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2024年第8期|唐棣:茍非其人
宋人仕元帖
古人口中的“茍非其人,雖工不貴”,用李苦禪的話說,就是“人無人格,畫無畫格”。再說白一點,就是“字如其人”。人品作品,或者人事,尤其在文學、藝術領域,由古至今就捆在一起。過去寫字作文章的人,全是權貴階層、文人代表,是可以在民間產(chǎn)生巨大影響的——有點像現(xiàn)在的明星,某人某種風格的字跡,可以引起一種書風流行于世,如王羲之在唐朝、鐘繇在魏晉等等。
被后世人稱為“趙文敏”的趙孟頫肯定沒想到,三百年后的明朝,有一個人和自己謚號一樣,也叫“文敏”,這人就是董其昌——據(jù)說,董其昌看不上趙孟頫的字,說“趙書因熟而生俗”“今人眼目,為吳興(趙孟頫)所遮障”,等等??赡芤彩怯纱藸砍隽艘粋€評價的問題,同時也是感覺的問題。很多名家也都批評過吳昌碩俗。文人作品沾上了俗,就有點嚴重了,等于徹底否定——我沒看到具體的說法,據(jù)藝術史專家陳傳席教授說,大家批評吳,是因為他打破了古人推崇的清淡之風(大意)……很長一段時間,寫字都是以實用為主,大概到了晉唐,才慢慢有了欣賞功能。
趙孟頫活在南宋末期,過的是這種常人很難面對的生活。出身于一個文人世家,一生的抱負折磨著他。雖為大宋開國皇帝趙匡胤的十一世孫,但父親在他十一歲時就去世了。德祐二年(1276)又逢戰(zhàn)亂,他二十三歲回到老家,一過十年。
十年間,他心情如何?他寫過幾句詩:“新亭舉目山河異,故國傷神夢寐俱?!闭f明心里關心著國家大事。生活上貧困交加,有些材料說他賦閑讀書,也不準確,其實他還得想辦法掙錢過活:“困即枕書饑即飯,謀生自笑一何疏?!焙髞砟赣H病重無人照料,他還納了妾,生過一個兒子叫趙亮,不過幼年就死了——這段往事,被他后來的輝煌人生遮蔽了。在他三十三歲時,時代徹底翻篇兒,進入元朝。新朝廷亟需人才,元世祖忽必烈就命人下江南去找。趙孟頫北去前,心情是十分復雜的——歷史記載,此前他拒絕過兩次邀請,第三次同意,估計也是生活、精神上幾股力量所迫的結果。
這一去,就成了他人生的分界點。
至元二十四年(1287)春天,趙孟頫到達京城,受到忽必烈接見,立即獲得賞識,被任命為從五品官階的兵部郎中。兩年后,也是一個春天,他在吳興老家,正式娶妻。
他的妻子是元朝有名的畫家管道昇,真正的大家閨秀。傳說也是浙江人(或上海青浦),自幼“翰墨詞章,不學而能”,書法成就與衛(wèi)夫人(王羲之啟蒙老師)齊名,并稱“書壇二夫人”。
這個管道昇在同時代人里也是極具個性和才華的。這時,趙孟頫在京城獲得賞識,不再是那個只在吳興有薄名,卻不能靠書畫養(yǎng)活自己,不得不去教私塾的教書先生。他們作為當?shù)匚娜?,早有交流,她似乎一直在等這一天——趙孟頫在元朝為官,獲取功名。兩人完婚時,她已經(jīng)二十六歲了,在那時這么大年齡仍未婚的女人可不多?;楹笏麄冊诤贾萆钸^一段時間,趙孟頫任行江浙等處儒學提舉。
我要說的《水村圖》就畫于這個時期。這幅畫畫的是汾湖山水(汾湖位于江浙交界處,也是吳越兩國的分界湖),畫的是眼前物,也是內(nèi)心世界(畫上題字“大德六年”為公元1302年,據(jù)推算趙孟頫其時已經(jīng)四十九歲)。
趙孟頫肯定又沒想到,四百年后的清朝皇帝乾隆看到他這幅畫時,竟想到了屈原——
屈子卜居后,潭邊漁父逢。
滄浪鼓枻去,煙水自重重。
看上去,乾隆題詩的原意是說屈原被誣陷遭流放后,三年沒見楚懷王,心煩意亂,找人問卜。卜者擺開架勢,拿出龜甲和蓍草,屈子問道:“世溷濁而不清:蟬翼為重,千鈞為輕;黃鐘毀棄,瓦釜雷鳴;讒人高張,賢士無名。吁嗟默默兮,誰知吾之廉貞!”蟬翼被認為重而千鈞被認為輕,黃鐘被毀壞丟棄而瓦鍋被認為可以發(fā)出雷鳴般的聲音,讒言獻媚的人位高名顯,賢能的人士默默無聞。誰又知道我是廉潔忠貞的呢?
一串問題并沒有得到答案,最后,卜者說:“數(shù)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龜策誠不能知此事?!狈g一下,就是說:“術數(shù)有占卜不到的事情,天神也有難解之理。請您花心思實行您的主張吧,龜甲和蓍草,幫不了您?。 ?/p>
乾隆肯定也沒想到,又三百年后的一個北方人,看到這幅畫的復制品和他的題詩,想到了這些——無論宮殿多大,也沒有自然山水遼闊,他的想象來自這幅遼闊圖畫里沒有的東西!什么人畫什么畫,不同的人看畫的感受也不一樣。一個人內(nèi)心的遼闊是無法拘囿的。乾隆的詩里寫著不為人知的內(nèi)心矛盾。由此對應趙孟頫的畫,畫面越清淡遼遠,就說明現(xiàn)實越不是這樣。
乾隆在這一點上和趙孟頫找到共鳴。而我在這個共鳴的基礎上,找到了自己想寫的那個點。其實,《卜居》里的“居”超過了“居所”的本意,更像是被用來指涉“世界”“世道”等更大的存在。問卜,也是求知的一種方式,因為搞不清如何離開局限的境遇,走向廣闊的“世界”……后來,我慢慢發(fā)覺,歷代書畫家似乎都對自己的境遇不滿意,也都有一點想拉開距離的意思。距離,不僅讓你有機會看見眼前的美,還能讓你感受到發(fā)現(xiàn)美的過程。不是讓你離開某地,去找個新地方,而是說打開同一個事件、同一片風景的不同方式,就像特寫變廣角,廣角變?nèi)啊R苍S站位并沒有變而視野卻變開闊了。釋家說得好:“相由心生,境由心轉(zhuǎn)。”
于是,就有了趙孟頫這幅畫。我知道,它并沒有范寬《溪山行旅圖》、關仝《關山行旅圖》、馬遠《曉雪山行圖》有名,但也同屬于古代繪畫常見的“行旅圖”范疇,自五代至清朝,畫家們都迷這個題材,可能就是這么個道理。
趙孟頫在杭州時畫了不少畫,后來1311年元仁宗即位,又赴京干了六年,受封為一品官,而跟隨他的妻子管道昇,也被封為“魏國夫人”。不料受封第二年,魏國夫人就得了重病,趙孟頫請旨帶妻子回南方療養(yǎng)。此時,他們已經(jīng)有錢買船一艘,管道昇還沒回到老家,就這樣在晃晃悠悠的船上病逝了。
寫到這里,我有意避開的一件事,好像該說說了。
趙孟頫與管道昇的故事中最有名的一段是和死有關的。據(jù)說是在1304年,管道昇給趙孟頫寫過一首詞,說年過四旬的趙孟頫忽然提出納妾的想法。其實,納妾在當時很流行,何況趙孟頫還是大文人和官員。管道昇的做法堪稱典范,她太知道趙孟頫是什么人了,她的這首詞后來常常被用來歌頌忠貞不渝的愛情——
爾儂我儂,忒煞情多,情多處,熱似火。
把一塊泥,捻一個爾,塑一個我,
將咱兩個,一齊打破,用水調(diào)和。
再捻一個爾,再塑一個我。
我泥中有爾,爾泥中有我。
我與爾生同一個衾,死同一個槨。
有意思的是,這首詞恰恰是因為愛情不忠才寫的。然而管道昇沒指責、沒諷刺,只是把想象中的情感寫出來,關于活著的想法是什么樣,關于死后的想法又是什么樣,非常真實,歷歷在目。
他們的結局如詞中所寫,在管道昇死后三年即1322年,六月,趙孟頫也死在了老家吳興。家屬就將他們合葬在德清縣洛舍東衡里“陽林堂”別業(yè)東南側(cè),“死同一個槨”。
那塊墓地如今保存得很好,坐北朝南,北倚雞籠山、勤王山,左有雞山,右有赤山,南臨彎曲的小河,遠處有屯山、張家山。石棺雙室墓,墓前有石馬二匹、石朝官二尊。碑文由元代大學士歐陽玄撰文,以四千四百多字記敘了“南人”出仕元朝飽受爭議的一生,其中有一段話:
平居嗜好沖澹,家世紈綺,況味埒布韋貴及崇階不見矜色,客求文字,與之周旋終日,雖極勞甚憊,未嘗拒人,獨人有過失,必面致,諷諫無隱,然直而不訐,人亦易從,病劇將終,援簡濡毫如常時,有頃,翛然而逝。
越是說得簡簡單單,越顯得趙孟頫這一生夠沉重。
初見帖
書法史上,在康熙、乾隆皇帝的推動之下,清朝出現(xiàn)了學董其昌、趙孟頫一路書風的潮流。
納蘭家族世代為宦,納蘭性德十七歲入國子監(jiān),次年中舉,十九歲成貢士,后在殿試中二甲第七名,得賜進士出身。
他的字寫得怎么樣?清代書法家梁巘在《評書帖》中有一段著名書論:晉尚韻,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態(tài)。韻、法、意、態(tài),是交織的,并不孤立存在,只是每個朝代突出的點不同而已。在我看來,書法從追求藝術神韻到直達意境——北宋四家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就是宋人書法的代表,以書抒懷,講究書寫性,既有內(nèi)涵也有意趣——已經(jīng)完成了藝術的大部分使命。其實,以蘇軾、黃庭堅師徒為代表的“我手寫我心”的追求,在嚴肅的理學大家朱熹眼里是有點不成體統(tǒng)的,他氣得說蘇、黃把書風帶壞了。不過,他也說過蘇軾“大概皆以文人自立”,從此也留下了“文人書法”這個說法,這個我們且不做討論。
元、明時期流行在字形上下功夫,書法由此進入了一個復古時期,也算是文人書法進程中的一環(huán)。
書法復古的巔峰在清朝。清朝有太多書法大家,我們熟悉的即有八大山人、鄧石如、傅山、何紹基、劉墉、揚州八怪等等,其實輪不到納蘭性德。就我看過的一些書簡(書簡已經(jīng)比較個人化了)來說,納蘭寫字沒那么強的個性,“容若工書,妙于撥鐙法,臨摹飛動”(《八旗通志》)??赡苁且驗槠涑錾淼匚唬羰啦欢嗟淖髌防?,有種“臨時從宜”的成分,既興致盎然,也很規(guī)矩,似乎這樣也更符合他的身份?!肚迨妨袀鳌贩Q納蘭性德的字“書學褚河南,見稱于時”。一方面肯定傳承,褚遂良、虞世南這種本就是一個相對正統(tǒng)的書家淵源,二來也說明他在當時也有書名。我記得還有一句話,是在陳傳席《畫壇點將錄》里寫李苦禪那章看到的:“為人不用心機是好的,但作畫必須用心機?!毙臋C,也就是追求。看他的字,我猜納蘭可能就缺少這種追求。后來,他的詞名自然就大過了書名,更多人知道的另一點是:他的感情還要大于才情——他的詞,把感情生活寫得很透徹。
我覺得,上面說的這些文人性格,和他們所處的現(xiàn)狀關系很大。巨大的名聲,或者說個人抱負,與生活現(xiàn)狀形成了對比。這對比越強烈,文人的性格也就表現(xiàn)得越激烈。
納蘭性德的父親是清朝大學士納蘭明珠,康熙和納蘭性德只差一歲,很賞識他,讓他跟著自己多次出巡。他的生活相對來說是很順的。傳說乾隆末年,和珅呈給乾隆一本《紅樓夢》,乾隆看后的反應是:“這寫的不就是明珠家的事嗎?”其實,并沒有證據(jù)說《紅樓夢》寫的是納蘭家的事,都是猜測,但納蘭性德和賈寶玉的確有相似之處:富貴人家出身,喜歡舞文弄墨,對女人一往情深。后一點在納蘭身上的表現(xiàn)是:他二十二歲娶兩廣總督盧興祖之女為妻,三年后妻子盧氏就因為難產(chǎn)死了。
妻子去世,成了納蘭性德一生過不去的坎。當時社會上流行一句話:“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前一句說納蘭的詞名大,后一句則提到了——也許是最重要的一點——盛名之下的孤獨。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此詞寫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三月,這一年二月十五日,云南平定日,納蘭隨康熙去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一路走到了山海關。面對關外遼闊的景色,他想到的,卻是妻子死后自己長居不出的“故園”。
故園指的是他在北京城西北郊的別墅。“地應鄰射圃,花不礙球場?!贝说乜梢苑褐厶咔颉①p花飲酒,足夠大。偌大的園子,就像他空曠的心。第一個走入這顆心的人,就是他的妻子盧氏。二人恩愛三年,盧氏走后,這個園子就成了納蘭一生的歸宿。
林下荒苔道韞家,生憐玉骨委塵沙。愁向風前無處說,數(shù)歸鴉。
半世浮萍隨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魂是柳綿吹欲碎,繞天涯。
(《山花子·林下荒苔道韞家》)
這只是一個例子,納蘭在詞里傳達出來的,多是形單影只、滿目荒蕪的感覺,聯(lián)想到妻子埋在其中,這感覺誰也不可能心照,只能仰望天上的鴉雀飛遠……
有人統(tǒng)計現(xiàn)存三百多首納蘭詞,“愁”字出現(xiàn)約九十次,“淚”字出現(xiàn)約六十五次,“恨”字出現(xiàn)約三十九次,其他如“斷腸”“傷心”“凄涼”“惆悵”等字眼,也是觸目即是。
之前,我印象深的是:“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里憶平生。”估計是妻子死后,他一人在故園散步時所成。據(jù)說他父親讀后,曾嘆了一口氣說:“這孩子想要什么都可以有,怎么就快樂不起來!”
納蘭想要的是:理解。
康熙二十三年(1684),他遇上了一個神交已久的女人,康熙年間著名的歌姬沈宛。沈宛十八歲即出版詩詞選集《選夢詞》,納蘭從那時就一直記得這個人,和她有書信往復。無奈命運把兩人沖散了,他們在一起的時間,只有半年。半年里,納蘭性德和當年喜歡的人在一起,心情的變化似乎在他的詞中也沒太看得出來??傊?,好日子終究沒有過起來。納蘭去世后,懷有身孕的沈宛,從北京城搬回江南,再往后就從歷史里消失了。
納蘭給沈宛寫的詞是這樣的——
人去似春休,卮酒曾將酹石尤。別自有人桃葉渡,扁舟,一種煙波各自愁。
而他悼念妻子的詞是這樣的——
辛苦最憐天上月,一夕如環(huán),夕夕都成玦。
我們知道詩詞分豪放派、婉約派,書法也分,任何藝術,都分。對我來說,納蘭詞概括起來就是:怎一個“愁”字了得!納蘭性德并不需要后人同情。他沒有想過離開,其實也不可能離開更大的時代的壓制。
他能做什么呢?在故園喝點酒,散散步,讀讀書,到了妻子忌日,寫寫悼亡詞,就這樣過了八年。每年的這一天,納蘭性德都是這么做的。
康熙二十四年(1685)五月三十日(一說七月一日),這邊是父親明珠在朝廷上以折本請旨,那邊是兒子納蘭性德悄然離世。
關于他的死,歷史上的說法很多。我們只取其中的一份懷念、一種想象——這天也是他最惦念的妻子盧氏的忌日。時間上也許是巧合而已,但畢竟年僅三十歲,早逝總是令人嘆息。
幾年以前就聽說影視圈有人一擲萬金于“人生若只如初見”這七個字,想制造成IP——可見時至今日,人們對納蘭性德的故事,還是有很多想象。其實,這首《木蘭花》的副標題是“擬古決絕詞,柬友”,并不是寫愛情的,是寫給一位知己朋友。我沒有去查證,只希望這個知己指的是沈宛,因為詞中寫到的“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是如此貼切,就像預言了兩人經(jīng)歷世事后重逢時的感覺。
唐棣,1984年生于河北唐山。從事電影編導、文學策劃相關工作。第十屆FIRST青年影展復審評委,并于香港《字花》雜志開設“電影書寫”專欄。著有:小說集《遺聞集》《西瓜長在天邊上》《進入黎明的漫長旅程》,隨筆集《電影給了我什么》《電影漫游癥札記》等。影視作品有:“變遷三部曲”(《湖畔公路》《變調(diào)》《抵達》),影像作品《十二宮》(新星星藝術節(jié)2014年度實驗獎),實驗長片《滿洲里來的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