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好童書真正走近兒童 第三屆奇跡童書年度大賞十佳作品解析
3個月發行逾16萬冊,擴大中少主題出版品牌影響力
■王 燕(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
定位:守正與創新
因為有深厚淵源,編輯團隊一開始就給《一起來讀毛澤東(插畫版)》定位:既要延續中少主題出版圖書的精品特質和學術水準,用最優質的內容感染和熏陶少年兒童,在潛移默化中幫助他們打好精神底色;又要進一步突出兒童本位,更通俗、更接地氣地把偉人的故事、黨的故事講給更多讀者、更低年齡段的讀者聽。既要求新求變,又要堅守初心。守正,才能更好地創新。這也是編輯團隊確定這個書名的原因之一。
《偉大也要有人懂:一起來讀毛澤東》廣受認可,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它特有的問答式體例,即用17個既是青少年感興趣的,又是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研究領域具有代表性的問題,撐起全書架構。這一體例是中少總社在主題出版領域的創新,也是一項寶貴經驗。因此,《一起來讀毛澤東(插畫版)》確定內容框架之初就確定了編輯創作思路,即將這17個問題定位為該書的眼,在此基礎上,由混知團隊做進一步的通俗化解讀并配以漫畫風插圖,最后再由韓毓海教授審定。這樣從學術到通俗,再從通俗回歸學術的辯證統一的過程,既能保證書稿的學術水準,又能實現進一步通俗化的創新目標。
編創共同體:發揮更大合力
編輯團隊和作者有一個共同目標:不僅要盡可能真實地展示毛澤東的偉大人生,深入淺出地講好他的故事;還要實現一種突破,讓書里的毛澤東生動、可愛又可敬,更容易讓小讀者走近。如何把握這個度,有相當難度。所以,我們將部分編輯工作前置,創作過程中即與作者深度溝通,形成編創共同體,大家分工協作,各盡所長。
編創共同體運作的模式是,混知團隊首先在原有17個問題基礎上自由發揮,接著編輯團隊根據史實、政治方向、人物形象、圖畫準確度等酌情修剪多余枝杈,再由韓毓海教授整體審定把關。需要說明的是,為更好地實現既定目標,該書編輯團隊其實是由總編輯牽頭,文編和美編、專業文學編輯和專業史學編輯協同作戰的另一個共同體。過程中,編輯團隊和作者隨時溝通,成效充分顯現。
收到初稿時,編輯團隊雖然已對混知團隊輕松、幽默的創作風格有所了解,但大家仍有眼前一亮的欣喜感。但是編輯不會被欣喜沖昏頭腦,審校環節一定是冷靜的。
仔細審讀后,史學專業編輯發現稿件中湖南“從古至今都在為中國貢獻人才”的說法并不準確。湖南在古代的人才優勢并不突出,清代中期才有所改觀。近代以來,湖南涌現一大批人才。混知團隊收到意見后,欣然調整了表述。
至于人物形象、畫面效果、細節考究等,美編則毫不含糊,穩妥把控、溝通提升直至最佳效果。經過一段時間磨合,大家越來越默契,編創共同體發揮出了更大合力。
其間,該書的“學術擔當”、作者之一韓毓海教授家中老人住院,需要照顧。為了不影響進度,他只能晚上把老人安頓好后,在醫院抽時間審讀稿件。編輯團隊經常在深夜收到韓老師發來的審稿意見,第二天一早根據韓教授的意見進一步處理稿件。
敘事方式:變與不變
介紹毛澤東生平,當然少不了影響他個人成長或者與國家命運息息相關的關鍵事件。如果能加入一點變化,介紹毛澤東小時候的一些生動故事,是不是能讓人物形象更豐滿,更容易親近?比如,小時候的毛澤東和我們一樣,在私塾上課時,也會用課本擋著,偷偷看《水滸傳》《西游記》這些老夫子們眼中的“閑書”。
融入輕松幽默的“混知式”語言風格,讀者肯定會耳目一新。輕松幽默不等于不嚴謹,無論怎么變,我們的品質都不能變。比如,書中提及毛澤東用筆名“二十八畫生”在《新青年》發表了《體育之研究》。關于“二十八畫生”的緣由,學界有不同說法,處理不好會引起爭議。考慮到該書是面向青少年的通俗讀物,編輯團隊便和作者商定,不提緣由,以一句幽默且有內涵的文字代之:“說來有趣,毛澤東這樣一位后來舉世矚目的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公開發表的第一篇文章竟是體育論文。”
輕松幽默也不等于沒有文學氣。毛澤東不僅僅是卓越的政治家、軍事家,還是一位偉大的詩人。混知團隊的一位核心成員王老師是毛澤東詩詞愛好者,他建議在合適位置體現毛澤東詩詞。編輯團隊非常贊同并進一步完善這一建議:章節標題均選自毛澤東詩詞,正文也根據內容需要,恰當地配以毛澤東詩詞。詩詞和歷史情境,相互映襯,相輔相成。
呈現形式:雅俗兼具
歷史是厚重的,也是生動活潑的;偉人是令人崇敬的,也是可愛有趣的,編輯團隊希望該書的呈現形式能實現這樣的效果。混知漫畫風的插圖讓生動活潑和可愛有趣成為可能。比如,愛讀書的毛澤東進了圖書館,就像魚兒遇到了水。書中配了這幅插圖,還加上對話泡泡:“好開心!”
歷史的厚重感和對偉人的崇敬,又該用什么方式呈現?經典美術作品是極佳選擇。編輯們為全書前后環襯和7個章節的篇章頁都精心挑選了一幅名家油畫。經過一幅幅油畫的斟酌和遴選,最終有了“漫畫+油畫”的雅俗兼具的呈現形式。
宣傳:雙效統一
該書啟動之時,編輯團隊就開始留意梳理產品的出版緣起、圖書亮點、作者團隊等宣傳文案。圖書即將出版時,團隊第一時間把整理到位的資料分享給作者團隊,大家一起約書評、寫推文、做海報、錄視頻……嘗試各種營銷方式和途徑。投入總有回報,該書上市3個月即發行超16萬冊。
圍繞該書,中少總社低幼讀物出版中心也開啟全員營銷模式。從中心領導到編輯和發行人員近百人,每人發一本,全家一起閱讀,好故事一起講,到讀者中調研,根據調研反饋和自己的理解,從市場和讀者角度出發,設計錄制短視頻,最后全中心評選。優秀視頻陸續在一些平臺播出。
宣傳是為了營銷,又不僅僅為了營銷,對于少兒主題讀物而言,影響更多的少年兒童,實現雙效統一才是最終目的。3月19日,中少總社聯合北京大學團委,在北京大學舉辦了“學黨史 共成長”大中小學生共讀好書《一起來讀毛澤東(插畫版)》座談會。座談會深化了該書的出版宗旨,更好地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統籌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的指示精神,提出將優質主題圖書有機融入思政教學和思政實踐活動,創新青少年黨史學習和思政教育方式,從而為培養可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作出努力。當日上午,來自北京大學、北京大學附屬中學和附屬小學的大中小學生與該書作者韓毓海、陳磊,實地走訪北大紅樓,開展主題研學活動。研學活動的精彩片段將陸續制作成課程,通過新媒體平臺分享給全國的少年兒童。
《一起來讀毛澤東(插畫版)》是中少總社主題出版產品群的新成員,隨著它的出版和逐漸深入人心,“主題出版找中少”的品牌影響力進一步擴大。我們堅持在少兒主題出版領域深耕,既堅守我們信仰且不能改變的東西,也在探索突破、嘗試創新,因為我們相信,我們做的這些也是毛澤東等革命先輩開創事業的一部分,努力做好是對他們最好的紀念。
《雄獅少年》創作談:把少年發光的故事寫好,是在做有靈魂的事
■張草原(《雄獅少年》改編作者)
2022年5月,我出版了我人生的第一本書,同月,上海譯文出版社聯系我,給了我試稿機會。那時,我上班的公司剛從市周邊的廠房搬遷到四周都是魚塘的郊區,離家遠,不能每天回家,只能一周回一次。兩個孩子出生以來,第一次跟我分離這么長的時間,每天晚上兄弟倆打電話問我什么時候回家,我看著遠處的魚塘和菜地,只能安慰他們快了。拿到試稿機會,我沿著魚塘跑了一圈,把養魚人搞得莫名其妙,他們紛紛從魚塘邊搭建的簡易小屋走出來看我。他們不知道,我有多激動。
我很喜歡電影《雄師少年》,電影剛上映時,我帶著兄弟倆一起看,母子三人一邊看,一邊哭。兄弟倆哭可能純粹是被電影感染了,我哭是從阿娟身上看到了自己。
我從小生活在廣東偏遠的一個小鎮上,小鎮很小,轉個身都是熟人。除夕是小鎮最熱鬧的一天。小鎮的廣場上會有辭舊迎新的表演活動。活動演出前,宣傳隊的干事們,敲鑼的敲鑼,打鼓的打鼓,兩頭獅子走在隊伍最前面,他們浩浩蕩蕩地將小鎮熱鬧了個遍!我們一聽到敲鑼打鼓的聲音,就從屋子里跑出來,看一年難得看幾次的舞獅,更大膽的小朋友,笑著跟在宣傳隊后面,像條甩不掉的小尾巴。舞獅的喜慶和熱鬧,從小在我心里埋下了種子。
我當時上班的路上有個小斜坡,上了斜坡是條一頭通往村口、一頭通往公司的黃泥路,黃泥路一邊是魚塘,另一邊是水田。《雄獅少年》電影里,阿娟騎著自行車趕往廣場的路上,也有這么一個小斜坡。阿娟一口氣沖上斜坡,陽光穿過樹枝灑在她充滿喜悅的臉上。我也借了輛自行車,把自己代入到阿娟的角色,踩著自行車,在沖坡前學阿娟抬頭看一看天,看陽光灑滿樹枝,枝葉間漏出的一點光像綴在樹上的星星,風吹來,枝葉晃動,滿樹的星星就搖啊搖。我這個阿娟的心也跟著飛揚,似迎風的綢緞,如此光亮且順滑。
我深吸口氣,鼓起勁,腳用力蹬,一下子沖上了坡。清新的氣味迎面而來,是田野的味道。遠處有隱隱鼓聲傳來,我的心似乎應著那鼓聲咚咚咚地敲起來,眼前的路如條河,我想象自己是條魚,朝著水流方向,一直向前游去。我對寫好《雄獅少年》充滿信心,一想到阿娟,我信心就很滿。就連出門去上班的步伐,都邁出了舍我其誰的感覺。
為了更多地了解舞獅,拿到試稿機會后,我一有空就去圖書館找資料。為更貼近舞獅隊員的生活,周末時,我還會去佛山找舞獅隊。佛山舞獅文化濃厚,是佛山文化的名片之一,歷史悠久。同時舞獅在佛山是一個富有活力的文化生態,走在佛山的大街小巷,能看到不少舞獅文化元素。
過程中,我認識了一些認認真真、扎扎實實舞獅的老師傅,他們熱愛舞獅,團結在一起,從年輕舞到老。通過交流,也能知道他們由衷地希望舞獅這優秀的民間傳統文化能發揚光大,能讓更多的孩子們喜歡上舞獅。
佛山的每個村都有自己的舞獅隊,我在佛山石頭村還認識了幾位年輕的舞獅師傅。舞獅的師傅們年輕有活力,讀書不多,但都為人踏實,肯吃苦,能堅持。看他們的訓練和日常生活,我才領悟到電影里舞獅之于阿娟意味著什么——借舞獅的力量,認識自己,找到自己。
其中有一位馮師傅讓我印象深刻。他是個00后,雖然出生在廣西,但孩童時期,父母來佛山南海務工,他便跟著一起來廣東生活。2013年5月,馮師傅讀初一,當時的同桌在武館里學舞獅,他就也跟著去了。那時他覺得學舞獅是件很好的事。因為能跟好朋友一起,盡管訓練時很辛苦,但過程中有說有笑。他們還會在做完俯臥撐起來時比地板上誰的汗多,跑步時比誰跑得快,扎馬步時比誰最穩。訓練完,大家一起湊錢去士多(即小賣部或雜貨鋪)買一大瓶飲料,一人一杯分著喝,快樂像風拂過的鈴鐺,叮鈴鐺啷的。
馮師傅讀完中專后專職從事舞獅工作,主要是跟著獅隊一起商業演出和教小朋友們舞獅。除了工作外,馮師傅和隊員們會在祠堂練習一些舞獅的技術動作和套路的編排。在馮師傅看來,舞獅是一份與眾不同的工作,它是一種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只要他們舞獅的人,一板一眼,扎扎實實地舞下去,舞獅就不會停。不外出演出的時間里,他就去學扎獅頭。舞獅團里壞掉的獅頭,只要不是結構上的大問題,他都能修回去。他也在學做鼓,但做鼓他還是個新手,不敢對外說學過,因為他覺得自己學了跟沒學差不多。獅隊里的師傅和隊友都對他寄予厚望,馮師傅也從大家的鼓勵和肯定中更加明確自己的未來。
對舞獅的了解越多,我也更清楚地認識到廣東人粵文化里舞獅、龍舟這些文化活動都有其更深的社會含義。它們讓年輕人知道自己的社會身份、角色,融入家族,又分清個人。以前的人唯有讀書高,讀書入仕賺大錢,可是,那些讀不了書的孩子怎么樣給他們找一個出路?廣東的佛山文化——葉問、黃飛鴻,過去這些武館給了這些孩子一個出路。師傅會教他們人生的道理,讓他們有拳頭并且知道拳頭應該怎么用。舞獅的師傅告訴我,《雄獅少年》里一個個班子代表的是一個個村子,進了班就是異姓兄弟,其實也是一種宗族文化。大家團結一致為了共同目標,這是一件很有靈魂的事。我把少年發光的故事寫好,也是在做一件很有靈魂的事。
對于初次寫兒童文學小說的我來說,在用詞用句以及語言的表達上,需要費不少功夫。尤其這是一本給孩子們看的關于傳統文化、關于不放棄自己、關于尋找自己的光的書,需要特別的嚴謹,因為要讓更多的阿娟看見這本書、聽到自己內心的咆哮。
我拿到《雄獅少年》成書后,我把文字讀給我的孩子們聽。他們躺在床上,聽得津津有味,雙眼亮晶晶。我問他們:“喜歡這個作者嗎?”兄弟倆齊聲回答:“喜歡!”我又問:“想不想認識這個作者張草原啊?”兄弟倆又一起大聲說:“想!”哥哥還補了一句:“以后這個作者寫的書,媽媽你還買回來給我們哈!”我嘴上答應著,心里樂開了花。
后來在廣州少兒圖書館舉行《雄獅少年》新書發布會時,我讓家人帶兄弟倆參加,那一刻,他們才知道,他們喜歡的《雄獅少年》作者是自己的媽媽。哥哥班上的家長也來了一些,因為這些家長,哥哥學校有不少學生都在看《雄獅少年》,不少家長說孩子們很愛這本書,看得津津有味,舍不得放下書去吃飯。也有家長說,現在的社會,小孩很缺一股精神力,這樣好的故事,應該讓他們多看,讓他們通過阿娟的故事,去感受普通平凡的人如何不放棄內心的夢想,找到自己,克服內心的恐懼。
我很替自己高興,因為我給孩子們帶來了一份禮物——寫出了這個有關堅持夢想,勇敢突破自己的故事。孩子們是一棵棵小樹苗,好的養料和環境很重要,給孩子們寫故事,正面積極的引導很重要。
從梅州來到廣州這一年的時間里,我和孩子們常騎自行車走街串巷。孩子們跟我一樣愛看老房子,愛看大樹。我們常被這里扎實而日常的氣息感動到——春日的陽光從樹頂灑下,落在老房子的墻上,風吹動,光影婆娑。光呈現著萬物的形狀,人們穿梭其中。
我希望接下來能好好寫寫在廣州的生活,我期待自己能同大樹一樣,扎根在這片土地上。也希望更多孩子看到《雄獅少年》,收到關于堅持夢想,勇敢突破自己的成長禮物,祝愿我們都能成為自己的雄獅!
首月重印、年內數次加印,《噔噔噔》如何孵化?
■徐 泓(二十一世紀出版社集團圖畫書編輯部主任)
《噔噔噔》一出版便獲得“2023年博洛尼亞最佳童書獎 虛構類特別提名獎”,這是該國際獎項設立以來首部文圖作者皆來自中國大陸的圖畫書獲此殊榮,在童書出版界引起不小反響。
《噔噔噔》畫作者王祖民是著名圖畫書畫家,他畫風多變,喜歡嘗試新畫法,特別是近些年,其一些圖畫書造型夸張充滿拙趣,一派自然天真之態。而新銳圖畫書作家愚一雖然作品不多,但出手不凡。該書是愚一和王祖民的第三次合作。事情要從2021年說起。
2021年9月的一天,愚一發來一篇文稿,這便是《噔噔噔》。彼時,我們編輯的愚一和王祖民合作的第一部圖畫書《一寸光》剛出版,第二部圖畫書《閃閃》,王老師即將完成畫稿。《噔噔噔》相較于前兩部,文字故事性更強,內容也更詼諧有趣,并且沒有特定的場景、背景,給畫家留有很大的發揮空間。
《噔噔噔》故事并不復雜,但角度新穎。1400余字的故事中,作家深諳兒童心理及特點,巧妙地運用語言和情節的重復,將各種動物的感情、性格、心理在你傳我、我傳他的語言推進和情節鋪陳里一一展現。看似簡單、幽默的文字,卻能引發思考:如何打破人與人之間的社交障礙,減少誤會的產生?或許只是缺少了直接的溝通……王祖民拿到文本后也很感興趣,答應《閃閃》完成后就開始創作。《噔噔噔》成了他們合作的第三部圖畫書。
2021年9月底,王祖民老師完成《閃閃》畫稿。看過畫稿后,我們對封面和內文的幾幅圖有一些看法,于是和王老師進一步溝通。王老師很快對這幾張圖進行了重畫,但收到后我們仍感覺有些地方表現得不那么恰當,于是再次提出一些意見,王老師回復他再想想。幾個回合溝通下來,時間就到了2022年1月。再次詢問畫稿進展時,王老師表示《閃閃》先放一放,他打算開始畫《噔噔噔》,并說拿到文本后就想好怎么畫了,會將傳統民間元素運用其中。我們也覺得先畫另一本不失為一種好的調劑,或許到時會有更多靈感。
很快,2022年4月,我們收到了王老師寄來的《噔噔噔》畫稿。打開畫稿,真是被驚艷到:畫面中大量的紅黃藍純色搭配,穿著大紅裙、包著藍印花布頭巾的母雞,戴著瓜皮帽的綠頭鴨,穿著長袍馬褂、提著木水桶的花貓,還有四合院、對聯、轆轤、石磨……濃濃的傳統民族風迎面撲來。表現手法卻很現代,丙烯顏料畫出的油畫般厚重的質感、清晰的筆觸、畫面中時隱時現的鉛筆草稿線,造型稚拙而生動的、原生態畫風的各種動物,整個畫面既傳統又現代,透出一種審美的高級感。畫中的每種動物,不論是形態、動作還是穿著,都非常符合動物本身或人們賦予它們的一些特點。如戴著紅袖箍守在門房的大狗,穿著運動服在樹上晃的猴子……這些看似隨意實則精心的設計,處處透露著王老師對細節的把控。
雖然畫稿整體呈現效果非常好,畫面張弛有度,節奏感強。但細看有些圖還是有小問題,如倒數第二幅各種動物悉數到場的圖,是故事的一個小高潮。但畫稿中動物們圍著的像是一塊灰灰的大石頭顯得突兀,和前后頁銜接不上。我們希望能將石頭改成母雞和鴨子住的房子,王老師接受意見,改后畫面構圖夸張,形式感很強:動物們圍在房子四周,有的騎墻、有的站在房屋前,都盯著房子,像在傾聽、尋找。對于我們提出的另幾張圖的修改意見,王老師也表示贊同,并進行了修改。王老師謙遜、溫和,每次溝通特別順暢,他會充分尊重編輯和文作者的意見,有時還會給出建議。我們也特別敬佩王老師對青年作家的尊重和提攜。
接下來的編輯工作比較順利,愚一的文字簡潔精練,我們只做了較少的增加和刪改。編排時,我們精心設計了文字的擺放,使文字和畫面更契合、協調。如對文本中象聲詞的處理,我們把“噔噔噔”幾個字從文本里抽出放入畫面,并根據情節發展作不同處理,例如,故事開始鴨子被“噔噔噔”聲吵得坐立不安不能入睡時,三處“噔噔噔”穿插在畫中由小到大排列,逐漸變大的文字像是鴨子心理的映射,也讓讀者感受到聲音的壓迫。象聲詞在畫面和文字之外起到了一種情感的表達作用。
《噔噔噔》畫面層次豐富,色彩純度高,互補色運用較多,視覺沖擊力強。畫稿對于紙張和印刷的要求自然也較高,為此我們選擇了以前用過、了解性能的150g本白的純質紙,這種紙手感好,表面光澤柔和,沒有反光,不吸墨,色彩呈現自然。為最大限度地還原畫稿的色彩及品質,我們對畫稿數次打樣校色,最后成書印刷的色彩基本能達到原畫的色彩效果。對于封面,我們沒有做燙金、UV之類的特殊工藝處理,只是覆了啞膜,這樣既突出圖像,也體現貫穿全書的民間、質樸的意向。
正如王祖民在《〈噔噔噔〉創作手記》最后所說:“一本好的繪本是文字和繪畫的完美結合,再加上優秀的編輯和出版社,這些加在一起成就了一本好繪本!”新奇幽默的故事,傳統而現代的圖畫,編輯團隊的認真努力,使《噔噔噔》得以高品質地呈現。
新媒體時代,“酒香也怕巷子深”。圖書剛下廠印刷時,我們就已經開始多渠道多角度進行營銷宣傳,廣泛聯系達人、圖畫書閱讀機構。因為早有準備,新書出版后,我們立即聯合壹蓓子等幾家圖畫書機構做首發活動,應微信公眾號“繪本棒棒堂”邀請,愚一和王祖民在首發日做了直播,分享了他們的創作思路、背景,王老師還分享了他隱藏在畫中的一些“小秘密”。因為有了前期預熱,首發當日就實現了1800多冊的銷售。之后,我們繼續在出版社官方公眾號及其他平臺發布推文,拍攝賞心悅目的照片和視頻,制作宣傳物料。配合圖畫書機構做直播、請達人推薦、做閱讀打卡活動、讀書分享會、兒童劇等多種形式的宣傳推廣活動,讓小讀者感受原創圖畫書的魅力。通過這些持續的營銷推廣,《噔噔噔》上市不到1個月就實現重印。圖書出版1年來,已數次加印。
《噔噔噔》有著中國民間傳統元素,但造型卻非常現代、幽默有趣;從兒童本位出發,卻能跨越閱讀年齡引起讀者情感共鳴。它獲得的獎項和入選的書單多達幾十種,版權也輸出到韓國、意大利、越南、克羅地亞等多個國家。該書能獲得這些關注和認可,很好地體現了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能打動人心的作品才是真正好的作品。
《中國國家公園》:啟用新人、打造IP,科普讀物和時尚新潮不沖突
■沈 韋(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策劃編輯)
策劃伊始,我們一直在想:要做一本國家公園主題的書,意義到底在哪里?是讓孩子學到自然知識,還是普及中國國家公園建設?都是,但也都不是。我們國家地域遼闊,2035年也將建設成為世界上國家公園面積最大的國家。萬物在國家公園里展現出無窮生命力,而生命力,可能是當下孩子更需要的一種能力。
書籍是一扇窗,也是一雙眼,我們希望推開這扇窗,不只是枯燥的文字,也希望孩子借著這雙眼睛,看到生命的力量。實現這些,離不開線上線下的努力。我們聯系到唐家河地區白熊坪保護站,一起完成該書創作,并在書中設置連接唐家河野外攝像頭的二維碼。我們也積極參與公益活動,當書出現在書中場景里,《中國國家公園》能真的成為推開就能看到國家公園的窗。
大膽啟用新人,走出童書的刻板印象。
這本“慢活”書,前后耗時近兩年半,最難的是選題策劃初期,市場上同類主題的書并不少見,要做出差異、脫穎而出,并非易事。況且,國家公園內容龐雜,科普童書常陷入說教困境,什么樣的插畫能讓知識更有趣,也讓國家公園能與眾不同,找到自己的風格,成為困擾我們半年之久的難題。
大膽啟用新繪者,打破了這個困境。我們前后找了多位插畫師,都有非常精湛的畫技,有的甚至有豐富的動物插畫經驗,但最后我們選擇張敏璇擔任該書的插畫師,此時她才剛上大三,此前沒參與過圖書出版,是“不折不扣”的出版新人。
事實上,最初,我們心里也打鼓,盡管我們非常喜歡她“魔性”的插畫風格,但真的適合國家公園主題嗎?會不會太跳脫?畢竟同類圖書風格都相對傳統,讀者能接受新潮的國家公園嗎?
隨著合作推進,張敏璇越來越找到感覺,從書的第一頁到最后一頁,可以明顯看到她的顯著成長,我們也一次次地被幽默風趣的插畫感染。書必須得打動它的第一個讀者——編輯自己。
《中國國家公園》出版后,很多人說它已不再是一本童書。精致的插畫風格,讓大人第一眼也被吸引,讀者人群更廣泛。走出童書的刻板印象,也是該書在出版過程中的重要節點之一。
該書自帶和其他童書不一樣的氣質。它的插畫風格小眾,很少能在國內的原創童書中見到。很多自然愛好者帶著看動植物圖鑒的心態翻開這本書,但會發現,書里的動物并沒有那么寫實,甚至有些“魔性”。這時,或許會以為,這是一本輕松幽默的漫畫書,仔細閱讀會發現“魔性”的動物內里,是非常苛刻的嚴謹。例如不同鴿子身上的標志性花紋,乃至瞳孔顏色,創作時都作了嚴格考證,我們努力把握物種識別性特征的同時,又讓畫風能保持格調。這種不斷地違背預期又重塑印象的過程,讓讀者能眼前一亮并知道,輕松的書也可以嚴謹,科普讀物和時尚新潮不沖突。
塑造主題IP,在營銷細節中詮釋圖書風格。
聚焦這本書的特殊氣質,是營銷的重點,我們的營銷物料沒有局限在書本身,機械地去介紹內容,而是塑造了“中國國家公園”主題IP,嘗試像做“同人周邊”一樣去做物料,盡可能讓物料成為IP的一部分,成為書的延伸,讓看到物料的人能夠喜歡上書里的動物,書里的畫風和故事,從而買單。
營銷期間,我們制作了大量主題海報。這些海報形式各異,甚至可能第一眼都不認為這是海報——包括頒獎儀式、朋友圈、木偶劇等不同主題。這些物料展現了書里沒有的主角故事,既是對圖書賣點的展示,也是對主角形象塑造的補充,更清晰詮釋了圖書的風格。
大批量物料的鋪開,加上線上表情包的火熱上線,讓“中國國家公園”IP迅速被接受,表情包上架第一天就迎來了上千次的下載。
每份用心,終會遇到熱愛讀書的人。
自然類主題童書的賽道一直很卷,動物、植物、公園、山野,每年都有大量不同主題的童書出版。這個主題其實也是非常難做,既可以做得很小,也可以很大。創作過程中,不論作者還是編輯,都在替讀者拿主意,認為這條知識點更值得一讀,或者生怕讀者沒有留意到那條知識點,最后導致所見即所得,文字以外再無內容。這么做,往往讓讀者失去了對一本書的探索欲望。好的自然類童書,應該像背著捕蟲網帶著小鏟子上山春游一樣,會閱讀到小道上的路牌,也可以用網兜抓一只獨角仙,或者用小鏟子翻開松軟的新泥尋找蚯蚓。不論大的落腳點,還是小的出發點,對于優質童書來說,講好故事,保持好奇心永遠是最重要的一步,剩下的就讓讀者去探索。
我想,科普童書必須要遵循“冰山定律”,也就是說,明面上呈現的知識點不過1/8,而讀者往往一掠而過的內容,可能暗藏剩下7/8的知識。并且這7/8的內容,往往決定了這本書是否可以稱得上是好書,又是否耐讀和嚴謹。
就《中國國家公園》來說,書中暗藏的內容,遠遠比文字已展現出來的豐富。我們設置了11只鴿子作為串聯知識點的主角,盡管用動物作故事主角的操作屢見不鮮,讀者甚至不會多想為什么主角是“它”。但策劃時,我們在鴿子種類的設置上,實際上下了大功夫,盡可能地擺脫所謂的明星物種,并且讓鴿子出現在所屬的國家公園中,試想下,當讀者來到國家公園,或許會在某片樹林里偶遇書里的主角,然后會心一笑,這種突然捅破窗戶紙帶來的快樂,一定比直白講述國家公園里棲息著這種鴿子印象深刻,而知與行也在此刻達到統一。以前的童書,總是盡可能地把知識塞到書里,但我們現在要做的,是在字里行間,不經意地埋下一顆種子,留下一抹印象,這不僅僅是詳略的處理,而是當某天讀者來到這個知識面前時,種子會發芽,印象也會變得深刻。
當然,并不是所有種子都會發芽,更多內容可能不過是閱讀時的一掃過,但對策劃者來說,并不能因為點小而放棄對它的捕捉。例如我們在該書的環襯設計上,將書中出現的動物一一展示,大多數人可能覺得這只是一張普通的插畫,實際上圖中動物擺放的位置,借鑒了數十篇系統發育學論文,每個動物所處的節點,也符合生物演化的位置。而書中不同情節出現了不同顏色的大熊貓,黑白,棕色的,文字并未過多解釋,但如果結合大熊貓毛色的知識點閱讀,就知道,兩只來自不同地區的大熊貓,因為長期的演化導致毛色差異。該書并沒有像大多數圖書那樣,把所有大熊貓都畫成黑白,而是嚴謹地還原了這個知識點。
很多人在得知書中有這么多彩蛋時,會問,這么多知識點沒寫出來,大家沒有發現的話,不會遺憾嗎?可能環襯確實可以不承載這么多知識,可能大熊貓的顏色都是黑白的也沒有問題,但就像《高山流山》終會遇知音,每份用心,也終會遇到熱愛讀書的人。
《刻在石頭上的中華五千年》:從競爭激烈的傳統文化童書紅海中突圍
■劉桐卓(天地出版社編輯)
內容與孩子貼心,編輯與策劃用心。
面對海量傳統文化內容,如何守正創新、獨樹一幟?《刻在石頭上的中華五千年》選擇了獨特的文物例證——石刻為線索,用百余件鐫刻記憶的國寶石刻文物串起從石器時代到宋元明清的中國歷史畫卷;并將漢字演變過程和書法藝術風姿一一道來。此前,市面上沒有這樣面向孩子、從石刻文物發出,講述中國文化的歷史科普繪本。我們決定深入策劃該選題。
針對石刻這個獨特領域,如何選擇權威而準確的內容?西安碑林博物館與故宮博物院等同為首批獲評的國家一級博物館,是中國最早、跨越朝代最全、收藏名碑最多的藝術寶庫,藏品數量達1.1多件,包含從漢到清的各代碑石、墓志。西安碑林博物館也是歷代著名書法藝術珍品的薈萃之地。該博物館的藏品非常聚焦。首先,石刻是碑林藏品的主旋律,其所藏文物在時間跨度、品類、價值等方面皆可稱當世之冠,這意味著選題有了優質的內容基礎;其次,西安碑林博物館匯聚大批在石刻文物領域有深入研究的專家,可以將現有的可見的石刻中蘊含的歷史信息介紹給讀者;第三,被譽為“寶刻淵藪”的西安碑林博物館擁有較高社會聲譽,能夠助力出版物營銷。
回到書稿上,將博物館內容趣味地呈現給少兒讀者有先天難度。對小讀者來說,西安碑林博物館中的每塊豐碑巨石都是冷冰冰的,憑借他們自己很難分辨,更無法從中迅速獲取知識和信息。怎樣讓文物變得生動有趣,消解小讀者對晦澀難懂、距離遙遠的歷史的排斥心理?編輯根據碑林提供的許多關于石刻文物的有趣小知識,設計了許多吸引小讀者注意力和好奇心的小問題,例如,碑下為什么有只像烏龜一樣的神獸?這些問題從有趣的切口,引領小讀者進入具體情境。
怎樣的內容才能讓小讀者對歷史有初步且系統的認識?經過和創作團隊幾番探討,我們決定將原計劃的冊數進行拆分,按照“朝代脈絡”分冊。將碑林文物與綿延不絕的中華5000年歷史相聯系,把石刻文物作為展示舞臺,將其承載的文化內涵與歷史有機結合,讓知識生動起來。
經過細致策劃打磨,最終這套書前5冊按從遠古到明清的時間順序講述,近百件國寶石刻文物例證共同展示浩瀚宏大的中華5000年;最后單獨設置一冊《有故事的國寶石刻》,將前5冊沒提到、但同樣具有較高歷史文化價值的石刻文物重點展示。
前5冊在編排上也進行了精心設計,首先提煉每個時期的特點,并概括介紹該時期的社會發展情況及其代表性石刻文化的風格。其次用通識讀物的形式講述該時期的歷史文化內容,生動且富有趣味性。中間穿插“文化卡片”“有問必答”等趣味小板塊,適當延伸內容。最后以“國寶有話說”欄目收尾,展示真實的石刻文物、相關信息及其時代對應書法藝術的變化,佐證該時期的社會背景、文化思潮和石刻流變等。
圖書基本形態確定后,我們開始攻克下一個策劃難點:小讀者的歷史框架搭建起來后,這套書該提供怎樣的內容,才有助于未來的歷史學習?換言之,怎樣的形式才能讓小讀者記住一個個漫長的朝代?我們認為突破的重點是“主題”。每冊根據朝代線索提煉出不同主題,便于小讀者了解和記憶。幾經修改,這套書最終以用各種主題串講的形式呈現。例如講到大唐時,我們就提煉了政治、軍事、文化、教育、藝術、市井生活等多個小主題。
能否借助高科技手段,讓圖書更加生動?基于此,我們在制作過程中加入AR黑科技,邀請蘇州和云觀博制作AR文物課,只要掃一掃文物旁邊的小眼睛,就能在閱讀紙質書的同時觀看文物的拓展知識,讓孩子了解更立體的中國歷史。
以巧思拆解歷史,用事實呈現史實。
歷史是一個宏大概念,當我們試圖去呈現歷史時,會發現其中涉及太多知識點,信息量巨大。創作過程中,編輯團隊與創作方通過一些巧思來豐富細節可讀性,比如通過楊貴妃的樂舞場景展現唐代的多種樂器,既展現唐玄宗和楊貴妃的人物歷史故事,又展現唐代樂器的繁盛,更能體現出盛唐開放包容、兼收并蓄的時代特征。
書中的人物、文字、食物、農具、器具、作物、武器、建筑、服飾、樂器……每個知識點都在審稿過程中被反復仔細打磨。雖然可能只是插圖中厘米大小的畫面,但我們力爭達到細節耐看的標準。我們還邀請了碑林以及相關領域的專家嚴格把關,不放過書稿中的每處小細節。
明確思路借力營銷,打造文化佳作。
以石刻為載體,漢字、書法、歷史是《刻在石頭上的中華五千年》的三駕馬車。基于這個清晰的思路,我們對該書進行了線下、線上的重點營銷。
線下,新書發布會在2023年3月北京圖書訂貨會上舉辦。我們邀請該套書主編——原西安碑林博物館副館長、研究員張云,講解石刻文物的意義以及以石刻文物進行社會教育的優越性。同時,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龍友從書法的角度深入剖析這套書對于小讀者接受書法教育的意義,更有公眾號“耳朵里的博物館”創始人朋朋哥哥為大家親切講述博物館教育的重要作用。
有了新書發布會這“開門一炮”,這套書的出版訊息獲得了大面積迅速傳播,于是我們借助“文軒”渠道的優勢,開始在全國各地“遍地開花”展開多場豐富多彩的地面營銷活動——通過“文軒姐姐講故事”這個圖書講座活動窗口,以“漢字的演變和書法的發展”為主題,制作了長達40頁的講座課件,培訓100多位“文軒姐姐”來給全國各地的小讀者們講解書中的漢字知識。
線上,除常規電商營銷外,我們重點聯系“具有西安背景”的新媒體達人,如抖音歷史類達人南垞,邀請她在西安碑林博物館的碑刻文物旁拍攝推薦視頻。視頻一發布,網友紛紛點贊,帶動銷售。此后,營銷推廣部門一鼓作氣聯系同類型的諸多新媒體達人進行推薦,如西安肖靜、陳大俠等達人,形成了很好的集聚效應。而后,該書還撬動多位薦書頭部主播推薦,如王芳、東方甄選等,帶動銷售流量。
該書的策劃出版也是我們對外傳播中華文化的一次有益嘗試,是我們向世界講述中國傳統文化、展示中國傳統文化魅力的實踐。值得一提的是,倫敦書展期間,該套書上線我國駐英使館網站,作為兒童類中國傳統文化讀物對外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