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山溶洞
在浙江省金華市,如果說奔騰的婺江是金華人的“母親河”,綿延數(shù)十公里的金華山便是金華人的“父親山”。父愛如山,金華山就這樣守護著八婺大地,哺育著它的子子孫孫。
金華山是一個溶洞的世界,這里有“千尺橫梁壓水低,輕舠仰臥入回溪”的雙龍洞,有“一泓寒玉天上來,幾度浮花到世間”的冰壺洞,有“千尋通地脈,一線偷天門”的朝真洞。
很多人了解金華,是從小學(xué)課本里葉圣陶的《記金華的雙龍洞》開始的。在雙龍洞口抬頭望,山相當高,突兀森郁,很有氣勢。洞口像橋洞似的,很寬。走進去,仿佛到了個會堂,周圍是石壁,頭上是高高的石頂,在那里聚集千八百人開個會,一定不覺得擁擠。泉水靠著洞口的右邊往外流。這是外洞。
在外洞找泉水的來路,原來,是從左邊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雖說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進出。怎樣小的小船呢?兩個人并排仰臥,剛合適,再沒法容下第三個人。船兩頭都系著繩子,管理處的工人先進內(nèi)洞,在里邊拉繩子,船就進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頭的繩子,船就出來。我懷著好奇心獨自仰臥在小船里,從后腦到肩背,到腰腿、腳跟,感覺沒有一處不貼著船底了,心想這下空間大點了吧。剛說了一聲“行了”,船就慢慢移動,眼前一下昏暗,可還是能感覺到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擠壓過來。我擔心,要是把頭稍微抬起一點兒,準會撞破額角,擦傷鼻子。大約行了近10米的水程,就登陸了,這就到了內(nèi)洞。
內(nèi)洞一團漆黑,什么都看不見。工人提著燈,也只能照見小小的一塊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周遭有多么寬廣。工人高高舉起燈,逐一指點洞內(nèi)景物。首當其沖的是蜿蜒在洞頂?shù)摹半p龍”,一條“黃龍”,一條“青龍”。我順著他的指點看,有點兒像。其次是些鐘乳石和石筍,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據(jù)形狀想象成神仙、動物以及宮室、器物,名目有40多種。這些鐘乳石和石筍形狀變化多端,再加上顏色各異,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觀賞。
那天,我也像葉圣陶先生一樣,仰臥在小船上游覽雙龍洞,再徒步從雙龍洞走到冰壺洞。拾級而上,不出幾步,已是氣喘吁吁,兩腿直打戰(zhàn),所幸沿途景色旖旎,沖淡了些許疲憊。
前一秒還是夏的蓊郁,下一秒就被黑色的深邃緊緊扣住心弦,終于來到了冰壺洞。洞口很小,有些神秘,沿著石壁鑿出的石階摸索前行,我的心是懸著的,有些恐懼。但越是害怕,越想一探究竟。消除一切雜念,順著潺潺水聲走去,水聲越來越大,整個洞內(nèi)充塞著轟鳴聲,人們彼此鼓勵著,每走一步都在探索。
突然,眼前出現(xiàn)一絲光亮,快步走上去,一掛瀑布從石隙中噴射而出,因瀑布頂端巖石突出,高約十丈的瀑布完全懸空,十分壯觀。置身巖洞中,瀑布飛濺出的細小水珠打濕了我的臉頰,冰涼冰涼的,沁人心脾。
繼續(xù)前行,瀑布轉(zhuǎn)移到我們的頭頂。抬頭望瀑是需要勇氣的,我緩緩睜開眼睛,只見千萬支水箭鋪天蓋地向我射來,快到眼前時又變成了無數(shù)的星光。原來,是白色鐘乳石的反光成就了萬點星光!
星光下,我煞有介事地吟誦起來:“洞門仰如張吻。先投杖垂炬而下,滾滾不見其底。乃攀隙倚空入。忽聞水聲轟轟,秉炬而下,則洞之中央,一瀑從空中下墜,冰花玉屑,從黑暗處耀成潔彩。水穴石中,莫稔所去。乃依炬四窮,其深陷逾朝真,而屈曲少遜。”這是徐霞客描寫冰壺洞的句子。和幾百年前的古人看到同樣的景致,我不禁想到張若虛的名句——“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