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漁家姑娘在海邊
    來源:《十月》 | 林那北  2023年12月28日14:49

    1

    能不能戴帽子去,陳英糾結了好一陣。陳星開車來接她,讓她進城去幫一陣忙,說白了就是當保姆,保姆就不能戴帽子嗎?陳星厲聲說:“又不是禿子,戴什么戴?”陳英又把已經扣在頭上的鼠灰色羊毛帽脫下,放入衣櫥。陳星比她小十六歲,是她弟弟,這個弟弟一直這樣對她不容置疑地說話,她每次也同樣不加置疑地聽從。這幾十年她幾乎每天都戴帽子,夏天遮陽,冬天保暖,春秋沒有實質性的功能,也戴。就是覺得頭上加了一頂帽子,人就有了邊界,如同木桶被箍上竹條。突然不戴,腦袋一下子懸空了,像只氣球飄來飄去。

    陳星催:“走吧走吧。”

    陳英點點頭,提起箱子跟在他背后往外走,鎖門,上車。車從農場大門開出去時,她扭頭往回看了一陣。這個國營農場是六十年代初建起的,最初接納的大部分是轉業軍人,拓了半座山種茶和梨樹。過了幾年,從城里來了很多知青,茶園一下子擴大,果樹也多出柑橘、龍眼、枇杷、杧果之類,一眼望不到頭。陳英十八歲嫁過來,覺得跟進皇宮差別不大,從未想到有一天會離開。她想去嗎?不想。

    托陳星找保姆的人是徐右林,但不是去徐右林家,而是去城里章久淑家。陳星是副鎮長,徐右林是副縣長,章久淑以前是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陳星和徐右林是中學同學,章久淑則是徐右林大學同學的表姐。這么小的事,卻繞了這么一大圈。快過年了,章久淑兒子一家四口從上海回來,需要一個做家務的。可靠、樸實、話少,這三個條件是徐右林領會后總結出來的。徐右林不認識陳英,章久淑也不認識陳星。一開始大學同學在微信群里說要找保姆,徐右林馬上讓陳星找,陳星就把陳英的照片發給徐右林,沒說是自己的姐姐,徐右林轉發給同學,同學在美國,但不影響發微信,就把陳英照片再轉給章久淑,章久淑回復說好,然后通過了徐右林的微信驗證申請。

    陳英平時穿著簡單,不燙發,沒有裙子,一年四季腳上都套著平底北京老布鞋。陳星又特意叮囑她,不要帶新衣服去,越舊越好。她明白,當保姆要干活,又不是去做客。找了找,柜子里也沒幾件新的,就挑出顏色灰暗點的毛衣、運動褲、薄羽絨服。頭發剛過肩,也不需要修剪了,用皮筋扎成馬尾。她很瘦,坐月子都沒胖過,倒是一直想胖點,但沒用,吃下去再多的東西,都像進了無底洞。

    車不是直接開去城里,而是先拐去縣城接上徐右林,然后三個人一起去章久淑家。是一個看上去并不起眼的小區,連大門都是窄窄的,樓房一共五幢,呈“品”字形擺列,都不太高,十一二層,刷著淡黃色涂料。車到門口被保安攔下,徐右林拿出手機,接通后遞給保安。保安才喂了一句,馬上聲音軟下去,說好的好的,把手機遞還,手一揮說:“走吧。三號樓1101。”

    徐右林不知道三號樓究竟是哪幢,看上去他也是第一次來。他穿著西裝,打上領帶,胖,粗大的脖子因為被領帶勒住顯得非常倉促,幾乎嵌進肩膀。以前陳英都是從電視里看到穿這么方正的男人,他們總是匆匆趕去哪里開會。一直到現在,她脖子都又細又長,她不喜歡沒脖子的人。不過,無論如何,徐右林還輪不到她喜歡或不喜歡。

    小區的路是環形的,右進左出。正面與大門相對處看似隨意地砌著一堵青石墻,墻左右兩旁整齊種著纖細的小琴絲竹,形成類似玄關的效果。陳星開著車轉一圈,又停到大門旁。坐在副駕駛位上的徐右林按下車窗,笑瞇瞇地看著保安:“請問哪幢是三號樓?”

    保安應該來這里久了,臉色有點舊,眼皮懶懶地合緊又撐開,手潦草地往上一舉。

    徐右林和陳星對看一眼。陳星沒開口,應該明白過來了。車往前開,開到中間那幢,下車看,樓身上確實不起眼地貼著一個藍底白字的小牌子,上面寫著“3”。

    很奇怪,樓房為什么不是從左到右,或者從右到左按順序排列?

    下車后徐右林說等等,又打了手機,笑起,小聲問:“可以上去嗎?”他臉朝著陳英,卻不是對陳英笑,也不是對陳星。一個人隔那么遠,對另一個完全看不見的人笑起來的樣子,原來這么難看。收了手機,徐右林也就收了笑臉,說:“走吧,章部長在等我們了。”

    電梯走得很快,眨眼就到了十一層。有一瞬間,徐右林目光在陳星和陳英臉上來回掃一眼,好像發現了什么,說:“咦,你們怎么長得有點像?”

    陳星笑笑,沒有答。陳英不笑,也不答。家中四姐弟,陳英最大,陳星最小,兩人確實長得最像。父親眼睛細長,鼻子高挺,嘴唇薄,個子卻不高。母親長相平常,但臉小,腿長,個子高。陳英和陳星取了父母長處,陳英身高一米七,陳星則超過了一米八。

    電梯停下,門開了,徐右林腿一抬,急急跨出。1101房的門開著,章久淑已經站在門內等了,年紀與陳英相仿,個子也差不多,短發,大眼,笑得很溫和。徐右林一下子矮下去,是腰那個部位折疊起來,頭向前傾,看上去就像一根粗粗的拐杖。陳英跟在最后,一時弄不準這到底是不是見領導的標準姿勢。她脖子緊起來,眼珠子左右動,發現門內的章久淑已經看過來了。“噢,就是她吧?不錯不錯,快進來吧。”前面半句的評價是針對陳英,后面半句招呼的是所有人,說著眼光也從陳英身上轉開,落到徐右林臉上去。

    徐右林和陳星呵呵笑出聲。陳英沒笑,此時她心跳不是太穩,不敢笑。

    三人脫鞋,一個跟著一個緩緩進門。他們手都沒空著,徐右林拿兩盒燕窩,陳星提兩盒茶葉,陳英手里則抓著二十六英寸旅行箱,箱子是陳星老婆用過的。陳星老婆在鎮中學教英語,每年暑假總喜歡帶著兒子到處旅游。

    “看著挺清秀啊,比照片還端正。”章久淑說。

    徐右林馬上說:“今年六十二歲,抱歉章部長,年紀偏大了……”

    “不會。”章久淑擺擺手,“剛好,太年輕了也不行。”

    徐右林馬上說:“對對對,剛好剛好。她雖然六十出頭了,但您看身材多好啊,簡直快趕上您了,一點都沒發福,看著就最多像五十歲。”

    陳英已經并腿坐到沙發上了,雙掌擱膝間,瞥一眼旁邊的陳星,見他正咧著嘴,臉上浮著很多笑,不住地點頭。她重新低下頭盯著自己的腳,陌生,古怪,假。剛才進門時,章久淑遞給她一雙粉紅拖鞋,不是新的,但也不太舊。農場宿舍地面鋪著青磚,那里的人都沒有進屋脫鞋的習慣,在外怎么穿,回家還怎么穿。幾十年里仿佛焊住了,她腳上一直是黑色北京老布鞋,燈芯絨的面,踝前一條帶子繞過,扣住外側,區別只在于冬天毛襪,夏天絲襪。

    徐右林和陳星在客廳坐一會兒就走了,只有她留下,屬于她的是入門左側一間八九平方米的小房子,干凈整潔,床、柜、桌、電視應有盡有。陳英當天晚上就收到陳星微信問她怎么樣。她說好。又問章久淑對她如何。她說好。

    2

    章久淑兒子在上海開公司,娶寧波女孩為妻,生一兒一女,平時有空他們都去娘家,每年只春節回章久淑這里。大的孫子已經七歲,沒有安靜的時候,小的孫女才三個月,完全把兒媳手腳捆住了。章久淑急著找保姆,就是為了應對兒子一家。他們臘月二十八回,正月初九走,前后十二天。他們一走,陳英以為自己也可以回家了,章久淑卻說:“你回去休息幾天再來吧。”陳英愣了片刻才回過神來,這是讓她繼續留這里。

    章久淑單身一人,陳英不知道她為什么單身。

    晚上章久淑出去應酬。她經常有應酬。陳英到樓下扔垃圾時,給陳星打了電話,她得問明白怎么回事。陳星在話筒那頭支吾著,顯然他也有點意外,說:“我正開車,過一會兒回你。”陳英不知道陳星的“過一會兒”究竟是多久,她先是在垃圾站旁站會兒,又往旁邊移幾步。大約五六分鐘過去,手機響了。陳星說:“就按她的意思唄,你回去把家里事情處理一下——我看一周吧,最多一周,然后再去。”

    話筒里很嘈雜,喊“干了!”“快點!”之類的,伴著重重的笑聲。陳英已經明白,剛才陳星根本不是在開車,他在飯局中,那么他的“一會兒”意味著什么?她想到了徐右林。

    母親懷上陳星那年,陳英正上高一,十六歲,下面兩個妹妹一個十二歲一個九歲,都還在讀小學,她們三個猛然間做了同一件事,就是輟學。沒錢了,錢必須集中給好不容易才到來的陳星。陳英和妹妹有不滿嗎?沒有,她們也認為陳星好就是她們好。陳星果然很好,長得好,個子高,腦子還靈光,輕輕松松就考上大學,畢業后進了鎮里,一步步做到副鎮長,讓陳家人臉上都有光。沒有任何背景,陳星真的很不容易。

    陳英和妹妹也不容易,父母早早給她們安排了婚事,嫁就嫁唄,彩禮都歸陳星。老家只有小學,上中學得去十幾公里外的鎮上。陳英當時就是寄宿,陳星也是。陳星從來沒帶任何同學回過家,包括徐右林,但陳星最常說起的名字就是徐右林。徐右林爸爸是校長。徐右林姑姑是縣里的什么局長。徐右林考上師范大學了。徐右林畢業后進團縣委了。徐右林娶局長女兒了。徐右林提拔了……論關系的話,這個叫徐右林的人就是陳星唯一的關系。章久淑要留下陳英,陳星可能也沒想到,他不敢做主,在那個“一會兒”的時間里,陳英猜他可能找了徐右林,徐右林讓陳英按章久淑的意思,先回家,再去城里,繼續在章久淑家做保姆。

    天很黑,沒有月亮,星星也沒見幾顆,仰頭看上去,是無邊的穹形鉛灰。路兩旁樟樹又高又壯,即使是這個季節,葉子仍在半空中密實地交匯到一起,把路燈遮擋得昏暗幽深。五幢“品”字形大樓間,有個精致簡約的小花圃,還有三個操場,大小不一的路從中穿過,通車和行人區分得有理有節。這里是市直機關干部住宅區,可能是以前統一建的,然后出售給機關里有一定級別的人。三號樓與其他樓外表看上去區別不大,不過陳英現在已經知道,這幢樓住的都是曾經或現任的市領導,每套房子結構更好、室內面積也更大。

    她沒有馬上回去,而是出了小區大門。小區隔壁有個公園,搭三個亭子,外圍一圈榕樹,里頭錯落種些紫薇、扶桑之類的樹,大片的草坪間縱橫著幾條用鵝卵石鋪出的路,還有幾塊空地。很熱鬧,情侶、小孩,還有打太極拳的老人和跳廣場舞的女人。怕擾民,這里不許唱歌,打拳跳舞的伴奏音樂也放得很小聲,聲音一大馬上就有戴紅袖章的人過來阻止。同樣到處是樹,紅袖章讓這里與農場馬上不一樣了,畢竟是城里啊。

    她轉幾圈,返回小區,上樓。章久淑還沒回來,進門后她把廚房重新收拾一遍,客廳的地也拖過。章久淑說日常衛生一天做一次就夠了,陳英卻覺得不夠。不是刻意的,她天生這樣。小時候家里屬于她的東西不多,但從記事起她都要井然擺放,被妹妹弄亂了,她又趕緊攏好,非得橫是橫豎是豎,一點都含糊不得。

    手機叮咚響了一聲,拿起來看,是陳星發的微信,問她方便電話嗎?所謂“方便”,指的是章久淑在不在邊上,這是他們之前約好的。陳英把微信語音電話撥過去。陳星剛才在酒桌上,他喝過酒后可別開車。她問:“你到家了嗎?”

    陳星答:“是。”

    陳英說:“以后要少喝酒,酒傷肝。”

    陳星半晌才嗯一聲,問:“你跟部長說好了嗎?回去幾天再去?”

    陳英脫口問:“一定還要再來嗎?”

    “當然!”陳星話又不容置疑了,“必須的!聽說章部長每個月會給你開三千五工資,我加一倍,你一個月可以拿到七千。”

    陳英打斷他:“跟錢沒關系。我……不太習慣。”

    陳星用更高的聲音打斷她:“什么習慣不習慣的,在城里,在那么好的房子里住,在那么大的領導身邊,你不知道別人有多羨慕你,連我都羨慕。我跟你說啊姐,你不能有任何動搖,絲毫都不能有,你在那里對我和徐右林很重要,知道嗎?”

    陳英不解,問:“什么重要?”

    話筒里安靜了幾秒,然后陳星嘆了口氣,說:“一句兩句講不明白。就這樣,你老實待著,回去幾天,過了十五元宵節就去,明白了嗎?”

    陳英長長“噢”了一聲,似乎什么都明白了,又一點都不明白。做個保姆而已,洗衣做飯清理屋子,這些事跟陳星有什么關系?還有徐右林,她至今只見過一面的人,居然也重要?這時陳星又問:“章部長今晚在家嗎?”

    陳英說:“不在。”

    陳星問:“她去哪里了?”

    陳英說:“不知道。”

    陳星嘟囔起來:“以后你要機靈點,不能什么都不知道。”

    陳英靜默片刻,小聲說:“好的。”

    放下手機,她都覺得這根本不可能,她哪能弄得清章久淑。剛才給陳星打電話時,她已經進了自己小房間,關上門,這會兒又出來,客廳仍是空的,章久淑的書房和臥室的燈仍是暗的。她愣愣站了一會兒,抬眼看看墻上的鐘,走過去把陽臺門關上。起風了,過一會兒章久淑回家時別被穿堂風吹著涼了。

    另外,她記起該拿出一床新被套,把厚點的棉被套上。手機里不斷提示,過兩天今年最強冷空氣將至。而過兩天,她恰好要回家一趟。

    3

    陳英老家那個村叫洲尾,臨水,但水只在村口繞過,更多的是村子后面漸漸高起來的山,國營農場就在半山上。第一批插隊知青中有個女孩叫許三妹,中等個,兩根齊腰辮的末梢總是扎到一起,像腦袋上吊著兩只頭纏在一起的大黑蛇。人胖,嘴大,眼睛細長,腮幫圓滾滾地堆著肉,看著壯實,但掙到的工分都是倒數第一,干重活就哭。農場偶爾放電影,還搞文藝聯歡,這在洲尾村都算大事,村民涌去,擠滿禮堂。陳英帶著兩個妹妹也去過,每次都看到許三妹把長辮子在頭頂盤成髻,穿著五顏六色的長裙或闊腿褲,一個人在臺上扭來扭去,圈轉得又急又多,看得人眼都暈了還不停下來。這時候許三妹總是笑瞇瞇的,眼睛左眺右看,滿臉都是說不出的撩人模樣。報幕員說這是“獨舞”。有一天許三妹突然出現在村小學,她被招進來當民辦教員,只教跳舞。那時鎮政府稱為公社,公社差不多每個月都有幾場會演,慶祝節日或者什么大會召開,全公社各中小學好歹都得弄個節目去。唱歌跳舞吹奏樂器被統稱為文藝宣傳隊,在許三妹來之前,洲尾村小學宣傳隊所有節目在預審時都被刷掉;三個月后,節目順利過審,正式登臺;半年后洲尾村小學節日被重視;又過半年,洲尾村就一枝獨秀了。許三妹自己不會樂器,唱歌嗓子也不行,她說服校長把這兩樣都放棄,專攻舞蹈。她自己編舞,或者回城里學了搬來,馬上就不一樣了。洲尾村雖然地偏,畢竟是水路能到的地方,很早就算人口密集的大村,加上農場的子弟,師生加起來有九百多號。全校做課間操時,許三妹在操場上走來走去,不時貼近某個女生,歪著腦袋瞇起眼看,然后低聲告訴對方:一會兒找我。找她干嗎?就是她比畫幾個動作,讓你學一下,再往上扳扳你的腿,拉拉你的肩。陳英最初就是這樣被許三妹叫去,然后成為宣傳隊一員的。那年她六歲,剛讀一年級,許三妹蹲下捏捏她腰,讓她雙手舉過頭頂,往上蹦跳幾下,轉兩圈。后來許三妹有點小得意,反復說自己第一眼就發現陳英的天賦,小頭小肩小屁股,骨架也小,協調性柔韌性太好了,手腳又長。她嘆一口氣說:“你真不該生在洲尾村啊。”

    陳英不這么想。洲尾村有什么不好?父母,兩個妹妹,還有陳星,不生在洲尾村她就遇不到他們,沒有他們,活著多沒意思啊。她也沒覺得自己舞跳得有多好,音樂一起,手腳自然跟著動,就跟風吹樹梢一樣理所當然。演出很多,排練因此也密集,每天差不多都直接去練舞,上午下午,有時連晚上都得再練。許三妹比誰都費力,每天臉上都是汗,大冬天衣裳也總是濕的。陳英她們排練時,她拿根竹條一下一下往墻上打拍子,大聲喊:“上,下,提,轉,蹬,走了!”又喊:“給胸腰,腆出。立,穩住。氣息,用氣息。舒展開,手腕不要折了。眼神,眼里要有情緒。這樣……”所謂的“這樣”有時是她自己跳一遍,有時把陳英拉到前面示范。整整五年,陳英就這樣圍繞在許三妹身邊,等她小學畢業,許三妹恰好也成為“工農兵大學生”,離開了洲尾村。

    陳英再見到許三妹是三年以后,這三年她在中學宣傳隊里依舊是無人替代的一號。公社只有一所初高中齊全的中學,校書記由公社副主任兼任,演出仍密集地周而復始。那年電影《海霞》上演,無論長得普通但演得傳神的小海霞,還是有兩個大酒窩的美貌大海霞,都火得發紫。里頭的插曲也火了,《漁家姑娘在海邊》,真是入心入肺的美。那時學校里流行手抄本,從小說、詩歌到歌曲。陳英也抄得起勁,整天哼“大海邊哎沙灘上哎,風吹榕樹沙沙沙響,漁家姑娘在海邊哎,織呀織漁網,織呀么織漁網。”沒多久許三妹突然出現了,校宣傳隊老師把她請來,教跳的舞就是《漁家姑娘在海邊》。

    許三妹比之前又胖了一圈,細長的眼睛被肉擠得更小了,一笑就瞇成一條彎彎的線,嘴因此顯得更寬大。排舞時許三妹只來了兩天,第一次演出時她又來,化妝、梳頭、戴頭花都忙一遍,然后坐在臺下看。其他二十人拿著斗笠,陳英除了斗笠,腰間還獨自系個竹簍,不停地旋轉奔跑,在隊列中高跳低盤。她那套立領邊襟和大褲管的服裝雖然跟別人一樣,都是用日本尿素袋染一下做成的,但別人染的是酞菁藍,她卻是粉紅的,燈光下就像朵開在池塘上的荷花。一下場,許三妹走近,在陳英背上拍一下,說:“真好!”

    頓一下后她又伸手在陳英臉上摸一下,說:“就是餓三天,我也瘦不出這么好看的小臉蛋——噢,我得告訴你,整整五分二十八秒,舞臺上,你都在發光啊。”

    陳英滿頭是汗,還有點喘。她的動作量太大了,在臺上不覺得吃力,但剛停下來,氣還是有點緩不過來。許三妹以前也經常夸她,她淺淺一笑,似乎該謙虛一下,但她沒說出口,以為之后反正還有的是機會。這舞在公社又演過幾次,然后去縣里參加會演,接著縣里組織各公社巡演,掌聲一片。可從第一次演出后,許三妹再也沒在學校出現過。當然就是出現了,陳英也見不到。陳星出生了,家里一有陳星,陳英就不上學了。一開始宣傳隊老師輪番來,連校長都來了,勸了又勸。陳英抱著陳星直搖頭,滿心的欣喜像一串串氣泡從每個毛孔往外冒。這是父母盼了多少年的弟弟,陳家的獨苗,太珍貴了,用所有的一切換這個陳星,她也是愿意的。

    老師一走,媒人就找上門了。先定親,兩年后結婚。丈夫是農場場長的兒子,得過小兒麻痹癥,右腿短一截,背拱起,三十歲出頭,二婚,前妻生兒子時難產死了,再娶,就娶到陳英。彩禮比其他人多出兩倍,另加一塊鐘山表、一架蝴蝶牌縫紉機和一輛永久牌自行車。

    農場建有幾幢排列整齊的兩層樓職工住房,還有辦公樓、籃球場、乒乓球桌和一個帶有舞臺的大禮堂,這些都是村里沒有的。場長也是洲尾這一帶最有聲望的人,比村里大隊長更富更有權。父母嘖嘖嘖地慶幸,陳英也認同。偶爾她心里咯噔一下的是丈夫的背和腿。“天鵝頸”,她記得許三妹對脖子這部位一直有特別的要求。“別聳肩!背拔起,腰立住,肩向下沉。對,這樣——你們看陳英,頭發像被人擰起,往上揪,高傲得像天鵝……”陳英沒見過天鵝,但見過鵝,許三妹讓她拔,她就盡力拔,拔著拔著,就成習慣了。無論如何,之前她都沒想到自己會跟駝著背,走路一瘸一拐的人躺在一張床上。

    丈夫自己倒無所謂,他小名就是“依瘸”,全農場的人都這么叫他,他笑嘻嘻地答,每天都高高興興的,動不動就摟著陳英喊:“寶啊,你是我的寶啊。”陳英記得,在陳星出生前,父親經常打母親,罵她是廢物,生不出兒子。喝醉酒手上抓到什么就往母親臉上砸什么。丈夫卻每天把陳英親得滿臉都是口水,給她端水捧飯,摸起來怕她皮肉痛,手都不敢使上勁。還能怎樣呢?不看他背就是了,也不看他怎么走路就好了。兩年后陳英生下兒子,坐月子吃下很多農場里養的雞,很奇怪也沒胖,但臉粉嫩地泛出油光。滿月那天丈夫特地坐農場的手扶拖拉機下山給陳英買布做新衣服,中途拖拉機翻下山溝,滿車的人只是傷,獨獨死一個人,就是依瘸。同車的人后來說,依瘸一路都在說陳英。以前陳英在公社禮堂跳舞他都趕去看,這樣這樣,那樣那樣,說著就站起比比畫畫,咯咯咯笑。車就在這時翻了,他是在笑聲中死去的。

    母親說:“這就是命,人家對你那么好,你可不能負他。”

    公公說:“有我在哩,你和兒子我來養。”

    陳英哭了幾天,然后抹掉眼淚出門。她當然不會負丈夫,也不要公公養,只要有收入,她可以省吃儉用自己把兒子養大。但上學時她都在排練和演出,課上得少,學的文化自然也少,其他事她做不了,也不能正式入編,只能在農場收發室當個臨時工。倒還好,好歹過下來了。后來公婆去世,兒子也大了,去長沙打工,在那邊娶妻生子。丈母娘家是本地人,有房子,家境寬裕,身體也好,可以幫著帶孩子,總之都不要陳英操心。

    農場早就散了,知青走光,山上的果樹被承包,資產劃歸村里,這樣陳英仍然是洲尾村人。她始終沒有回娘家住,農場有丈夫留下的房子,還有地,種點菜養點雞鴨,一天天的,也沒什么愁苦。有時往坡上瞥一眼,那里有一座墓埋著丈夫和公婆,以后她也會埋進去。一眨眼,一生很快也就過完了。

    哪想到有天陳星突然給她電話:“姐,你一定要幫我一個忙啊,好不好?”

    她當時就笑了。這幾十年,只要是陳星的忙,她什么時候不幫啊?農場里分點肉或水果,她都要勻出大半送去給陳星吃。陳星剛到鎮里工作時還是單身,她每周都要騎自行車去,給他洗衣服和清理房間。這個傻陳星。她馬上說好,然后就被陳星和徐右林帶到章久淑家了。

    (刊于《十月》2023年第6期,責編谷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