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福山(節選)
……
二
從高架路朝西看,天際還亮著一抹微紅。洪福寶想到海邊落日,不免心中惆悵更甚。車流緩慢得讓人覺得幾乎沒有可能走下高架路。困境就是這樣漫長、難熬,經過之后,也就漸漸遺忘。
洪福寶摸摸西裝左領上的那個紫荊花徽章,有些人和事不會遺忘。他賣饅頭的時候,林埭甫也回了香港。他心里存著很多問題想問林埭甫,然而沒有地址,對方電話也已銷號。于是,他把這些問題陸續寫下來,時間跨越了春夏秋冬。
冬天村里的夜來得格外早,他在軟抄本上寫寫畫畫。從賣饅頭策略寫到公司管理,從公司團隊失敗到如何重新崛起,從經理辭職、團隊辭職聯想到如何打造精英團隊。洪翠霞有時也過來,她的想法很簡單,在南方站穩腳跟,靠的就是老鄉。可這一年,田強的親戚沒有搞定什么。
她翻著哥哥寫的東西說:“你就是想得太多。”
“想得復雜,遇事腦子里自然會有預案跳出來。”
她笑了。“你給我帶個嫂子回來才是最好。”
洪福寶看著妹妹,與自己一樣,她也長著一張四方臉,這可能是北方人的共同特點。林安妮臉是扁的。顴骨微微凸起,被一層淡淡雀斑覆蓋著,眼睛細長,插入兩鬢。他印象中,國外華裔女明星都長這樣。可能與外國人想法相似,他也看慣了四方臉、大眼睛的女人,總是覺得林安妮與熟識的女人不一樣。事實上,林安妮最突出的特點是,看待人和事的觀點與眾不同。當所有人都在為林埭甫經營決策叫好的時候,林安妮就給表哥潑冷水。
“小型家用電器轉型升級最快,不適合現在這樣盯著社會流行的DVD機上多條流水線。”
林埭甫上有香港董事長首肯,下有管理團隊群情激奮,市場也不斷傳來好消息,內地各大商場紛紛要求增加DVD機的供貨量。洪福寶雖然還是一個“流程協管員”,但是他自己卻很當回事。如果不是林埭甫的破格提拔,他可能還在流水線上蹲著。按理說,他應該無條件地服從林埭甫的決策,可流程上的一個細節擾動他心思。國外各大著名品牌對DVD機的技術研發突然集體停止,導致公司技術部門革新受阻。他贊同林安妮的觀點,卻不敢像林安妮那樣當眾說出觀點。他給林埭甫寫了一份流程優化報告,報告的核心內容是當產品技術達到國際一流水平時,是積極開拓市場,還是產品轉型換代?他的筆墨有些粗糙,表達也存在缺陷,運用的數據有幾組不是那么過硬。這也成了林埭甫手拿報告當眾奚落他的把柄。
只有林安妮站出來替他說話:“洪福寶學歷不高,文字表達能力是要提高,不過他提出的問題,卻是公司發展方向之問。現代企業管理之道,不在于用蠻力干事,方向不對,損害更大。”林安妮喜歡穿白襯衫。公司里很多女人都穿白襯衫,林安妮跟她們不一樣,靠腰的地方,襯衫緊緊貼住,把胸和腰一凸一凹顯出來。那天,海風從夕陽下鉆進會議室,林安妮的白襯衫領子被掀起,連同短發一起在洪福寶心里響起輕微震動聲。
看著洪翠霞的臉,洪福寶只能在心里嘆息,與林埭甫、林安妮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再遇見。那次經營失誤,直接導致林埭甫的辭職。
大家都在看著洪福寶,這個總經理跟前的紅人。要好同事勸洪福寶,不要意氣用事。洪福寶決定的事情不容易改變。他也從公司辭職,這個消息林埭甫、林安妮未必知道。林氏兄妹向管理團隊告別時,關照大家好好做事。對洪福寶,林埭甫的臨別贈言是:一拳來,一腳去;慢慢來,不要急。洪福寶沒有說什么,只是點點頭,把林埭甫送的紫荊花徽章別在胸前。林安妮只是挨個兒與他們握手,對洪福寶也是微微點頭微笑,沒有說一句話。洪福寶在那一瞬間從心頭泛起一股酸澀。如果自己不主動與林氏兄妹聯系,恐怕此生沒有機會再見了。
洪翠霞望著窗外紛紛揚揚的雪花,眼里充滿對未來的期望。洪福寶不忍心打碎妹妹的夢,回想一人海邊跋涉的經歷。沿著單調灰色的沙灘,他一路從天黑走進黎明。時不時地,他把最美好的東西拿出來回味,可到頭來,總是被海腥味吹得失去興致。他沒有一天不在出汗,思考問題和靈光一現的時候,大多在沖涼過程中。即便這樣,他還是不喜歡南方,南方人語焉不詳的話,獨特的語調,逢事必講利的做派。洪翠霞說他熟讀《三國》《水滸》,其實他更敬佩梁山好漢。
頂著凌厲北風,他站在黃河岸邊,空氣干燥寒冷。他大口呼吸,心里想著自己的規劃路線。
《從賣饅頭看供應鏈管理》這篇文章在一家企業管理期刊刊登后,已經在南方電子廠打工的洪翠霞給父親寫信,信里提到一句,田強的親戚在問他們洪福寶的近況,說有人想聯系他。洪福寶問是誰,洪翠霞說去問問,似乎并不上心,沒了回音。洪福寶給南方熟悉的老同事打電話,他們都沒聽說過誰想找洪福寶。他有點失落。一來文章雖然經過編輯很大幅度的修改才發出來,但是他還是關注社會反響;二來,一年半過去,林埭甫、林安妮一點信息都沒有。自己只是一個普通管理人員,在林氏兄妹眼里并沒有特別之處,是自己看高了自己。
賣饅頭之余,他練習林埭甫教的南拳。按照林埭甫的思路和贈言,他揣摩著出拳、收拳與管理松緊快慢的關系。如果不是一封讀者來信,洪福寶賣饅頭的日子可能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這是一封雜志編輯部轉來的信,署名是孫新平。他自稱是江南大城市某高校MBA教師,文中他把《從賣饅頭看供應鏈管理》一文批駁得一無是處。編輯有封簡短的附信,意思是讀者意見千奇百怪,不要介意。他們只是轉發而已。洪福寶卻不這么想,他把孫新平的信讀完,決定誠摯地寫封回信感謝他。孫新平點中洪福寶最大的弱點,是沒有系統學習,基礎教育水平低。先是回信通過編輯部轉交,后來兩人直接通上了信,再就是洪福寶經常跑到村部接江南大城市來的長途電話。孫新平坦言教學中實踐案例太少,而洪福寶在南方工作時積累的經驗、遭受的失敗、回鄉賣饅頭等經歷,足以登上MBA教學課堂。洪福寶眼前一亮,機會總是在不經意時出現,他得抓牢機會。每學期,MBA課程設有幾堂社會實踐課,學生們紛紛走出校園,或者請校外人士課堂講授管理經驗。孫新平邀請洪福寶來年春季來學校。洪福寶開始認真備課。大半年時間,他在賣饅頭之余,準備了五萬字的課件,孫新平都驚呆了。
“你這哪里是課件啊,明明是自己的一部成長奮斗史啊!”
開課前兩周一個工作日下午,洪福寶來到孫新平所在學校,坐在校門口咖啡店里,洪福寶解釋想用這個機會把自己的薄弱環節梳理一下,以前沒時間,忙著東奔西跑。
“你認為自己最薄弱的一環是什么?”孫新平與洪福寶年紀差不多。他出生在大城市,念的是全國重點中學,考取了著名高校,碩士畢業后留校做了教師。他也有很多煩惱,在洪福寶看來,他倆就是兩個平行世界里的人。這次,一篇看似隨性為之的文章、一堂社會實踐課,使兩人相交、碰撞,并成為生意伙伴。孫新平相信愛因斯坦的話:時間是不存在的,一切都是空間的位移。
空間的改變,也使洪福寶迎來新機遇。他的課沒提什么理論,全是自己這些年來的工作經驗。課剛開始,他自我介紹是“農民工經理”。沒有學歷,初中畢業就跟老鄉南下打工。管理知識是從流水線工人到統計員,到ERP管理專職,再到鄉村賣饅頭,逐步積累起來的。最重要的是什么?那就是不斷地學習。說開后,他舉了幾個例子。有一次,他讀完《基業長青》后與老鄉們討論關于“用內部晉升保存核心”的問題,令他感到驚訝的是,老鄉們對晉升大多不感興趣,卻對加薪熱情高漲。他試圖說服他們團隊努力會事半功倍。事實上升職與加薪的關系人人皆知,但他們不想動更多腦筋,不想承擔更多責任,不想學更多知識。所以,洪福寶在課堂上當空畫了一個大大的“人”字。一切都在“人”自己。他檢討自己回村賣饅頭一事,也是人為沖動。付出的是年輕的代價,也正因為如此,他才覺得自己與那些同鄉差別不大,都是被情緒左右的不成熟的年輕人。
學生們顯然對洪福寶的賣饅頭生涯特別感興趣。課程最后環節是提問。有學生站起來問:“如果還要繼續賣饅頭,這是你唯一的掙錢途徑,你會怎樣改進這樣的生活?”
洪福寶低下頭,認真地回答學生提問。可他覺得自己答非所問,當他重新抬起頭,他看到全體學生,還有孫新平都站了起來。他們的掌聲吸引了其他班的學生。
夜色中,一輛豪華轎車無征兆地別過車頭,洪福寶踩下剎車,豪車蠻橫插入,車窗里是個面孔白凈的精瘦中年人。洪福寶確定那人也看見了自己臉上的微笑。對方有什么急事急到能對臉上掛著微笑的人視而不見呢?自從那天在孫新平課堂上回答完那個學生的問題后,洪福寶就感覺有兩條路擺在自己面前,一條是拯救,另一條是積累。雖然走了那么長的路,這兩件事還是辦得差強人意。不過臉上一定要有笑容,笑的同時想到哭,那天在學生們的掌聲里,他流了淚。
“我想用賣饅頭的錢辦學校,辦精英學校,從根子上解決我們的‘胎里毛病’。”他聲音不大卻清晰,這是他的頑固,“從理論上講,只要堅持賣饅頭,就一定能辦成學!”
那時,兩人真可謂志同道合。
三
洪福寶再也不能不接電話了。手機屏幕一直在跳出來電提示、信息提示,雖然靜音,可還是擾動洪福寶內心,今晚畢竟是自己安排的飯局,傍晚時主人突然失聯顯得非常怪異。
“哥!安妮姐不來吃飯了。”
“還有呢?”
“那個孫新平也請假了。”
“知道了。”
“你什么時候到?已經有幾位客人到了,他們一進門就問你。”
“高架路上堵,你替我招呼一下。”
孫新平不參加飯局,洪福寶早就料到。可林安妮不來,倒是沒想到。
林埭甫與林安妮血緣很近,生活遭遇卻完全不同。林埭甫家境好,受教育程度高。事業起步也有家族力量支撐。林安妮從小失去父親,母親靠做手工活兒、打零工養大女兒。林安妮對林氏家族的認同,來源于家族基金資助她學業。盡管家境貧寒,林安妮學習卻非常出色,表哥林埭甫邀請她去內地協同管理一家企業時,她剛從倫敦政經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東莞電子廠成為林安妮踏入社會研究的第一個實踐標本。起初在心中燃起的要在企業里實踐管理理論的想法,漸漸地被繁雜事務、復雜人際關系磨去光芒。她力主引入ERP、BPR等優秀管理經驗,即便有表哥的支持,也處處遇到障礙。
林埭甫邀請林安妮過來時,洪福寶已被林埭甫從生產流水線上解放出來。解放的過程漫長艱難,一個沒有學歷的普通工人,要在現代企業里進步、躍升,是件難上加難的事情。洪福寶至今還不是太確定林埭甫通過哪件事情看到自己的潛質。也許是幾件小事吧。喜歡看書已經成為洪福寶在工友當中的特殊標識。不過這還很不夠。
林埭甫剛來公司不久,有一次開全體員工大會,評選優秀合理化建議,大家的建議早就通過書面上交,這個會林埭甫也就想激勵一下大家而已。宣布完“今年十大最佳合理化建議”,他只是例行公事地問有沒有意見。沒想到洪福寶就從工人堆里站起來。他說了兩點:“一是贊同獲獎合理化建議,二是每年的合理化建議總是熱鬧宣傳一陣就偃旗息鼓,這不是重視和改進管理方式方法的好途徑。”林埭甫一愣,他對這個眼睛滾圓、嘴唇厚實的敦實青年產生了興趣,他伸出左手,手掌朝上,以抬舉的手勢鼓勵這個青年講下去。哪知道青年說,要說的話全寫在自己的合理化建議里了。青年坐下,就湮沒在人群里。就像剛才沒有人站起來一樣,全場靜默無聲。
這里的工人,還有部分管理者,都抱著今天有飯今天吃的想法,根本不考慮今后的管理、生產。林埭甫想想也對,吃什么飯,操什么心。
散會后,林埭甫翻找沒有被評優的建議,他知道了洪福寶的名字,一個流水線上的普通打工仔,時刻關心著公司的發展。林埭甫關注起這個敦實年輕人。他隨后發現,不僅合理化建議,征文、演講、崗位競選等都出現了洪福寶的名字。后來,打拳隊伍里,林埭甫也發現了洪福寶的身影。
林安妮來之前,林埭甫設立了一個課題小組,研究“車間節能”,由動力設備部、企業管理部聯合組成小組,并邀請洪福寶在內的三位一線員工參加。那時,洪福寶的“南少林拳”已打入門。
課題進展到一半,就遇到難題。公司最大的能耗是用電,如果提高用電效能,必須淘汰更新原有設備。“車間節能小組”算了一筆賬,節能省下來的錢,遠不能抵設備更新的費用。“車間節能小組”分為兩派,針鋒相對。林埭甫沒有發聲,冷靜觀察。洪福寶提出發揮“一線智慧”的建議。凡事都要冷靜,大拆大換的結果,還是走入老循環。誰在現場,誰最清楚怎么把車間總能耗降低。他建議發個“懸賞”通知,所有降耗節能的小竅門、小經驗,證實有效的,都給予獎勵。
有個工人提出把車間照明全改成LED燈,照明電一下子節約了三分之一;有人提議在車間屋頂裝設光伏板,用太陽能來作為輔助照明用能;還有人提出將工業用水凈化過濾,用于日常工作用水。這些建議后經節能小組評定,實施了十項,看似比合理化建議小,卻更實用可行。建議者們也各得一份獎金。大家見到真金白銀,爭相出謀劃策。挖空心思還想不出時,他們查資料,看管理書、技術手冊。第二輪征求建議水準明顯提高。有人根據南方一年四季溫度高的實際情況,提出“蓄冰制冷”,用晚上低谷廉價電制冰,白天釋放冰冷,用作車間空調。這樣二十四小時不停歇的空調耗能減少一大半。
林埭甫隱隱感覺到工廠熱烈氛圍的后面,有一個厚實的身影在晃動。或許是這些組合起來的小因素吧?洪福寶感恩林埭甫的同時,又有點小小的不安。他的不安來自自卑。
洪福寶第一次踏進總經理辦公室時,就被書櫥里一排排中外管理學名著吸引。林埭甫打開書櫥,做了個請便的手勢說:“喜歡哪本,直接拿走。”
洪福寶選了幾次,終于拿起了《突破瓶頸》。
“你最近在學企業管理?”林埭甫問。
洪福寶搖搖頭。“我在學財務。”
林埭甫好奇地瞇起了雙眼。
“管理企業、做好生意,最終都是為了贏得最好效益、取得最佳利潤。如果一大堆隱性的錢放在我面前,我都不懂得去發現、使用,還是沒用。我先把末端的條條框框弄懂弄通,再沿著這條線往上。”洪福寶舉了舉手中的書,“這樣讀它,才更有價值。”
林埭甫說:“你志向還真不小。”
窗外晴空萬里。一只烏鶇正奮力往榕樹最高處飛去。
林安妮每天也會看見這只烏鶇的奮發行為。只是等她注意到時,烏鶇已在途中。
……
責編:李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