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在邊疆吃鮮
    來源:光明日報 | 王族  2024年07月05日07:25

    苜蓿

    今天看,張騫稱得上是一位美食家。正是這個對美食感興趣的人,在出使西域遭遇挫折時,發現有另外的事情可做。譬如,把自己品嘗過的食物記錄下來。

    在張騫從西域帶回的諸多物種中,苜蓿被稱為“牧草之王”,人們在其青嫩時,將它的尖芽炒菜吃,是很有價值的植物。

    葛洪在《西京雜記》中,將苜蓿記錄得頗為奇特:在大宛國,必得是野生的玫瑰樹,才在其下生長苜蓿。如果是人工栽種的玫瑰樹,則不會有一株苜蓿生長。不僅如此,他后來又對苜蓿記錄了兩筆:其一,風刮入苜蓿枝葉間,會長時間蕭蕭然響動,故人們將苜蓿稱為“懷風”;其二,如陽光明媚,照在苜蓿花上,便反射出奇異的光彩,故人們將苜蓿稱為“光明”。

    苜蓿為何會那樣?葛洪沒有解釋。春天,是苜蓿律動的季節。進夏,乃至入秋,苜蓿便少了光彩。

    苜蓿在很多地方都有,我到新疆后,發現新疆的苜蓿之多,恐怕是中國之最。吐魯番一帶春來早,每年二三月間可采摘頭茬苜蓿,其時烏魯木齊大雪紛飛,但在街頭卻能碰到吐魯番的苜蓿,讓人忍不住買上一點,回家用開水焯過,或涼拌或炒制,算是提前嘗到了春天的味道。

    大約每年的四五月份,烏魯木齊周邊的苜蓿便紛紛長出,尤其是南山的苜蓿最多。有人開玩笑說,南山的苜蓿能管夠所有烏魯木齊人的嘴。南山有一個地方名叫苜蓿臺,可供人們觀賞和采摘苜蓿,還可眺望終年積雪的博格達峰。

    常見的苜蓿多用于做涼拌菜,開春后摘苜蓿葉莖的前三四節,用清水沖洗干凈后,開水焯熟,再入涼水浸泡十余分鐘以增其鮮,而后雙手輕搓去除部分汁液。

    備上小蔥花、姜絲,熱油澆過后加食鹽、涼拌醋及蒜泥等調味品,調勻入味后即可食用。涼拌苜蓿味道鮮美,爽口清脾,是家庭餐桌上常見的小菜。喜歡喝酒的人,多用涼拌苜蓿下酒,其清爽、嫩脆的口感極佳。

    新疆人喜歡吃苜蓿餃子。在每年四五月間,將苜蓿嫩芽采摘回家,洗凈后先用開水迅速焯一遍撈出,再用冷水漂洗一遍,將水分擠盡后,與事先準備好的羊肉、色拉油、鹽、蔥、姜末等拌勻,調制出自己喜好的口味,然后用搟好的面皮包成餃子,下鍋煮熟后,蘸上蒜醋汁食用,其味頗為鮮美。

    有一次,在苜蓿地里,一位朋友無意間問起苜蓿有幾片葉子,在場的人有說三片的,有說四片的,一時爭論不休。那片苜蓿地的主人對苜蓿了如指掌,笑著說,自己種苜蓿多年,見過葉片最多的也就是三葉。有個說法是,如果你碰到了四葉的苜蓿,就會交好運。

    關于苜蓿葉片還有一個說法,一葉苜蓿代表希望,二葉苜蓿代表付出,三葉苜蓿代表愛情,而稀有的四葉苜蓿代表幸福。

    大家在苜蓿地里隨意走動,種苜蓿者不覺間又說起一個故事。傳說,有兩個相戀的年輕人,因為一件事鬧了別扭,彼此不肯讓步。村里的一位老人告訴他們,在苜蓿長出的春天不能生氣,否則會一年不順。他們害怕了,問老人有何辦法,老人說找到四葉的苜蓿可以挽救運氣,他們聽后裝作無所謂,但心里都為對方擔憂。一天晚上下起暴雨,他們仍在為對方尋找四葉苜蓿,也終于發現其實都很關心彼此,便對愛情有了更深的理解,亦明白了那位老人的好意。四葉苜蓿最終并沒有出現,但老人看見他們和好后,卻開心地笑了……四葉苜蓿,是愛情的見證啊!

    關于四葉苜蓿,還有一個國外的故事。一次,拿破侖帶兵打仗,大軍經過一個草原時,他發現有大片苜蓿,他的坐騎總是忍不住想去吃苜蓿嫩綠的葉片。雖然戰場上的情況瞬息萬變,但拿破侖心性高傲,仍決定全軍暫駐,讓戰馬先吃一會兒苜蓿再走。馬吃苜蓿,拿破侖便借以活動筋骨,他發現一株四葉的苜蓿,甚覺奇特,便俯身仔細去看。就在拿破侖剛低下頭時,一顆向他射來的子彈飛了過去,他由此逃過一劫,從此,他便稱四葉苜蓿為幸運草。

    有一位朋友在南山開了一家農家樂,幾次邀我們去吃苜蓿,聲稱要弄十余種苜蓿菜讓我們吃,大家好不容易湊齊了上山,卻因一場大雨沒摘上苜蓿。事后,我問這位朋友何時能吃上苜蓿,他說現在的苜蓿長得一人高了,是喂牲口的,你們上來……他意識到說漏了嘴,便改口說等明年開春再來吧,他的承諾,刮再大的風也吹不走。

    第二年春天,我在托克遜見到了大面積的苜蓿,才發現每根苜蓿只是冒出一兩片葉子,但因為它們密集擁擠在一起,便讓人覺得是一大片綠色。我們從苜蓿地回去,便吃到了頭茬苜蓿,其嫩綠的樣子,讓人尚未動筷子便滿心歡喜。那苜蓿是和肉一起炒的,我吃了幾口,覺得味道極為鮮美,既不失自身的嫩脆之感,又因為浸入了肉油而有了微膩的味道。

    那天我們喝了不少酒,到最后苜蓿已變得微涼,吃過一口便有沁人心脾之感。吃完離開時,主人給每人備了一大袋新鮮苜蓿,告訴我們,如果覺得唇干舌燥,可以用苜蓿佐膳。

    后來在疏勒縣,我再次發現了苜蓿和張騫的關系。縣上建了一個張騫公園,立有一尊張騫的塑像。我去看時,發現塑像下有苜蓿,長得莖直葉繁,還開出了小花。看到附近有一個引水管子,我便打開水龍頭,用水澆那些苜蓿。坐在張騫塑像下,聽著汩汩流水聲,我想著張騫兩千多年前出使西域的歷史,度過了一個安靜的下午。

    前年,我還在托克遜見過人們把苜蓿收割晾干后,捆成方形草垛,等待大卡車運走。我問這些苜蓿垛會被運向何處,答曰:從霍爾果斯口岸出去,運往中亞乃至俄羅斯、土耳其等國。苜蓿起初是從那里傳過來的,現在又踏上了回歸的道路。

    薰衣草

    從時間上說,薰衣草是傳入新疆較晚的植物,距今約六十年,目前僅大片生長于伊犁,可謂伊犁獨有的寶貝。

    說起伊犁,我一直覺得它是一個特殊的地方。伊犁河穿行過緩慢的河谷后迅猛沖瀉出去,奔往遙遠的路途,而伊犁本地亦有豐厚的沉淀之氣,所隱所現均是大氣魄。這樣的地方,凡事都有來歷,皆永不改從容之秉性。

    薰衣草能扎根于伊犁,原因正在于此。

    當初,人們從法國的普羅旺斯引進薰衣草,在全國多地實驗種植均不成功,最后僅剩六十余粒種子。人們已不抱任何希望,在伊犁找了一個地方隨便撒下,心想就算是替它們完成種子的最后使命,不料居然意外成功,那六十余粒種子長出了薰衣草,待到入夏,便開出一片紫色花海。

    人們驚呼,薰衣草適合在伊犁生長,于是伊犁便大面積種植薰衣草。后經專業人員采樣分析,原來伊犁河谷的緯度、氣候條件和土壤環境與薰衣草原產地相近。從此伊犁河谷廣種薰衣草,至今已有數百畝的薰衣草田,從近處一直延伸向天邊。很多人跑很遠的路來看,并為其美麗的花朵以及隱隱散出的香味陶醉。

    伊犁的薰衣草開芳香馥郁的紫藍色小花,被譽為“寧靜的香水植物”和“芳香藥草之后”,其植株曬干后仍有濃郁香氣,故又得名“香料之王”。

    薰衣草的葉、花、莖上布滿油脂腺,提煉出的精油品質極佳,氣味高雅芬芳。薰衣草花朵采摘后不易變色變形,氣味濃郁,留香時間長,是極佳的切花材料;亦可風干后做成香囊,置于衣柜、衛生間、汽車中,有香薰和驅蟲作用;將干花放入枕頭中,還有助于改善睡眠。

    薰衣草可入藥,一般用于治療胸腹脹痛、感冒咳喘、頭暈頭痛、心悸氣短、關節風濕病等。薰衣草精油在醫療領域被廣泛應用,可發揮鎮靜、清腦、抗菌、愈合和抗發炎等作用。不過,一般人不敢用薰衣草治病,在人們的印象中,但凡能治病者皆不高調展示自身的美。譬如中藥里的黃連,只要提及就知道是苦的;再譬如麝香,藥用效果十分明顯,但其味卻聞之腥臭。薰衣草看上去很美,聞上去很香,是讓人身心愉悅之物,怎能治病?所以薰衣草的藥效一說,知之者甚少。

    薰衣草的奇異藥效,曾有一個傳說。在歐洲鼠疫肆虐的時代,法國有不少人染病暴亡,一時間人人談鼠色變,不知過了今天還能不能有明天。但在格拉斯的一個手套制作廠,卻無一人被傳染,一時間成為奇談。法國人等到鼠疫過去,才知道手套制作廠的工人經常用薰衣草油浸泡皮革,身上殘留有薰衣草油,因此躲過鼠疫的侵襲。鼠疫病菌是經由跳蚤傳播的,而薰衣草可以驅除跳蚤,所以鼠疫沒有傳染到那些工人身上。

    在古羅馬時代,薰衣草曾是貴重之物,一磅薰衣草花能賣到一百迪納里。當時的這個價錢,相當于農場工人的一個月工資,或理發師給五十個人理發所得的報酬。種植薰衣草的人,一年將薰衣草運入城市中兩三次,便可換得全部生活所需。古羅馬人還將薰衣草和各種香草一并用于泡澡,此沐浴法先是在貴族中盛行,后被引入不列顛,成為一種時尚。

    此前,我一直以為薰衣草與食物無關。后來,在位于伊犁的兵團四師的一個團場喝過一次薰衣草奶茶后,方知薰衣草因香味獨特,與飲食的關系很密切。

    說起薰衣草奶茶,便引出一個20世紀60年代的故事,當時薰衣草在伊犁已大面積種植,但如何再開發卻成為難題。有一位叫徐春棠的上海知青,在外出治病時碰到外國進口的薰衣草奶茶,當即寄給團場領導幾袋樣品,并寫信建議盡快開發。幾年后,薰衣草奶茶終于研制成功,但徐春棠卻已病逝,未能喝上一杯產自伊犁河谷的薰衣草奶茶。

    除薰衣草奶茶外,還有一種薰衣草茶,是以干燥的薰衣草花蕾制成,取一大匙放進壺中,再倒入沸水,只需燜五分鐘即可,如果加入蜂蜜,則甘香可口,濃香愉悅。薰衣草茶有鎮靜、減輕消化道痙攣、消除腸胃脹氣、助消化、預防惡心眩暈、緩和焦慮及神經性偏頭痛、預防感冒等眾多益處。據說,有一人突然沙啞失聲,且饑餓難忍,剛好手邊有一杯薰衣草茶,便一飲而盡,咳了幾聲,嗓子竟然大有好轉。此事傳開,以后凡是有沙啞失聲者,皆飲薰衣草茶。

    泡薰衣草茶,能讓人體驗頗為美好的儀式感。初泡,杯中的茶湯呈淡綠色,而后漸漸變成藍或紫色,若在茶湯中加數滴檸檬汁,則又會轉為粉紅色,十分賞心悅目。

    除了可以沖泡成茶飲外,薰衣草還具有健胃功能,烹調時,加入薰衣草作調味,或摻于醋、酒、果凍中,能增添芳香,食之趣味驟增。據說,以薰衣草調制成的醬汁,尤為清新可口,且獨具風味。

    有一次,我在一家廠子喝到了剛生產出的薰衣草奶茶,剛把杯子端起,便聞到了香味,喝一口便品出其味道濃厚,就連精神也為之一振,不由得驚嘆此物乃佳品。

    喝完薰衣草奶茶,我又品嘗了薰衣草果醬和薰衣草蜂蜜。新疆人有蘸著果醬吃馕的習慣,經人一提議,很快便弄來幾個馕,蘸薰衣草果醬和薰衣草蜂蜜食之,果然甘甜脆爽,是極為難得的享受。

    晚上吃飯,大家對薰衣草制成的食物仍念念不忘,也盼望是否有其他薰衣草食物。主人笑著說,還有東西,但要先把酒喝好、飯吃飽,才能享用。那天,我吃到了伊犁河中的大魚、錫伯菜、熏馬腸、馬肉和抓飯等,都是伊犁的美食。

    酒足飯飽,主人端上幾瓶醋說,這是薰衣草芳香醋,在飯前喝能增進食欲,在飯后喝能解酒。為了讓大家吃好喝好,所以在飯后才拿出來。飯后喝薰衣草芳香醋,除了解酒外,更有保健功能。

    大家喝了幾口薰衣草芳香醋,頓覺神清氣爽,酒自然是醒了。席間有一山西朋友,一口氣喝掉了半瓶,一臉喜悅之情。從飯店出來,天已黑透,空氣中彌漫著濃濃的薰衣草香味。原來,薰衣草開花的季節,真的會香飄十里。

    玫瑰

    和田出玫瑰,關于玫瑰的趣事也多。新疆人談及玫瑰,多以“和田玫瑰”一言概之,不知情者,以為新疆僅和田地區出產玫瑰。其實,南北疆亦多有玫瑰出產,只是和田玫瑰品質最佳。

    玫瑰有香味,人人皆知,但和田玫瑰的香,卻香出了不少奇事。有一件事,與和田的玫瑰花茶有關。多年前,和田有一人一邊喝茶,一邊分揀玫瑰花,他不知一朵玫瑰花掉入茶碗,等他端起茶碗喝下一口,驚異那茶為何變得那么好喝?待低頭往碗里一看,才發覺那朵玫瑰花已被泡了許久,才知那好喝的茶,與那朵玫瑰花有關。

    玫瑰花茶味道清香,飲之口感清冽,有一股花朵的醇香。喝玫瑰花茶,會比喝別的茶多一種體驗,即玫瑰花在茶湯中會慢慢被浸泡開,將卷曲的花瓣舒展開來,呈現出原有的艷紅之色。

    喝茶的人在這時大多會細細端詳玫瑰花的變化,好像一朵玫瑰花重新復活,在茶碗中又開放了一次。

    我還聽到這樣一個關于玫瑰的傳說。有一人患病多日不見好,有一天,他女兒將地里的玫瑰花采回,準備在屋中放一晚,第二天拿到巴扎上去賣。那人昏睡到半夜,突然被一股異香熏醒,他知道是玫瑰花香在屋中彌漫,但他無力爬起,便躺著聞玫瑰花的香氣。后來他復又入夢,到了第二天早晨居然能下床了。

    每年五月,和田玫瑰綻放。當地人將花朵采摘,成箱成袋地運往加工地點。早晨帶露水的玫瑰最好,所以運載不可誤時,否則會花蔫味淡,顏色消退。

    有一年,和田玫瑰大豐收,運載入城時交通受阻,消息傳到市長耳中,他下令開放綠色通道,讓運載玫瑰的車輛先行。

    當時運載玫瑰的除汽車外,還有馬車和毛驢車,一時玫瑰花香彌漫長街,成為奇特景觀。盡管開了綠色通道,仍然用了大半天時間才運載完畢。

    那天的和田城屬于玫瑰,花的色彩一片絢麗,花的香味彌漫向四方,人們紛紛出門觀看,猶如迎來了一個與玫瑰有關的節日。

    又一年采摘玫瑰時,天氣酷熱難當,玫瑰在運載中難以保鮮。仍是那位市長,讓水車在沿途灑水,增大空氣濕度,然后讓拉運玫瑰花的車子上路,避免了玫瑰發蔫。有一輛車在噴水時出了故障,司機便下車擰開水龍頭,雙手抱著水管子讓水灑到路面上。當最后一輛運載玫瑰花的車子經過他身邊時,車上的人抓起幾枝玫瑰花,遞到了他手里。

    和田古稱于闐,是有香氣的地方,15世紀的維吾爾族詩人魯提菲在一首詩中寫道:“香獐子竊取她秀發的芬芳,在于闐釀成麝香。”在和田民歌中亦有玫瑰的芳影:“向左飛過一株玫瑰,向右飛過一株玫瑰,兩株玫瑰花中夜鶯開始歌唱……”每年玫瑰花開,香飄十里,和田人都神清氣爽。

    在和田,人們聞著花香過日子。

    如今在和田有一種說法,玫瑰有三種作用——看、聞、吃。和田的玫瑰多散種于玉米地、棉花地、麥地和菜地之間,在外面隨便走走,便可見到鮮艷的玫瑰花。

    人們種玫瑰的習俗持續已久,每家少則種一兩畝,多則種十余畝,整個和田地區種植玫瑰的面積在十萬畝之上。每到花季,十余萬畝玫瑰競相開放,把大地“涂抹”得絢爛濃烈,人們說和田是“彩色的綠洲”。

    在和田,看玫瑰是一種習慣。

    人們每每下地必先看一會兒玫瑰,然后才開始干活。于是便有了一句像諺語一樣的話:沒有田間地頭不種玫瑰花,沒有人不聞玫瑰花。下午干完活返回時,人們照例又要看一會兒玫瑰花,此時夕陽一片金黃,有明亮的光芒照在玫瑰花上,整個玫瑰花田顯得更紅,亦更加嬌艷。

    聞玫瑰,是和田人的一大喜好,常見姑娘們在大街上懷抱玫瑰,邊走邊聞,一臉喜悅。不僅是年輕漂亮的姑娘,就連小伙子甚至白胡子老人,他們也常常在耳際和帽子上插一束玫瑰花。這樣的情景如果出現在別處,會讓人覺得有些奇怪,但和田人卻已經習慣了。農民們干活累了,會到玫瑰園中摘一朵玫瑰花,放在鼻下聞一會兒,便恢復了精神和力氣,遂扛起坎土曼(一種農具)又去干活。

    玫瑰變成食品的過程,一路色彩艷麗,香味四溢。

    人們將玫瑰采摘后,便直接送去加工。不久,玫瑰就被制作出玫瑰醬、玫瑰茶、玫瑰酒,甚至被直接用于做玫瑰馕餅、玫瑰餃子、玫瑰湯圓、玫瑰粥等。人們總是盡量保持玫瑰花瓣的形狀、色彩和香味,使之附于食品上,最后變成人們味蕾上的享受。據說,有人某一日突發奇想,在馕快要烤熟時,將玫瑰花瓣敷于馕的表面再烤一會兒,出了馕坑一嘗,味道微甜,從此便有了玫瑰馕。

    和田降水量少,玫瑰在和田生長也不易。有一年到了四月底,卻不停地刮風沙,人們看見玫瑰都垂下了花蕾。但幾天后一場風刮過,一場雨下過,便見玫瑰英姿煥發,仍是最美最艷的樣子。

    一位老人說,人不會忘了自己的母親,玫瑰不會躲開人的眼睛。人們詢問原因,他卷了一根莫合煙抽完后才說,道理簡單得很,玫瑰在和田這么多年,它一定有它自己活下來的辦法,人把它種在地里,剩下的就是它的事情,你管那么多干什么?人們本以為那里面有驚心動魄的傳奇,不料老人所言極為樸素,便都去看玫瑰花了。

    玫瑰花就那樣開著,無語亦無言,你要看便任由你看。老人的話也像那玫瑰,更像生活,樸素而從容。最美麗的卻往往最安靜。

    后來,我還喝到了玫瑰酒。入口清純、甘甜,似有一股隱隱的味道在舌間移動,想捕捉住細細品嘗,卻瞬間消失。再喝再品,便是另外的味道。

    和田有一個“玫瑰巴扎”。我有一年有幸看到其場面,婦女們坐在塑料布上正忙碌,她們從玫瑰花朵上取下的花瓣,已在身邊堆積如山。有一個小孩就躺在花堆間,也許是聞著花香入睡的,一臉甜蜜的樣子。

    在巴扎的另一角,見到人們用機器做玫瑰花醬,方知用于加工羊肉的絞肉機又派上了用場,花瓣放入后被迅速絞成花醬,變成了暗紅色的液體,人們放入潔白的砂糖,顏色未變,想必味道已經變甜。此時的玫瑰花醬還不能吃,須裝入瓶罐讓太陽曬一年,待其發酵后方可食用。

    我提出想嘗嘗,朋友便買了個馕和一瓶去年生產的玫瑰花醬,說:我們就在和田的玫瑰巴扎上吃吧!他把馕掰開,抹上玫瑰花醬,我吃第一口后便覺得馕脆醬甜,真是難得的享受。至于玫瑰餃子和玫瑰湯圓,我至今沒有吃過。下次去和田,應該能夠如意吧。

    (作者:王族,系新疆作協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