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屬于文學的價值和尊嚴,恰在與時代的交相輝映處” ——青年兒童文學作家、評論家、出版人共話新時代兒童文學高質量發展
    來源:文藝報 | 教鶴然  2024年08月26日14:56

    青年作家們正值人生的黃金歲月,滿懷創作的蓬勃熱情,追求文學的青春夢想。在中國兒童文學作家的龐大隊伍中,有一批新星正冉冉升起,他們是元氣最為充沛的群體,是生力軍,也是新希望,肩負著為少年兒童寫作、為時代培育新人的使命與重任。新時代兒童文學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青年兒童文學作家、評論家和出版人的共同努力。

    深入生活,書寫新時代少年兒童的真生命

    青年兒童文學作家,要勇于走出書房,走出個人身份,將自己的真生命真深情投入到充滿煙火氣與人情味的時代現場中,直面新時代豐富多姿的童年生活

    對于兒童文學作家來說,深入生活不是一句空話,一種形式,而是一種堅定的人民立場,是兒童文學作家書寫新時代少年兒童真生命的底氣。作家出版社編審、兒童文學作家左昡談到,身為青年兒童文學作家,要勇于走出書房,走出個人身份,將自己的真生命真深情投入到充滿煙火氣與人情味的時代現場中,直面新時代豐富多姿的童年生活。青年作家應努力以兒童文學的方式為新時代的中國童年留下具有代際特征的美學樣本與藝術風標,破除刻板印象,克服寫作慣性,打開創作格局,提升精神境界,創作廣大少年兒童真正喜聞樂見,富含精神能量,具有真心真趣真感情的作品。要把深入生活,做人民的學生,作為創作的基本立場和重要通道,長期、持續地堅持下去,始終關注童年現場,以兒童文學之筆書寫新時代少年兒童的真生命,才能推動新時代兒童文學高質量發展。

    做人民的學生,要積極與時代同頻,與生活共振。在湖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兒童文學作家舒輝波看來,“做人民的學生”是為了提醒作家“不忘初心”,作家就是人民群眾之一員,“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也包含著作家的自省,既是審視自己和現實、和群眾的距離,更是確認自己最開始提筆寫作時的初心。這意味著一個作家既是“為人民寫作”,也是“作為人民寫作”。唯有如此,才不會有優越感,才不會脫離群眾,才能真正做到與時代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文學創作才有真誠的情感體驗,才能從個人的悲歡走向人類共同普遍的情感,從個別的事物走向本質的共通,讓具體的形象趨于抽象的普遍。兒童文學作家既是“為孩子寫作”,更應該是“作為孩子寫作”,“作為孩子寫作”意味著兒童文學作家的雙重屬性——既是孩子,又是成人。這要求兒童文學作家不能做作、拿腔捏調地學孩子說話,不刻意矮化低就,也意味著文學創作的真誠、自然與天真,但同時,又能在簡潔準確的同時做到豐富與深刻。因此,“做人民的學生”,表面上看是向人民、向生活學習,本質上則是要求作家重新認識和思考自己與時代、他人和世界的關系。

    當下兒童的童年生活呈現出豐富、駁雜、多元的景象。新時代兒童文學要及時反映新時代兒童生活及兒童精神。江西財經大學人文學院教師、兒童文學作家周博文認為,青年兒童文學作家要深入兒童現實生活,不能停留在表面浮泛的表達上,對于兒童形象的塑造與刻畫尤其要注意與當下的連接,在日常生活的觀察、與兒童密切的相處中提煉出具有新時代特征的嶄新兒童形象,用紙筆真誠地還原他們的熱愛與隱憂、歡欣與愁苦,不回避或輕視兒童的復雜情緒和遇到的各種問題,不想當然地把兒童塑造成全然天真、單純的對應物。作家倘若只停留在對于兒童及童年生活的主觀想象上,或對自身童年經歷與見聞的開采上,就不能滿足兒童的閱讀與審美需求,不僅與當下極具變化的童年生活錯位、脫節,也不符合兒童生活實際。從兒童身上照見人性的豐富與多面,從兒童生活的變動中呈現社會的進步與時代的變遷,這是新時代賦予青年兒童文學作家的要求與使命。

    深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拒絕“泛”“淺”“遠”,力求“精”“深”“近”

    傳統文化好比母親的乳汁、父親的汗水,滋養作家們成長。這一題材的寫作要拒絕“泛”“淺”“遠”,力求“精”“深”“近”,除了描寫看得見摸得著的“形”,更要寫世代凝成的“魂”

    近年來,有很多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題材領域持續深耕的青年作家,他們以京劇、昆曲、刺繡、剪紙、瓷器等為對象,為孩子們奉獻了一份份美味的精神食糧?!秶煜恪纷髡撸焯斐霭嫔缇庉?、兒童文學作家王苗認為,“傳統文化”是過去人們生活百態、精神世界的總和。在書寫傳統文化時不能籠統地模糊處理素材,“拾到籃子里就是菜”,而要對書寫對象進行詳細深入調研,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聚焦其最閃亮的光彩。除了描寫看得見摸得著的“形”,更要寫世代凝成的“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題材的寫作要拒絕“泛”“淺”“遠”,力求“精”“深”“近”,只有這樣,傳統文化才不是一個空洞的軀殼,而是有血有肉、立體鮮活、有生命力的,是色香味俱全的,熱氣騰騰的。寫作時,作家更不能把傳統文化當成博物館展示櫥窗里的靜物,這樣的作品會永遠隔著一層玻璃。傳統文化之所以具有持久旺盛的生命力,是因為它在生命層面與少年兒童發生著緊密連接,與他們的心靈很近。

    每個時代都有屬于她的文藝以及獨特的文藝精神,在當下,如何講好中國故事,弘揚文化自信是每個文藝工作者的首要任務。《錦裳少年》作者、兒童文學作家王璐琪談到,自己最初寫作之時依賴的是個人的童年回憶,近幾年開始走訪調研后,開啟了新的寫作思路。在寫有關昆曲的長篇小說時,兩年之間曾數次去上海與蘇州,除了查閱相關戲曲史料,還采訪如今活躍在一線或已退居幕后的昆曲演員,了解他們的別樣人生。素材能夠幫助寫作者重新構架自己的文學世界,開拓文化視野。通過觀察受訪者的人生,逐漸把他們所處時代的信息聯系起來,將重要時間點和歷史事件對上以后,中間的空白可以盡情進行文學的再創造,如此一來,從前只局限于個人體驗的創作空間被拓展開。她表示,作為兒童文學作家,要在兒童文學創作中樹立起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和文化觀,以講故事的方式,發揮文學在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的獨特作用。書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題材的兒童文學作家肩上的使命更重,他們得從個人的童年經驗中跳脫出去,有一雙見識過世間繁華后的智慧眼,能夠在搜集歷史資料和人物素材的基礎之上化繁為簡,用留白的方式書寫童年,留給兒童以思考和成長的空間。

    “我們自從出生,甚至還在胎里,就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傳統文化好比母親的乳汁、父親的汗水,把我們養育成人。我們雖然也要接觸外國文化,但中國文化是我們終生的主食,寄托靈魂的桃花源。不論我們在思考,在寫作,還是在生活,傳統文化如影隨形,自始至終陪伴呵護?!薄兜で嘟帧纷髡?、兒童文學作家小河丁丁談到,唯有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才能讓自己獲得內心的安寧與幸福。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浩瀚奇妙,只有廣泛地學習,深入地學習,長期地學習,才能弄明白什么是最好的、永恒的。他認為,青年作家應該向古人的智慧學習,《禮記·大學》中有:“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边@是從事傳統文化題材創作的青年作家需要仔細思考、反復揣摩的經典。在此基礎上,把傳統文化與現實社會聯系起來,與兒童文學聯系起來,字里行間都會是歷久彌新的氣息。在應用自如的基礎上,還少不了個人的體悟,對當下的觀察、對未來的思考,以及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與啟迪,這樣才能在文學創作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轉化、創造和創新。

    “我在澳門看見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生不息,更深刻地理解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在動力,也在澳門回歸后日新月異的城市變化中領悟到創新的重要作用?!苯衲晷陆蔀橹袊鲄f會員的澳門青年作家朱叢遷表示,人類是相互依存的命運共同體,講好澳門故事,講好中國故事,使澳門充分發揮“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優勢,利用澳門獨有的文化平臺,以文學的形式賡續中華文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是澳門青年作家的重要任務。青年作家是文學創作的生力軍,應該在東西文化互融互鑒中,發掘塵封在歷史中的動人故事,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朽的生命力,結合不同城市的獨特風貌,不斷在文本內容上開拓創新。另一方面,更要積極開辟發展文學的新領域、新賽道,將兒童文學內容和文化產業緊密結合,為孩子們奉獻更多更好的文化產品。

    在塑造文學新形態、賦能新質生產力的過程中發揮青年力量

    青年作家是變革的觀察者,也是參與者和推動者,應當保持對時代脈搏的敏銳感知,將自己的創作與社會現實緊密聯系,塑造新的文學形態,形成獨特的表達方式

    青年作家成長于信息化、全球化和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他們不僅是變革的觀察者,更是參與者和推動者。中國作協科幻文學委員會副主任、科幻文學作家陳楸帆表示,青年作家在塑造文學新形態的過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他認為,文學新形態的塑造,必須緊密結合當下科技的迅猛發展和社會變遷,將“新質生產力”融入創作當中。科幻文學不僅僅是關于未來的想象,更是對當下社會、科技與人類本質的深刻思考。作為青年作家,應當勇敢地打破傳統文學的界限,學習人工智能、元宇宙、量子通信等新興技術,探索新媒介、新技術與新敘事的結合,打造出具有時代感和前瞻性的文學作品,通過沉浸式體驗傳達更豐富的情感和思想。在這個過程中,青年作家應當保持對時代脈搏的敏銳感知,將自己的創作與社會現實緊密聯系,形成獨特的表達方式。創新不是盲目追求新奇,而是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尋找表達與內容的平衡點。青年作家可以在全球化背景下,通過不斷嘗試和反思,利用多元文化資源,推動文學的跨界融合,進而塑造出獨具特色的文學新形態。青年作家應該嘗試通過游戲化、互動性等方式,使故事不僅僅是閱讀的對象,更成為孩子們學習和探索的工具。通過這些創新手段,讓年輕的讀者在享受故事的同時,也激發他們對未來世界的想象和思考。我們需要以孩子們的視角去理解科技,以他們能夠接受和理解的方式呈現未來世界。這不僅是對他們好奇心的激發,更是對他們思維模式的引導,去傳遞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的勇氣。這正是青年一代作家的使命:不僅是創新者,更是時代精神與傳統文化的弘揚者。在不斷變化的世界中,利用新敘事和新思維,引領文學走向更廣闊的新天地。

    互聯網、人工智能作為新質生產力,為兒童文學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中央民族大學文學院教師、青年學者李強發現,不少青年作家已經意識到了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性,但機遇也伴生著新的焦慮。一個顯著的事實是,當兒童大多數時候是隔著屏幕與“自然”“世界”展開互動的時候,他們對自然、世界的理解也會發生巨大變化,文學形態隨之而變。好在總有一代代的兒童文學作家成長起來,講述他們的新經驗、新思考。他們基于自己的成長經驗展開創作,寫好自己的故事,才能踏踏實實地向外拓展。新技術,特別是算法推薦技術在文藝生產和接受上帶來的一大變化是“分眾化”,不斷強化個別的經驗和審美偏好,形成“審美繭房”。整個世界中的個體經驗在某種意義上成為一種被隔斷的經驗,古老的校園題材也成為“差異化定制”。那么,新環境、新經驗的呈現應該如何避免碎片化、封閉化?兒童審美共同體是否還有可能建立?李強認為,青年作者們現在尤其應該對個體經驗的限度保持清醒認識,盡量往縱橫兩個方向拓展:縱向是從歷史傳統中尋找資源,兒童或許在變,但飛翔在不同時代兒童心中的文學精靈,保持著藝術慣性。歷史可以啟迪現在,創造未來;橫向是跨越文字媒介,去其他形態的文藝作品中尋找經驗的“共通性”,特別是去到吸引了更多兒童的動漫、電子游戲甚至短視頻中,看看那種吸引他們沉迷其中的文藝作品背后,是否有當前兒童文學所欠缺的品質,反思日益精致化的文學作品是否束縛了許多本真的童年之樂。如此縱橫跨越,或許可以打開視野,兒童的世界廣闊了,兒童文學的前景才會遼遠。

    積極融入現代傳播格局,彰顯文學的價值與尊嚴

    現代傳播格局之新,不止需要寫作者以姿態之新應對,更要以思想之新、藝術之新應對。不管外界如何變化,創作能否“立”得住,更多時候依然在于思想、情感和精神的高度

    現代傳播格局的迅速發展形成,使文學的創作和閱讀現場也發生了劇烈變化。格局之新,不止需要寫作者以姿態之新應對,更要以思想之新、藝術之新應對。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兒童文學編輯、副編審張怡談到,青年作家的視野和創作都需要“有破有立”,以更赤誠直接的形式抵達讀者面前,激發文學創作更強大的精神動力?!捌啤奔仁潜粍拥?,又是主動的;既是形式上的,又是內容上的。多元化、數字化、互動化的現代傳播手段,既能夠幫助寫作者認識世界,打開視野,又為寫作者與讀者的“直接對話”提供了更多可能。在著力表現當代主流生活的同時,青年寫作者應該把目光投向更深處的生活肌理和更廣義的生存空間,那些邊緣的、零散的、另類的……構成時代生活每一個微小細節的生命體驗,都值得被關注和切近,從而得到記錄和講述。

    然而,不管外界如何變化,創作能否“立”得住,更多時候依然在于思想、情感和精神的高度能否立得住。面對中國大地上正在展開的日益復雜的當代生活面貌,青年作家既要看到各種鮮活、生動、具體的現實情狀,也要思考、辨明這些現實背后的真實邏輯和價值方向,而后者正是文學相對于生活的獨特價值的體現。張怡認為,對兒童文學寫作者來說,一切有價值的書寫,最終都是為了以兒童文學特有的力量關切、影響童年現實,通過塑造更豐富的童年生命、心靈向度和童年面貌,將人類帶向更好的未來。不管是成人文學還是兒童文學作家,無論何時都不可缺失朝向經典寫作的敬畏之心。在創作中傾注真情,才能讓作品更好地擁抱讀者,抵達受眾,讓讀者產生精神世界的共鳴。屬于文學的價值與尊嚴,恰恰就在文學與時代的交相輝映處。

    隨著傳播媒介和平臺的不斷變化,當前人們的閱讀方式、內容、趣味和習慣也與以往有了巨大的不同,《兒童文學》雜志主編馮臻表示,我們要清晰地看到,現代傳播手段和傳播格局為文學提供了新的考驗,并給優秀的文學作品更大的空間和機會——跨媒介傳播、多形式開發、多類型二次創新創作等——都將讓優秀的文學作品以各種面貌呈現。因為“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夠溫潤心靈、啟迪心智,傳得開、留得下,為人民群眾所喜愛”的優秀作品,是其他藝術形式和傳播資源的基礎,并且發揮著價值引導、精神引領、審美啟迪的關鍵作用。文學是鏡子,也是燈火,它能讓我們認知自我、認識他人和世界,也能照亮夢想并為理想而前行。一個民族一個時代的優秀文藝作品不會在碎片化、娛樂化、消費化、視覺化的沖擊下動搖潰敗,反而能起到“定海神針”的作用,是人文的基準線,更是審美的刻度表。

    童書出版需要面向市場,但兒童文學創作更需要向內探尋價值。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副總編樓倩表示,青年作家是對現代化感知最為敏銳的群體,個體和時代的發展是同頻的。他們渴望創新,期待突破,有著旺盛的創作力;他們熟知互聯網傳播模式,具備跨媒體思維,往往還擁有國際視野;他們是離青少年心靈最近的群體,成長的印跡仍鮮活可感。在市場浪潮的沖擊中,作家們難免有當下市場轉型的困惑。青年作家要在“鬧”市場下進行“靜”思考,挑戰“熱”題材下的“冷”創作?!按蠹叶荚陉P注鄉村少年、留守兒童的時候,如何真實地展現當下都市少年成長的困境?聚焦國家大事、宏大題材時,如何結合少兒視角,避免臉譜化、架空式敘述?現實題材更偏重小說創作時,散文、童話、詩歌甚至幼兒文學如何來呈現當下少年兒童的生活狀態?”她認為,這些未競的問題都期待青年作家有更為個性化的表達,形成自己的風格。真正具備價值觀照和文學審美的創作,才能在日新月異的賽道更迭中勝出,長久地留在孩子們的書架上。

    近年間,青年兒童文學創作正不斷適應和反映新時代的豐富變化。青年作家為兒童文學創作帶來了新的活力,新時代文學的高質量發展也對青年寫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青年兒童文學作家要深入兒童生活,反映時代現實;要深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助力其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要塑造文學新形態,以文學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更要積極融入現代傳播格局,彰顯文學的價值與尊嚴。只有凝聚新時代文學的青年智慧與青年力量,才能為廣大少年兒童奉獻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