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文化品位 關注讀者需求
2024上海書展暨“書香中國”上海周落下帷幕。這是上海書展與愛書之人的第20次“會面”,主會場展銷書籍近3萬冊,各場所舉辦活動逾1000場。自2004年起,每年盛夏,都有數十萬來自長三角乃至全國的讀者奔赴上海書展選購書籍,一些讀者甚至拉著行李箱,專程打“飛的”到上海淘書。
一座城市的書展,緣何能吸引全國讀者的注意力且連續舉辦20年而不衰?筆者認為,大致原因有二:一是堅持較高的文化品位;二是始終以讀者為中心。
“昌明教育平生愿,故向書林努力來。”如出版家張元濟所言,上海是中國現代出版業誕生之地。得風氣之先與積淀之久,上海出版業擁有較強實力。因此,上海書展愿意成為同行業交流與競技的平臺,不僅邀請本地出版社參展,也邀請全國各地出版集團共赴上海,競相為讀者提供優質書籍和高品質文化活動。以2024上海書展為例,商務印書館“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第1000種發布,中華書局“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最新品種《北齊書》首發,耗費編著者40余年心力的《唐五代詩全編》面世,可見上海書展薈萃好書之功力。
“利民之事,絲發必興。”上海書展從誕生之日起,就帶著便民、利民的基因。書展在上海圖書訂貨會基礎上轉型升格而來,主要內容從業界的訂貨、館配業務交流,拓展為向讀者開放、零售與訂貨并重,集中開展面向讀者的新書首發和作品簽售、銷售等服務,打開了書業會展的新天地。在書展的很多細節中,足見組織者真誠服務讀者的用心。如設置夜場,方便白天上班的讀者晚間淘書;提供快遞到家服務,方便讀者“0負擔”購書;設置休閑和餐飲區,提升觀展舒適度等。相關公眾號也會及時推送書展導覽圖和天氣預報,方便讀者參與書展。
東漢崔寔所撰《四民月令》記載,七月“曝經書及衣裳”。明代、清代典籍里,有六月六日皇家曬晾歷朝御制書籍及民間晾曬“老儒破書”的記載。在每年夏季舉辦書展,雖無明證源自古代習俗,倒也與古人“心有靈犀”。
可喜的是,近幾年來,全國各地定位于訂貨、館配、版權交易的專業書展都越來越關注讀者需求,注重舉辦面向讀者的文化活動,強調零售和讀者體驗。與此同時,這類書展人氣也越來越旺,現場也越來越火爆。無論是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還是各地書展、書會,都在突破行業藩籬和地域界限,為讀者、作者、出版人構建起全新的溝通橋梁,為當地創造更豐富的讀書環境和文化生態。
堅持面向讀者、真正為讀者服務,這是書展的生命力所在,也是書展具有強大影響力、讓書香傳得更遠的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