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海燕:怒放的漢繡之花
20世紀60年代末的一天,漢口頭道街,一個名叫黃春萍的幼童瞥見奶奶在繡花。只見窗下頭發花白的奶奶戴著眼鏡,手持繡繃,將細線拉進、抽出。漸漸地,歡快跳躍的長尾鳥、五彩繽紛的蝴蝶就活脫脫出來了,小春萍屏住呼吸,生怕驚飛那些鳥兒、蝶兒,她的兩只小手還不停撫弄著自己身上的棉布衣襟,那是奶奶和媽媽親手縫制的,邊邊角角還繡上了令她喜愛不已的小花小草。這針線勾勒的美妙世界,實在太好看、太神奇了!從此,黃春萍愛上刺繡,并與之結下了不解之緣。
長大一點后,黃春萍才知道,中國有四大名繡——蘇繡、蜀繡、湘繡、粵繡,它們又各有分支,如蘇繡就有蘇州刺繡、南通仿真繡、無錫精微繡、揚州刺繡等流派。那么,奶奶和媽媽的繡活兒,又屬何門何派呢?原來它叫漢繡,自成一派。漢繡源于中國古代春秋戰國時的楚繡,有2500多年歷史,是中國諸多繡種中唯一保持楚文化基因而又融匯南北繡法之長的刺繡品類。
作為一個地方繡種,漢繡以湖北荊州、洪湖、武漢為中心區域,其特點是采用“平金夾繡”,層層施色;畫面層次分明、繁而不亂,色彩對比強烈,所繡圖案可枝上生花、花上生葉、葉上出枝,光彩奪目,美不勝收。
黃春萍就在這濃厚的漢繡氛圍里出生、長大。憑著對刺繡的熱愛,這個大眼盈波、極有主見的武漢姑娘,10歲時就拜韓輝和項珍珍兩位漢繡大師為師。學藝的日子里,她每天苦練12小時以上,手指常被刺破。當窗外小伙伴們玩得不亦樂乎時,她在繡架前一坐,從日出繡到日落,從不叫苦。
真正的漢繡大師除了有一手好針線活兒,還必須會畫畫,懂設計——這可是刺繡的靈魂啊!為此,少年黃春萍勤奮讀書,考取了武漢一所工藝美術學校,畢業后她順利進入當地一家繡花廠工作。1986年,21歲的黃春萍又考取了廣州美術學院,攻讀服裝設計專業。1990年,她學成歸來,仍回原單位從事漢繡設計工作。由于種種原因,2001年,她工作十多年的繡品公司(其間繡花廠被改制成繡品公司)倒閉了。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服裝市場空前繁榮,漢派服裝也逐漸興起?!拔夷菚r就在漢正街上,很多服裝店的老板要往衣服上刺繡,我就接了很多設計的活兒。圖案一定下,我就組織工人們去刺繡,我自己也繡。訂單量有大有小,至于報酬,是根據衣服上的刺繡圖案來定:圖案復雜的我們多賺點,簡單的少賺點。那時,為了趕活兒,我常常一繡就是整個通宵。就這樣,這條路一直走到現在……”說起這些,黃春萍的眼里閃著光,那是如絲線般柔韌、能容天地萬物的光。一邊接零活賺錢,一邊照顧家庭,就這樣,黃春萍繼續用繡繃和繡架來實現自己的繡娘夢。幾年下來,她積攢了數百幅漢繡作品。
2008年春夏之交,黃春萍開始個人創業。她開了間漢繡工作室,即日后蜚聲業內外的“錦繡坊”。
工作室開張不久,某個中午,黃春萍忽然感覺不對勁,怎么繡架像在動,地面也有點晃???晚上回到家,打開電視,她驚呆了:四川省汶川縣發生大地震,7.8級(后震級修訂為里氏8.0級)大地震!電視里的新聞滾動播放,震后場景慘不忍睹:樓房、道路、橋梁和通電、通水、通信設施等全垮了。黃春萍流著眼淚看新聞,驀地,她的目光被電視上一幀畫面深深吸引:北川中學倒塌后,一片廢墟上,一面鮮紅的國旗正靜靜飄揚在校園的上空……這面旗幟沒倒啊!無數的解放軍、武警部隊官兵晝夜兼程趕赴災區;一批批消防官兵、特警、公安民警等千里馳援;還有全國各地的志愿者、各種支援疾奔汶川……大災大難之時,我們的五星紅旗沒倒,民族精神還在!黃春萍的眼睛一亮,學美術出身、對畫面敏感的她,一下子來了創作靈感。她渾身熱血沸騰,決定以此為原型,用刺繡來展現中國人民面對一切困難的頑強不屈。
此時的黃春萍已練就過人的本領。針線不離手,美術兼服裝設計專業出身的她,歷經30多年實踐,已將傳統漢繡與現代書法、繪畫、篆刻、陶瓷等藝術技法相融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個人藝術風格——似繡非畫,似畫非繡。她想將自己的絕活兒,一股腦兒地展現在這幅震后的國旗作品上。自2008年5月20日起,黃春萍心無旁騖,全身心投入該作品的創作。她融合漢繡、蘇繡、湘繡等多種刺繡手法,通過線條粗細對比,來營造自然、虛實相間的立體感;利用針法排列角度和方向的變化,來呈現刺繡特有的絲光效果。最終,她耗時整整一年,用568萬針、800余種色線,完成了近1平方米的心血之作:《屹立的國旗》。此作遠觀真實生動,近看出神入化。見者無不凝神。更令人稱奇的是,作品傳達的主題“堅強的國度,不倒的民族魂”呼之欲出,無聲勝有聲!2009年,《屹立的國旗》毫無懸念地奪得中國民間文藝最高獎“山花獎”,這也是湖北省迄今為止唯一獲此殊榮者。黃春萍將該作捐獻給汶川縣,《屹立的國旗》被汶川博物館永久珍藏。她本人則被授予“汶川縣榮譽市民”稱號。
2008年起,黃春萍開始帶教殘疾人弟子。2010年開始,在殘聯、婦聯及其他相關部門的支持下,她每年開辦培訓班,通過“漢繡工廠”“楚鳳起航”“黃鶴工坊”等項目,免費教授廣大婦女特別是殘疾人婦女學習漢繡技藝。經過十余年的運營,她們已逐步實現“設計—生產—銷售—客戶—市場數據反饋—設計”的閉環運營模式,十余家門店和生產基地遍布江城,年產值超千萬元,市場地位穩固。
2019年秋,武漢迎來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這是繼2008年北京奧運會后中國舉辦的規模最大的國際體育賽事,來自100多個國家的近萬名運動員參賽。為了尋找設計靈感,將世界軍運文化和長江文化、湖北荊楚文化、武漢城市文化相融合,黃春萍專程前往三峽等地參觀、寫生。最終,她和團隊歷時兩年多,創作出50余幅軍運會主題作品?!按舜诬娺\會不僅是國際性的體育盛會,更是世界性的文化交流盛會,我希望將東道主武漢特有的文化內涵傳遞給各國友人,為傳承和發揚中華非遺文化作一點貢獻。”黃春萍做到了,這批漢繡精品果真令各國運動員和嘉賓們驚嘆不已!
自2019年以來,黃春萍還陸續在湖北十堰房縣、咸寧赤壁等地設立“中國非遺文化黃春萍漢繡藝術精準扶貧基地”“漢繡產業發展鄉村振興基地”,并同當地建檔立卡戶婦女結對子,為數千人提供漢繡技能培訓,同時還引領無數貧困婦女、留守媽媽按市場訂單進行創作、生產,幫助她們實現就業增收。
2020年春,一場前所未見、突如其來的疫情來襲,武漢“女將”黃春萍再次組織團隊,以我心繡眾志成城之心,創作出漢繡筷套、抗疫香囊、抗疫口罩等系列產品,即便力微如斯,亦助家園戰勝疫情。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漢繡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中國民間文藝最高獎“山花獎”得主,汶川縣榮譽市民…… 一項項榮譽的背后是汗水、是堅持、是信仰、是責任,黃春萍用指尖傳承漢繡技藝,穿針引線繪制幸福畫卷,為搶救和保護、傳承與發揚“楚文化大使”漢繡藝術,默默奉獻努力著。
【作者簡介:郭海燕,70后,出生于湖北浠水縣。作家,中國作協會員,湖北省作協全委會委員。主要寫小說及非虛構。作品被譯成英、法、俄、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阿拉伯、日、韓、泰語等10個語種傳播海外。小說轉載于《小說月報》《中篇小說選刊》《中華文學選刊》《新實力華語作家作品十年選》等。曾獲評2020年度武漢文藝“突出人才”稱號;獲湖北省第九屆“屈原文藝獎”優秀作品獎;連獲湖北省第五屆、六屆楚天文藝獎文學一等獎等;連獲首屆、第二屆“四小名旦”青年文學獎;獲第三屆《長江文藝》“完美(中國)文學獎”。出版小說集《理想國》、《單雙》、《掌心里的風》,出版紀實作品集《此情可待——我的非虛構現場》。系魯迅文學院第七屆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學員,湖北省作協第六、七、八、九屆合同制作家,武漢作協第九及第十一、十二屆簽約作家。現供職《芳草》雜志社?!?/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