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黨旗映照阿爾泰山
    來源:阿勒泰日報 | 劉妍  2024年07月12日08:00

    (一)

    “三山夾兩盆”是新疆特殊地形的高度濃縮概括。山脈與盆地相間隔、相排列。盆地被高山環抱,高山為盆地筑起屏障。“三山”,最北為阿爾泰山、最南為昆侖山、中間為天山山脈;“兩盆”,一南一北,南部是塔里木盆地,北部是準噶爾盆地。“三山夾兩盆”,雪山、草甸、戈壁、荒漠,類型多元,形態多樣; “三山夾兩盆”,山山都有金銅鐵、盆盆都是“聚寶盆”。

    自然資源稟賦最為優越的是阿爾泰山。山谷與河谷之間,動物、植物,有名的沒名的,令人眼花繚亂。在阿爾泰山西段,具有典型的南西伯利亞動物種群,以種類(數)繁多的森林動物為主,如松雞、巖雷鳥、貂熊、紫貂、雪兔等為其代表,毛皮豐厚,可在漫長的深厚積雪環境中生活;水域中,以北方冷水型高山淡水魚占優勢,如哲羅鮭、細鱗魚、北極茴魚、江鱈等。在阿爾泰東部河流分布有孑遺物種——河貍,已為其設立保護區。另外,列為國家一類保護動物的還有白肩雕、貂熊、雪豹、野馬、蒙古野驢等,列為二類保護動物的有普通松雞、黑琴雞、大鴇、高山雪雞、胡兀鷲、雪兔、北山羊、馬鹿、原麝、水獺、紫貂等,列為三類保護動物的有巖雷鳥等。阿勒泰地區天然森林面積大、資源蓄積量大,主要分布于山地和河谷地區。林區森林覆被率較高,優勢樹種為西伯利亞落葉松,其次為西伯利亞云杉、西伯利亞紅松、西伯利亞冷杉、山楊、樺木等;烏倫古河與額爾齊斯河河谷林區主要樹種為銀白楊、黑楊、苦楊、雜交楊、各種柳和樺等。

    行走在阿爾泰山會有別樣的感受,這里是動植物的樂園、動植物的“活地圖”。馬丁別克·木拉提漢喜歡騎馬翻山越嶺,穿梭在河谷草甸、往返于高山草場,與花花草草、牛羊馬駝親密接觸。馬背上的日子,綠葉會向他招手,花草會撲面而來。馬兒踏在嫩綠的“地毯”上,蹄下生風,小狗會叫、樹葉會“笑”。馬丁別克出生在富蘊縣喀拉布勒根鄉吉別特村的一個牧民家庭,他是家中長子,弟弟妹妹較多,一家人日子過得時常捉襟見肘。

    生活雖苦,母親的言傳身教卻影響著他和兄弟姐妹。因疾病,馬丁別克的生父很早就走了,其繼父將他當成自己的親生兒子一樣對待——草原上民風淳樸,人與人之間寬厚、包容、友善。馬丁別克上初中時,家境窘迫,學費處于“欠費”狀態。老師家訪,在其母親面前夸贊馬丁別克是勤學上進的好學生,而小學到初中累積的學雜費25元,欠款總要有個限度,總得有個說法和交代。在上世紀70年代,25元是一筆不小的費用。因面臨輟學問題,鄰居楊叔叔幫忙交了所欠學雜費。帶著殷切囑托,馬丁別克重返校園。這樣的輟學危機在馬丁別克的求學生涯中發生過數次。幸運的是,每次都有熱心人伸出援手。生性正直、善良的馬丁別克很小就懂得“滴水之恩,涌泉相報”的道理,暗自發誓——將來學有所成后,自己也要竭盡所能扶貧濟困。

    (二)

    1979年11月,馬丁別克以優異成績被阿勒泰地區財貿學校錄取。就讀期間,他嚴格要求自己,積極向黨組織靠攏;畢業后,他被分配到富蘊縣財稅局杜熱鄉稅務所工作;次年7月,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他深知這一切來之不易,經常提醒自己——不忘黨和國家的培養,不忘各族熱心人的幫助。

    馬丁別克第一個月的工資是63元,他將其分成五份,每份都有不同用途,其中一份3元,他作為愛心善款。從那以后,馬丁別克每月都會拿出工資的一部分用于幫扶,這個習慣,在以后的數十年里,一直在堅持。

    在稅務所工作時,馬丁別克常常騎馬深入夏牧場、春秋牧場或冬窩子,全心全意履行稅務工作者的職責使命。一分、一角、一元,都是稅,都是群眾對國家的一份心意一片情,馬丁別克不敢有一絲懈怠。騎馬,這一今天看來并非現代化的出行選擇,在草原上,卻是最實惠、快捷、輕松的——路遇洪水、泥石流、塌方、落石等,馬兒反應快、警覺性高,“蹭蹭蹭”躲避、逃離,或提示;馬兒還有個特點——識途,如果馬背上的主人遇事昏厥,或受傷,馬會義無反顧地載其回家。

    那時,曾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情——某天夜里,哈熊突襲了人。保護人民群眾和財產的英雄受到重創,肢體被發狂的哈熊來了個“排山倒海”,整個人踉蹌倒退,胸肋骨斷了幾根,面部皮膚被扯,頓時血肉模糊,人昏死過去。鄉鄰聞訊而來,趕走哈熊,將受傷英雄從“虎口”救下。與死神賽跑、與閻王爺拼命,爭分奪秒,凌晨時分,月黑風高,車子無法走山路——于是,救治組采取兩條腿走路的方法,一面派人騎馬到縣城通知醫院準備搶救,派救護車到達指定地點接英雄;另一面挑選八名精壯漢子,輪流抬著傷者出山進城。漢子們走了整整十余個小時山路,好幾個人都崴了腳……翻過數座山,東方天際線露出微光,迎面駛來了救護車……馬的忠誠與善良,愛馬懂馬的人,能否深刻領悟?

    牧民見到高大的馬丁別克定期來送學,十分親切。他們喜歡與馬丁別克聊天,常托他送信、帶物。在只有電波的年代,熱心的馬丁別克就是“小靈通”,傳遞信息,宣講黨的政策。周而復始,某年的夏牧場上若是沒見到馬丁別克,善良的牧民便多方打聽——為何,今年還沒見到……當習慣成自然時,收稅成了馬丁別克的副業,宣講黨的最新政策成了其主業。

    (三)

    年少時的求學經歷,讓成年后的馬丁別克心生“滴水之恩,涌泉相報”的自發助人行為。1992年11月29日,天空飄著鵝毛大雪,馬丁別克的父親從富蘊縣塔爾賽牧區乘車到縣城辦事,途中看到一個年輕小伙子虛弱地蹲在路邊。小伙子名叫王勇,四川人,因其父母離異,跟隨老鄉來到富蘊縣打工。繁重的體力勞動,讓原本就體弱多病的他疲憊不堪!王勇不愿再回礦點,父親打算資助路費讓他盡快回老家,王勇卻痛哭流涕,哽咽道:“我沒有家,也沒有地方可去,您救了我,就讓我當您的兒子吧!”雖然家境并不寬裕,但看到王勇懇切的目光,老人毫不猶豫地決定,“孩子,跟我回家!”從此,這個哈薩克族家庭多了一個“小兒子”,馬丁別克多了一個“弟弟”,就這樣,王勇在阿勒泰草原有了一個溫暖的家。老人臨終前,放心不下“小兒子”,叮囑馬丁別克一定要照顧好。只是不久后,王勇不幸遭遇意外,離世,家人悲痛欲絕!

    馬丁別克帶著對去世弟弟的思念,帶著助人渡己的想法向草原深處進發,資助孤寡老人、貧困學子……2015年初,馬丁別克發動本地民族團結模范、致富能手、優秀阿肯、退休干部等,成立愛心宣講團,面對農牧民群眾開展黨的理論、惠民政策和民族團結巡回宣講。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期望和諄諄教誨時常在馬丁別克耳邊縈繞,他下定決心——一定要將黨的聲音傳遞到“最遠一公里”“最后一家人”,堅定更多人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心與決心!

    我跟隨愛心宣講團來到富蘊縣夏牧場。這里沒有路,海拔高,除了放牧的牧民和牛羊馬駝外,什么都沒有。馬丁別克和宣講團成員,喇叭一開、橫幅一拉,席地而坐,大人小孩都圍了上來……宣講團用百姓語言,通過阿肯彈唱、唱紅歌、演小品、說身邊事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無障礙、零距離、面對面宣講,講好小故事、講清大道理,將黨的聲音傳播到了鄉村牧區和田間地頭。到了冬天,冬牧場常常大雪封山,交通不便、通信不暢,馬丁別克帶領宣講團克服重重困難,不通車的地方,騎馬,甚至步行,這些年來,富蘊縣最偏遠的夏牧場、冬窩子,草地上、氈房里、大樹下……都是他們宣講的課堂,也是他們引導群眾、凝聚人心的陣地。

    (四)

    不知不覺,頭發花白的馬丁別克也到了退休年齡。然而,他發動組織的宣講團越來越“鬧騰”——他與退休干部一起,在夏牧場開展“黨的政策進牧區”巡回宣講,受到鄉鄰的一致稱贊。愛心宣講團在杜熱鎮鐵斯甫阿坎村宣講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精神,幾乎全村人都來了,老人們坐著,年輕人都站著,男女老幼,會場里擠得水泄不通!

    接著宣講團一行走進富蘊縣中學。馬丁別克為全校師生深情宣講發生在身邊的感人故事,民族團結的種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發芽。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期間,愛心宣講團深入牧區,為轉場牧民黨員送學,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宣講結束后,總有群眾拉著馬丁別克的手,動情地說:“你們的宣講,我們喜歡聽、能聽懂,越聽越想聽……”馬丁別克也因此被群眾親切地稱為“無屏幕的電視機,能對話的收音機”,他一直默默奉獻和付出,其個中艱辛只有自己才知道。

    面對高大、壯實的馬丁別克,我沒大沒小,稱他為“哈熊”。他聽后,十分高興,當場表示“哈熊”稱呼好,親切得很……不知疲倦的“哈熊”常在阿爾泰山間輾轉,學校、機關單位、邊防部隊、偏遠山村和各個牧區,因地制宜地開展面對面宣講。根據受眾的年齡層和知識結構,有的放矢地講解最新的黨的政策、方針以及最新資訊。富蘊縣基層群眾基本都聽過他們的宣講,同時,也帶動更多人參與基層宣講,“草根宣講隊”“模范宣講團”“冬不拉小分隊”等各類特色宣講隊已壯大到三百余人。馬丁別克在民族團結、扶貧幫困和基層宣講方面的無私付出,受到群眾的高度贊譽,也受到了上級組織的肯定與認可——2010年,馬丁別克獲得“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稱號,入選“中國好人榜”;2014年9月,被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稱號,參加了在北京舉行的中央民族工作會議暨國務院第六次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2016年11月,馬丁別克被評為“全國基層理論宣講先進個人”;2017年12月獲評“中國網事·新疆榜樣2017十大感動人物”,馬丁別克還先后獲得“中國好稅官”“自治區道德模范”“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

    面對撲面而來的榮譽,馬丁別克“哈哈哈”,有了“哈熊”憨厚、笨拙的一面。“我只是做了一名共產黨員應該做的事情,我還要繼續努力,當好新時代文明的實踐者,把公益事業的正能量傳遞下去,把我們的家園建設得更加平安美麗幸福。”馬丁別克是新時代的榜樣,他用愛照亮了別人,也溫暖了自己。如今,他仍走在黨旗映照阿爾泰山的送學路上,踐行著“文化潤疆”的使命,馳騁在弘揚時代新風的草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