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不短”,原因何在
當下文學期刊里的短篇小說,動輒上萬字,且有越寫越長的趨勢。按理來說,短有短的原因,長也有長的道理,作者完全可以根據題材內容進行取舍,只要其內容密度和小說長度相匹配,都是好的小說。但很多的小說,幾乎一開篇就是嘮嘮叨叨而不知節制的敘述。一些寫作者已然失去了節制地講述一個故事的能力,只有說不完的廢話,文本的信息量低得可怕,即意淺味淡。
實際上,很多的短篇小說經典,篇幅其實是很短的。平心而論,很多小說寫作者也渴望寫出詩意盎然、內涵深廣、回味無窮的精簡的短篇小說來,而不是乏味啰唆、又臭又長的短篇。然而,現實卻是短篇小說越寫越長,越寫越不知道節制精簡,越寫越浮腫無聊了。為什么?在我看來,主要是因為寫作者們對社會生活的洞察力及感受力的薄弱,藝術概括、提煉能力的不足,藝術才華、表達技巧的缺失。
短篇小說越寫越長,還離不開長篇小說越寫越長的影響。網絡文學的興起,使得小說越寫越長,成為了不可阻擋的風氣、潮流。網絡作家的報酬,跟小說字數多少有極大關系,這客觀上促使作家把小說寫得越寫越長。在文學刊物中,稿費的多少,實際上也和字數有關。只不過這種因素對作家的影響要小一些。作家有時候寫長,單純是因為作品可能顯得更加“厚重”一點。在這個時代,文化產品豐富多元,文學影響力逐漸下降,這使得一個寫作者不可能像以前那樣,通過一兩篇很好的短篇小說,就成為文壇萬眾矚目的焦點,以此奠定寫作者的地位。寫多一些、寫密一些、寫長一些,成為了很多寫作者的潛在心理。
還有就是,如今的文學期刊,跟之前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即容量的極大增加。這就有了足夠的版面,容納那些篇幅拉長的短篇小說。這客觀上又促成短篇小說的“拉長”。
那么,短篇小說真的應該越寫越長嗎?
我堅信,小說的價值標準,有些一定是恒定的、為絕大多數的人們所認同的。就短篇小說而言,精煉節制耐讀,言有盡而意無窮,肯定是錯不了的。可是,當下雜志中的一些短篇小說,試問,能吸引你反復閱讀嗎?很多時候,你想安安靜靜地讀完一遍,都很困難。經常是開頭認真讀,后面越讀越覺得不得勁,就翻著頁碼,跳著讀,就想:怎么后面還有這么多呀?
回到文章開頭所說的,短篇小說的價值,真的不是由長短來決定的。有的小說,兩三千字,卻能啟人深思;有的小說,兩三萬字,卻讓人味同嚼蠟。卡夫卡的《騎桶者》不足2000字,卻字字珠璣,其詭譎的意境、深邃的內涵,足以傲視群雄。短篇小說的優劣,由其思想深度、藝術魅力決定,不是由字數多少決定。因此,不是說一定要短,也不是說一定要長。當長則長,當短則短,篇幅長短,由其所表現的社會生活的深度廣度、主題內涵的深淺等決定。
關于文章長短,古人強調“意盡而止”。短篇小說的創作,也應作如是觀,當精簡則精簡,當豐厚則豐厚,總之,要圍繞著“意”而取舍。目下,文學期刊里的短篇小說篇幅過長,實在不敢去說它是“當豐厚則豐厚”,而是臃腫啰唆。
因此,寫作者們,有必要問問自己:這一大段,真的有必要嗎,能不能精簡一些?這嘮嘮叨叨的敘述,可不可以三兩句就講清楚?好幾萬字的篇幅,真的不能壓縮到幾千字以內嗎?
近段,在網絡空間中傳播著作家畢飛宇的一段視頻。他在視頻中談到,一篇短篇小說,最好還是壓縮到8000字以內。如果超過這個數了,大概率是因為你對素材吃得不透,缺乏概括、壓縮的能力。
這的確說到根子上了。談論“短篇不短”,不是讓所有的小說都變短,而是呼吁作家寫得更有味道一些,讓文字的思想密度更大些。
(作者為江西“90后”讀者,擔任高中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