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石一楓:文眼、文心、文采
    來源:中國作家網 | 石一楓  2024年09月04日09:43

    我當了很多年的青年作家,現在是個資深青年作家。被人叫多了,不免犯嘀咕:“既然文學寫作并不是一碗高度依賴體力和顏值的青春飯,那么青年作家這個稱呼究竟是夸你‘正是好時候’,還是貶你‘仍然是個小字輩兒’呀?”對于青年作家的身份,我也經常自問:“中國不缺書,既然我們的前輩作家仍然在勤奮地寫作,‘50后’‘60后’,一本接一本,并且他們相比我們而言有著更豐富的經驗、更純熟的技巧和更廣泛的知識,那么青年作家寫作的價值和意義究竟在哪里呢?”身為后來者,這都是令人焦慮的問題。

    琢磨多了,多少有些個人的淺見。我喜歡的青年寫作,主要體現三個方面的價值。

    一是文眼。青年人生活在社會的第一線,沒興趣,當然也沒條件把自己封閉在書齋里,那么社會生活的發展、社會氣息的變化也必然在我們眼中有著更為直接、更為鮮活的體現。樂先嘗,苦也先嘗,而且嘗的都是原汁原味,不加味精。而文學的創新,尤其是現實主義文學的創新,首先貴在題材新、視角新,青年作家也理應比他們的前輩更為敏銳,塑造出一個時代里的新人物,捕捉到一個時代的新狀況,揭示出一個時代的新問題。前輩看不見的你先看見了,你不枉為青年,大家都看見了你還看不見,那就是近視眼或者過早老花了。當然,蒙蔽我們文眼的也有這個時代的新因素,比如互聯網的信息繭房,它讓我們在某種意義上忘記真實而廣闊的生活,把自己的趣味禁錮在比書齋還狹窄的小圈子里,這也是尤其值得今天的青年作家重視的。

    二是文心。既然捕捉到了新題材,能不能以足夠的見識和思考能力進行分析,從而剖析出一個題材在表面之后的內在邏輯和本質?或者說哪怕太陽底下無新事,大家看到的都是同樣一群人同樣一種生活,年輕作家是否又能從老故事里寫出新觀念?相比于單純的敏銳,這恐怕是更加重要的能力。實話說,這既是青年作家所長,也是青年作家所短。長仍長在敏銳,好的青年作家想法總是別具一格,能夠想人所未想,也敢于說人所未說,然而短處則在于全面的思辨能力,青年作家或一時意氣,或孤芳自賞,或干脆陷入了偏執的自我表演,則會讓自己的思考止步不前,從而喪失了將作品推向深入的機會。

    我們常說一個作品筆力不夠,但今天大家的教育程度普遍高,也都接受了越來越專業的文學訓練,筆力仍不夠,可見問題還真不是文學內部就能解決的。我們不光要鍛煉自己的筆,更要鍛煉自己的腦和心。

    三是文采。優秀的青年作家總能創造出獨樹一幟的寫法,優秀作家的寫作風格也每每是在青年時代形成的。歷數我們文學史上的重要流派和重要思潮,無論是白話文運動還是鄉土文學,以至并不很遙遠的朦朧詩、尋根文學和先鋒文學,再到國外曾經亂花漸欲迷人眼的超現實、新小說、意識流等等文學實驗,它們的開創者也是當年的青年。

    在這方面,很多青年作家朋友考慮得都比我多,想得也比我深。但也問個問題,僅以小說為例,好的小說究竟是“和前人一樣好的小說”,還是在審美上“沒有標準答案的小說”?我更喜歡后者。今天的作家分類越來越多,寫作生態也越來越多元,文學期刊有文學期刊的氣質,類型文學有類型文學的章法,網絡文學有網絡文學的路數,但假如氣質、章法和路數最后都變成了可以批量復制的模式,也就有了面目模糊的危險。面目模糊的一代人還會被他們的下一代說:看,他們太乖也太聰明了,所以他們從來沒年輕過。在文學的審美上打破范式再開創范式,是每一代青年作家的責任,在這方面,我愿意和大家一起努力。

    文學本來就是讓人年輕的工作,因為它給人帶來自由的創造力。而有了文眼、文心和文采,則會讓一個作家永遠保持青年寫作的活力。祝年輕的朋友永遠年輕,哪怕將來身體不年輕,但心靈也年輕,在文學攀登之路上的創新精神也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