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球員與一場特殊的籃球比賽 讓更多基層寫作者看到實現夢想的可能
不久前,一場籃球比賽引起人們的關注。來自云南玉溪的草根扣籃王、有“云南滑翔機”之稱的矣進宏第四節登場,在7分鐘時間里獲得9次出手機會,最終拿下5分、1個籃板。這是矣進宏第一次真正登上CBA的賽場。
矣進宏來自云南山村,是一名“大山里的孩子”。像每個少年一樣,14歲的他因為在電視上一睹喬丹扣籃的風采,開始對籃球產生熱愛。他沒有自己的籃球和指導老師,就采用“土法特訓”。他將沙袋綁在腿上,無論是走路、上課、跳躍樓梯、跑步,還是打籃球、做家務時都不離身。他還經常前往山上進行蛙跳、跑坡和沖刺跑等訓練,旨在增強腿部力量、提高彈跳能力。進入大學后,他開始接受相對系統的訓練,在大一下學期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扣籃。2015年矣進宏把自己高難度和極具觀賞性的扣籃視頻上傳到網上,開始受到關注。2020年他以外卡球員身份參加了CBA全明星扣籃大賽,憑借一記胯下飛躍吉祥物的精彩扣籃獲得50分的滿分,并最終奪得扣籃大賽冠軍。
2023年CBA選秀大會上,矣進宏被北京一家籃球俱樂部選中,他也成為CBA有史以來首位被成功選秀的草根球員。已經30歲、身高只有178厘米的他,很快意識到自己和職業運動員的巨大差距。最初,他連基本的戰術都記不住,感到一種巨大的挫敗感。200多天時間里,他放棄參加商業活動,跟隨最嚴格的教練進行訓練,主動成為“加練小分隊”的一員,每一場比賽都會坐在場邊認真觀戰學習。
經過這樣的艱苦訓練,他終于迎來了自己的CBA首秀。上場前,教練叫了暫停,圍繞他布置戰術,在從替補席走上球場的過程中,球員挨個與他擊掌。比賽里,隊友不斷為他創造機會,他積極拼搶到一個籃板球,擁有了職業生涯的第一個數據,但很快也有了第一個失誤。接著,在兩名隊友的配合下閃出一個空位,他果斷出手投進了第一個三分球。那一刻全場沸騰。比賽還剩不到一分鐘的時候,球又傳到他手上,他施展出了看家本領——單手扣籃。那一刻,他是球場上的英雄。
矣進宏作為業余籃球愛好者,經過不懈努力,最終走向職業賽場、夢想照進現實的故事,能給當下的文學現場帶來很多啟示。中國有著超大規模的文學人口,成千上萬的文學愛好者提筆創作,我們應該如何更好地尊重他們的文學夢想?
發現和關注更廣泛的寫作群體
首先是從“迎進來”到“走過去”。我國擁有健全的文學體制,不光有各級作家協會,還成立了文學院,舉辦作家培訓班和各類講座、組織各類創作項目。近年來,“作家朋友,歡迎回家”系列活動邀請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基層作家走進他們仰慕已久的文學殿堂,獲頒紀念牌、參觀文學館、與文學名家和編輯座談,取得了良好的反響。但和廣大的文學人口相比,能參與這些活動的“幸運兒”還是少數。
所以我們除了“迎進來”,更應該“走過去”,走到基層創作者身邊去。基層有很多民間創作團體,比如北京東郊的“皮村文學小組”就是一個由外地務工人員組成的寫作群體,他們閑暇時間聚在一起討論文學,不定期出版刊物。他們可能缺乏嚴格的文學訓練,但是他們以豐富的生活經驗、真摯的情感、蓬勃的生命力,帶給人們全新的作品。一批專業的文學從業者走進他們,不光去課堂授課,還幫他們推薦發表作品。這樣的民間創作團體還有很多,我們應該長期追蹤他們的活動、進行走訪調研,掌握他們的創作情況并從中發現好作品、好苗子。
第二是借助新媒介形式讓他們更好地被看到。過去文學刊物大多刊登名家作品,近年來刊物喜歡尋求年輕血液,一批創意寫作專業學生的作品也得到重視。同時,越來越多刊物采取了專欄組稿的形式,雖然質量得到保證但也有同質化傾向。業余創作者抱怨登上刊物越來越難,他們甚至懷疑投稿郵件是否被編輯打開,專門去測試文學雜志公共郵箱的使用情況。這暴露出作者和刊物之間一種缺乏信任的關系。
當下還存在把“素人作家”進行狹窄化理解的傾向。“素人作家”是指沒有經過專業訓練但對文學充滿愛好的普通人,現在卻往往被特指為來自快遞員、家政服務員、農民、小攤販等群體的文學創作者。這也造成了對另外一些群體的遮蔽。那些積極參與各種文化活動、日復一日地練習創作、踴躍投稿的文學愛好者因為身份是退休職工、技術人員、公務人員,就錯過了這一波熱潮,依然不被看見。
如何讓文學愛好者更好地被看見?不妨借助新的媒介形式。近年來,文學界不斷探索“破圈”傳播的新路徑,無論是做客直播間還是文學真人秀、頒獎典禮,都可以考慮邀請文學愛好者參與。不只把他們當作讀者,更當作潛在的作者。他們關于文學的生動故事,特別是創作對于其人生的影響,都值得被講述。這些故事也是“中國故事”的重要一種。刊物借助新媒體平臺也可以為他們特設一個版塊,對那些還不那么成熟的作品進行展示。中國作家網就聚焦普通寫作者的日常創作,搭建了一個可以讓文學愛好者自由成長、積極交流與充分展示的原創平臺,還評選“本周之星”、開設作者訪談、編讀往來欄目、邀請他們參與網站策劃的各種專題,并把他們的作品推薦到文學刊物發表,獲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好的氛圍中提升專業素養
第三是營造良好和諧的文學氛圍。矣進宏登場的比賽中,最讓人感動的是全隊對他的支持。有文學夢想的人更需要專業人士的鼓勵和肯定,激發他們的創作能量。例如,詩人黃燦然在深圳洞背村結識了打拼多年、40歲才開始寫作的周慧,并幫她編選了作品《認識我的人慢慢忘了我》。現在,周慧以其作品和獨特的生活經歷,被更多的人所了解。所以,專業的文學名家和業余的寫作者之間需要有更多的溝通、交流。只有營造出良好、和諧的文學氛圍,不同創作者之間才能取長補短。比如,近年來,一些年輕作家開始嘗試寫作現實題材,但在具體寫作過程中暴露出他們對于社會運轉的不熟悉,很多情感、細節并不真實,這源于寫作者年紀輕、缺乏對于真實生活的接觸、對現實充滿了簡單想象。同樣,一些年長的文學愛好者有著豐富的人生經驗和真切的現實實感,卻缺乏對熱門議題的關注,文學語言和美學風格都較為傳統。如果這兩個群體能相互幫助、取長補短,對彼此都會是種促進。
第四是加強對專業性的要求,不降低文學的標準。在矣進宏第一次扣籃時,對方球員“默契”地讓開一條通道,第二次卻把球堅決地封蓋了下來。如果說第一次是對矣進宏夢想的支持,那第二次則是將他當作了一位正式的球員,“認真比賽”才是對職業球員的尊重。教練在訓練時也對每一位球員一視同仁,不會因為他出身草根或自帶流量就放松專業性的要求。
文學也是如此,我們在面對文學愛好者或素人作家時,需要更自覺地以文學的嚴格標準衡量他們,這才有利于他們的成長。無論是業余還是專業的文學創作者,如果想要在文學上有所成就,必須刻苦鉆研、不斷修改,將自己的作品放在歷史長河里對照,它接受的不僅是當下讀者的確認,更是未來讀者的檢驗,只有過硬的文學質量才是檢驗的標準。
因此,文學愛好者也要有一顆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的心。矣進宏的經歷說明,從籃球愛好者成長為專業運動員,有著極其漫長的距離,需要忍受寂寞、刻苦修煉技能。文學創作的情況可能復雜一些,可能有些人一下就“悟”了,一出手就是專業水準,但更多人則需要堅持不懈的訓練和耐得住寂寞的心。近年來被人熟知的“素人作家”并非橫空出世,也非靈光乍現,他們的成功都經歷了日復一日的積累。胡安焉2009年開始創作,熟讀卡佛、塞林格、耶茨等作家作品。王計兵在出書之前已經有了20多年的創作經歷,創作了數千首詩作并拿過詩歌獎。范雨素六七歲就開始喜歡文學,對純文學作家如數家珍,后來又加入皮村文學小組接受專業指導。這些“素人作家”具有遠高于普通人的文學素養和創作積累,才能在一個機緣下脫穎而出。
總之,對文學愛好者的夢想加以鼓勵、讓更多人看到夢想實現的可能,就會換來更多人對文學寫作的關注和投入。因此,我們應該讓每一個有文學夢想的人看見光,守護他們的熱愛,鼓勵他們的堅持,努力幫他們實現文學夢想。只有這樣,我們的文學生態才會變得越來越好,文學創作的整體質量才能不斷得到提高。在這個過程中,真正踐行文學的人民性,催生出更多屬于時代、屬于人民的優秀作品。
(作者系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青年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