜心齋,這里假山疊石,曲廊環(huán)繞,小亭聳立,游魚嬉水,極盡江南園林之美。對于靜心齋,巫鴻亦談及其別致:“靜心齋的疊石好像是道士幻出的障身法術(shù),進入之后只感到自己的存在。我驚訝地發(fā)現(xiàn)此地是清朝皇太子的書齋,自然是最好的讀書之處。”從靜心齋出來,沿著東岸,一直走到了畫舫齋和濠濮間,這兩處園林曲徑通幽,也是分外別致。在畫舫齋,按照老太太的提示,欣賞了那棵一千余年的古槐,如去參見一位修道的高僧。對于濠濮間,巫鴻極為稱贊,以為此處最令他心儀,也是他多年前讀書的好去處。此處意境亦極佳,正如《世說新語》所言,“會心處不必在遠。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間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