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在文學光芒的閃耀下,千里同行 ——評《清溪村——新時代山鄉巨變》第六集《跨越千里共奔赴》
    來源:中國作家網 | 盧靜  2024年04月17日15:29

    當鏡頭從黑龍江一隅的銀裝素裹,白雪漫天,突然切換到南國青翠欲滴的清溪村,一下子吸引了我,心底發出這2800公里長廊的回聲,在默默而長久涌動的文學暖流里,不覺回望著逝去的年代。生于1908年的著名作家周立波,四十年代在黑龍江省尚志市元寶鎮元寶村,寫下長篇小說《暴風驟雨》,五十年代回到故鄉湖南省益陽市的清溪村,又留下了長篇小說《山鄉巨變》。兩個村子,文學紐帶下結成友好村,積淀了歲月里深厚的情誼。

    在新時代活活潑潑的山鄉巨變里,作為影視藝術的一種獨特形式,紀錄片成為我們不可或缺的一個瞭望窗口。《清溪村——新時代山鄉巨變》更是一部獨辟蹊徑、制作精良的紀錄片。

    屏幕上,在清澈睿智的目光、抬頭挺胸的自信、腳踏實地的篤定中,四通八達的路,不停向前延伸……

    在梳理與探求文化與鄉村發展的緊密關系時,我們觀照到文學為鄉村賦能,以永不枯竭的活力與潛于無形的陣勢之圖,以純金打造般的精神砝碼,因地制宜,隨物賦神,以通向希望的多種可能形式,為鄉村振興與發展提供了新的渡口。看到溪水潺潺處,山鄉發生的巨大變化及其與文學的雙向促進,默默感動于文學堅不可摧的凝聚人心的力量。

    山鄉里的大事小情,則又通過文學的魅力呈現。本集還通過強調一個特寫鏡頭——元寶村老支書張寶金與清溪村老支書賀志昂緊緊擁抱,巧妙地將文學賦予的緊密的聯結力量,具象化表達出來。在濃厚的泥土氣息里,兩個老支書的臂膀,內心深處迸發的笑容,兩個堅實有力的身形,傳遞的是文學溫度,似乎指尖上,正依稀傳來大地的心跳,詮釋著長久閃耀的文學光芒對人們精神世界的充實與提升。

    “身份證帶上”,家門口的一句叮嚀,尋常得不能再尋常了。而村莊中的家門,本身便是一個細小的溫情符號,選擇拍攝這一場景獨具匠心。紀錄片通過平實自然的鏡頭,貼近與觀眾的距離,使觀眾在鮮活生動、聲情并茂的敘事里,受到藝術感染。平凡寓含哲理,平實飽藏深情,兩個村,“都經歷過暴風驟雨,都迎來了山鄉巨變”,在從容的語調里,元寶村年輕的新支書邱樹麗,言簡意賅,一句話道出了歷史背影的滄桑,也道出了新時代大江南北的山鄉巨變。再如邱樹麗與暴風驟雨紀念館于館長千里南下,前往清溪村參訪,在車上聊天時,于館長談到特別期待參觀周立波故居,今天終于去了,不由打趣道,咱倆不回來了。這貌似脫口而出的一句話,不僅以兩村友誼為奠基,而且蘊含多年以來,館長為暴風驟雨紀念館付出的勞碌,為文學事業傾注的感情與心血。到達清溪村后,兩個老支書通過手機隔空對話時,清溪村年輕的干部,躍前一步,向屏幕熱情招呼,生動地闡述了鄉村建設接力棒的傳遞之路,青春力量的注入,為鄉村振興與發展注入新的活力。紀錄片于一草一石中發力,筆觸細膩,以微見著,在一重重歷史帷幕下,文學賦予鄉村靜水流深的力量,也見證了新時代山鄉的巨變。

    紀錄片背后所展現的“清溪模式”,引發人們對鄉村振興的全新思考。在友誼中互補,在交流中共同奔赴鄉村振興。作為《暴風驟雨》中元茂屯的原型,元寶村主打紅色旅游,清溪村之行后,也開始了可貴的嘗試。在中華大地的四面八方,鄉村振興雖模式不同,但探索的精神相同。千里同行,走在向未來延伸的、不斷超越山海的山鄉巨變之路上。

    作者簡介

    盧靜,中國作協會員,山西作協全委會委員,作品曾發于《詩刊》《青年文學》《山西文學》《星星詩刊》等報刊,散文集《誰謂河廣》入選“晉軍新方陣文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