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古風今韻話小城
    來源:人民日報 | 杜衛東  2024年07月17日08:19

    如果有一座小城,只因一次不期而遇,便再也難以忘掉它的容顏,從此,魂牽夢繞,揮之不去,那,該是怎樣一塊人杰地靈的寶地?

    于我來說,這座小城就是安徽歙縣。

    說它人杰地靈,一點兒也不夸張。歙縣古城是保存完好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自秦置縣,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隋時稱歙州,唐代這里已文風昌盛,宋代設徽州府,一千多年里一直府縣同城。這里是我國重要地域文化——徽文化的主要發祥地。提到徽文化,人們想到的是新安畫派、徽派建筑、徽派盆景,還有歙硯、徽墨、徽菜、徽劇……

    上世紀末,我和妻子游覽黃山。上山前在歙縣小住,因問路,結識了一位叫娟的歙縣女孩。她聽說來客是北京作家,欣然做了義務導游。

    城墻、城門、徽派老屋,牌坊、祠堂、石板小路,還有一座座寺廟、一眼眼古井……行走在歙縣,一磚一瓦,似乎都在訴說著千年故事,散發著歷史的氣息。穿城而過的練江,更是把小城點染得如詩如畫。水面開闊處明澈如玉,有白鷺點點;江水清瘦時又像一面鏡子,倒映出岸邊的繁茂。水多,橋也成了一景。有的橋多達十六孔,這些橋大都經歷了數百年時光。橋上的石雕已被人們摩挲得光滑發亮,卻仍形態逼真。娟說,除石雕外,歙縣的磚雕、木雕和竹雕也極有名。大到民居、祠堂、廟宇、牌坊,小至家具、屏風、筆筒,隨處可見磚、木、石、竹雕刻,圖案涉及亭臺樓榭、山水人物、花鳥蟲魚,盡顯新安畫派神韻。可別小瞧這些雕刻,也許動輒就是幾百年歷史。講到這里,我打趣道,在歙縣,是不是隨便在某一處逗留,都會不小心和歷史上的大家撞個滿懷?娟粲然一笑,說那不夸張,也許馬上你們就會遇到。

    果然,我們很快就有收獲。

    一處翹角飛檐的三角亭屹立江邊,有石碑,上刻:李白問津處。據《太平廣記》記載,許宣平曾在歙縣南山結庵以居。許宣平何許人也?此公文采斐然、精通武藝,但不喜為官,故退隱江湖。李白讀到他的詩后,慕名探訪,走到此處頗感疲憊,便在江邊石上小憩。過了不知多久,他睜眼一看,見岸邊泊有一船,船頭立著一位老人,忙起身作揖:“敢問,許宣平先生居所何在?”船家淡然一笑,道:“門前一桿竹,便是許公家。”李白謝過,走出沒多遠,恍然大悟:“門前一桿竹,不就是船頭一桿筆直的竹篙嗎?此君當是許宣平。”于是返回,對方卻早已不見了蹤影。

    詩仙與隱士擦肩而過,令我頓生感慨。穿過一千多年的歷史云煙,我仿佛看見兩位智者飄逸的身影,一個撐篙順水而下,一個擊節踏歌而行。李白雖心愿未償,歙縣的美景依然激發出他的靈感,讓他留下了佳句。日月如梭,斗轉星移,這些大家的身影早已遠去,卻為歙縣文脈留下了永遠的記憶。

    娟提議去看看古村落。她說,歙縣的古村落保存完好,有的已有上千年歷史,到那里去感受一下徽州人生活的場景,定會不虛此行。

    于是我們走進一處古村落。一幢幢青磚黛瓦的屋舍映入眼簾,斑駁的墻壁上布滿青苔,那是歲月留下的抓痕;間或可見古老的戲臺和祠堂,那是有形的文化傳承紐帶。老人們坐在祖宅前聊天,孩子們在池塘旁嬉戲,有小鳥在掛滿枇杷的枝頭覓食。一些家庭小作坊里,時而傳出幾聲勞作的聲響。寧靜與和諧,像是一條彩練系起古村落的家家戶戶。娟說,仔細欣賞老宅會發現,雖多為木結構,但每一處雕梁畫棟、飛檐翹角都不相同。如果有幸趕上民俗活動,比如疊羅漢、舞獅子、打秋千,更可以感受到徽文化的旺盛生命力。

    夕陽西下,晚霞映照著江水,波光粼粼,仿佛閃動一江碎金。

    我們在一座古亭前停步。只見地面的青磚有些破損,布滿綠苔,梁柱的雕漆已然斑駁,飛檐下的木雕也被歲月磨損得不再清晰。娟說,古村落村口常見這樣的亭子,村人外出闖世界,會和親友在亭中話別。這一去,山高路遠,不知有多少未知在前面。心中的不舍,化作一縷別情在心頭縈繞。從前,歙縣環境封閉,耕地稀少,人們要么困守家園,要么外出闖蕩。歙縣人沿著青石板路走出深山,融入外面的世界。這一走,就走出了一個了不起的名字——徽商。徽商始于南宋,明清時發展達到高峰。尤為可貴的是,歙縣人致富后回到家鄉修路建橋、捐資助學,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傳世文物和珍貴的古建筑,也留下了一條無形的精神傳承之路。

    一晃,那次小城之行已過去二十多年。這些年來,我一直心心念念著這座小城。安徽的朋友告訴我,歙縣人一直在自覺地傳承著家鄉豐厚的文化遺產。描繪一座“沒有屋頂的徽文化大地藝術館”,是歙縣人的抱負與情懷。朋友說到一件事情:今天,在保存完好的徽州古城里,活躍著一群主要由當地年輕人組成的演藝團體。為傳承和宣傳徽文化,他們從古徽州的歷史與民間故事中尋找素材,把古城建筑的內部空間當作舞臺,移步易景,現場還原:看,唐音宋韻,山連水涌;揮手觸指間,盡是漢隸魏碑……他們調動起各種藝術手段,引領今天的人們穿越時空,做客鼎盛時期的徽州府。

    前些天,我又在網上看到一則新聞,歙縣正開展“非遺進校園”展示展演活動。且看現場,舞姿曼妙,韻味十足,置身在悠揚的樂曲中,學生們還親手體驗了徽墨描金、徽州版畫等非遺制作技藝,感受積淀千年的徽州神韻和穿越時空的文化共鳴。那一刻,我突然想起了娟。那年她剛從北京一所大學畢業,放棄了留在京城的機會,決定回家鄉當一名中學老師。因為,她喜歡這一片山水,喜歡這片山水孕育的徽文化。在一張張生動的笑臉中,我下意識尋找娟。可是,歲月倥傯,即便她此刻站在面前,我還能認出嗎?不過我堅信,那群洋溢著青春活力的師生中,一定有她。

    有娟這樣的歙縣兒女守護,小城定會青山不老,綠水長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