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李春華(李琸):從一個人的戈壁走向文學的綠洲
    來源:中國作家網 | 李春華(李琸)  2024年09月04日09:47

    我來自新疆克拉瑪依,一個祖國西北邊陲的石油城市。至今我不敢稱自己為作家,對我而言,這是一個非常神圣的字眼,自己的創作還未抵達其高度。

    從收到新疆作協關于青創會的通知開始,我激動到現在。不知道這次我會看到學生時代一遍遍讀過的書的作者嗎?他們是我文學創作的啟蒙者、引路人。還有會不會見到,在雜志上看了就喜歡,然后買來作品集讀,和自己同齡的青年作家?他們讓同時代的我在文學寫作這條路上不寂寞,并且有了暗暗追逐的方向。

    高中時代,我愛寫一些自己對未曾抵達的地方的幻想,種滿虞美人的泗水河畔,高樓林立的上海,遙到天際的大海……親戚看了我的筆記本后善意提醒,難道你要成為一個作家嗎?寫寫心得發發博客就行了,人還是要現實。我那時非常詫異,我可以和作家聯系起來?畢業那一年,舍友們都忙于考證和考研,我曾經也嘗試過,但是耐心都不大,基本上買來的輔導書激動地看個前言就沒后勁了。但是我有一個耐心很大的事情,就是寫作,我可以五六點起床、一兩點睡覺,伏在床頭的小桌子上讀書或寫作。那時候,我開始寫我的第一個長篇小說《返青》,沒有想過發表,只是想將母親曾經說過的一句“節氣一到,麥子就返青了”這句話背后的故事寫出來。

    大學一畢業,我如愿拎起一把管鉗成了一名采油工。那時候,親戚們又不解了,你要當個油鬼子嗎?我非常喜歡這份職業,烈日、狂風、寒冷侵襲著皮膚,但我的想象是自由的,擦洗采油樹、啟停抽油泵、幫師父遞工具,就像過家家一樣。

    從一臺磕頭機到另外一臺磕頭機,我觀察著豬毛菜的四季變化,我巡井巡風巡云朵,自在極了。特別是撿到一枚生銹的螺絲、一副沾滿油的油手套,我都可以和它的原主人絮叨一會兒我們這個油區的變化,也常常撞上他們留在這片油區的話和背影,那是只有在白晃晃的陽光和茫茫戈壁荒漠上才會擁有的奇遇,他們把呼吸、話和影子留在了這里,成了一道道戈壁蜃景。

    等閑下來,在同事們聊天的時候,我就躲進工具間在泵房的轟隆聲中去修改我的《返青》。后來,《青澀的她》發表在《鐘山》雜志,也是從這篇小說的發表開始,我的文學創作啟航了。我們處在多么美好、善意、被包容、被看見的時代啊,只要我們堅持心中的那束光,努力讓這束光照進他人的心中。

    今年,長篇散文《我有一片戈壁》在《人民文學》發表。這篇文章讓很多讀者認識了我,這種和讀者的雙向奔赴我第一次體驗,也第一次感受到了文學創作除了滿足自己心靈需求以外的社會價值。這篇文章走進了高中課堂,走進了高考模擬題,有小讀者找到我的視頻號,私信我自己的讀后感受,特別可愛,也讓我特別感動。這是我所沒想到的。我們油區那么尋常的事、產業工人那么尋常的人,帶給大家那么多感動。最大的褒獎是來自我的師傅們,他們說,寫的咱們的生活很真實很接地氣。因此我滋生了“不僅僅要寫我的油區,也要寫其他人的油區,不僅僅要寫我的戈壁,也要寫生活在這座戈壁城市人的戈壁”的想法。

    常有人問我,文學改變了你什么?我笑說,以前巡檢十幾臺磕頭機,現在可以巡檢新疆油田公司成千上萬臺磕頭機。在公司的支持下,如今我可以和新疆油田公司各個邊遠站的師傅們,顛簸在一條條巡井路線、一條條輸油管線上。當臉龐被風沙和日光輪番碾過,我感受到書寫“為國找油、為國分憂”這種信仰的必要和文學表達的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