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亮的日子 我的兵團記憶
崔志芳,國家統計局湖南調查總隊干部赴兵團援疆干部,分別于2020年和2023年兩次參加援疆工作,曾撰寫《朵朵蒲公英,在墾區大地上逐夢飛翔》《悠悠心曲樂灑邊疆》《讀開國上將陶峙岳90歲高齡入黨的初心》《詩詞文賦間,讀懂湖湘才子的兵團情》《一坨湖南剁辣椒,濃濃的湘味兵團記憶》《心存善念濟蒼生》《歸來仍是少年》《走進那個數星星大男孩的童話世界》等多篇文章,在《兵團日報》《當代兵團》、湖南省《機關黨建》、湖南文明網、《今日頭條》《網易》《搜狐》等媒體發表,為思想引領、文化潤疆等作出積極貢獻。
艾青那首《年輕的城》,曾讓我對兵團的生活充滿向往和憧憬,當得知有機會去烏魯木齊工作,我內心是那么的激動,“人生幾何,不如趕赴這場來自昆侖的浪漫之約”。短短十個月,我徜徉在詩畫中的美麗新疆,感受著北國的瑞雪飄舞、大巴扎的西域風情、新疆博物館的文化盛宴、水磨溝的一炮成功炮臺……記得離開烏魯木齊的前一個晚上,我是莫名難過,是對大美新疆的不舍,更是對那些感動著我、鼓勵著我的朋友的眷戀。打開記憶的碟片,援疆干部譚主任的湖南剁辣椒、友哥的公益歌曲《援疆干部》、遠赴南疆尋找詩和遠方的湖湘才子夏主任、“邊境線上的活界碑”魏德友……一個個熟悉的身影仿佛又閃現在眼前。
紅剁椒的兵團記憶
我在餐廳吃飯時,遇見了來自長沙的老鄉譚主任和一些湖南的朋友,很客氣給我遞來剁辣椒,就是這一瓶辣椒,讓我感受到濃濃的“湘”土氣息。在閑聊中,知道他們是來自紀委系統的組團援疆干部,也有莫名的親切感,經常會吃飯的時候一起聊天。
譚主任每天帶點剁辣椒和大家分享,我漸漸明白,他分享不僅的是美食,更是心情。作為領隊,他怕大家出門在外時間久了想家又不好意思說,也希望大家能夠在緊張的工作之余適當放松,更重要的是吃了辣椒更能夠振奮人心、激發斗志、凝聚力量。紀委的援友們也很是配合,一瓶剁辣椒在大家手里相互傳遞著,像極了小時候與小伙伴分享美食的畫面,傳遞的是友誼,是感情,更是信心。
聽說從事檢察、紀檢工作多年的譚主任講課理論水平很高,經常會被邀請去師市講課,我很為這位老鄉驕傲,一向行事低調,愛開玩笑的人從沒有炫耀過呀。和譚主任接觸的雖然不是很多,印象最深刻的是,雖然他很是努力的講好普通話,還是無法修飾那濃濃的長沙味兒。譚主任還會經常和我們分享晨練的心得,“一日之計在于晨,晨跑能讓一整天都活力充沛,精神飽滿,工作的效率也會提高的”。所以在兵團忙碌的工作中,他還是每天堅持有規律的晨跑。聽紀委的其他同志說,譚主任是個做事非常嚴謹、守規矩的人,他的自律和堅持是令人敬佩的。
紀委來的其他援疆干部也和譚主任一樣,熱愛生活,熱衷于多種優雅陽光的文體活動,給大家留下很深的印象。男中音王一庚、吹薩克斯的劉華林、愛打羽毛球的運動達人朱建軍、橫笛豎笛笙簫都在行的周其鋼、歌曲創作的友哥、華爾茲紳士蔣日新、青年才俊傅耀……而且大家都喜歡寫詩,個個滿腹經綸。有一次,我在和譚主任閑聊時不經意夸了一句,“咱們紀委來的援疆干部個個都是才子呀,都會吟詩作賦、寫歌填詞,還都有音樂天賦,真可謂‘惟楚有才,于斯為盛’,我從來都沒有見過這么有才的一個隊伍啊,真是厲害”。譚主任故作嚴肅地說:“是嘛,都去作詩去了,是沒有心思工作咯?不務正業。”我有點小著急,這是在告狀嗎?我連忙解釋說,“沒有呢,大家可能在閑來無事的時候寫點感慨罷了,我也寫了一些日記、心得之類的呢!援疆一回不容易,和我們那里工作和生活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有許多值得回憶的點滴。用自己擅長的方式記錄下來很好啊,以后看到了也會想起在兵團工作、生活的日子。而且我感覺一點都沒有影響工作,反而會鼓勵我更加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看著我有點緊張,譚主任說,“嗯,其實我也有作詩哦”,譚主任給我分享了他新作的詩《筑夢天堂》。
彩云追月就在我的身旁
迷人的晚霞在我的前方
藍天白云悠悠帶你步入夢幻般天堂
醉人的月光
金色的沙灘
隨你撒出浪漫
任你抒發情懷
也許在很久很久以后
追憶中
有故事留在他鄉
露出那羞澀的目光
——《為夢幻般紅光山天堂景色抒懷》
我對紀檢工作的初淺認識是高負荷、高風險,想著他們承擔著特殊而又繁重的工作任務,主要與涉嫌違紀的黨員干部打交道,工作對象一般社會閱歷豐富、心理防衛能力強,所以紀檢干部一般都有與眾不同的,更強大的心理素質。他們經常會選擇適合的方式調整自己,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譚主任沉著、冷靜、博識,也不乏風趣、幽默,更讓我感受到了一名資深紀檢干部過硬的政治素質。
為了每天那個短暫的小聚會,我經常會趕著正飯點去食堂,也把吃飯時間視為主動歸隊。譚主任給晚到的人主動遞辣椒醬,大家都是用筷子在瓶子里撮起那一大坨火紅的辣椒往碗里拌。有辣椒吃,飯下得快,說話也會帶勁。大家操著湖南各個地方的口音,有長沙的、湘潭的、衡陽的、岳陽的、郴州的、婁底的、邵陽的、益陽的……有差異也有相似,言談舉止間還是能夠感受到湖南方言的霸氣,感受到湖南人的樸實勤勞、心憂天下,敢為人先,骨子里透露出的火辣倔強。如果說他們是最活躍的策神,我應該是最忠實的聽眾,我喜歡默默坐在餐桌旁聽著他們高談闊論,感受湖南人的多重性格,有倔強、務實、負重、傲岸、執著、果敢、進取、自信、堅持、俠義……
來到兵團,我也經常會主動學習一些兵團歷史、兵團文化,也會想起湖湘文化、湘籍名人。我常常感到兵團精神“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奮斗、開拓進取”是那么的熟悉,與湖湘文化“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百折不撓、兼收并蓄”有著很多共同點。在兵團,提起湖南,還有很多人會給我們講述當年“左宗棠抬棺出征收復新疆”“八千湘女上天山”的故事,感慨湖南人的家國情懷。我是第一次來到新疆,來到兵團,雖然去的地方不多,但每到一個地方,我都會了解一下當地的文化。我去過一師、五師、九師,品讀兵團文化,感受兵團風土人情,講述新時代的兵團故事。在品讀厚重的屯墾戍邊文化的同時,更加感受到湖湘文化與兵團精神的深厚淵源。
譚主任的這個剁辣椒,帶來了家鄉的味道,在兵團拌著剁辣椒品讀湖湘文化,帶給我不一樣的湘味兵團記憶。我回到湖南后,每次吃飯的時候都會感慨各種辣椒的不同辣爽,也總會勾起兵團的那一坨湖南剁辣椒的記憶。
友哥創作的《援疆干部》
初遇友哥,是在兵團的機關食堂。得知他也是從湖南來兵團的援疆干部,我感覺格外親切。友哥給人的印象首先是樂觀、積極向上,中等的身材加上白凈皮膚,沉著、冷靜中透露著精干和正能量。
友哥是個很健談的小伙子,言談舉止間也流露著超出年齡的成熟和自信。用餐期間,他會經常談談在兵團的工作和生活,談談他的文學創作。談到兵團的文化建設,友哥似乎有點自豪,他和我們分享了他新近創作的歌曲《援疆干部》。聽到是他作詞,并被譜了曲,創作成歌,內心的崇拜油然而生。我很是好奇,這是怎樣的感情讓他有了創作的靈感,是怎樣的動力讓他克服困難推動這首詞成為廣為傳唱的歌曲。大家對他雖然不是很熟悉,但是看得出大家都還是比較喜歡聽他策。友哥來自湖南婁底,那個被稱為湖南的最中心,湖南最能打的城市。名震天下的“湘軍”的中堅力量,曾國藩、曾國荃、羅澤南、李續賓……這些曾經叱咤疆場的湘軍將領都是來自婁底。
再遇友哥,也是在食堂,我專門問起了這首《援疆干部》的創作過程。友哥說,來到新疆,特別是來到兵團,感觸還是很深,感受到援疆干部舍小家、為大家、為國家的家國情懷,同時感受到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種艱辛和不易。于是,我有感而發作了詞,后來想辦法找人譜曲,推薦給相關單位錄制成歌曲作品。依靠個人力量推動公益歌曲創作,我暗暗感慨其中的不易,問了聲,有什么收益嗎?“那要么子收入哩?又不是圖錢的。”友哥頗有點驕傲地說,“公益歌曲,更看重的是社會效益”。是啊,這首歌也唱出了多少新時代援疆干部、新疆建設者的心聲,“聽從祖國的召喚,帶著親人的叮囑,為了心中的抱負,踏上赴疆的征途……”
友哥接著說起《援疆干部》的創作歷程。新疆的湘籍名人很多,左宗棠、毛澤民、王震……他們都為新疆的屯墾戍邊、經濟建設作出卓越貢獻,作為湖南人,我由衷的為他們感到驕傲和自豪。今年來到兵團,見到的許多來自湖南的兵團人,有兵一代、兵二代、兵三代的老兵團人,也有很多懷揣夢想來到兵團開創事業的新兵團人。我更加堅信今日的湖南人一樣對建設兵團建設新疆有著深厚的感情和堅定的信心。兵團是一塊熱土,“吃得苦、霸得蠻、耐得煩”的湖南人在這里會有更廣闊的發展平臺,我希望通過音樂的文化傳播方式召喚更多的年輕人投身兵團建設。
友哥是個非常樂觀的,有正能量的人,經常旁若無人地在餐廳里侃侃而談。因為他的熱情,帶有那種自來熟的氣質,因此和很多人都比較熟悉,大家也都很喜歡他。特別是他在推出公益歌曲方面的付出和成就,也成為了他個人的亮麗名片,成為了機關的一個名人。大家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感受這個湖南來的小伙子的樂觀和向上。友哥也特別注重認識一些新朋友,和大家分享他的援疆感悟,帶給大家歡樂。他也和我們分享過曾經自掏腰包一萬多及時推出了自己作詞,請人譜曲和演唱的抗疫歌曲《武漢,我們在一起》,被評為百首優秀抗疫歌曲,我不禁更加欽佩他的情懷與擔當。
再次遇見友哥,他非常興奮的和我們分享了一篇公眾號推文《湖南一師:傳唱〈援疆干部〉弘揚“援疆精神”》。短短數月,這首《援疆干部》從作詞、譜曲到完成歌曲制作,再到在湖南一師的廣為傳唱,我不僅佩服這位年輕人的務實和高效,也感受到了用音樂帶給年輕人對新疆、對兵團不一樣的認識和特別的吸引力。友哥說,兵團是一塊紅色熱土,兵團精神、老兵精神、胡楊精神激勵著我們,傳承和發揚紅色文化和兵團文化,我們援疆干部可以大有可為,也必將大有所為的。
友哥,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援疆干部,但他卻盡自己的最大努力,讓這段普通的援疆經歷變得豐富多彩,鼓勵自己積極樂觀地勇毅前行,也給身邊的人帶來正能量,讓我感受到了一個平凡的援疆干部的不尋常的援疆之路。作為援疆干部,不僅是需要高質量完成日常工作,更需要肩負著弘揚兵團精神、傳播兵團文化、凝聚兵團力量,為兵團事業的發展作出積極貢獻的職責和使命。友哥正是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出色地履行援疆任務,讓援疆的每一天都能夠有閃亮的記憶。
詩與遠方的浪漫
酬贈詩是古代文人墨客用來交往應酬的或者贈給親友同道的詩歌作品。在兵團工作,特別是內地援疆或調任的干部,遠在異地他鄉,閑暇孤寂無聊中,吟詩作賦應該是工作之余最好的消遣方式。來到兵團,經常會收到一些朋友自創詩作與我分享,偶爾也會作詩相贈,其中夏主任的詩賦令人印象尤為深刻。
雪夜觸景生情,無限相思融入《2020年烏魯木齊的第一場雪》。作為內地選調到兵團的專業型干部,夏主任在完成繁重業務工作之余,更多業余時間是從事文學創作,踐行文化潤疆。遠離衡陽老家,來到兵團工作和生活,需要克服更多的困難、壓力和很多習慣的不適應,也有過失落、徘徊,但他善于把絲絲憂愁化作汩汩文思。我偶爾翻閱朋友圈,看到了夏主任發的這首《2020年烏魯木齊的第一場雪》,這是一首看似輕快的詩,凝聚著對大西北雪景的憐愛,卻也飽含著濃濃的思鄉之情。“2020年烏魯木齊入冬的第一場雪,在料峭的黃昏,姍姍而至,悄然無息……”
厚重赤子之心,《兵團賦》化作遠赴邊疆戍邊建設的責任擔當。偶爾能夠在機關大樓遇見,夏主任會主動聊聊兵團的工作、生活。對于兵團,之前他是有一些了解的。作為一名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接受多年紅色教育的有志男兒,流淌著英雄故里的紅色血液,傳承著主席家鄉的紅色基因。聽說有機會到兵團工作,他義無反顧地報了名。2018年底,夏主任懷著愛國之心、報國之志,從湖南調任兵團。“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他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報效祖國的宏圖大志,在奮斗中書寫了人生的精彩。夏主任和我分享了他在疫情期間滿懷深情創作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賦》,“戍邊新疆,拓荒勝境,赳赳雄兵,久護安寧。擔治區之首責,衛國家之邊庭。乃屯乃戍,延大漢之勇武;亦犁亦劍,育盛世之白鴿。黨政軍企合一,長引春風渡玉關;赤膽忠心不貳,遍植綠洲鑄兵魂。歲月悠悠,歷六秩之輪回;牧歌浩浩,傳甲子之崢嶸。天山幕啟,遠古西域再造;亞心塔立,戈壁明珠炫目。”歐亞貿易,旌旗壯行,聯通絲綢萬里之路;文治武功,友邦來賀,喜聞雪域八駿嘶鳴。告別短缺兮……”
也有兒女情長,阿爾泰山麓情詩《阿爾泰山的雪》遙寄湘江河畔。如果說《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賦》寫出了夏主任的家國情懷、報國之志,骨子里透露出湘軍的霸氣、不服輸和豪情壯志。那么這首《阿爾泰山的雪》卻有如急轉的畫風,從灑脫的凌云豪情轉為了婉約的情意纏綿。“阿爾泰山的雪,有如佳人的嬌顏,恬靜含情。雪瓣紛紛,剔透晶瑩……”是啊,好男兒雖然家國天下,也有兒女情長。夏主任有位賢惠、深明大義的好妻子。她得知丈夫要遠調兵團,也有過彷徨,也有難舍,甚至難過,但是十多年的夫妻,她更明白丈夫的鴻鵠之志,所以她選擇了堅定地支持。兵團工作總是很忙,有時探親假、年假也不一定能休完,明白夏主任工作的不易,她更多地選擇乘飛機往返衡陽和烏魯木齊兩地。每和我們談到妻子,夏主任眼中流露出的是那份憐惜和愧疚。我想,這首《阿爾泰山的雪》也是夏主任對妻子的真摯表白吧。
遠赴南疆掛職的五首明志詩詞,書寫臨行前湖湘子弟的詩和遠方。大概是剛入秋的時節,聽說夏主任要去“訪惠聚”工作隊掛職,我為他的堅毅果敢而敬佩不已。日常接觸中,他的博學、善談、記憶特佳,反應敏捷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剛到達他的“詩與遠方”不久,又將邁向新的“詩與遠方”。即將遠行,我想他的思緒也有萬千起伏,經常會看到他分享的詩詞《清平樂·掛職皮山》《七律·赴任皮山》《七律·赴南疆》《孟秋人生感懷》《庚子初秋心問》。細細讀詩,感悟他的詩與遠方,感受“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奮斗、開拓進取”的兵團精神在這位湖湘子弟心中的極重分量。
朋友們還是擔心作為一個調疆不久的內地干部,剛剛熟悉烏魯木齊,又要到陌生、更艱苦的地方去,會有許多困難。夏主任自信滿滿地拍著胸脯,“經歷過人生諸多坎坷,讀了點書、腦子還算好使,又有力氣,吃得苦吃得虧,啥都能干好”。夏主任骨子里還是有一股韌勁、蠻勁和沖勁,寧折不彎、勇往直前。偶爾聯系,他會分享一些到維吾爾族兄弟家作客的生活點滴,可以感覺得出他漸漸適應了南疆的生活。話里行間他的大氣、霸氣、俠氣絲毫沒有減弱一分。鴻雁為證,他的詩和遠方,伴隨大漠孤煙,在美麗的南疆已初步綻放出奪目的光芒,徐徐展開一幅最靚麗動人的畫卷。
回望守邊人
2020年的5月,我有幸去了一趟兵團第九師。在我們繼續沿著邊境草原前行時,朋友說,“咱們去看看老魏叔在不在。”我當時對魏爺爺印象不是很深刻,也沒有特別的期待。但下車時的場景讓我感到特別熟悉,“是不是有部電影在這里拍的?感覺這個場景在哪里見過哦”,“是的,電影《守邊人》的主人公原型,就是咱們老魏叔。”我們都很是興奮。“不知道在家呢沒有。”“他還住在這里嗎?”我好奇的問道,“是的,住著呢,還經常會出去放牧呢。”“哇,這么大歲數了,都這么出名了,還去放牧呢……”我們都感到很意外,“是的,他們都堅持得挺好的,現在他家三女兒也跟著他們呢,也是咱們連隊職工……”
帶著無比的敬意,我們也很幸運得見到了魏德友和劉京好這對守邊夫妻。朋友口中的老魏叔,我喜歡叫魏爺爺,因為看到他很親切,特別是他的愛人,深邃的眼睛,特別像我的奶奶,典型北方女人的勤勞、樸實、善良特質。劉奶奶和魏爺爺一樣,耄耋之年,溝壑縱橫的臉龐似乎訴說著幾十年一路走來的艱辛。魏爺爺話雖不多,但那堅毅執著的眼神卻給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感受到第一代軍墾人那種擔當奉獻、忠誠堅守的執著。我曾經很驚訝,他是如何用半個世紀近60年的時間,堅守邊疆,鑄成了邊境線上“永不移動的界碑”,用一生的堅守詮釋著兵團人“熱愛祖國、無私奉獻”的精神品質。在那片廣袤的草原上,我嘗試感受著兵團人“我家住在路盡頭,界牌就在房后頭。界河邊上種莊稼,邊境線上放牛羊”的浪漫生活……魏爺爺個兒不高,沉默寡言,劉奶奶卻是性格開朗、熱情大方北方女人,高高瘦瘦的個子,操著一口濃郁的山東話。劉奶奶是個愛熱鬧的人,很熱心的和我們聊天。我們也會詢問她在邊境線上的小故事。
當我們提出來想先去看看舊居時,她爽朗的答應了。走進這間簡陋的小房子,我們不禁感慨著,這么單薄的房子如何抵擋寒冬大漠的冰雪,他們在這個簡陋的房子里,竟然熬了幾十個年頭。當年的舊居,如今已被劉奶奶當作了工具房和飼養間,養雞、抱雞仔、加工食品……雖然已經獲得了很多榮譽,也已經退休,但他們卻還保持著許多自給自足、勤儉節約的生活習慣。劉奶奶非常熱情地帶我們來參觀新居,請我們坐在她那舍不得坐的沙發上,講述著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吃著劉奶奶遞來她親手用油炸的果子,感到特別的香甜。雖然購物仍有諸多的不便,但是看得出他們這么多年的孤單獨處已經習慣了自己動手做各種美食的習慣。看著我吃的津津有味,劉奶奶還一定要塞個大蘋果給我。也許常年駐守邊疆,接觸的人不多,劉奶奶似乎不知道找什么話題,一個勁的握著我的手。當我與他們那布滿老繭的雙手緊緊相握的時候,眼淚瞬間在眼眶中打轉,內心的敬意油然而生。我又一次最真實的感受到兵團精神的力量,他們用燃燒的青春守衛著、建設著這塊熱土,是他們用自己的負重前行換來祖國的和平、穩定。她沒有華麗的辭藻,卻仿佛在用樸實的肢體語言告訴我,她從不后悔來這里守邊,她收獲了最淳樸真摯的愛,這讓生命更有意義。守邊,也守著自己的愛人,她是最幸福的。
在返程的路上,朋友們又聊起屯墾戍邊的那些讓人感動的人和故事。巴爾魯克山的白衣天使梅蓮,守邊戍邊,治病救人,用自己的勤奮和努力救治、守護著邊民的生命和健康。一生只做一件事,幾十年如一日守護界河的馬軍武……沒有到過兵團的人,無法理解兵團精神在兵團人心目中的分量,更無法理解兵團人用一生的忠誠去守護這份承諾的堅持。
在中國的海防線、邊防線上,有多少邊防戰士、民兵,他們用血肉之軀筑起鋼鐵長城,“哪有什么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在負重前行”,兵團人用實際行動說明了這一切。在七一勛章頒授儀式上,看到魏爺爺那自信的步伐緩緩走向習近平總書記,接受頒獎的那一刻,我特別的激動,為他們感到驕傲。這一刻,我仿佛又看到了劉奶奶那幸福的笑容,她與魏爺爺那偶爾羞澀的牽手,詮釋著“愛你足下的土地”的溫柔。回長沙已有一年多,還時時想著他們,偶然聽到刀郎的那首《手心里的溫柔》“我牽著你的手,我牽著你到白頭,牽到地老天荒,看手心里的溫柔……”感覺特別符合他們的生活意境,于是經常喜歡哼唱,感受這浪漫的手心里的溫柔。
我經常推薦大家觀看電影《守島人》《守邊人》,從電影里可以看到執著堅守信念一生駐守邊疆的兵團人的影子,感受邊防衛士別樣的心路歷程、苦澀的浪漫和濃厚的家國情懷,相信一次次心靈的洗滌會讓你遇見不一樣的自己。
昆侖之約鐫刻于心
離開烏魯木齊的這些日子,我還常常會想起那首《千古之策》片尾曲,很想念那來自昆侖山的浪漫之約,在那里我看到了不一樣的邊疆風景。一張張樸實純真的笑臉,一次次源自靈魂深處的感動,洗滌著那曾經疲憊滄桑的心,在這里遇到的每個人、每一天……都是閃亮的、難忘的、鐫刻于心的記憶。
援疆工作雖然結束了,但我的心卻仿佛留在了新疆,留在了兵團。和親戚朋友們在一起,我經常會講起援疆的所見所聞,感動我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生活里的點點滴滴。在回長沙的幾個月后,我休假又去了烏魯木齊,看看兵團的朋友們,到沒有走過的地方去走走逛逛,感到無比的輕松和愜意。我也經常計劃著,以后的每一年,都要抽時間回兵團看看。我也經常告訴朋友們,如果你累了,或者你有難解的心結、難過的坎,就到兵團走走吧,廣袤無垠的土地是緩解疲勞、放飛心靈最好的地方,熱情好客的兵團人也一定會成為你值得信賴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