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郁的椒香
7月,時值盛夏,正是花椒成熟之際。甘肅天水各縣區,均有種植花椒,其中,麥積花椒就很有名。花椒熟,椒粒鮮紅、飽滿,一串串如細碎鈴鐺,掛在枝頭。若有暖風蕩來,椒香濃郁,彌漫山野。
母親做漿水面時會用到椒粒。熱鍋,倒油,油熟,下幾粒花椒進去。爆熗兩三秒,倒入漿水。花椒粒熗漿水,清酸中有椒香。
天水種植花椒已有千年歷史。天水花椒品種多為“大紅袍”。“大紅袍”三字,聽著就喜慶、奪目。
到8月,洋芋便可挖了。沿著洋芋壟,耕過去。犁頭把泥土像書頁一般翻開,一顆顆洋芋滾入犁溝中,沾泥帶土,憨厚敦實。把犁溝中的洋芋撿到一起,裝進袋子,碼上架子車,拉運回家。
大洋芋,留著吃。小洋芋,用來做洋芋淀粉。把洋芋蛋倒進機器,不停加水,粉碎,壓榨。洋芋渣和汁液分開流下來。汁液倒入大缸,需要多次換清水過濾、沉淀。雜質去盡后,舀去水,把淀粉從缸里挖出,晾曬干。
洋芋淀粉曬干,勝似白雪。捏起來,異常滑膩。
洋芋淀粉可做粉條。母親做的手搟粉最好吃。鍋中水開,下入做好的手搟粉條,水花翻滾,粉條變得剔透。粉熟,撈入碗中,放蒜末、鹽,調醋、醬油。挖兩勺辣椒,撒一撮花椒面,熱油澆上,嗞啦有聲,香味四溢。這便是麻辣粉。
天水武山縣,緊鄰定西。定西寬粉有名,其實,用本地洋芋淀粉做的武山粉條也好吃。每至秋天,縣城隨處可見曬粉。一米長的粉條,掛在鐵絲上,垂下來,如瀑布,很是壯觀。這些粉是機器粉,耐儲存、耐煮,燴菜、吃火鍋最好。
9月,莊稼收畢,顆粒歸倉。人們下地,沿著辣椒壟,齊齊摘過去。摘下來的辣椒,用棉線串起,能串一米長。一串、兩串、三五串……掛在屋檐下。風把日子一天天揭去,也把辣椒一天天吹紅。
冬天,辣椒干透了,手捏,咔嚓一聲,便碎了。擇一空閑,母親把鍋燒熱,倒入油。退去柴火,將干辣椒切段,進鍋爆炒。得不停翻攪,否則易焦煳。我們叫“焙”辣椒。辣味從鍋里四散開,很是嗆人,遠遠就能聞見。
“焙”好的辣椒,倒入石臼,一下下杵,杵成粉末,裝進袋。食用時,挖幾勺,澆了熱油,嗞啦聲里,香味誘人。
在天水,甘谷是“辣椒之鄉”,已有四百余年種植歷史。
當花椒、粉條、辣椒等天水特產聚到一起,會是什么風味?我想,這就是天水麻辣燙的味道,也是一座城在煙火中涵養的滋味。
天水麻辣燙跟別處有所不同。一是干拌,沒有湯汁,各種料粘在食材上,更加入味。二是用大瓷盤或鋁盤盛,既方便,能攪拌開,也體現了天水人的大氣。三是得配白餅,就著吃,更有味道。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麥積花椒、甘谷辣椒,這是麻辣燙的“靈魂”。用筷子將一串串麻辣燙捋進盤中,放入碎花生、榨菜丁,撒鹽、味素,還得來一撮花椒粉,舀幾勺油潑辣椒,然后反復攪拌。于是,色香味,一應俱全。
最后,再配一碗手搟粉。一碗剔透、柔軟、彈性十足的手搟粉,讓人口舌生津。吃麻辣燙,沒有一碗粉,是不完美的。
今春,天水麻辣燙大火,各地游客紛至沓來。大街小巷,麻辣燙店門口,食客如潮。吃麻辣燙,登麥積山,謁伏羲廟。整個天水城涌動著歡喜,以實誠之心迎接八方來客。街道上,人來人往,熙熙攘攘。
一盤麻辣燙,是煙火人間的秘語,是黃土大地田間的饋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