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捧著一顆心來
    來源:光明日報 | 蘇北  2024年07月02日08:22

    有一年陪客人去黃山,在光明頂的一座小亭子里躲雨。這座亭子叫“行知亭”。在山頂光禿禿的山巖之上建一座亭子,殊不易。亭子形制簡潔,四根石柱,四個飛檐。廊柱有聯: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

    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這是陶行知的名言。

    亭外石道邊,還立一石碑,是行知先生手跡:

    行動是老子

    知識是兒子

    創造是孫子

    我們知道,先生二度改名,先“知行”,后“行知”。

    我曾多次去安徽歙縣的陶行知紀念館,每每感嘆,先生學養之深厚、精神之高潔。先生雕像后面的墻上有十二個大字:“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正是先生一生的寫照,對教育事業無私奉獻、傾盡心血。這又讓我想起了自己的老師。我上高中時剛恢復高考,此前上小學、初中的近十年里我們幾乎沒讀書。班主任徐老師和他的愛人謝老師都教我們班。我們晨讀,他們夫婦在教室里來回巡查;晚上自習,他們坐在后面。徐老師說:“我們十來年沒有書教,如今趕上一個好時代,我們恨不得把所有的知識一下子都教給你們。”正是在徐老師班上,我懂得了學習的重要,成為一個好學的青年。我一生對徐老師和謝老師充滿感激。

    近得一冊《陶行知詩歌集》,言短意深,無事即翻兩頁。行知先生的詩歌不是天上的月亮、水中的花朵,他說:“要說大眾的真心話,要講大眾的心中事。”這冊詩集收有詩作近千首,首首都為人民而歌,為教育而歌,為喚醒民眾而歌。在動蕩的年代,這些詩歌保存下來十分不易。據陶行知的學生方與嚴回憶,1930年4月,曉莊學校被封,先生遭通緝,先生怕他的詩稿也遭劫運,便請學生將詩稿復寫五份,存到北京、漢口和上海的銀行保險箱里,還寄了一份到香港。1945年12月,先生要去參加昆明“一二·一”運動死難烈士祭禮活動,恐遭不測,于是在臨行前的早會上,他說了這么一番動情的話:“我于昨天一晚,已把我的破布爛棉花的詩稿整理好,馬上可以交一份給郭富昌同學拿到他父親主持的安慶書店去印行了。其余幾份,可以寄到各處托友人保存。我是可以交代了,無顧慮地去參加祭禮了!”由此可見,他愛自己的詩歌如愛自己的生命。我們現在能讀到這一本《陶行知詩歌集》,該感到多么慶幸。

    行知先生多才多藝,不僅喜歡詩歌,還喜歡戲劇。看白韜先生寫的《陶行知的生平及其學說》,寫先生在曉莊學校時成立了曉莊劇社。他自己帶頭參加戲劇活動,排練了田漢的《南歸》《蘇州夜話》《生之意志》,在《蘇州夜話》中飾老畫家,在《生之意志》中飾老父,都演得惟妙惟肖。他們不僅在校內演,還到城里公演,引起很大反響。

    行知先生極有童心。在《陶行知全集》書信卷中,有多封寫給兒子們的信,其中有一封是這么寫的:“恭喜你們又得了一個小弟弟。你們可以給他一個名字。好不好?若是好,就請你們取一個名字供他吧。我現在寄幾塊糖給你們吃。好不好?若是好,就請你們吃吧。”這封信的標題就叫《用小桃的筆法寫信》,看了之后不禁要失聲笑起來。他不僅向大眾學習,他還向孩子學習。

    還有一封也是寫給兒子們的:“你們兩個人真好,你們寫給我的信都收到了。多謝得很,因為南京打仗,信在南京擱下了,到前天才收到……孟祿夫人前天從美國到上海,送了兩盒玩的東西給你們……你們每人都要寫一封信謝謝孟祿夫人,收到了就寫,要寫你們心里的話。寫好了寄來,我給你們翻成英語,一齊寄到斐利濱(菲律賓)去給她。斐利濱是什么地方呢?請阿姑教你們。不曉得的就可以寫信問問孟祿夫人。好不好?若是好,就問她。你們寫給孟祿夫人的信,要自己寫,寫在好紙上,要寫得干凈。”先生仿佛是為教育而生,生活中無處不體現出一個教育家的用心。

    這里要宕開一筆。行知先生1915年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讀書,是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的學生。杜威先生提出“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的教育理念,行知先生起初對此深信不疑。后來,行知先生在南京郊外的曉莊創辦鄉村師范學校,摸索中國教育的出路。在實踐中,他提出“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強調社會生活對教育的作用,教育存在于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應使教育和整個社會生活血脈相通。

    近又得先生一冊《齋夫自由談》,文字生動有趣,見智慧,有思想、才學,近一個世紀后的今天讀起來一點不隔,是那么親切。《胡適捉鬼》《比牛頓大一倍》《世上三等人》《生難殺易》《大胖子》《拆臺》《陽歷鬧的亂子》《五毛錢的總司令》《如是我見》……每篇短短幾百字,讀后都令人莞爾。

    每每涵泳于陶行知先生的光芒,都讓我感到幸福,因為這是與偉大靈魂的一次次相遇。

    想起行知先生著名的“四問”——我們每天都要問一下自己:

    我的身體有沒有進步?

    我的學問有沒有進步?

    我的工作有沒有進步?

    我的道德有沒有進步?

    自己雖然很渺小,但一直在努力,也希望自己能每天進步一點點,努力做一個高尚的、有情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