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碗蓮與楊梅
    來源:解放日報 | 蘇枕書  2024年07月29日08:15

    我以前住公寓,種過兩小桶碗蓮。前年春天搬家,搬家公司不應承帶水的非密閉容器,怕途中潑灑。我只好把碗蓮桶里的青鳉都撈出來,單獨裝個小罐。桶里水盡量倒掉,只剩淤泥,再拿塑料袋套住小桶,與搬家師傅商量,這是不是就不算“帶水的非密閉容器”了?對方好心腸,終于愿意幫我把兩只泥乎乎的桶搬進卡車后廂。

    新家門前有一段僅容一人進入的石板路,兩側各有一段不足40厘米寬的小花壇,邊緣石砌,擠擠挨挨種了桂樹、山茶、繡球等本地極常見的庭院植物。前任主人大概非常鐘愛杜鵑,狹窄的地方居然種了緋紅、玫紅等多個品種,留給我發揮的余地非常少,我只能在樹下隙地種些芍藥、桔梗、薄荷之類的草本植物。我把碗蓮搬到二樓小陽臺,因為那里光照比門口更好。此后我又陸續添補了一些植物,多數種在盆里,方便騰挪。

    碗蓮每年春天都要翻盆,揀除死去的舊根,添加泥土和肥料。這是重體力活。從前公寓陽臺里沒有水龍頭,我只能從隔著兩間屋子的廚房一盆一盆地接水過去沖洗。搬家后頭一年,我終于能在有水龍頭的家門口換盆了。但把換好盆的碗蓮搬上樓,實在是不得了的苦差事。第二年得了經驗,將水管接到二樓陽臺,直接在陽臺換盆。那天陽臺上泥水滔滔,我從午后直忙到天黑。

    初春夜來得早。陽臺燈不夠亮,另接了雪亮的燈泡在窗邊照著,不知道的以為在做什么大事。蓄積一冬的泥水里藕節盤錯,要小心找出帶嫩芽的新藕,千萬不能碰斷它們。還要剪斷新藕末端以上的一截白蒻(即蔤,俗謂藕鞭),小心將其取出,置于水盆。一桶翻出來,少說也有兩三支完好的新藕,選最健壯的,重新埋入篩過并添了肥料的稻田泥,嫩芽朝下,白蒻尾部朝上,不使水入氣孔,以免腐爛。一桶一支藕即可,多則養分不夠,著花反少。因此,每年換盆后都會多出好幾段新藕,我不忍丟棄,將其暫養在水盆里,看有誰要拿回家種??上В怂略海肷弻芏嗳藖碚f都是陌生的存在,一聽種法,都說麻煩。因而,身邊除了在真如堂工作的友人省吾,無人愿意種碗蓮。

    搬家后的第一個春天,省吾贈我一段粗蓮藕,說是從前寺僧送他的品種,花型碩大,但不知品名。于是我網購了直徑近半米的大桶和多袋稻田土安置它,實在搬不上樓,就把它擺在門前石板路入口處。谷雨之后天氣漸暖,雨水也多,碗蓮立葉出水。5月底,緊挨著葉柄處長出的花莛迅速變高,花苞也漸漸鼓起來。隔壁的鄰居老人稱贊過幾次,說每天都觀察我家的蓮花何時開花。一日早上我出門,正給自家植物澆花的老人笑道:“你的荷花開了,我剛剛已經拍了照片?!?/p>

    至于樓上陽臺的小盆碗蓮,有“八重”“昭君顧影”“白君子”三種。日文多將重瓣花型稱作“八重”,當初買回時名牌上只寫了這個,查不到更細的品名。此花5月底出花苞,著花繁密,一直開到7月中?!罢丫櫽啊笔悄暇┧嚿徳返钠贩N,著花比“八重”少,花期亦較短,但花瓣數量適中,花型更美。“白君子”又名“唐招提寺青蓮”,國內最早由武漢植物研究所等處引進,著花密度與花期介于前二者之間。因而5月下旬至7月,我早晚都在觀察碗蓮,以數花苞為樂。

    蓮花很早從中國傳入日本,多見寺院栽種,被視為佛前高貴的供花,離現代日本生活甚遠。因而日本花店奇樹異卉雖如此之多,卻不見夏季北京街頭常有的、成捆出售鮮蓮花的風景。市面上雖有蓮藕賣,但只是小盒包裝的藕段,通常還不太新鮮。此地蓮藕主要是煮雞肉的配菜,或者切薄片煎炸,沒有清炒、燉排骨之類的做法,對新鮮度要求不高。

    1893年,時任日本園藝會副會長的博物學家田中芳男在日本農會第92屆小集會上發表題為《關于蓮葉及蓮莖》的演講,當中講道:“蓮花可以觀賞,蓮子可以吃,蓮藕也很好吃,然而在我國,多數人只知道把藕煮了吃,而不知道別的。在中國,蓮藕可以做成淀粉類食品,也就是稱為藕粉的高級食品,就像我國的葛粉那樣。在我國,蓮子只有小兒會剝了吃;而在中國,這也是一種食品,將蓮子剝出來儲存,叫作蓮肉,可以做菜,也可以用糖煮了當點心吃,因此是一種商業食材。我國人只知吃蓮藕,而不知剝蓮子,白白浪費了蓮子?!彼@般呼吁大家重視蓮的價值,正說明日本對蓮的陌生自古如是。如今,日本全國的蓮藕一半產自關東的茨城,次之為九州的佐賀、四國的德島,京都超市買到的多是德島藕。而鮮蓮子則從未見過,干蓮子只有在中國物產專柜才能買到。

    各花道流派都將蓮花視為至高規格的花材,因為佛前供花的傳統,也因為鮮切花不易得。諸種插花秘傳書里,都稱蓮花為“三世之花”,可表現過去、現世、未來??萆徣~與蓮蓬比喻過去,展開的鮮蓮葉與盛開的蓮花即現世,卷葉與蓮苞是未來。也有相反的說法,認為枯蓮葉、蓮蓬是鮮蓮葉、蓮花的未來,卷葉蓮苞才是它的過去。新采的蓮花要迅速倒置,以針筒往莖內注滿水,再小心放入水桶。我曾給練習花道的友人送過自己種的碗蓮花苞與蓮葉,可惜注水技術生疏,蓮葉邊緣不多會兒便枯焦成了“未來”。

    今年6月的一天夜里,省吾夫婦忽而來訪,帶來一大包楊梅枝:“真如堂果然有楊梅樹,住持今年才發現。”幾年前,忽而發現梅雨時節本地超市從未見過楊梅,上網查,才知道如今日本只有很少的地方栽培食用楊梅,全國超過八成的楊梅都產自德島,約一成來自高知,剩下少量產自兵庫。前些年春天去高知看牧野富太郎的舊藏文獻,偶然發現高知市的市花是楊梅,道路兩邊種了不少。之后網購了兩盒高知產的楊梅,與省吾夫婦分食,因酸味太濃而只好拌糖吃。他們說,只在幼時吃過別人家種的楊梅,的確不是習見的水果。聽說我的故鄉五六月間有楊梅上市,他們都覺得很新鮮。

    楊梅在古代日本卻是很常見的植物,《枕草子》“見了沒有什么特別,寫出字來覺得有點夸大的東西”一段說:“鴨跖草。雞頭。胡桃。文章博士?;屎髮m權大夫。楊梅?;⒄龋歉鼘懽骼匣⒌恼?,但是看它的神氣,似乎是沒有杖也行了吧?!睏蠲啡瘴某W鳌吧教摇?,怎么就覺得寫出字來有點夸大呢,莫不是因為用了“桃”字而其實沒有桃那么大?松尾芭蕉句云:“楊梅落下,沒有聲音,五月雨?!毕氡厥鞘焱傅墓麑崱?/p>

    江戶時期本草學家人見必大著《本朝食鑒》(1697年刊)有“楊梅酒”條:“消食除惡氣。用楊梅紫熟者一升,好古酒三升,砂糖一合,拌勻入甕中。經七日,候酒之紅色,取出研爛,去核,復與酒同研煮,鍋緩火煎者數沸,而漉布去滓,收藏于陶甕,封口,經十余日而成。若酸多甜少,則再入砂糖,亦佳?!迸c人見同時代的本草學家貝原益軒著作中亦多載楊梅性狀,“實大四五分許,形如草莓。初赤,熟而轉黑。甚甘,有核。鹽藏則色赤”(《大和本草批正》),“國中處處甚多”(《筑前國續風土記》卷三十)云云。小野蘭山《重訂本草綱目啟蒙》卷二十六的條目描述更細致:“庭院多植,暖國多自生,寒地甚少。木大而高,或四旁婆娑。葉細長,似瑞香葉,有粗鋸齒,深綠色,經冬不凋。春,葉間著黃白色花,長六七分,似松花。另生實,形如莓子,大三四分且圓。初綠色,六月熟,紫赤色。生食味甘,鹽藏之,可作酒肴。漬于梅醬,色赤,甚美?!?959年初版的上原敬二著《樹木大圖說》稱,“過去交通不便,楊梅果實無法運送至外地,只能在當地流通。今日雖有品種改良,運輸更方便,都會市場多少能買到,但還是遠遠不夠,因此溫暖地帶之外的人多不識其果實”,不過有不少地方將楊梅當作優良的庭院常綠樹木。我在北白川邊見過好幾株楊梅,但果子很酸,只有鳥雀喜愛。

    沒想到省吾夫婦記得我說過日本從前其實種了不少楊梅的舊話,還在寺院找到了。我將掛滿紅果的枝子養在瓶內,嘗了一個,實在太酸。遂欣賞了幾日瓶供才摘下果子,洗凈后水煮,加檸檬汁與砂糖,濾凈浮沫,冰鎮后甘酸味美,顏色也可愛。隔日黃昏,往真如堂尋找省吾夫婦新尋得的楊梅樹,它就在寺院殿閣后的密林內,果實已落盡。省吾夫人一美說,拿楊梅熬煮做了果醬,還分了些給住持:“大家都說好吃,明年再剪了枝子給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