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賣艾蒿的小女孩
    來源:長江日報 | 王劍冰  2024年06月07日08:08

    崤山高高地鋪排下來,遮擋住了吹向這里的風。太陽也上來得晚些,等全部露出臉,農忙的人們,早就下地了。

    黃河還是一如既往地在遠處流著。其實從塬上望過去,是看不到黃河流動的,看到的只是一道黃白。

    塬下的溝渠里常年有水,不知是從崤山流下,還是從黃河灌進來。那水平常有一人多深,要是雨季,就不知多深了。但是溝渠兩邊有著太高的塬,水是漫不上來的。

    溝渠兩岸長出蓬茸的樹,樹蔭下,漸漸成了集市。早上或周末的人最多。趕不上露水集,人們就在周末來,周末更顯得熱鬧,賣什么的都有。

    我這幾天,就想著到集上去。

    快到端午節了,賣葦葉和艾蒿的多起來。我是想看看那個小女孩和老太太還在不在。我的內心,有著一樁秘密。這秘密存了幾乎一年。

    去年的這個時候,我到人馬寨村去找王躍澤,他是澄泥硯的傳人。回來沿著溝渠往前走,就看到了這個熱鬧的集市。

    集市上到處彌漫著一股清香,獨特的味道讓人覺得就是這塬上的。集上賣菜的居多,也有賣籮筐、笆斗、豬槽、抓鉤、鐮刀之類的,還有賣一把把艾蒿的。離得近了,才知道剛才聞到的那股獨特的味道,就是這艾蒿散發出來。讓人想起,老百姓很是在意的端午節快到了。

    端午節家家插艾蒿,似是塬上的習俗。在門口插上一把兒,可以辟邪、保平安、不害病。因此集市到處都是賣艾蒿的,幾乎來的人都會帶回一兩把兒。有五塊一把兒的,還有八塊兩把兒的。小的或不大新鮮的,也就三塊一把兒了。

    這個時候,我走到了一個小女孩和白發蒼蒼的老奶奶這里。她們的腳邊擺著一大堆新鮮的艾蒿,卻少有人買。有人問了,聽說只收現錢,就扭頭走了。只有少數幾位大爺大媽會打開小手巾包,摸出幾塊鈔票。

    一位大媽說,這一老一小,沒有微信、支付寶,現在誰還帶著現錢出門?人家都賣完了,她們也賣不完。我聽了,找地方去換零錢。好容易找到一個賣剪紙的,說好微信刷給她兩百,買幾幅剪紙,換給我一百元和幾十元票子。而后我再返回到小女孩和老奶奶那里。

    小女孩十一二歲的樣子,一頭整齊的短發,閃著一雙機靈的眼睛,說,叔叔買艾蒿吧,兩塊錢一把兒。那么大的一把兒才兩塊錢啊,我說給我拿十把兒吧。女孩看了看我,露出疑惑的神情,說,叔叔要這么多干嘛?用不完就蔫掉了。

    我說我送人。也確實,住在地坑院里,認識了不少鄰居,回去送給他們吧。

    女孩大聲地跟老奶奶說,奶奶,這個叔叔要十把兒啊!那位奶奶聽了就咧開嘴笑了,說,好,好,再送人家一把兒,自家動手采的,值不得什么錢。

    女孩一把把兒的,給我挑了十一把兒遞過來。說,俺們沒有這么大的袋子,用這個袋子裝一下吧。我看她從身邊拿出來個大尼龍袋,把里邊的兩件衣服掏出來。我趕忙說,不用不用,用繩子扎一下就行。

    女孩看我堅持,就用塑料繩子為我扎好。我把一百元的票子裹在零錢里遞給老奶奶,說,我數好了,裝起來吧。老奶奶說好、好,接過來就塞進了口袋。

    我提著一大捆艾蒿往前走去。想著這么多艾蒿,得費一老一少多少工夫啊。

    這個時候,就聽后邊有人喊著追過來,原來是那女孩。她氣喘吁吁地將一百元票子遞給我說,叔叔,你給多了。二十塊就夠了。要不是奶奶掏出來看,俺們還不知道哩。

    我說這不是我的,你快拿回去給奶奶。

    小女孩卻硬性地塞給我,說,奶奶的錢都放在她手絹里了,剛才她拿出來準備放進去才知道你給多了,這錢俺們不能要。說著就跑走了。

    今年這個時候,我仍舊到集上去,想著能遇到那個小女孩和老奶奶。

    還真看到了她,她似乎長高了,一頭短發也扎了起來,而她只是形單影只的一個人。我上前問,你奶奶呢?她好像并沒有認出我來,只是弱弱地說,奶奶,走了……

    真是個讓人意外的消息。女孩沒有爸爸媽媽嗎?還是他們出去打工了?我不好多問,看到她脖子上掛著一張微信掃碼,知道她已經會用手機收款了,便說,我要十把兒。

    女孩給我挑好,捆扎好。我掃了碼提著就走,女孩只顧忙其他的顧客去了。走出老遠,我按下了一串數字,發了出去。心里稍顯輕松起來。

    那個老奶奶,去年看著身體還可以,怎么就離世了?這會給這個女孩子帶來多大的痛苦和影響啊。她一定學著奶奶,去到她們去過的地方,早早采了艾蒿,再到這里賣。我看到她的身后,有一輛架子車。

    過了一日,微信顯示款項如數退回。退回原因是“小愛未在二十四小時內接收你的轉賬”。看來這個小愛,還是像去年一樣,不肯多要別人的給予。可這里面還有她的艾蒿錢呢,我又怎能白得人家的勞動成果?

    于是我打聽著找到了溝邊不遠的這所小學。

    小學設在一座文廟里。這座廟原來是方圓五十里的大廟。后來發生大火,當地百姓都跑來救火,還是燒毀了。經過修整,保留了房屋大殿的結構,還有前后三進的院落。先是做了村委會、倉庫和夜校,后來就辦起了小學,漸漸辦成遠近聞名的一所學堂。老百姓說,還是沾了孔圣人的光。里面就又塑起了孔子像。

    我找到教師辦公室,打聽一個叫小愛的女孩。一位老師說,不清楚有這個學生。問我可知她的大名。我蒙了,還真不知道啊。我就說明了來意。我是帶著零錢來的。老師讓我等等,一會兒下課了再給問問。

    我看著老師正忙著批改作業,就走了出來,到前后院子里閑逛,看看這座老建筑。

    院落里鋪的還是老石條,墻也是老磚。白灰涂抹的地方,寫有孔子語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那位守門的老校工看到了我,走過來問我可見到人。我就把情況告訴了他,說得等到下課再問別的老師。

    老校工說,哎呀,你剛才說你找老師辦公室,你就說你找小愛不就行了嗎?

    我高興起來,說你知道小愛?

    老校工說,知道知道,一個村里的,怎么能不知道小愛?是個可憐的孩子啊。不過這孩子品學兼優,很討人喜歡。

    老校工跟我講起了小愛的事。

    小愛是個苦孩子,也是個堅強的孩子。她本來有一個幸福的家庭。一歲那年小愛半夜里發高燒,爸爸出去找醫生,那晚下著很大的雨,爸爸跑得急,滑到了溝里。等天明找到時,人已經沒了。他抱在一棵沖倒的樹上,沒有爬上來。小愛的媽媽堅持了三年,守不住,終于還是改嫁了。

    奶奶和小愛就這樣相依為命地活過了最艱難的時日。后來小愛上了學,放學就往家跑,幫著奶奶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奶奶喂了一頭豬,養了一窩雞。奶奶還帶著小愛去采野菜,割艾蒿,到集上去換錢。豬到年底賣,雞下了蛋,奶奶都給小愛吃。小愛不吃,也拿到集上去換錢。

    去年小愛的奶奶死了。小愛哭得死去活來,那段時間,小愛總是跑到墳上去找奶奶。人們看到都掉淚。有人去找到了她媽媽。媽媽來了要把小愛帶走,可是小愛說什么都不走,說走了就沒人守著奶奶了。

    后來村里商量著給小愛捐款獻愛心。學校有個支教的姚老師一直單身,正好也是小愛的班主任,就擔負起照顧小愛的責任,和小愛同吃同住,現在小愛上六年級了。

    中學就在不遠的鎮子里,到時是住校還是繼續跟著姚老師,還不知道。總之小愛現在好多了,而且學習也很好。

    正說著,下課了。

    老校工指著走出教室的姚老師,而后又指出了小愛。

    你別說,姚老師和小愛還真有點像。小愛的大名叫李愛菊。我跟姚老師說了小愛兩次拒收善意的善舉。姚老師說,鄉親們和老師給她的捐款她也不要,還在我這里保存著。這孩子就這樣,從小受奶奶的影響,以一顆善良之心看待社會、對待他人。

    我跟小愛說,你拒收了我的好意,可是你得把艾蒿錢收下吧,你不收,我反而過意不去了。小愛說,那算什么,俺們塬上有的是。

    我還是堅意地拿出零錢給她。小愛說,叔叔我想起來了,去年也是你吧,總想著幫我。我真的不需要,村里和老師都幫助我,我還養著雞、養著兔子呢!

    小愛是個值得關注的孩子,我提出到小愛家里去看看。小愛看著姚老師說,端午節放假,我們包粽子,讓叔叔一起來過節吧。姚老師剛才加了我微信,知道了我的身份,高興地答應了。

    一路艾蒿飄香,我知道,家家戶戶都插上了艾蒿,而且那香氣里,還有粽子的味道。

    又一個帶有美好與祝福的節日來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