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訪丁肇中故里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徐 魯   2024年08月18日09:19

    50年前,美籍華裔物理學家丁肇中與美國加州斯坦福大學教授里希特幾乎同時發現新的基本粒子——J粒子,即第四種夸克的束縛態,因此同獲197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丁肇中等人的新發現,改寫了過去物理學界認為世界只由3種夸克組成的理論,為人類重新認識微觀世界,開辟了新的境界。

    今年夏天,我來到丁肇中的故里山東省日照市濤雒鎮,尋訪這位科學家留下的足跡。

    小鎮四周,一片片麥田里,麥稈粗壯,麥穗飽滿,好像正在等待著成熟期里的最后幾場暴曬;山野上的茶園一片青翠,不時能看到一些包著頭巾的婦女,正在專心采摘晚茶。有的茶園邊還有一些小小的果園,矮矮的杏樹上掛滿了即將黃熟的杏子……

    濤雒鎮位于日照、嵐山這兩個國家一類開放港口中間,是一個集水產業、種植業、鹽業以及工業、旅游、商貿等產業于一身的小鎮。小鎮新修的一條寬闊大道,一頭連通沿海公路,一頭延伸至天臺山腳下,濤雒人把這條新修的大道視為家門口的“旅游景觀公路”。

    濤雒鎮是一個瀕臨黃海、擁有悠久歷史的古鎮。鎮名“濤雒”,頗為古雅。濤,波濤、大波的意思;雒,通“洛”,古人常用“洛洛”形容流水狀態。濤雒鎮臨海,海潮漲時,波濤洶涌,潮水環繞;退潮時則“流水洛洛”。濤雒鎮大約因此而得名。

    因為瀕海,濤雒鎮自古就是一處產鹽地,商業隆盛,其鼎盛時期,鎮上有大小商號近百家,貨船、漁船數百艘,所以這個小鎮還有“濤雒口”之稱。

    丁肇中曾回憶說,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他出生在一個由教授和革命志士組成的家庭里,父母希望他出生在中國,但未及從美國回國,他提早出世,成為美國公民,這個意外影響了他的一生。

    丁肇中出生后不久,母親抱著他回到了中國,與先期回國的丈夫團聚。此時,日本侵略者已經入侵中國,一家人為了躲避戰火,四處流離,居無定所,最后只好回到老家日照。

    在人情怡怡的濤雒小鎮上,一家的來客,往往也是全鎮的來客,更何況是從海外歸來的遠客。一時間,族人鄰居,婦孺老幼,笑語盈門,喜氣洋洋。有給襁褓里的嬰兒送來鎮上有名的針線活兒虎頭鞋、虎頭帽的,還有送來這里的孩童必不可少的兒時玩具小泥老虎“泥叫虎”的。丁肇中的祖母,含辛茹苦大半生,自是打心底里疼愛這個躺在襁褓里漂洋過海、回到濤雒來的小孫子,真是“抱在懷里怕碰著,含在嘴里怕化了”。

    然而這一次返鄉,父母親帶著丁肇中并沒住多久。由于時局緊張,心里又惦記著工作去向,丁觀海夫婦在濤雒鎮住了不足兩個月,又帶著幼小的嬰兒,戀戀不舍地離開了故鄉。

    沿著204國道一路向西,好像是一幅青綠山水畫軸緩緩展開……麥田、茶園、桑園、菜園、桃林、杏林,滿目青綠,從眼前一直伸展到遠處的山腳,然后繼續伸展再伸展,一直伸展到了海邊。點綴在青綠畫軸中的,是濤雒鎮周邊幾個饒有特色的村莊,如緊鄰天臺山風景區的“民俗村”下元一村,位于國道東側的黃桃種植專業村小草坡村。小鎮在一片片青綠里旋轉著身子,讓我們從她的后影看到了前身。

    鎮上的傳統民居,建筑材料以青磚、灰瓦為主,外墻多為白色,看上去穩重、敞亮而又透著古雅。丁肇中祖居,也是以青磚、灰瓦、白墻為主。這方院落建于清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初建時由種德堂、慎德堂、觀蘭堂、古梅軒、同生堂5個庭院組成,共有各種不同類型和功能的房屋140間,是當時日照具有代表性的一組“大戶人家”的建筑群落。后來由于戰亂等原因,“五宅”的大部分建筑遭到損壞和拆除,只剩下“五宅”主建筑外的兩處學屋。

    從2002年冬天開始,日照市和濤雒鎮政府,對丁肇中祖居實施修葺和復建工程。今天的丁肇中祖居,是按照相關歷史資料和丁氏家族后人的回憶修葺復建而成。整個院落有大門、二門、三門,正院為取自“天圓地方”的方形。

    約翰·羅斯金在《建筑的七盞明燈》里說過一句話,“毫無疑問,那些帶有歷史傳說或記錄著真實事件的老屋舊宅,比所有富麗堂皇但卻毫無意義的宅第更有保護和考察的價值。”盤桓在丁肇中祖居的老屋里,我伸出手,輕輕撫摸著它的青磚白墻和刻鑿著歲月痕跡的門扉,凝望著屋頂上那些靜靜生長在瓦縫間的矮松,仿佛是要從這些細枝末節里,側耳聽到一些過往的風雨聲……

    其實,濤雒鎮上“有故事”的老屋,又豈止丁肇中祖居一處。穿行在小鎮老街上,一些隱藏在昔日街巷深處的老房子、老祠堂、老鋪面,隨處可見。哪一處老建筑的背后,又沒有故事的來龍去脈和人物的命運遭際?沒有一些家族盛衰的秘密?正是這些老街、老屋及其背后的人與事,構成了一座古鎮生生不息的前世今生,也給今人探究與追問它的興衰變遷以契機。

    當地人無不以家鄉出了一位享譽世界的科學家而感到自豪。因此,丁肇中回濤雒訪祖尋根,成為當地人津津樂道的話題。

    1985年6月28日,丁肇中同夫人蘇珊博士回到闊別47年的故鄉尋根祭祖。丁肇中寫道:“欣見故鄉進步,深覺快慰,感念各位辛勞,書此謹表敬意。”這次回故鄉,開啟了他此后數次訪祖尋根、回饋故鄉之旅。

    2017年、2018年連續兩年夏天,丁肇中回到日照。一次是出席日照市科技館的開工奠基儀式,頒發“丁肇中獎學金”,一次是出席日照市科技館展出陳列方案評審會和主體竣工儀式。

    位于日照奧林匹克水上公園西岸的日照市科技館,占地160畝,建筑面積2萬平方米,展陳面積1.2萬平方米。這座科技館一直讓丁肇中心心念念,即使身在大洋彼岸,也時刻牽掛著它的建設進度。科技館以“探索、發現、實驗、求真”為理念,收藏并展示了丁肇中及相關科學家的科學文獻和研究成果。丁肇中不僅把全球唯一一個全尺寸的“黑洞上的磁譜儀”模型贈送給了科技館,他所領導開展的“測量電子半徑實驗”“發現J粒子實驗”等著名實驗的內容,大部分都按1:1尺寸復原,在展廳里向世人展示。

    矗立在故鄉大地上的這座美麗的現代化建筑,是日照市的地標建筑之一。自2017年7月21日開工奠基,到2019年10月部分對外開放,再到2020年6月全面開放,它的設計與建成的每一步,都凝聚著丁肇中的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