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京味文化 賦能美好生活
近期,以“遇見北京味道”為主題的2024北京國際美食薈活動正式拉開帷幕。本次活動推出“美食·享”“美食·游”“美食·賞”3個板塊,圍繞本土美食、國際美食等10個方面,集中開展近80場餐飲活動。消費者置身其中,可盡享北京味道、感受京味文化。京味文化承載著北京人民的獨特記憶和價值觀念,是城市魅力的重要來源,與源遠流長的古都文化、豐富厚重的紅色文化、蓬勃興起的創新文化一起共同書寫了首都文化發展的大文章。
習近平總書記向2023北京文化論壇致賀信時指出,北京歷史悠久,文脈綿長,是中華文明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有力見證。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京味文化,有利于將北京的文化優勢轉變為發展優勢,進一步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促進各國文明交流互鑒,繁榮世界文明百花園。
近年來,北京持續深化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在歷史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方面大力保護傳承發展京味文化,不斷賦能美好生活。胡同、四合院、大柵欄、琉璃廠等作為京味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在文化遺產保護中得到不斷更新;各類演藝空間與產業園區、商業綜合體、會館深度融合,成為人們感受體驗京味文化的新空間;北京烤鴨等飲食文化、京劇相聲等傳統藝術、燕京八絕等傳統工藝、傳說童謠等民間文學活力迸發,多個文化消費場景為觀眾帶來一場場文化盛宴。書香北京、演藝之都、博物館之城建設都為京味文化增添了新的氣息和味道。
邁上新征程,為更好回應廣大民眾對文化繁榮發展的新要求,在更高水平上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需要深入挖掘京味文化內涵,在融入大眾、融入生活中不斷傳承、守正創新,以開放的心態走向世界、擁抱未來。
深度挖掘京味文化的內涵要義,充分闡釋其時代價值。京味文化以北京都城性質為基礎,形成了鮮明的地域特色。北京“左環滄海,右擁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濟”,地處交通要道,本來就是中原農業文化和北方游牧文化交流交融之地,成為都城后又形成了“八方人口匯京師”的局面,不同的地方文化在此匯聚。近代以來,京味文化又吸納了大量西方文化元素,兼容古今中外,融禮俗文化于一體,具有雅俗共賞、多元包容的鮮明特征,體現出中華民族開放包容、兼收并蓄的文化胸懷。京味文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浸潤其中的當地居民養成了一種注重誠信、講究禮儀、顧全大局、通達和氣的優秀品質,體現著重要的時代特征與人文情懷。
在融入生活、融入大眾的過程中繼承與弘揚。京味文化本質上是一種生活文化,體現在衣食住行、休閑娛樂等日常生活和風俗習慣中。大眾是京味文化形成的推動者、創造者,離開大眾,文化也會變為無根之木。文化的發展與延續需要依托時代現場、大眾生活,進而得以繼承與弘揚。人們來到北京,可以在四合院傾聽碧空中悅耳的鴿哨,可以沿中軸線漫步,還可以在老戲樓、老會館欣賞京劇、京韻大鼓。京味文化來源于尋常生活,又在其滋養下有了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只有融入生活、融入大眾,才能產生繼續發展的動力。
在守正創新中為京味文化增添時代光彩。京味文化是一種流變的傳統。它在長期發展過程中,既積淀了相對穩定的基本特質,也因時而變,不斷融入新內容、創造新形態。立足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以更強的文化自覺回應社會所需,在堅守京味文化基本特質、留住歷史記憶的基礎上,促進其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通過科技賦能,舉辦時尚文化活動,發展大眾喜聞樂見的文化生活新形態;繼續建設好演藝之都、博物館之城、書香北京等,提升城市建筑和城市環境的藝術品質,讓藝術之美、古都之韻、書籍之香、現代之感充實人的精神世界,創造更具特色、更有時代感的新京味。
積極走向世界,在文化互鑒中展現時代風采。京味文化是地域文化,但并不阻礙其走向世界的步伐。恰恰因為它是地域文化且特色鮮明,成為文化多樣性的具體表現,才能夠走向世界,吸引世界關注的目光。而它所涵育的開放包容、講究誠信、有禮有節等精神品質,更是不同國家在文明交流互鑒過程中應該堅持的文化心態。今天,京味文化要更積極地走向世界,就應抓住兩個關鍵點:一是吸引來自全球各地的人們來北京實地感受京味文化的魅力;二是加強京味文化的傳播,助力其走出國門,通過高品質文化活動和文化產品,為世界人民的美好生活賦能,讓更多國家和地區的人們愛上北京、愛上中國,為提升文化軟實力作出首都貢獻。
(作者:張勃,系北京聯合大學北京學研究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