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跟著作家看臨潭”采風作品—— 鄭彥英:臨潭寒韻
    來源:中國作家網 | 鄭彥英  2024年09月19日08:23

    正值大暑時節,上午從鄭州出發時,氣溫高達38攝氏度,每一口呼吸都感到灼熱難耐。下午到達甘南藏族自治州臨潭縣的時候,溫度只有12攝氏度,而且下著小雨,我非但不是感到涼爽,而是感到些許寒涼了,當地領導熱情地獻上哈達,我把哈達緊緊裹在身上,抵御寒冷。

    我是應邀參加中國作家看臨潭幫扶小分隊的,在臨潭一個星期的時間里,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臨潭的寒冷在臨潭人中形成的冷文化。

    在中國作協幫扶的臨潭縣池溝村,池溝河從柏林崖流淌下來,蜿蜒流過池溝村,我伸手到水里,立即感到冰涼,身子禁不住一個哆嗦,立即把手抽出來。一旁的村民笑我怕冷,說:“這水是天然的冰鎮礦泉水。”說著雙手掬起一捧水,咕嘟喝下。

    我擔心他會不會拉肚子,他笑了,說:“省城的科學家化驗了,這水是一級水,比許多瓶裝礦泉水質量還高。”

    中國作協駐村的朋友點頭應和,然后也掬了一捧水喝了。嘴上掛著水珠說:“這水硬,礦物質絕對豐富。”

    我不禁也掬了一捧,到嘴邊,先嘗了小小一點,冰涼,有點甜,于是咕嘟喝了下去。

    突然發現河里有幾條魚在游,大小不等,最大的近一尺長,小的也就幾寸,也不怕人,由于水清,魚的形態一覽無余,水流急,魚游得也急,憨態可掬的樣子。我問剛才掬水喝的村民:“這魚是不是野生的?”他笑笑說:“有野生的,也有養殖的,反正我們把魚苗往河里一放,就不管了,一兩年后就長成斤把重了。”駐村的朋友告訴我:“這里冬天最冷零下20攝氏度,夏天最熱也就20多攝氏度,所以適合養虹鱒魚。”

    我立即想到前天晚上在街上飯鋪里吃過的清蒸虹鱒魚,肉質細嫩,卻不是那種入口即化的嫩,反而有嚼頭,給人慢嘗細品的空間。這就是冷水魚的特別之處。

    小河外有一片麥田,小麥已經呈現出金黃的顏色,應該到了收割的時候,我便走了過去。

    丘陵地帶的小麥田是一層一層的,我到了其中最近的一層,幾個村民正在收割,用鐮刀把麥割下來,扎成束,頭朝上搭成塔狀,再割幾束,頭朝下搭在剛才頭朝上的小麥上面。

    一個村民憨厚地朝我笑,我一問,知道他叫馮吉德,是這片土地的承包人,他說:“這樣搭放小麥是為了晾干,搭成塔狀是為了防雨。”我問他:“一畝地能收多少斤。”他說:“七八百斤。”然后笑笑說:“我沒使太大勁,使過大勁的,能收一千多斤。”

    我以為這是春小麥,說:“春天種的小麥能有這個收成也不錯了。”他連連搖搖手說:“這是冬小麥,春小麥大不如冬小麥。”我說:“這里夏天都這么滲涼,冬天還不把小麥凍死。”他搖搖頭說:“冬天最冷才零下20攝氏度,我這小麥皮實,一點點事都沒有。”說著揚起手:“冬天大雪多,厚,被子一樣蓋在小麥上面,到了春天雪才消,小麥在雪下面暖暖和和地分蘗,我查了一下,一株小麥到了雪消,能分蘗7株到10株,春小麥就達不到這么猛的量。”

    我說:“在中原,有個諺語,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這邊種麥是不是這個時候?”他點點頭,連說:“一樣一樣,也是秋分種,大概就是國慶節前后。”

    我愣怔了一下,說:“中原的小麥在芒種就收了,一般成長時間225天,這邊——”我沉吟著,心里就有了數字,說:“這邊的小麥要長300天左右,比中原的小麥整整多長75天左右,這可了得,多長了一季莊稼,綠豆一季從種到收,才60天。”

    老馮看著我,片刻,低了一下頭,說:“我一直不知道我這兒的小麥為什么比中原的小麥好,原因在生長期長呢!你這一說我才知道,多70多天呢!”

    我拿起一個麥穗,在手里揉了一下,一吹,麥殼子飛了,麥粒剩在手里,陽光照著,麥粒鼓著飽滿的肚子,閃著嬰兒胖手一樣的迷人光芒,我撂了幾顆在嘴里,嚼了幾下,讓麥粒在嘴里回著味兒,便覺著一股特殊的麥香在喉嚨口回蕩,忍不住咽了下去,感嘆道:“好,太好了!”又補充道:“有麥的香,還似乎有其它香味,應該是——”我想了想說:“是山野氣息吧。”

    老馮笑了:“我們莊稼人說不了那么稠,就知道個好。”

    我和老馮合了影,走的時候,老馮約我一個星期后到他家吃新麥面,說著指指田埂上的灰條菜:“再拌幾個涼菜,喝一盅。”

    我本來想答應的,但是這次行程有限,便表示了感謝。

    結束這次活動返回鄭州后,我多次想起臨潭的麥田,想起那個樸實的老馮,還有在嘴里回旋的新麥的稠密香味,忍不住給農業農村廳一位朋友打了電話,詢問臨潭冬小麥品質。他在電話那端笑了,說:“臨潭的冬小麥屬于青藏高原的冬小麥,我一直吃著青藏高原的冬小麥,這種麥不但蛋白質和脂肪含量略高于中原小麥,鉀鈉鈣鎂鐵等微量元素也高于中原小麥,最好吃帶著麩皮的全麥粉,很多營養都在皮上,不但味道好,還適合咱這血糖高的人過吃面癮。”

    這話把我說饞了,便約他用青藏高原全麥粉做主食,我去他那兒吃一頓。

    當天下午他就蒸了一鍋饅頭,我到的時候剛剛出鍋,蒸氣還在屋里飄著,滿屋都是高原冬小麥的香味,讓我想起我嚼的那幾顆麥粒的味道。

    他弄了四個涼菜,拿了酒,但沒倒,先把饅頭端上來,“先吃一個饅頭墊墊,一喝酒就吃不出麥香味了。”

    饅頭大,兩個饅頭就把盤子占滿了,饅頭裂開大大的口子,似乎在朝我微笑,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剛要咬,饅頭的熱氣就撲到了嘴里,吸了一口,緩緩地從鼻子里舒出來,忍不住說:“這味兒就是高原田野的味兒。”

    他正嚼著,來不及說話,指指嘴,我點點頭,便開始吃。

    朋友拿的是好酒,但我沒有記住,幾天以后,饅頭的味道還在嘴里悠著,如高原上的花骨朵不緊不慢地綻放。

    不禁想起臨潭的山山水水,花花草草,更有那在酷暑天呈現出的涼風寒韻。

    臨潭,明年夏天,我再去會你。

    【作者簡介:鄭彥英,男,陜西省禮泉縣人。出版長篇小說《從呼吸到呻吟》、《拂塵》等9部,作品集《太陽》《在河之南》等12部。被搬上銀幕的電影劇本《秦川情》等3部,被搬上熒屏的電視連續劇劇本《石瀑布》、《彭雪楓將軍》等6部。散文集《風行水上》獲魯迅文學獎。30余部著作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全國社科人文科學優秀成果獎等省以上文學獎。系一級作家、河南省省管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