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十一個寶藏》:真正的“寶藏”是樸素的人心與人情
    來源:文藝報 | 黃江蘇  2023年12月18日22:02

    湯湯的首部長篇兒童小說《十一個寶藏》就像翟永明的那句詩“青山嚴格地存在”,真正的“寶藏”是那些樸素的人心與人情。

    土地般樸實 山泉般純凈 金子般可貴

    故事發生在上世紀90年代,女主人公方豆豆中師畢業后當了農村小學教師。她就像養育她的土地般樸實,像滋養她的山泉般純凈。她有鄉村“野性”的一面,自小就是個“調皮”孩子。但這野性恰是自由、率真的代名詞。當了老師的方豆豆,仍然保持了這天性。她并不完美,所幸的是,她的“異類”——樸實純凈、自由率真——更多地在善的方面,這鑄就了全書最珍貴和感人的部分。她是那么熱愛教育,渴望全身心地融入到這份事業之中。小說寫她任教第一天,面對一片亮閃閃的黑眼睛時,頭一回體驗到有所承擔的分量和喜悅,從此,她的生命與這些孩子產生了深刻的交融。因著生命和性情自然而然的驅動,她不僅潛心鉆研教學,還像個鄉間的守護天使,在孩子們有需要時出現在身邊。她有一雙洞察他人處境的明亮眼眸,有對他人的疾苦感同身受的古道熱腸。小說里沒有提到方豆豆獲得了什么表彰或榮譽,這一切只是發自內心的自然行為,不事張揚的善良更為高貴,不將善故意行在人前。讓我想起沈從文的《邊城》所寫的翠翠,又讓我想起路遙《人生》里所寫的巧珍,她們在許多方面相去甚遠,但同樣有著金子般的美麗心靈,有那種渾然天成、毫無矯飾的純真善良。

    當然,《十一個寶藏》的定位仍然是兒童小說,方豆豆的教師生涯與童年時代兩相對照,才讓我們更深刻地理解方豆豆的為人。童年的她從鄉下轉學到城里,也經歷過孤獨與自卑,好在有小伙伴們的友誼,雖然因為轉學而出現過裂隙與危機,卻終于歷經淬煉而堅若磐石,支撐她面對艱難的環境。或許正因如此,她才對包結實、李錦、葉小靈、張叢等孩子有敏銳的體察,急人之難,哀樂與共,引領著他們走出困境,變得勇敢自信、活潑聰慧、良善仗義。由此可見,如果一個人曾經有過美好的童年,并且沒有遺忘和背離自己的童年,就更有可能在世界上發光發熱,像光明的使者向后代傳遞火炬。

    作為兒童小說,《十一個寶藏》刻畫了眾多讓人難忘的孩子,比如方豆豆兒時的伙伴們,但更動人的無疑是方豆豆教的這些學生,如憨頭憨腦、熱烈奔放的包結實,秀外慧中、獨立沉穩的李錦等。這些孩子們在愛的羽翼下學習和玩耍,雖然不舍方豆豆的離開,但最終也表示理解與祝福,鼓勵方豆豆在城里成為優秀的老師。這樣真摯溫暖的童心,就像人世間最潔白嬌嫩的花朵,讓人感動,心懷珍惜。這些學生們跟方豆豆的心靈交相輝映,美好的情感激起美好的回應,愛的給予激起愛的反哺。作品通篇籠罩在這樣的氛圍里,“方豆豆”和“包結實”們,是名副其實的“寶藏老師”和“寶藏孩子”。

    告別是一門藝術 在愛里永不分離

    除了展現方豆豆和孩子們金子般的心靈,《十一個寶藏》的另一場重頭戲是寫方豆豆和孩子們的離別。方豆豆想要調到城里的學校去,孩子們舍不得她離開銀雀小學,小說圍繞著這個矛盾沖突掀起了一場場波瀾。

    中師畢業的時候,方豆豆的愿望就是分配到城里教書,這也是她的父母——兩個樸實的農民——對她的期望。路遙的《人生》里,主人公高加林的夢想也是跳出農門,扎根城市。銀雀小學的孩子們想象自己長大后的樣子,大概也少不了以城市為背景。這樣一個正當的選擇,之所以會變得一波三折,是因為她跟孩子們的深厚感情。

    對于從各種困境中走出來的孩子們而言,方豆豆就如同定海神針。兒童的情緒控制能力本來較弱,容易把小快樂和小挫折放大,當作整個世界的分量。在這些因素的綜合作用下,包結實帶動了其他孩子們難以接受和苦苦挽留的情緒。這是很好的兒童教育課題和教育時機,正如哲人所言,告別是一門需要學習一輩子的藝術。孩子們需要被告知,別離在所難免,分別不等于徹底失去,人生正是在一次次告別中成長。孩子們還可以學到,要尊重每個人選擇自己道路的權利,不能因為自己的利益而干涉他人的自由。

    盡管老師這樣跟孩子們溝通,可從理智接受到情感調適也需要時間,當他們不依不饒的時候,方豆豆一時心軟,答應了不再調走。當調動在不知不覺中慢慢成真時,事情就從告別與挽留演變成了承諾與背叛,方豆豆的掙扎與痛苦也由此開始。對孩子的承諾當真的人,才是信實可靠的君子。童年是人類的源泉,孩子是世界的未來,如果大人對孩子不講信用,那就傷害了祖國未來的花朵。正因如此,在電影《美麗人生》中,大人們才會想盡辦法去編織一個游戲,以免兇惡的環境傷害孩子的心靈。對于方豆豆來說,不僅是因為孩子們,還在于她如何面對自己。以她純粹率真的性格來說,重要的不僅是承諾的對象,還有許下承諾的自我,就像漢娜·阿倫特說的,她會“思”,會自己與自己對話,問自己做了這樣的事后,還如何能與自己相處。由此,在許多鄉村教師身上發生過的工作小變動,就這樣演化成了扣人心弦的大事情。調動完成后,方豆豆沒有想象的喜悅,而是背負了自責和內疚。這是源于她的率真善良,意識到“為我”與“兼愛”之間的矛盾,感受到守諾與機遇之間的兩難,她唯有羞愧和懺悔。她先是躲藏著,不敢面對到家里尋找的學生,后來給學生寫了一封信,這是整篇小說的華彩樂章。方豆豆邊哭邊寫,邊寫邊撕,七易其稿,寫成不到百字的短箋,真是落下的淚珠比字數還多:

    親愛的孩子們,你們好!我很想你們。

    寫到這里,筆停了,方豆豆盯著“我很想你們”幾個字用力看,一股羞愧的感情從心底里涌出來,“很想你們”會離開嗎?“很想你們”會不告而別嗎?“很想你們”會這么久都不回去看他們嗎?方豆豆把紙揉成一團,她真的很想他們,但她覺得自己沒資格寫這句話。

    ……

    她把第二張紙揉成一團,拿出第三張紙。

    親愛的孩子們……

    “親愛的”這三個字也叫方豆豆害羞,如果是“親愛的”,又怎么舍得離開,既然離開了,又怎么說得出口“親愛的”,這聽起來要多虛偽就有多虛偽啊。揉成一團的紙,滾到了地上。

    孩子們……

    據說奧登曾因一個詩句“我們必須相愛或死去”,而將整首詩從文集中刪去,因為他后來發現,這句詩是冒昧的,不真實的,因為我們無論如何都是要死去的。這是對人對己、對每一句話、每一個字,都極度當真的人。方豆豆也是這樣,容不得自己有半點開脫,所以她努力鍛打這封信的每個字,不許自己再說出一句言不由衷的話,我相信大多數讀者會被方豆豆深切的自省所打動。實際上,繼任者梁老師填補了大多數孩子心里的空缺。即便是看起來最不肯原諒的包結實,也在大鬧方豆豆“送教下鄉”的公開課時釋放了心結。大鬧一通“氣走”方豆豆之后,包結實跟李錦他們說的那番話,是絕佳的兒童心理教材,把孩子喜怒交加之下口是心非的心理機制體現得淋漓盡致。所幸包結實跟方豆豆也是同類,同樣不忍他人受苦、有律己之心。看到方豆豆的悲傷之后,包結實邁出了和解與安慰的步伐,這場矛盾沖突終于冰釋前嫌,驗證了《卡拉馬佐夫兄弟》里說的:“愛是無價之寶,可以贖回全世界的一切”。

    歲月和歌 播種寶藏

    《十一個寶藏》還有很多值得探討之處,作品的情節設計有如作曲的對位法般精巧。在銀雀小學這個不變的空間里,方豆豆們的童年和包結實們的童年,隔著歲月長河遙相呼應。老師和學生們相差12歲,生肖恰好是一樣的,他們的童年也都有四個小伙伴,同樣有著從低谷走過的經歷和金子般的心靈。方豆豆能在孩子們身上看到自己的過去,孩子們能從方豆豆的身上看到自己的未來,他們又各自擁有著現在,構成了悠悠歲月里綿延往復的和歌。

    這首歌里除了純樸真摯的人情、高貴善良的人性,也飽含著生活的哲理。十多年前的一個夏天,小頑童方豆豆在溪灘上玩耍時撿到10個小玻璃瓶,她細心地清洗干凈,裝進去“小寶貝”,埋藏在銀雀小學各個角落里,后來就變成了方豆豆帶著學生們不斷發現的驚喜。一次次復蘇的回憶,伴隨發現而許下愿望,再成為共同分享的幸福。普通的玻璃瓶仿佛在歲月里氤氳出了仙氣,生長出了魔法。《十一個寶藏》講述了播種“寶藏”的過程,它向我們啟示,純真而深情的生活者,能讓此刻看似平凡的瞬間,皆成他日歡欣擷取的寶藏。

    (作者系浙江師范大學人文學院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