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青年文學》2024年第6期|余艷:書香里 · 清溪人
    來源:《青年文學》2024年第6期 | 余艷  2024年07月04日08:12

    余?艷:一級作家。湖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余艷,一級作家。湖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斌哥在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下忙碌的時候,我們在荷塘中央漂亮的棧道上向他眺望。只見他排出桌椅、擺上茶碗,提著一壺剛燒開的水,往熱水瓶里灌。而他家大氣、雅致的農家別墅,門庭的正上方赫然寫著:立波清溪書屋。

    這是湖南益陽清溪村,作家周立波的家鄉。

    走近書屋,斌哥與堂客(妻子)卜小青沒發現我們,頭都沒抬,在專心清理庭院、整理圖書、準備擂茶小吃。

    今天有活動?或者就是平常一天,等待慕名而來的游客和書迷……

    斌哥叫卜雪斌,已過知命之年,祖輩幾代都是地地道道的清溪村農民?!叭缃?,我家成了書屋,我曉得,首先得益于家鄉作家周立波。那一顆結實的文學種子,讓今天的清溪村‘十步之內必有美景,百步之內滿是書香’——成茂密的文學森林了?!币娏宋覀?,斌哥文文雅雅地說了這一番話。

    我們都有點驚訝,但這的確是從一個農民嘴里說出的話。

    一同前來的新老書記蔡真、賀志昂也頗有感觸:“一個丘陵村,有全國一流的清溪劇院、文化廣場和‘中國當代作家簽名版圖書珍藏館’,還有二十一家農家書屋,百步相連遍布鄉村。撲鼻書香,文學魅力,正吸引四面八方的賓客來到這個特色村?!?/p>

    “書香村,也引來了文學盛會。二〇二二年盛夏、二〇二三年初夏,中國作協兩度率全國百余名作家來清溪,開啟文學之旅。文化振興助推鄉村振興,清溪村正向世人展示中國文化及中國文學在山鄉農村建設中的作用、地位和價值?!?/p>

    “搭幫建文學之鄉,我們在自己家里建書屋、開民宿、做直播,幾多美喲?!北蟾绲母锌∽C書香清溪、文學之鄉正構建嶄新的人文架構。

    整整七十年,作家周立波以人民為中心創作,作品折射出的思想穿透力和藝術感染力,一起化作一種精神,這精神在影響著他今日的家鄉。經濟、文化、民生,各行各業,都以他的民本情懷為動力,推動這片熱土上的新山鄉巨變!

    巨變,正從書中走進現實;花園,已成為清溪人的家園!

    第一章 網紅哥:飄著書香的“黃金屋”

    清溪村的“文氣”,是從周立波那兒來的。周立波當年深入家鄉十年,與老百姓建立深厚的感情,至今還流傳著許多佳話。

    他的為國為民情懷,成為精神動力推動家鄉巨變;他的《山鄉巨變》,成為家鄉亮麗的文化名片;他書寫的家鄉,成為鄉村振興的嶄新地標。

    “清溪村無論建多少書屋,首先必建‘立波書屋’,這是文化的‘根’。”斌哥就主理這家立波書屋。它坐落在滿池荷香的黃金碼頭,是游客云集的“網紅打卡地”。清溪村二十一家農家書屋中,它是第一批開張的,與王蒙書屋、劉慈欣書屋等在村里連成一片,匯成“中國文學之鄉”。

    中國作協打造“中國文學之鄉”,重磅活動接二連三,清溪村的人氣旺了,旅游火了,村民們的日子活了。買書的、看書的、旅游的、拍照的,人越來越多。這里提供一條龍服務:書屋里看書喝擂茶,農家樂悠哉品美食,晚上再入住書香民宿……

    南風知我意,“吹夢到清溪”。書香民宿、書香飯局、書香田園、書香村落……

    斌哥說:“清溪村喲,天地全香了!”

    (一)書屋,一不小心成別人的“詩和遠方”

    一條蜿蜒小溪穿村而過,田園、果林、荷塘間錯落有致地散布著白墻青瓦的民居。青山綠水掩映,四月天的清溪村宛如一幅清遠高雅的水墨畫卷。畫卷之上,散發著優雅書香的二十一家農家書屋,像連串的花束一字排開,于主道邊悄然綻放。

    立波書屋是棟兩層樓嶄新別墅,位置顯眼,人氣旺盛。

    這天,陽光突破云層,捎帶春意的和風,拂過荷塘,掠過普山普嶺的茶子樹梢,吹向高架橋鐵路上奔馳的火車,也吹到立波書屋里。

    斌哥迎第一批游客進書屋的時候,一縷陽光追著照射在主墻面上,“為人民創作,為時代放歌”幾個大字頓時熠熠生輝。放眼一望,正中央懸掛著一張周立波田間勞作的照片,周圍打造成書屋的閱讀空間,客廳另一部分根據周立波的《山鄉巨變》還原舊時清溪村農家場景。

    斌哥指著周立波的巨幅照片,講開了:

    “這幅照片攝于一九五八年三月,是周立波在清溪村勞動時小憩的場景。一看便知,這位人民作家,扎在人民中間,邊勞作邊創作。在成功創作長篇小說《暴風驟雨》《鐵水奔流》之后,上世紀五十年代周立波回到家鄉建立長期創作基地。從一九五四年到一九六五年,周立波大部分時間扎根在我們清溪村。在此期間,他創作了長篇小說《山鄉巨變》和《山那面人家》等一批優秀作品……”

    游客們聽著,再看看斌哥,仿佛在說:“這段話是從一個農民嘴里說出的?”

    把游客帶到書屋的情景角。這里兩頭是平房,中間一個木架子閣樓。屋的兩邊和后邊,有竹子、杉樹和茶子樹。樹環繞,屋前的幾把竹椅,再現了當年周立波與鄉親們交流的場景。

    “《山鄉巨變》中的人物原型大多是周立波在益陽體驗生活時結交的老朋友。他曾在‘亭面糊’的原型鄧益亭家中住過一年多,與其結下深厚友誼。此處復原的豈止是當時的鄧家房屋,更是撲面而來的立波先生與百姓的親情。

    “只有同農民群眾生活、勞作在一起,才能真正與群眾‘巴皮掐肉’,在思想感情上打成一片?!芰⒉ㄊ沁@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斌哥帶人往中間去,指著墻說:“這里的微縮景觀、連環畫版呈現的八個感人故事,都是周立波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打成一片的場景……”

    講解告一段落,游客爭相看書、買書,斌哥才騰出空來和我們寒暄。

    “不只‘鄧家場景’復原,《山鄉巨變》不少生動場景也被‘搬’進書屋,讓書迷心生親切。走進書屋的讀者有了沉浸式體驗,仿佛重回那段泛著泥土芬芳的時光。這里還有一項重要的功能,是作家和村民們的直播間。線上售書、銷售農產品,在這里,文學之鄉與世界聯通就在頃刻之間。”

    “我現在每天聞著書香睡覺。別人補鈣,我補文化。”卜雪斌說??蛇@個轉變太大了,大到跨越三代人、近百年!

    斌哥家往上數多少輩都少有識文斷字的。爺爺那輩,給地主老財的孩子上學抬轎,一天來回二十里路,累到吐血還在說:“我家子孫也能上個學就好喲。”父親記著爺爺的話,想送斌哥讀書,卻還是家窮,三頭兩頭交不起學費。

    立波書屋開建、裝修隊進家門時,斌哥八十八歲的老母親笑得合不攏嘴:“我們家要建周立波書屋,好好,你爸爸當年跟立波歇涼,就說子女要多讀書,家里能出個像他那樣的文化人就好了。只是當時家里太窮,做不到喲……”

    記得第一次見斌哥是二〇二二年八月一日,中國作協在清溪村的首場大活動。開幕式上,斌哥代表父老鄉親登臺發言,其實就講了他的一段真實故事:

    “《山鄉巨變》里,有個‘亭面糊’,他‘上身穿件舊青布棉襖,肩上補了兩塊布。腰圍巾也是補疤馱補疤,看不出原來的布色’。不瞞大家說,我們清溪村的爺爺輩,當年都是這個樣子。那時候日子苦,住的茅草屋,穿的補疤衣,經常四季餓肚子。解放后,我們的爺爺、父親,一輩一輩接著干,日子慢慢好起來,但還是苦。記得小時候,進村只有一條泥巴路,落雨時節,走路好滑溜。我們全家七個人,靠著五畝多責任田吃飯。只有過年過節,好事好樂,才能吃得到肉……經濟上不活絡,只好外出打工?;叵肭靶┠辏彝獬龃蚬?,去過東北,還到了東南亞。在印度尼西亞,我被毒蚊蟲叮咬,雙腿長水皰,高燒半個月不退,差點送了命。幾年打工賺的血汗錢全部丟給了去廣州、香港的治療……轉了一大圈,錢沒多賺,苦吃了不少。家里人也不準我出門打工??刹淮蚬?,家里就缺錢。兒子又考上大學,無奈,我只能背上行李,又外出,在青海打工時,我兼兩份工作,每天在海拔三千多米的地方工作,工作時間長達十六個小時!穿越了可可西里,去了烏魯木齊、西藏……直到二〇一八年,我接到家里電話,說搞鄉村振興建設,家鄉要大變了。其實,我當時也沒想明白鄉村振興到底是干啥,農村還能變到哪兒去?可等年前回家一看,村里的確大變樣了,環境變美了,產業起步了,人們也忙開了……原來,鄉村振興全都是為了農村!為了農民!前所未有的好政策、好時期,趕上了,我就趕緊回來了。我把這十多年打工賺的錢全拿出來,將自家的兩層小樓裝修,想著在家開個擂茶館,總比出去打工強。

    “二〇二二年春節一過,清溪文旅集團宣傳作家清溪書屋的建設。村里這是要建作家書屋?我第一個找村委會報名,領導故意問:‘在你家建書屋,你愿意?’我當場表態愿意。怎么不愿意喲,這輩子,太想讀書卻沒的讀;孩子喜歡書,農村書又太少,只能周末或農閑,騎摩托車送倆孩子到市里新華書店或圖書館看書。我就想啊,知識能改變命運,多讀書才能成才呀。何況,書屋一開,有了書香氣,賣擂茶才有真韻味、有檔次。

    “我積極上門爭取,并表示不要一分錢補貼和租金,只求把‘立波清溪書屋’的牌子掛過來。憑著這股‘不談錢’的勁頭,機會來了:我開了清溪村第一家書屋。

    “首先是讀初中的女兒,知道家里要建書屋,高興得又蹦又跳,她說,太好了,我們家就是書店,家里有讀不完的書了。而我,從那時起每天堅持看書,《山鄉巨變》讀了好幾遍,好多精彩的段落幾乎能背得一字不差。我還幻想,以后游客來書屋,我就能把這經典講得鮮活生動。腹有詩書氣自華嘛……

    “其實,我是何其幸運哦。書屋能給鄉親們和周邊青少年提供一個學習和閱讀的好環境,還能吸引更多游客來村旅游。我當即拆掉剛剛裝修好的擂茶館,重新以立波文化為主題裝修書屋。短短一個月施工,農家宅升級為立波清溪書屋。”

    二〇二二年七月,立波清溪書屋開門迎客。

    ……

    八月的一池清荷,在夏日的陽光里,散發耀眼的光亮。從遠處眺望,一幢青瓦白墻的民居,在荷葉與紅花之間閃現。這里是清溪村村民卜雪斌的家,也是首批清溪書屋之一“立波清溪書屋”的所在地。

    中國作協副主席吳義勤來了,他握著斌哥的手,鼓勵斌哥下半輩子要拿起筆桿子,把自己的故事寫出來。大作家莫言在立波書屋邊看邊問斌哥書屋面積以及立波先生的一些故事,并對書屋的設計與功能贊不絕口,莫言還走到書桌前,提筆寫下“立波書屋”四個大字送給他,囑咐斌哥一定經營好書屋。

    也正是因為中國作協在清溪村的系列文學活動,立波書屋接連引來了中國作協領導,莫言、麥家、劉慈欣、王躍文、曹文軒、余艷、劉醒龍、湯素蘭等大作家。能與這些作家交流,斌哥心里那個高興哦。

    “真正趕上了好時候啊!往年的高溫季節,擂茶館根本沒多少游客來。有了書屋,人們愿意在游玩中納涼和看書。”現在的清溪村,成了人們聞著書香爭相來游覽的好地方。

    斌哥轉身望向寬闊荷塘及再遠些的青山綠水,自言自語:“原來,總向往山外的世界,外面長見識,外面能賺錢。一不小心,家鄉清溪村,立波新書屋,竟成了別人的‘詩和遠方’?!?/p>

    斌哥的笑聲,在門口的荷塘里蕩起一層層跳動的漣漪……

    (二)生意,春筍冒頭“噌噌噌”地往上長

    “叮咚!”

    走過來的斌哥伴著鈴聲打開手機,老婆卜小青對我們說:“這是微信到賬、支付寶到賬的聲音,他最愛聽!”

    小青長得清秀,卻是能干潑辣的典型湘女?!拔覀兠刻於紩哟餍懈鳂I的閱讀愛好者。他們來這里學習交流,尤其是團隊,人均一本書,最愛聽斌哥講故事,從《山鄉巨變》講到新山鄉巨變。

    “記得有一位游客,她叫陳勝輝,經常帶著一兒一女來書屋看書、買書、喝擂茶、吃小吃,每次都是意猶未盡地回家。在她的介紹下,她鄰居的老師,又帶著一個班四十八名學生來到立波書屋,買《山鄉巨變》的連環畫。斌哥給他們講兩本書:《山鄉巨變》是描述我們清溪祖輩們建設清溪村的故事,《新山鄉巨變》寫的是當代清溪智慧農業,里面的人物都特別真實,都是我們身邊人奮斗致富的故事。還有一次,一個顧客提了個請求,希望下次來,能在新買的書上蓋上‘立波書屋’的書章。書屋的‘娘家’清溪文旅公司一聽說,第二天就把書章送來了。

    “文學賦能鄉村振興,讓我們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有了中國作協的支持、政府的幫助,周邊城市的游客,慕名而來的越來越多,這生意好得歇不住腳!做夢都想不到哇,我們農民,待在家里能賺錢,居然還能賺到文化錢!”

    斌哥搶過堂客的話:“滿村的文化書屋,把整個村的村風都改變了,以前的老觀念舊思想,被沖刷得一干二凈。文化帶來的書香,一定會讓我們的子孫后代視野更開闊,更能成大才。”

    確實,村里天天在變,書屋建起來了,一批批作家、讀者來了,徹底改變了清溪人的命運。他們都像斌哥這樣開書店、做小吃,找到了一條致富的真路子。

    斌哥說:“我也有了文化的自信,我開始研究周立波,有游客進書店就講解,還開始走出去給別人講座;講周立波,講清溪村,講書香旅游香,講農民在精神上走出原鄉!”

    建書屋,讓農民轉變觀念,文化又能傳承,大好事!在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普及的年代,作為清溪村的一家書屋,斌哥去年的四個月,紙質書銷量達兩千多冊。

    今年,書屋總經理斌哥又有了新身份,兼職當了書屋講解員。這個工作有點難度,外地游客多,普通話不行怎么辦?戴著斗笠想當秀才,只有多學習。晚上他就對著枕頭練習,他講,就堂客聽,并及時糾正他。這效果居然不錯,現在他的講解,外地游客全部能聽懂。

    清溪書屋,就像一塊磁鐵,吸引游客,留下游客,買書、讀書。連村民們在空閑時間,也會坐進書屋看會兒書。有鄉親說,就來坐坐,沾點書香氣,有點知識范兒,再文明點……

    斌哥趁機鼓勵他們:“閑時看書富腦袋,旅游接待富口袋!我們一起來,世世代代生在清溪,長在清溪,趕上了新山鄉巨變,就一定要讀好《山鄉巨變》,講好新山鄉巨變!”

    大作家來到清溪村,那影響力杠杠的!村里人氣旺了,村民腰包鼓了。關鍵像斌哥這樣的農民,能與莫言、劉慈欣、麥家、阿來等大作家對話,幾多滿足榮耀。

    “你們看,大作家引流,粉絲成批成片慕名來立波書屋‘打卡’,與我傾情聊天。王蒙、曹文軒、劉醒龍等作家助力清溪,來書屋現場指導,如潮水般的粉絲、游客,來清溪村看書、游玩,我的生意哦,那是春筍冒頭‘噌噌噌’地往上長!”

    第一年開業的八到十二月,清溪立波書屋銷售《山鄉巨變》、《山鄉巨變》連環畫、《新山鄉巨變》等書籍兩千多冊,營業額達到二十多萬元!到二〇二三年,斌哥的純收入超過二十萬元!

    “書屋變成了黃金屋,怎么不開心喲。我常給兩個孩子講,衣食無憂、精神富足,幾代人的書香夢想,今天實現了。建好立波書屋,家成了書香之家,依托文化就能長久致富。你們長大更要好好回報社會,服務國家……

    “總之,圍繞讀書干事都是有福的。比如我賺錢了、提質了、奉獻了,福氣都回報給家里。我兒子考上了馬來西亞的大學,出國念博士了;女兒回到家就鉆進書堆,如饑似渴的,像拼命吸收陽光和自然養分……”

    感慨過后,斌哥突然表情一沉,說:“當年,周立波十年含冤平反后,生著病還在說,他還要回家鄉清溪村再創作,要寫農業機械化,寫《山鄉巨變》的續篇,我們就等啊盼啊,可終歸沒等到親人般的大作家回來。

    “好在《山鄉巨變》的續集如今在清溪村開篇了,不僅有了《新山鄉巨變》,作家們像立波先生那樣,一批批又回來了。我們祈望大作家們多在清溪村做活動,懇請作家們多來清溪村創作、寫書,盼望多來書屋給我們講講課,讓我們管好書屋,也做好文化宣講人。

    “《新山鄉巨變》一書里有這么一句話:‘周立波寫《山鄉巨變》留下來的精神遺產,我們正傳承著,努力續寫屬于自己的新山鄉巨變!’這話真是說到我們心坎上了。新時代農民,心里有鄉愁,書香嘗甜頭,生活有奔頭。一定要再加一把勁,順應新時代山鄉巨變的好勢頭!”

    斌哥說完,即興來了一段順口溜:“我們的民宿房前屋后都有花,菜園子種滿瓜;荷花塘里撈魚蝦,盼你們——回來多吃、多住——把這里當成家。”

    (三)幸福,這就是我想要的新山鄉巨變!

    二十一家書屋連成一片,經常接待各類粉絲讀書會、作品研討會。同時游客們喝擂茶、嘗小吃,到書屋周邊農家樂“?。ǔ裕~恰飯”。晚上再住好夢連連的書香民宿……鄉親們都在不同崗位上賺錢,過著“開門聞花香,進門聞書香”的好日子,幸福感、獲得感滿滿,享受的是文學賦能鄉村振興的實在成果。

    在一次講座中,斌哥那一串的排比,不僅是“廣告”,更是他的心里話:

    在這里,你可以找到自己喜愛的作家,沉醉于書海,有機會與偶像交流;

    在這里,你可以沉浸式體驗《山鄉巨變》中的復原場景,重回那段浸潤著泥土芬芳的時光;

    在這里,你還可以喝上一杯當地濃情現做的甜香擂茶,拉拉家常,聊聊變化……

    把書屋開進村民的家里,清溪村文化品位提升了,村民的日子也“活”了起來。書屋與整個清溪村融為一體,又能讓村民有活干、再就業。

    當我們談及為什么政府把“立波清溪書屋”落腳到斌哥家時,卜雪斌緩緩說出了兩個字:“家風。”

    他告訴我們,忠孝傳家,對國家忠,對長輩孝,鄰里之間和諧相處,努力學習,積極工作,一直是他家提倡的家風。如今他的老母親九十多了,年輕時上過私塾,一直把讀書看得很重。書屋建成后,她也感慨:“積德喲,書屋落腳到家里,幫助別人,也好了自己。這樣的家,對子孫后代好。”

    也確實被老母親說中了。兒子卜玉鑫,現在正在大學讀風景園林系,研究城建規劃。畢業后,斌哥想讓他回村里發展,利用自己所學,把家鄉建設得更好。

    “其實,我家雖窮,卻一直有書房。只要有空,全家人都喜歡在那里靜靜地看看書。”

    斌哥曾問妻子:“那么多人看我們家地理位置好,找來合作的‘項目’一波接一波,為什么你獨獨支持我建書屋?”

    小青笑著回答:“因為書是一輩子的精神食糧,沒有吃飽的時候!”

    斌哥的立波書屋經營得很好,引得鄰里紛紛效仿。在他的影響帶動下,整個清溪村的二十一家農家書屋,都經營起來了,這里迅速成為全省乃至全國最大的農家書屋集群。

    外地游客來了,學生來了,黨建活動來了。把文學力量注入村莊。立波書屋提供圖書閱讀服務,講解傳授知識,還經常組織村民、周邊學校的學生參加各種閱讀活動。聯合其他書屋自發辦“讀書會”,也是斌哥執行已久的計劃,他想讓村里村外愛讀書的朋友,共享讀書時光,分享生活感悟,弘揚立波精神。

    書屋免費提供場地給各黨團支部、社團組織以及周邊各個學校舉辦黨團活動,讀書會都辦了一百多場次。短短一年半,參與書屋讀書會的多達十多萬人。

    “書屋人氣火爆,每天搞手腳不贏。我呀,山雞飛上枝頭,變‘秀才’了。”斌哥笑著說。

    翻倍的游客慕名而來,二十一家書屋不是你有活動就是他在辦會,書香民宿飯香菜美,郵寄發書又配套跟上,知識、文明、奮發、向上,書屋讓村民們徹底改變,他們品位高起來,腰包鼓起來,精神立起來!

    “村里人前些年的話題都是,我今年要去廣東,他要去上海,整個村里的打工人遍布全國!村里的老人、孩子們忍受著留守之苦!夫妻經受著離別之痛!現在,新山鄉巨變開始了,村里人全都回到家……”卜小青說著說著眼圈有點紅。

    斌哥趕緊搶過話:“你看呵,一樓是書屋,二樓我們住家。游客多的時候,一天可以賣六七百杯擂茶。不用出去打工了,居住環境變好了,家庭也能照顧到了。這不就是我們想要的新山鄉巨變?”

    這些心里話,有一次感動了上門的稅務人員。斌哥,作為立波書屋屋主、一名個體工商戶,網上稅票很好開,富了的農民愿意繳稅。他踴躍繳稅沒想過返還,但國家還想激勵正上勁的他們。僅二〇二三年上半年,立波書屋就享受到稅費減免五萬余元。

    十步之內皆美景,百步之內有書屋。“鄉村+文學+旅游”的特色產業發展道路,形成多條旅游服務產業鏈,推動產業大融合。

    正是每個清溪人的不懈努力,他們與周邊村一起,年接待游客超一百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超兩億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超五萬元。

    屋外,白雪點枯荷,青瓦印白墻,如在水墨新畫里;屋內,書香沁擂茶,時光慢悠悠,幸福年味別樣濃。

    兔年春節,聞著書香來清溪村的外省游客太多了。書屋每天川流不息,斌哥連走親戚的時間都沒了,但心里那個美喲。

    “咬筋,就是特別難纏、較勁的人?!北蟾绱竽瓿跛慕o來自重慶的游客張洪講述《山鄉巨變》里“菊咬筋”等多個原型人物,嘴角一直含著笑。大年初一至初六,他的書屋接待了來自烏魯木齊、哈爾濱等全國各地游客兩千多人次。

    對此,斌哥也毫不隱瞞:“別看這一間小小書屋,一年下來,賣書加擂茶小吃有二十多萬元收入呢?!?/p>

    書屋帶動全線旅游。僅這個春節,民宿入住率就達百分之六十。

    游客還不斷回饋真心感受?!拔覀冏∵M了周立波在書中描寫的那座美麗花園,白天在周邊景點玩,晚上回書屋看會兒書,這個年過得清凈又有意義?!眮碜怨枮I的客人譚成坤與家人連連點贊,“這個書香年有收獲,特養眼,還不累,明年還來……”

    清溪村就像一塊磁鐵,吸引著附近鄉村、周邊城市的游客,聞著書香踴躍“打卡”、閱讀買書,清溪人全體都被帶動,融入旅游接待產業。讀書人一多,游客和閱讀者不舍離去,常常直到夜晚十點多,二十一家書屋還燈火通明,與村里通亮的夜路融成不夜城、書香村!

    第二章 “書香女”:打理書屋吃上“文旅飯”

    如果問村民,現在清溪村最吸引人的是什么?他們一定會說:是書香!

    清溪村的現在,無論春夏秋冬,每到雙休日,總會呈現游人如織的景象。從人民作家周立波那里漫流而來的一縷書香,浸潤著這方土地,使得這個村莊有了特別的韻味。

    一個小山村,二十一家以王蒙、艾青、梁曉聲、賈平凹、莫言等如雷貫耳的作家名字及出版社名字命名的書屋,均建成開放。這些書屋由農舍改造而成,庭院、布局、展陳等各具風格。其中作家書屋根據作家的出生地、創作風格、作品來設計,部分書屋還與數字媒體新技術“聯姻”,實現一屋一景一風格。

    求新、求變、追求美好生活的清溪人,借著知名度,巧打文旅牌,都以各種形式融入這場偉大的變革中。

    斌哥是清溪村書屋的頭兒,不是因為年齡最大、老練吃苦,是因為探索的路子多、經驗足。四月天的好日子,他帶我們走走看看連成串的農家書屋。

    (一)兒時的“書女”夢實現了

    遲子建書屋,在從大路進去上點坡的位置,孫桂英早已在門口迎候?!昂靡粋€書香氣的美女?!眲傄姽鹩⒌奈覀兏锌?。斌哥開始為我們講述。

    今年二月,桂英靜候多時,才如愿以償做了遲子建書屋的主理。她何其珍惜,又何其努力。家鄉老師的書,她一本本讀,家鄉人文風俗,她并和著用。一個孩子來了,她認真講,一隊人馬到了,她預習的課早已熟記在心……

    一次次,把作品中漫長時間的滄桑感講給游人聽;一回回,把充滿鄉土情懷和溫暖安定底色的治愈特色講給讀者聽。她把最熟悉的東北家鄉圖景一并凸顯?!肮鹩⒌闹v解真到位?!庇慰鸵粋魇⑹畟靼?,因一個特色講解員,游客更多涌入遲子建書屋。

    “斌哥,游客們都是沖著書屋來的。你們看,白雪、木屋、雪松、庭院烘托的東北氣息,我就像天天生活在自己的‘原鄉’?!?/p>

    原來,三十多歲的孫桂英從小生活在東北,十八歲跟著父親回到家鄉益陽,而后嫁到這里,成了地道的清溪村村民。桂英不知是不是嗅著周立波的文氣兜兜轉轉來到這里,但從小愛讀書,傳記、歷史、女性小說她都看。曾有一段時間,就想去新華書店上班,或去哪家書店打工。清溪村打造文化品牌,暗合她的意。她是那種恨不得天天捧著書、時時做文學夢的女青年。

    在這里,不用離開家和孩子,就能實現兒時的“書女”夢。而且,她瞄上了同鄉作家遲子建的書屋?!八纳?,我有;她的感悟,我有共鳴。”孫桂英說道。

    可是,書屋已有人主理。桂英不管,只管靠近。她在遲子建書屋樓上,當了個民宿服務員。不多想,能受熏陶就行,至少有空能下樓讀讀書,也好。那段時間,遲子建老師的書,桂英一本本過,還寫讀書筆記?!额~爾古納河右岸》她更是熟讀幾遍,很多段落,都是她熟悉的場景,她能迅速背下。偏偏主理時而有事讓她“頂替”,一小會兒、一兩天,她都在現場找感覺。

    這一“頂替”不要緊,頂出個優質的講解員來。

    “自從確定了以文學、文化推動鄉村振興,清溪村開啟加速發展模式。游客來村里買書、讀書,村民在空閑時也常會坐在書屋里。而我,也找到了屬于我的最佳位置?!睂O桂英一臉的滿足,笑得那個燦爛。

    如同五彩斑斕的積木搭起的兒童書屋,造型奇特,童趣飛揚。書屋二樓窗口探出一只戴著眼鏡的長頸鹿,屋頂還趴著母子兩熊貓,遠遠望去,就想奔赴。

    兒童書屋與作家出版社書屋,是兩位好兄弟鄧日光、鄧世峰主理。之前,他們聯合開燒烤店,生意特好。因不適宜書香村打造,他們便將各自地理位置很好的家,轉建成兩個書屋。兩位的妻子李群芳、劉勝男都是經營書屋的好手。

    童趣十足的兒童書屋老板娘李群芳,每天都忙得不亦樂乎:新開了親子讀書園,重建了兒童趣味堂……書屋內部設置的閱讀區、互動區、親子共讀和玩耍區域,都得關照。她還得提醒看書久了的孩子,該在灑滿陽光的柔軟地毯上休息一會兒,或坐或臥,或聊或玩。

    她還準備將一個兒童游樂場建在屋外的曠坪里,吸引更多的孩子來讀書。

    斌哥頓有同感:“立波書屋一到節假日,連地上都坐滿了讀書人,閱讀區域嚴重不足!尤其看到孩子們捧著書坐得到處都是,心里就愧。就想不惜一切代價,增設新場地。最好設置一個專門的兒童閱讀區,你們不知道呀,孩子們靜心翻動書頁的聲音,比什么音樂都美妙。”

    “讀書該從小培養,我想依托二樓與三樓空間,擴建一個主題民宿,能吸引更多下至少年兒童上至大學生的這類群體,讓書屋更富生命力,也能讓優質文學資源滋養一代又一代接班人。”

    斌哥和李群芳你一句我一句的把我們都聊感動了。是啊,我們今天的努力,不就想讓孩子們未來更好?

    “所以,大家都做得非常努力而有成效。”斌哥列舉了幾家,“梁曉聲書屋管理員彭珍和,是屋主的兒媳婦,在書香的熏陶下長知識了,現在她考入了湖南大學深造;我在立波書屋外搭起了棚子賣擂茶,游客多的時候日入過千元;畢飛宇書屋的二樓將改造成民宿,下面看書,上面住人,一定能互補推動……”

    “希望以后這里每家每戶都是書香民宿,都建書屋,所有的文學創作者和愛好者都到這里來,創作新的時代故事?!北蟾鐚ξ磥沓錆M期待。

    (二)巨變中清溪村的精神食糧

    莫言書屋隱藏在一條石板路的盡頭,是由磚石結構的老房子改造而成,就想突出鄉土味;因電視劇《人世間》大火的梁曉聲,他的清溪書屋是知青風格,非常有上世紀六十年代上山下鄉的現場感;阿來書屋則著重體現藏族風情。各具特色的書屋,像一塊磁鐵吸引著八方來客,也帶動觀光、餐飲、民宿等多業態蓬勃發展。

    走進劉醒龍書屋,《鳳凰琴》是那么搶眼。這部改編成電影,講述偏遠山區來了一位年輕的女教師,被山區艱苦的教學條件所震驚的故事,可說是家喻戶曉。該電影獲中國電影華表獎。書屋因眾多劇照格外吸引人。

    這些書屋都是在原有民居、農舍的基礎上裝修改造的,既不浪費土地資源,又能與整個清溪村融為一體。走進這些獨具匠心的書屋,每一處回廊,每一座書架,以及從山野間飄入書屋的清風,都點綴著靈動書香,也與恬靜鄉村自然氣息相映成趣。

    一條清溪主道,沿著緩緩流淌的溪流上行,就到了另一個農家書屋——作家出版社清溪書屋。

    這家書屋位于清溪村老支書鄧仁佑家一樓。老支書今年七十六歲,擔任村支書二十六年。改革開放后,清溪村就是在他的帶領下,勵精圖治、接力奮發,成了今天的“山鄉巨變第一村”。

    “近年來的‘文學之鄉’建設和打造,那是帶來了文化、帶來了精神、帶來了效益,讓清溪村的文化和精神生活全部飽滿起來?!崩现鴦傉f完,兒媳劉勝男進屋了。哇,知道她有“擂茶西施”的美名,近看真名不虛傳。

    斌哥來了一番介紹:“自從她主理這家書屋,她是邊迎來送往絡繹不絕的游客,邊搶抓時間看書。短短的一年多,閱讀了二十多本名家著作,陳忠實的《白鹿原》,賈平凹、莫言等作家的‘磚頭’作品她都讀過。”

    “莫夸我噠,我在那幫姑娘堂客們中間,只是先行了一步。最先承辦書屋,是因為年輕時熱愛讀書,有點文學情結。開書屋前,也喜歡看點書。現在看來,搭幫‘綠色文明’治理,我們經營了十多年的燒烤屋,效益雖然很好,廢水、油煙問題卻解決不了,不搞噠。總要做點什么,綠色且不被淘汰的知識傳播肯定是正確方向,正這么想,‘文學之鄉’建設啟動了,我和斌哥都是主動上門要書屋的。爸媽家在路邊,才砌的新別墅,沒舍得自己享受,一聽要開書屋,二老都說‘書進屋,兒孫?!欢ㄒ尦鰜??!彼坪跏茄杆龠M入角色,勝男成竹在胸,出口成章。

    “我們的書屋展示作家出版社近七十年的崢嶸歲月和這些年來所取得的豐碩成果,一百多部鄉土文學和紅色經典文庫的精品力作、三百零八位知名作家的照片資料,栩栩如生地呈現在這里,以直觀的方式,展示豐厚的文化積淀,它們成了巨變中清溪村的精神食糧?!?/p>

    “有數字技術加持,作家們的珍貴手稿,瞬間在固定空間里靈動起來?!眲倌幸灰涣信e這些手稿,“這是作家莫言僅用八十三天寫完初稿的、長達五十萬字的長篇小說《豐乳肥臀》的手稿,一九九九年出版的余秋雨轉型之作《霜冷長河》的手稿也在這里,這些有生命、有溫度的文字,讓讀者零距離領略大家風范和他們創作時的激情與力量?!?/p>

    “看看這手稿墻,精準呈現和解讀了作家們的珍貴手稿?!北蟾绮暹M自己的感悟,“再通過數字技術,讓每一位走進書屋的讀者深感震撼,也讓書屋瞬間在固定空間里靈動起來。這是勝男打理書屋的特色,我得向她學?!?/p>

    在視頻播放區,展映的是《北平無戰事》《白鹿原》《歸來》等一系列由小說改編的熱播影視作品,這些是作家出版社的文學精品IP,賦能“山鄉巨變第一村”最棒的力作。

    書屋還專門準備了文學愛好者和作家們小聚的場地,這里可以舉辦小型沙龍、讀書會和直播等活動。這邊的閱讀室,陳列著作家出版社提供的三千多冊新書,大家可以在這里盡情暢游文學的海洋……

    書屋的后院,郁郁蔥蔥的大樹下,幾把農家竹椅搶眼而又格外親切,引人聯想。也許當年周立波深入群眾時坐過,老支書帶領村民改變家鄉累時坐過;如今,游客讀者在這里歇息閱讀,作家們在這里寫作交流。七十年,大家一起書寫具有鄉野氣息和時代溫度的精品大作。

    (三)清溪人,變成文化人、吃上“文旅飯”

    一到茶子花街,就不見斌哥了。好不容易,在后門的一家擂茶館“逮”著了他。這家擂茶館,六十六歲的主家周鐵牛是周立波父系一脈的親戚。

    循著淙淙的溪流聲,清溪村深處、周立波故居左側,還藏著一條被茶花竹林掩映著的小街。小街曾存在于周立波兒時的記憶中,在他的筆下,這里有了一個極富詩意的名字“茶子花街”。前來旅游的游客玩累了,便會來到這條街上放松身心。

    斌哥為擂茶而來?錯,他是為收集周立波故事來的。

    周鐵牛做擂茶館生意已有十四年,他家中始終掛著一張周立波的舊照?!澳鞘侵芰⒉ɑ剜l后留下的照片。算下來我是周立波的堂侄兒?!敝荑F牛告訴我們,原先他是不住在茶子花街的,五十多年前,家族五十余口人都住在如今的周立波故居、家族的老宅里。

    照片中,周立波與當時家住竹山灣的老農鄧益亭并排坐著,懷里還抱著鄧益亭的孫兒。“當時的周立波正在參加農業合作化運動,他帶著鄉親們學習黨的政策和合作社章程,并協助建立了黨組織。細伢子看到他,都會直接往他身上爬?!敝荑F牛說,正是周立波長期深入農村生活,他才能創作出書中令人向往的清溪。

    “他筆下的小山村,真正巨變了!成了新農村建設的示范點。柏油路、磁懸浮路燈、清一色的有電燈電話的小洋樓,幾乎家家戶戶都開著自己的小汽車。清溪村所在的益陽高新區,集中了一百五十多家規模以上高科技企業,為這里的百姓致富奔小康,為這里的鄉村振興,做足了儲備?!北蟾缯f。

    “現在,我們茶子花街共有七十余家商戶,其中三十多家是本村人開的,預計今年戶均增收五萬余元。圖書館、書屋一建起來,每天看書的、喝茶的、‘打卡’的游客越來越多。去年,我們接待游客一百二十萬人次,起步不久的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一百萬元?!?/p>

    昔日農民看書學習,變成了文化人,吃上了“文旅飯”。

    第三章 新文藝復興,激活了這一家子

    鄧春生剛從農場忙完,洗了手換了裝,坐在了自家別墅前坪。屋前流淌的清溪水聲,像一曲音樂伴奏,讓我們在心曠神怡的氛圍里聊起來。

    人稱清溪村“草根詩人”的鄧春生,今年六十歲。由他撰寫的《逛清溪》小劇本上了清溪村的“春晚”;“村規村約”被他編成快板,在節假日以演出的方式宣傳到每家每戶;中國作協“文學賦能鄉村振興”調研座談會上,他也毫不怯場地朗誦了自己創作的藏頭詩,博得滿堂彩。

    鄧春生的堂客比他還有名,人漂亮,舞優美,帶一支清溪村的廣場舞隊伍,讓這片土地天天鶯歌燕舞,色彩明艷。鄧春生的兒子更是返鄉創業年輕人的表率,還是省人大代表……

    他們都曾是普普通通的村民,現在,成了文學之鄉最樸素的基層代言人。

    (一)丈夫鄧春生:農場主兼做“草根詩人”

    鄧春生是土生土長的清溪人。

    “我們是享了共產黨的福,沾了周立波的光,嘗到了山鄉巨變的甜頭,鉚足了鄉村振興的勁頭?!敝芰⒉ǖ摹渡洁l巨變》啟發他找到了一條致富路子——打造一個家庭生態農場。他是典型的文學賦能鄉村振興的受益者。

    “七十年前,立波爺爺在這里播下一粒文學的種子,今日變成了一個文學的村莊;如今,這棵果苗的成長讓我們嘗到了實實在在的甜頭?!闭f到高興處,鄧春生站起身來,吟誦了一首自創詩,表達自己的萬千情感。

    清荷搖曳舞翩翩,溪水潺潺蛙聲綿。

    周貧濟老當樂事,立筆家山撰桑田。

    波瀾壯闊七十載,故里舊貌換新顏。

    居仁循義有公序,山茶花開孕豐年。

    鄉愁未忘胞罐地,巨著鴻篇盈萬言。

    變化萬千感黨恩,文旅融合譜新篇。

    學子書屋品翰墨,村美花香嘗果甜。

    “現在的清溪村,天天像過節。印象最深的是二〇二三年五月二十二日那天,‘人民藝術家’王蒙來啦。從那天上午開始,清溪村的各個停車點全滿,中午各個餐館都爆棚,從四面八方趕來的市民村民、讀者學者都涌向清溪村。

    “那天突然的降溫,并沒有影響人們的文學熱情。村民、市民夾道相迎,都想一睹大作家的風采。下午兩點半,八十九歲高齡的王蒙登上‘清溪一課’講臺。早已座無虛席的清溪劇院,涌動著難得一見的文學潮。我們像過年一樣興高采烈,認真聽著他講的每一句話。很多趕來聽課的大學生為獲得王蒙的親筆簽名而欣喜若狂。

    “像這樣的全國著名作家走進清溪村已經不是第一次,中國作協組織的文學活動中,莫言、劉慈欣這樣的文學大咖都來清溪村‘打過卡’。小山村迎來了大作家,這在以前的清溪村想都不敢想。

    “我們明白,是家鄉的大作家周立波引來的?!?/p>

    一九五四年那個冬天,“人民作家”周立波回到闊別已久的家鄉清溪村。此時,農業合作化運動正引起一場巨變。大作家搶抓了這個時代節點,用十年時間扎根故鄉,參與、見證并記錄著這場變革。他在與村民的朝夕相處和細致觀察中,寫下了傳誦久遠的《山鄉巨變》《山那面人家》。從此,清溪村作為記錄時代變遷的現場而被銘記……

    看看自家氣派的別墅,聽一聲穿村而過的火車鳴笛,鄧春生和我們仿佛又被拉回現代。從腳邊包里,他拿出《逛清溪》小劇本,樸實的話里全是感激。

    “清溪村成了中國作協‘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新時代文學實踐點,全國的名作家、大藝術家一批又一批來清溪村。文學講座、網絡訪談、簽名售書、采風創作,各種活動不斷,小山村迎來新時代的文藝復興。于是,熱了、火了。”

    這天,市文聯《散文詩》雜志的老師們送輔導下村來?!渡⑽脑姟肥且槐鞠碜u全國的文學雜志,被譽為“詩歌的黃埔軍?!?。

    “《散文詩》是個‘造神’搖籃,做了十屆全國大獎,推出獲獎者四十多位,影響遍布全國。”鄧春生指著身邊幾個年輕人說,“這些伢子愛好詩歌,我們村跟《散文詩》搞聯合,他們一年幾次下來輔導詩社,說是讓農民詩人也能沖幾個到全國文壇?!?/p>

    七十五歲的郭壯猷是清溪詩社的一員,他平時熱衷于創作田園詩,他說:“家鄉迷人的風景有太多讓我產生靈感的地方,寫寫詩陶冶情操。雖然不專業,但歌頌新生活、傳播新風尚,讓更多的群眾遠離了牌桌?!彼f著,就吟誦起來:

    誰把輕紗掛半空,溪山籠罩素羅中。

    根根麻竹流青淚,疑對云窗訴隱衷。

    還真有周立波“詠溪”般的意境。

    其實,早在民國初期,清溪村就成立了清溪詩社、花鼓戲劇團,還創辦了田園詩刊。憑借豐厚的人文底蘊,清溪村以新農村建設為契機,通過修繕故居、再現故景、恢復故園,以清溪講堂、清溪書社、民俗藝術廣場、山那面人家老屋、立波小街等為核心的民俗文化旅游資源,共同構建了清溪村兩個旅游品牌——“新中國農村合作化運動紀念地”和“鄉村民俗文化聚集地”。

    時至今日,益陽文化源遠流長,集大雅大俗于一體。不僅名家大作迭出,還享有詩歌之鄉、花鼓戲窩子的美譽。這些底蘊深厚、源遠流長的地方文化,是支撐人民建設美麗家鄉、智慧益陽的強大軟實力。

    “現在的新農民不是種幾畝田、賺幾萬塊錢就能滿足的,他們有更高的文化追求。”鄧春生真誠地說,“他們向往城里人一樣的文氣儒雅、詩情畫意。我們也希望周立波這條健壯的文脈,能由一代又一代的清溪人傳承下去?!?/p>

    (二)妻子楊愛元:舞出清溪人的精氣神

    我們去找鄧春生堂客楊愛元時,她正對著電視機,一曲《領航新時代》的廣場舞在屏幕中呈現,那是她用來學習的教練視頻。紅衣黑裙的她跟視頻里著裝一模一樣,抬頭挺胸收腹,面帶笑容翩翩舞動。

    清溪村美了,清溪人富了,清溪村的堂客們想跳起來、舞起來。楊愛元是清溪村廣場舞的領隊,舞跳得好,就帶一支廣場舞隊,每天早晚各跳一場,讓村里的大媳婦、小妹子、婆婆子都能喜笑顏開。

    其實也不容易,兩個孫兒的一大家,光家務就夠楊愛元受的。好在清溪村全村普及智能化,網上選曲目下載到優盤,再存進電腦,連線電視機。提前一個星期在家里對著視頻自己練,練熟了,再不厭其煩地教。她是這個團隊的領隊和總導演,熱誠的態度、漂亮的舞姿和熟練的技巧,吸引越來越多的村民們加入進來。

    最初,她們也就在村廣場自娛自樂??蓺鈩莼趾甑那逑獎≡航ê昧?,那是全省的文化地標,全國頂尖的農村大劇院!楊愛元記得,她和隊友們多少次在那里欣賞歌劇、話劇、戲曲、交響樂、大型歌舞……那里五光十色、絢麗奪目的大廳,能升能降、變幻莫測的舞臺,讓這些曾經種田養豬的鄉里堂客開始做夢:“隊長,這智慧舞臺,近千個座位坐滿觀眾,了不得喲。我們什么時候也能在這臺上亮一把!”

    楊愛元笑笑,沒說話,她也這么想呢。

    機會來了,清溪村所在的高新區“建黨百年廣場舞大賽”要在清溪劇院舉行??蓞①愱犖槎际菣C關、學校、社區隊伍。楊愛元二話不說去爭?。骸笆畮讉€隊伍,也許別人都是正規軍,但在我們清溪劇院,沒有農民參賽隊,是不圓滿的?!?/p>

    等待答復的時候,楊愛元沒閑著。近水樓臺先得月,她們去自家的劇院彩排試臺。她還對大家說要多上臺練,跳好了就會被看上。登上舞臺前,她指著富麗堂皇的舞臺,十分專業地給隊友們鼓勁。

    舞臺用的是LED顯示屏,最大程度實現了舞臺布景、演員道具與LED屏的完美融合;升降舞臺、球形投影,完美地呈現整個舞臺的畫面層次感與視覺張力。

    “這么大氣的舞臺,我們一定爭取上!你們負責好好練,我負責拼命爭取,是要上一回咱們自己的舞臺!這次我們擠進去參與,就是成功!展示鄉村美好,就是勝利!再跳出新農村的精氣神兒,就是獲獎!”楊愛元激情滿滿地鼓勵大家。

    還真巧,舞臺上的彩排,被高新區的領導無意中看到了。領導說:“這隊伍不錯,要的就是這效果,村民齊上陣,幸福滿堂紅,舞出清溪村百姓的幸福感,跳出山鄉巨變第一村的精氣神!”

    那一次,她們一炮而紅!

    ……

    面對面與張愛元坐著,聽她聊她的隊伍。

    比賽那天,她們早早過來化妝。賀群姐說:“今天孫子滿月,跟兒子、媳婦請假,都支持!”六十七歲的郝奶奶,經化妝師巧手一化,立馬年輕了。她像不認識自己,喃喃地說:“這輩子啊,當新娘都沒有這么漂亮過。”身形優美的張姨則在使勁向上雙臂“抱月”……

    說到這兒,楊愛元離座站起,做了個優美的雙臂上伸的抱月動作?!熬瓦@個動作喲,教了不曉得多少遍,最后終于完美到位?!?/p>

    張姨一臉笑容對楊愛元說:“這廣場舞,把我腰椎的老毛病都跳沒了,手能抬到這么高,都能摘星星了……”

    這時,楊愛元的手機響了,她說到了每天的跳舞時間了,邀請我們一起去看。

    這是楊愛元家的“禾場上”生態農場,門外一個大曬谷坪。如今稻谷自動化烘干,曬谷坪廢棄,這里就成了她們的露天大舞臺。音響、播放器一應俱全。楊愛元悄悄對我們說:“小視頻的背景片子是我兒子東東做的,舞蹈隊的訓練經費是我老公鄧春生出的。我呀,只管跟姐妹們開心就好?!?/p>

    天地間,獨特景致來了——

    藍天綠地當背景,山花爛漫在點綴。前是百畝荷塘,后有數十畝茶山。綠水青山的清溪實景圖中,一曲《領航新時代》歌聲一響,十六人的“清溪文旅隊”精神昂揚、笑容飽滿登臺舞蹈。

    小視頻里展示的居然是清溪村一組實景畫面:滿池荷花,游客和村里俏堂客開心合影。

    一對年輕人,領證當天幸福地笑;清溪小伙俏得很,外村女孩上了門?!耙凰畠捎谩⒁惶镫p收”,稻蝦共養,村民網出“致富蝦”,紅了半邊天……

    藍天認識你,認識你。世界稱贊你呀,稱贊你……

    歌在走,人在舞,心歡暢,情高昂。優美的音樂、動感的節奏,張愛元領舞,十六人柔美婉約或激情澎湃,動作自然舒展,笑容溢滿臉頰。

    承前啟后,領航新時代;復興中華,創造新輝煌……

    積極向上,盡情舞蹈;生活美好,百姓安康。十六個人哦,笑臉一樣,夢想一樣,幸福一樣……

    好一幕雄渾的大合唱,又何止在清溪村唱響,那是在華夏天地間唱響!

    (三)兒子鄧旭東:時尚參與清溪文化復興

    鄧春生的兒子鄧旭東,以不同的方式參與清溪村文化復興。

    九〇后鄧旭東是清溪村村委會成員、黨總支委員。他精干隨和,村民親切地叫他東東。這個曾在廣東從事自媒體工作的小伙子,是典型的“潮男”。二〇一八年,清溪村啟動整村提質改造工程,精品民宿、清溪劇院、映山紅花谷、溪邊長廊……東東看到鄉村振興改變村莊的力量,下決心回鄉創業。

    回鄉后,東東一邊用網絡直播、短視頻介紹清溪村,挖掘周立波的故事,一邊與父親一起流轉山林,建了六十畝家庭生態農場。從《山鄉巨變》中找到最貼切的詞,取名“禾場上”。這農場可是東東的現代范兒實驗場,隨處可見先進網絡技術:跑地雞也戴上二維碼,雞吃的是“無添加劑”的蚯蚓,雞下的是妥妥的“生態蛋”;雞糞養茶林,肥出“綠色”果,產出有機油……

    以時尚方式參與清溪村文化復興,年輕的東東在農場開設文化研學項目。周末、節假日,絡繹不絕的學生前來“打卡”,游覽、體驗、研學、勞動……生態農場朝一條可持續綠色生態鏈方向發展,實現了文化與經濟雙豐收。

    作為村支部宣傳委員,東東幾乎每天都要接待各方記者、文化人。這天,剛好有一位大學生慕名來找他。

    “叫您東東老師吧,我在報紙電視上看過您的報道。我想將畢業論文瞄準清溪村,這次就奔您來的。”說話的叫張江汀,湖南師大一名〇〇后大學生,“我來自北方,原來總覺得周立波先生和他的作品《山鄉巨變》似乎離我有點遠。但走進清溪村,又覺得一切都近了。”

    “這感覺是對的,清溪村打造文學之鄉,科學規劃、整體開發,文學旅游全面融合。立波先生從前的愿景,今天都得以實現。”東東開始仔細介紹。

    書香的浸潤,讓清溪村的風氣悄悄發生著變化。白天戴斗笠干農活兒的村民,傍晚悠然進書屋看看書。東東告訴我們:“以前朋友之間談論的話題離不開打牌,現在大家聚在一起,都在說與知識有關的事?!?/p>

    老農民逛書屋提筆寫詩歌散文,年輕人到處參加科技培訓,小孩子從小能背《山鄉巨變》精彩片段。還有啊,村民常自發辦讀書會,分享閱讀心得;還有人寫點順口溜,大家相互欣賞與鼓勵。村風清朗,民情向上。村民的精神,像他們挺直的脊梁,全立起來了!

    “是啊,是啊?!睆埥∮袔追旨樱斑^去的破舊茅草屋,現在的農家獨棟別墅院,展館里的情景劇,充滿益陽俚語方言,讓原本遙遠的年代,在眼前立體復活。在故居,全息技術又讓我穿越時空,看到上世紀五十年代中國南方農村的模樣。”

    東東也有幾分自豪:“多少來清溪村采風學習的,都是第一次發現,新時代的農村可以這般如詩如畫、愜意創新。這里景在村中、村在景里,既保留了自然的原生態、主打傳承‘有根文化’,又處處科技感十足,智能設備不僅應用于農業機械化、裝備現代化,就連村民的日常生活也都架在大數據、互聯網上了?!?/p>

    “太好了!我只在景區、文旅上用了不少筆墨,這日常生活才是最平凡的偉大?!睆埥≌f。

    “持續提升農民素質和農村文明程度,清溪村走出了一條以文學文化共建美麗鄉村、共享美好生活的新路子。我們都在家門口享受到精神文化‘大餐’,得到豐富的文化滋養和精神動力。所以啊,清溪村的生活,每分鐘都是多姿多彩的?!睎|東繼續說道。

    “還有呢……”來人是八〇后村支書蔡真。

    “像東東這樣,陸續從廣州、深圳、長沙等地返村創業的有六十多人。這股年輕的力量,助推文旅融合業態蓬勃發展。這里的巨變還吸引了一百多位新媒體達人通過線上平臺講述山鄉巨變故事,帶動清溪及周邊農副產品銷售額實現翻倍增長?!?/p>

    東東接過話題:“隨著觀光、餐飲、民宿等文旅融合業態蓬勃發展,清溪村吸引到‘新農人’‘土專家’‘農創客’等創業人員超過四百人。清溪村的巨變,帶動了周邊十幾個村發展,集結成‘泛清溪’文化概念,讓宜居、宜業與宜游更大范圍地相得益彰?!?/p>

    “對了,還有一個分量更重的……”蔡真想起一個大項目,“我們引入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少軍、官春云團隊,發展稻魚共生、稻油輪作。兩項合作輻射帶動三千畝以上優質種養基地發展,深化農文旅融合,有望成為百億級農業產業。這就是智能化時代,‘智能機換人、大專家種地’,大數據穿針引線。探索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全產業鏈條的鄉村振興新模式,憑著第一產業這個基石,給清溪村經濟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現在啊,“文化+科技+生態+旅游”的深度開掘,讓清溪村文旅融合“火”了,《山鄉巨變》故事“活”了,村民的好日子真“富”了!

    一個作家的潛能,一部作品的力量,依托文學,科技賦能,帶動一代代清溪人接力奮斗。未來,還將不斷展現新的樣貌,不斷書寫“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新時代山鄉巨變。

    第四章 新清溪,中國“文化農村”的大IP

    賀志昂、蔡真、斌哥、東東,與我們聚在了科技感十足的嶄新故居。

    “清溪村的變化,是一個打造IP品牌的過程。”老支書賀志昂最知情,他為我們動情講述,“你看啊,二〇一八年清溪村的提質改造,周立波故居等十幾處景點相繼落成,這不起眼的小村落來了個‘華麗轉身’,直往文化上變;二〇二二年七月,第一批書屋建成開業,周立波故居同時完成數字化升級,‘人文+科技’的融合,是嶄新的聚光點;二〇二三年前后,中國作協連續兩年在此舉辦全國文學活動,精心打造的二十一家農家書屋遍布全村,吸引越來越多的明星作家‘打卡’清溪村?!?/p>

    清溪村經巨變、蝶變,正向著“中國文學之鄉”的目標大步邁進。到今天,清溪村打造升級版、走向數字化,與智能化鄉村匹配,繼續大步朝前。

    (一)科技賦能,清溪村成新時代現場

    “你看啊,這是七十多前,周立波先生在臥室里創作、沉思的生動影像,一段段‘聲入人心’的山鄉故事娓娓道來,游客能感受到一個村,因為一位作家、一本書,而變得充滿生機與活力。文化和科技賦能,讓山鄉巨變的故事不斷更新迭代,品質升級?!辈讨f道。

    東東接過蔡支書的話:“我們清溪村,無愧《山鄉巨變》創作背景地,現在是湖南文旅融合‘探索’的示范地。清溪村,就是一個熠熠生輝的新文化IP。”

    “對對,IP,嶄新的大品牌?!北蟾绲膶W習能力蠻強的。

    通過立體沙盤和最先進的全息技術,清溪展館內,村莊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被更為直觀地呈現在大家眼前;展廳內還采用了5D投影技術和自動語音播報系統,益陽的方言俗語讓人物生動鮮活,重現了當年的人物、故事、情景,以及益陽的風土人情。

    最棒的是展館里的“時光隧道”,仿佛復原了立波先生音容,讓我們跟著他,從過去走到今天。眼前的“新山鄉巨變”,另一幅高遠清雅的水墨畫卷——印象廣場、夢回清溪長廊、清溪劇院、清溪里民宿、圖書珍藏館、遍布鄉村的農家書屋……濃情又清新、別致而優雅,獨特的文化氣息撲面而來,讓人陶醉。

    賀志昂才卸任清溪村黨支部書記,依然協助村黨支部工作。他說:“清溪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創新是骨子里的。清溪文化現在是看得見、摸得著、活起來了的?!?/p>

    “清溪村的‘文氣’是從周立波那兒來的,注定我們的文化‘有根’。哪怕最時髦的互聯網,我們這里現在也是家喻戶曉,人人會用的。有‘二維碼上的村莊’之稱的清溪村,事事都可在網上辦。這不,到中餐時間了,‘益村’平臺點餐去,中午我請客!”東東說完,直奔“廚嫂當家”。

    “‘廚嫂當家’不只取名別致,當家的確實都是嫂子們。店里有員工八十多人,本地的嫂子占三分之二?!辟R志昂說,“老板膽子夠大,不選擇城區鬧市,卻在清溪村投資了一千三百萬。老板在全國建了三百多家分店,只有這一家建在鄉下。是看好周立波文化,以及由此延伸的旅游業和蓬勃發展的鄉村經濟?!?/p>

    還真是?!皬N嫂當家”的店面,青瓦坡屋頂、灰白搭子墻、腰檐平開門、胡桃花格窗。紅瓦白墻,建筑無疑是周立波故居的風格再現。墻上還有《山鄉巨變》書中的人物漫畫、金句選摘。點菜時,服務員推薦菜品飲品的吆喝聲抑揚頓挫、甜美悠揚:

    “‘叉菜子蒸肉’——立波先生最愛恰的喲……”

    “‘賽牛奶’來噠——立波先生夸的清甜幾米湯喲……”廚嫂喊過幾嗓子,真端來白花花、熱騰騰的米湯來,還會再加一句,“立波先生講的,米湯,比么子飲料都好喝、都健康?!?/p>

    忙了好一陣的店長彭紅梅來了,她笑盈盈地說:“我們這家店占地三千平方米,屬高檔庭院餐館。老板并不是先想著盈利,而是想占著清溪村這個黃金寶地,先幫扶村民、振興鄉村。我們的嫂子們,都是經過嚴格培訓的,尤其是線上接單銷售,嫂子們個個都強。接單量與效益掛鉤。她們的收入,在家門口就有每月四千元到八千元不等?!?/p>

    經過培訓的嫂子們,菜做得有模有樣,把每道菜都做成了自己的拿手絕活。在這里,“嫂子”不再是一個人、一個稱呼,而是代表著廚嫂對家庭、對事業、對生活和對夢想的追求,也凝聚著“廚嫂當家”的經營理念。

    正說著,帶著小型無人機來拍視頻的云寨村駐村書記姚旦也來到了店里。

    “每到周末、節假日,抖音、快手的視頻達人都圍繞著清溪村拍。拍美食、拍景點、拍民俗,‘打卡’網紅地,助推魅力村。”很顯然,清溪人不僅懂得美味,更懂得如何經營清溪味道,懂得如何讓清溪香飄四海,讓人循味而來。

    “我們有時也‘愁’呢,外面的人都想進來,村里人又不想出去。”賀志昂介紹,近些年,村里持續擦亮“周立波故居”這張名片,壯大鄉村旅游。隨著“國聯水產”“廚嫂當家”等種植養殖、加工、售賣品牌的打響,清溪村正持續推進產業融合,村民生活蒸蒸日上。

    “村民的就業可迎來了大好時機。”賀志昂帶著掩不住的開心說起村里事。清溪村村民,除了在外求學、在家帶孩子的,其余都在本村地界里創業或就業。老百姓在家鄉真能富、真快樂。原來出去的,現在不用叫,基本都回來了。中國幸福村、中國綠色村莊、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數不清的榮譽掛了一大墻,也大大提振了全村人的精氣神。

    蔡真突然問:“還記得前段日子,一場‘講述立波故事、爭做文明村民 ’的主題演講嗎?會場中央,坐著清溪村全體村民;周邊過道,新媒體達人支架、搖桿,專注拍攝。主講人全是三十歲以下的年輕人,大學本科以上學歷的占比超過七成。其中,有位九歲的小朋友動情地講述爸爸長期外出打工,到現在回鄉安家創業。那感人的故事,聽得大家眼圈都紅了……

    “立波先生若在,看到今天可容納上千觀眾、多功能綜合性的清溪劇院,看到可典藏五十萬冊書、現收藏五萬八千冊圖書的珍藏館,全國鄉村最牛的文化殿堂,就坐落在咱自己村里,尤其是清溪人都追求文化武裝、渴望書香氣質,立波先生該有多高興!還想讓他看看,他的小說改編的益陽花鼓戲《山那邊人家》。看到這部省‘五個一工程’獎作品上演,仿佛看到立波先生重回家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幾多親切哦。這部作品是上世紀六十年代清溪村人民樸實生活和精神面貌的再現,觀眾看到中國農村的變化與進步,看著看著,就會流下熱淚……”

    (二)數字化升級,游客輕松看“拍客大片”

    活靈活現的立波先生“出現”在屏幕上,燈一關,他就“活”在我們中間。

    除草,跟大家談笑風生;砍柴,不輸周邊群眾;挑擔,兩大捆健步如飛……看著看著,斌哥想伸手扶一把,東東也想上前替一肩。真活了,入境了。

    這是“周立波全息影像”,又真切又傳神,我們全被帶入了。

    長沙宏達威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研發部負責人付磊說到科技賦能,如數家珍:“是周立波先生,讓我第一次感覺到自己研發的技術,是有生命、有靈魂的。我們通過運用VR/AR、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還原了周立波先生當年在故居里創作的場景。游客只需要一部手機,就能穿越時空與周立波先生‘見面與互動’,感受新山鄉巨變科技與文化的力量?!?/p>

    “全息影像”這項技術是由馬欄山視頻文創園里一群九〇后的理工男研制的,付磊帶著大家,以每天工作十二小時的拼命精神,在幾個月時間里,讓周立波先生和他的作品“活過來”、立起來。

    “以前我們做工業項目比較多,每一顆螺絲釘都是按照實際進行嚴謹復原。但這一次不一樣,在盡力還原周立波先生真實形象的同時,還需要融入自己對立波先生的理解和想象。”付磊繼續說道。

    他們這項技術是“無縫”合成真實與虛擬世界的新技術?!皬驮币晃粴v史人物,處理好“真實”與“虛擬”很關鍵。技術團隊精益求精,突破了許多難點和痛點。比如,根據立波先生的孫子隨口說的一句“爺爺是個十分愛笑的人”,他們就估算出五十多歲時周立波面部細紋的情況;由“深入家鄉十年創作,立波先生常下田與大家一起勞動”,他們推測出老作家的膚色應該是偏黑的……

    付磊他們也把項目當成作品,深入村民,聽故事、挖細節,獲得了不少創作資源。付磊說:“只有同農民群眾吃、住、勞作在一起,才能真正與群眾在思想感情上打成一片。立波先生的‘三同一片’,在歷年歷代、各行各業都非常受用。七十年后,書屋成了村民的‘家’,成了中國山鄉巨變的縮影。立波先生再次以最美好、最寫意的方式,與清溪群眾‘三同一片’,再次在家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也讓我們在他的精神感染下,有了最接地氣的工作方法。”

    這幫理工男、科技娃還真在學深悟透,他們的“作品”品質鐵定不用懷疑。

    華燈初上,清溪劇院里旅游劇《那山那水那鄉愁》正在上演,能容納一千余人的劇院座無虛席。

    “文化不僅要看得見、摸得著,還要活起來。”李波朝我們走來,這位益陽清溪文旅公司的副總經理,堪稱清溪村的大推手、總執行,很有發言權。“益陽的文藝工作者以周立波作品為原型,創作了大型現代花鼓戲《山那邊人家》、旅游劇《那山那水那鄉愁》等劇目,現在還在策劃《新山鄉巨變》的情景劇。”

    “像圖書珍藏館和二十一家書屋做的視頻展示,用了各種技術手段。不僅圖書的品類繁多,書屋里作家們很多市面上并不常見的珍貴版本、外文版本都在這里可以看到?!备独谘a充道。這個小伙子做項目精益求精,不為旁人知道的細節,他也門清。

    重溫這些時光沉淀的珍貴細節,我們可以從字里行間,讀出周立波文學大家溫暖豐厚的精神世界。

    (三)文化賦能,新山鄉巨變活龍鮮健

    然而,光“復活”周立波太單一,讓人民作家筆下那些蘊藏無窮價值的作品也能“活過來”,才叫完美。

    “由于周立波先生的作品年代久遠,有的書幾乎一打開就要散架,更重要的是其中還有一部分是孤本、絕本?!备独诘耐椤⒑赀_威愛公司實驗室主任趙帥說,“但一想到這些原本只能躺在檔案室里慢慢老去的佳作,通過我們的雙手,被更多人看到、聽到,我們就覺得自己做的事情太有意義了?!?/p>

    走進全新上線的周立波故居有聲書屋,迎面而來的是濃濃書卷氣和滿滿科技感。音質悅耳,情景交融。像身臨其境,如真見其人。四十本著作,近百種不同的聲音,每一個人物都活靈活現,在有聲書屋、“清溪村故事”中,全“活過來”了。

    “所有書籍,我們都是用文物級掃描設備,一頁一頁、小心翼翼地掃描下來的。我們是外地人,情感付出了,也成清溪人了。”趙帥強調說。

    除此之外,本次數字化升級還完成了對周立波數字影片的修復。同時,在故居和清溪廣場還設置了視頻“打卡”點,游客輕松一點,就能擁有專屬的“拍客大片”,留下美好回憶。

    是??!七十年前,周立波先生在家鄉描繪茶子花開滿山坡、一片生機盎然的南國景象;七十年后,資水河畔以文為媒,再迎高朋滿座話新山鄉巨變。

    這兩年,“新時代山鄉巨變創作計劃”“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全在清溪村啟動,中國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新時代文學實踐點在這個《山鄉巨變》的原型創作地正式揭牌。

    借東風,清溪村當然巨變,再蝶變!

    如今走在清溪村,到處是田園牧歌式的鄉景鄉情。騎著青牛的牧童雕像,文藝范的涂鴉插畫,以及村民家客廳的竹躺椅、院里的舂米機、屋間的老火塘,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讓人聯想到《山鄉巨變》中人們曾經的生活場景,也承載著城里人的記憶與鄉愁。

    “清溪村的八方來客變成了實實在在的現金流。去年,景區游客人數就突破一百二十萬人次。大大小小的農家樂、鄉村民宿、特色土菜館三十余家,帶動就業超過五百人。”蔡真站在一片荷花即將開放的池塘前興奮地說。

    “一部好的文學作品,可以影響一代人甚至幾代人。十多年來,清溪村一年一個樣。哎喲,早十年夢都夢不到哇!高鐵站修到了家門口,柏油路通到了農家院,磚瓦房變成了小洋樓,書屋群飄灑著書芬芳……”最受益的斌哥連連感慨。

    在嶄新的清溪畫卷上,簽名版圖書珍藏館與清溪劇院雙塔矗立,散發著優雅書香的作家書屋四季如花綻放,山鄉巨變陳列館、系列清溪文旅主題館……一個個精品項目都得以實現,清溪村的文化IP凸顯光華,將清溪畫卷的輪廓勾勒得立體、豐滿、熠熠生輝!

    從一個不起眼的小山村到“山鄉巨變第一村”,再到邁向“中國文學之鄉”,下一版“新時代山鄉巨變”,正在快速加載中。

    如今的清溪村,真正是——

    農民顛覆了身份,他們用手機指揮無人機神奇作業;

    農村換了“活法”,大花園里就是城市一樣的生活;

    農業從根本改變,大數據、機械化讓土地翻倍生金;

    天地皆書香繚繞,人有文化、村有品質,全體奔小康……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九九九好热在线|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性一级理论片在线观看| 草草影院私人免费入口|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av成人综合网| 国产福利你懂的| 向日葵app在线观看下载大全视频| 国产一级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 天天射天天干天天色| 国产大片内射1区2区| 免费人成网站在线高清|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不卡| 国产传媒一区二区三区呀| 免费成人福利视频| 一级毛片试看三分钟| 亚洲欧美乱综合图片区小说区| 国产熟睡乱子伦视频| 欧美BBBWBBWBBWBBW| 美女被艹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jizz在线观看直播| 日批视频在线看|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99| 1000部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人人超人人97超人人女| 哒哒哒免费视频观看在线www| 天堂资源在线www中文| 9一14yosexyhd| 免费床戏全程无遮挡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蜜芽| 中文字幕动漫精品专区| 国产精品柏欣彤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一卡2卡3卡三卡四卡| 欧美疯狂性受xxxxx另类| 嫩小xxxxx性bbbbb孕妇| 五月婷婷深深爱| 最新国产精品好看的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青草久久| 又粗又硬又大又爽免费视频播放|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