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龍年電視劇佳作云集,文學改編穩居龍頭
    來源:文藝報 | 許 瑩 楊茹涵  2024年01月17日07:40

    由金宇澄茅盾文學獎獲獎同名小說改編的跨年大劇《繁花》雖已完結,但由該劇所帶來的“繁花效應”卻還在不斷持續:原著小說熱銷,部分書店里長江文藝出版社的批注本甚至一度售罄;劇中主要取景地黃河路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打卡,從餐飲到套房再到西裝,人們在現實生活中體驗一把“海派”文化;劇組主創所戲稱的“王家衛繁花影視學院”,不僅激發觀眾自發討論學習起運鏡、光影、剪輯、聲音、服化道等相關知識,更使得新開劇組在制作專業度方面紛紛“卷”了起來……《繁花》的熱播,反映出市場與觀眾對優質文學改編作品的極高熱情與青睞,也從一定程度上再次確認了文學在文藝創作中發揮的“母本”作用。而在央視開年播出的電視劇中,文學改編作品表現尤為亮眼:正在央視一套熱播的《大江大河》三部曲終篇《大江大河之歲月如歌》,改編自阿耐小說《大江東去》;接檔《繁花》的電視劇《如果奔跑是我的人生》,改編自紀靜蓉小說《如果奔跑是我的宿命》。記者從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龍年大劇看總臺”電視劇片單重點推介的38部作品中發現,文學作品改編電視劇共計22部,占比近六成,占據龍頭位置。

    在有尊嚴的表達長度里完成一次思想之旅

    2024年總臺電視劇片單共分為五大主題版塊。其中,“紙墨年輪·光影華章”版塊重點推介了6部根據文學作品改編的劇作,分別是:根據陳彥、徐則臣、阿來茅盾文學獎獲獎同名小說改編的電視劇《主角》《北上》《塵埃落定》;根據亦舒兩部小說改編的電視劇《承歡記》《玫瑰故事》;根據劉慈欣同名作品改編的《球狀閃電》。這些劇作深耕文學沃土,高揚現實主義,實現了文學與影視的雙向奔赴。

    從《裝臺》到《主角》,陳彥筆下的戲劇舞臺與人生舞臺猶如兩路針腳,緊緊縫合在一起,故事背后所蘊含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是借助熒屏,煥發出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燦爛光彩。陳彥表示,傳統與現代永遠是孿生姊妹。“一切傳統的涵養,都將為擁抱現實與現代服務,因為人類是一往無前的。現代化生活,必然是氣象萬千、搖曳多姿的。如何創作出具有歷史深度與時代魅力,能贏得同時代人情感共鳴的人物、故事,找到時代的精神和靈魂,給當代觀眾以巨大的心靈震撼與慰藉,是文學與影視工作者共同面臨的難題。當下微短劇、短視頻悄然走紅,大數據的加持為劇集情節架構提供了捷徑,但這不全然是好事。生命畢竟需要一點深度、長度與高度。讓讀者、受眾在一部小說、電視劇中,在一個有尊嚴的表達長度里,去完成一次情感、精神與思想的相對完整的旅程,這是作家與影視藝術工作者的共同追求。同為創作者,我們沒有捷徑可走,唯一的道路就是直抵人心。”

    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是影視改編競相追捧的“尖兒貨”,也著實考驗著改編者的功力。《北上》編劇趙冬苓談到,“《北上》改編難度很大,創作初期導演姚曉峰就明確告訴我,劇集要寫當代的故事。可原著中有兩條故事線,歷史線寫的是清朝的事,且占據很大比例。當代這條線寫的是清朝那些人的后人在大運河申遺背景下搜集文物的故事,從戲劇角度來看,這部分情節性不足,如果純粹改成一個當代故事,就意味著編劇要重新創作。原著的主體故事不讓用,但最后呈現出來的內容還要和原著緊密相連”。趙冬苓坦言,這比重寫一個劇本還難。雖然困難重重,趙冬苓還是開啟了此次挑戰,她和姚曉峰一起到大運河邊采風,積累素材,之后又深入閱讀原著和徐則臣的其他小說,最終確定了改編方向。電視劇《北上》從一群在運河邊無拘無束長大的少年寫起,講述他們在成長中如何逐步懂得、理解大運河跨越百年歷史的故事。“這些年我寫過的群像戲不少,但在一部作品里集中呈現6戶人家、將近20個人物的故事,還是第一次。”

    文學為劇集叩問歷史與現實提供了有力依憑

    在“至臻大劇·炫彩新歲”版塊重點推出的4部現實題材新春大劇中,3部作品根據文學作品改編而來。除業已完結的《繁花》與正在熱播的《大江大河之歲月如歌》外,還有根據滕肖瀾同名小說改編的電視劇《城中之城》。該劇將兩代金融人的職業抉擇和命運起伏與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發展歷程相結合,塑造了堅守職業道德、維護金融秩序的青年群體形象。

    近年來,滕肖瀾有多部作品被改編為影視。據其觀察,如今越來越多影視公司已經不只是滿足于好看熱鬧的故事,故事背后的社會發展、時代脈搏更能夠引發觀眾的共情共鳴。談及《城中之城》,滕肖瀾坦言,這部講述金融故事的作品是其創作的為數不多的職場小說。與此前根據自身10余年機場工作經歷創作的小說《乘風》不同,她對金融專業并沒有那么熟悉,因此在創作之前,她曾到銀行蹲點兩個多月,以期避免寫作過程中出現專業方面的硬傷。蹲點完成后,她開始人物與情節的架構,在她看來,撇開職場的不同,小說內里寫的都是人與人的關系與所思所想。“越是故事性強的作品,越應該把人物塑造放在第一位,用人物去帶動故事。”《城中之城》剛寫完沒多久,尚未發表,上海興格傳媒文化有限公司便于2018年買下了該小說的影視改編權。執導該劇的導演滕華濤,是繼電視劇《心居》后與其第二次合作的老朋友。“盡管《城中之城》與《心居》的風格有所不同,但我對這部劇抱有很高期待。”

    此外,“萬象人生·不負韶華”版塊立足當代社會現實,推出8部佳作,其中5部作品根據文學作品改編而來。除正在熱播的《如果奔跑是我的人生》外,改編自易難同名小說的《她和她的群島》、改編自朗朗小說《女神的當打之年》的《好團圓》等,以女性視角講述溫情故事,倡導獨立奮斗、家和團圓;改編自毛利小說《全職爸爸》的《小夫妻》、改編自紀靜蓉小說《我不是廢柴》的《凡人歌》等,聚焦當代都市情感故事。

    “承古拓今·賡續文脈”版塊推出了8部展現燦爛華夏文明的歷史文化題材劇集,其中6部作品根據文學作品改編而來。改編自馬伯庸同名小說的《長安的荔枝》,以小人物的成長史折射大歷史;改編自冶文彪同名小說的《清明上河圖密碼》,以普通百姓視角展現北宋盛世圖景;改編自荷蘭小說家高羅佩同名英文著作的《大唐狄公案》,展現了唐代宰相狄仁杰的傳奇經歷;改編自水合同名小說的《風月錦囊》,以女性探案為視角,主角在探案破局的同時收獲真心與自由;改編自貓膩同名小說的電視劇《慶余年(第二季)》、改編自九鷺非香同名小說的電視劇《與鳳行》等作品,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生動實踐。

    “立業安邦·精誠不渝”版塊圍繞近現代革命、諜戰、軍旅和公安題材,推出12部高質量作品。其中文學改編作品2部,改編自獲公安部金盾文學獎一等獎的曉重小說《駐站》的《小站警事》,以及改編自藍衣小說《一個刑警的日子》的《刑警的日子》,刻畫了勇往直前、無怨無悔的人民警察形象,點燃精神與信仰的火種。

    優質內容競爭時代,文學助力平臺領跑之姿

    從過去的“跑馬圈地”到今天的“內容為王”,作為劇集市場的重要內容供給者與播出方,平臺最能夠感受到源源不斷的文學新風所帶來的重要變化。

    據湖南衛視黨委委員,芒果超媒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周海介紹,芒果TV從引進到生產各環節強化品控、資源支撐,有效實現從創意到生產的良性循環,近幾年基本確保文學IP開發率達到80%以上。“我們尊重文學,并希望優秀的創意能通過不同媒介的互通、轉化放大價值。我們也從過往的摸索中獲得了一些轉化的成績,從早期的古裝仙俠劇、現實生活劇、都市愛情劇,到2023年播出的《裝腔啟示錄》《以愛為營》《他從火光中走來》《歸路》等,都取得了不錯的市場反響。”

    近年來,芒果TV不斷加強與文學平臺、機構、創作者的深入合作,與中國作協建立戰略合作關系。雙方在聯合征文、文學影視論壇等多方面成果豐碩,包括梁曉聲《泯滅》、水運憲《戴花》等在內的多部優質文學作品都在影視開發中。2023年,雙方聯合舉辦的“新芒文學計劃”征文大賽收到2000多部作品,為影視轉化提供了源泉。2024年,在主旋律精品劇方面,改編自大米同名小說的《小巷人家》、改編自賈平凹同名小說的《秦腔》等都在持續推進開發;在聚焦平民人物、描摹人間煙火方面,改編自毛建軍同名小說的《美順與長生》、改編自柳三笑同名小說的《候鳥消防員》等值得期待。同時,芒果TV還規劃布局了青春類、古裝類、懸疑類等多個精品內容帶,它們中囊括了一批優質影視文學改編作品,包括根據藤萍女性武俠小說改編的《水龍吟》、由馬伯庸與月關聯合創作的《瓷龍入海》、根據Twentine小說改編的《鏡明花作》、根據國產優秀科幻小說改編的《小鎮奇談》等。

    近年來,愛奇藝推出了《人世間》《人生之路》《風吹半夏》等一大批反映時代之變、中國之進、人民之呼的文學改編精品佳作,獲得市場和口碑的“雙豐收”。這些優秀劇作都具有溫暖向上的精神內核,傳遞著求真、向善、尚美的價值追求,成為時代精神的鮮活載體與有力注腳。在“龍年大劇看總臺”電視劇片單中,亦有多部影視文學改編作品出自愛奇藝。愛奇藝首席內容官王曉暉感受最深的是,過去劇集創作同質化現象比較嚴重。在媒體融合、多屏共振的時代背景下,不止青年人,越來越多的中老年人也會在互聯網平臺觀劇,現實題材作品廣受觀眾喜愛。在對內容獲取的探索中,愛奇藝在劇集創作方面有意識地從網絡文學向傳統文學回歸。“成功的影視作品需要讓觀眾與之共情,這離不開引發觀眾共鳴的生活細節。嚴肅文學注重對社會現實和人類精神問題的反映,以真實生動的方式描繪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優秀作家筆下的作品,有對人情的體察,有對現實的拷問,有對人性的反思,以人情溫暖為基底,生動講述了一個個鮮活又具有時代氣息的中國百姓故事,它們勝在能啟迪觀眾的正面力量、觸發觀眾的情感共鳴、促進觀眾的深刻思考。”

    長期以來,愛奇藝與中國作協保持緊密聯系,團結文學藝術工作者。據王曉暉介紹,在文學與影視融合方面,愛奇藝主要圍繞作品推優、作品影視化交流、作家資源整合等展開工作。比如每季度舉辦一次文學沙龍、每年在全國舉辦兩次作家編劇座談會、舉辦“北影大講堂:文學與電影”名家系列活動等,來促進和推動文學與影視的雙向賦能,充分發揮愛奇藝的行業優勢,為作家搭建聚焦文學作品影視化的交流平臺。同時,愛奇藝大力促進文學作品的影視化改編,篩選優秀作品進入影視化流程,促使更多優秀文學作品走到臺前,以更加豐富的藝術形式進入大眾的視野,實現與中國作協在優秀文學作品向影視轉化上的同頻共振。王曉暉希望,未來雙方能夠建立更全面、更深入、更常態化的業務交流,積極拓寬文學作品的影視化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