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歐也妮·葛朗臺的“幻滅”
    來源:文藝報 | 沈大力  2023年12月06日08:23

    在巴爾扎克眼里,“人生如戲”。他用畢生精力創作了浩如煙海的《人間戲劇》(沈大力版譯名),總共90來部小說,描繪多至2500個人物,皆個性鮮明,給人深刻印象。迄今為止,他的小說,包括戲劇,在法國是搬上銀幕或舞臺反復演出最多的文藝作品。2021年,《歐也妮·葛朗臺》和《幻滅》,巴氏兩部最為人知的長篇小說,幾乎同時被再次拍成同名電影,在當今法國的影壇激起觀眾強烈而深沉的反響。

    《歐也妮·葛朗臺》電影海報

    《歐也妮·葛朗臺》被法國文學界譽為一部“最優異的經典悲劇”,在人類邁入21世紀的今天,依舊扣人心弦。法國作家兼導演馬克·杜甘聲言:“歐也妮·葛朗臺今朝還在跟我們懇談”。杜甘閱讀了父親留下的一批巴爾扎克皮質封面包裝版小說,深感巴氏《人間戲劇》跟當代自由主義世界之間存在天然共鳴,尤其是廣義父系制度,及泛論男女關系。他從中選擇小說《歐也妮·葛朗臺》,欲在影壇凸顯巴爾扎克那個歷史時代可能在當今社會引起的響動,于是決定再度將《歐也妮·葛朗臺》搬上銀幕。他的電影2020年初開拍,接著從布列塔尼回巴黎進行后期制作,影片于2021年9月正式公演。

    若說巴爾扎克的繁冗敘事方式有些過時,他用放大鏡透視,入木三分的人物刻畫仍葆其獨特的逼真風骨。依此,馬克·杜甘挑選他覺得極為出色的演員約瑟芬·雅丕飾演女主角歐也妮,請奧利維·吉赫邁演葛朗臺老爹。導演選定吉赫邁扮葛朗臺老爹,是看他一身“鄉下人土氣”,很適合表演這樣一個地頭鄉紳的氣質。巴爾扎克在談他塑造葛朗臺這個形象時,曾十分得意地自詡:“莫里哀描繪慳吝人,而我則刻畫出了慳吝。”

    富家女歐也妮待字閨中,雖有美人名虞,追求者甚眾,但他對貴族子弟都不欲相見,偏偏愛上了從巴黎來外省度假的表弟查理。初戀少女癡情相許,把父親給她的金幣贈與表弟,二人對天盟誓永遠相愛。可是,野心勃勃的查理遠去非洲冒險,利欲熏心地從事黑奴販賣。五年后,他從異域歸來,背棄歐也妮,迎娶一個富有的伯爵之女。可是,他的貪婪受挫,在獲悉歐也妮持有一大筆遺產后,又想跟舊日情人再續前盟。歐也妮因情人的背叛,心如死灰,在慷慨幫助查理還清其父欠債后,斷然回絕了對方的虛情假意。

    這位心地純潔善良的女子,經歷一場人生噩夢,體驗世態炎涼。他拒絕了公證人克呂索兒子的求婚。一個擁有萬貫家私的老姑娘,僅有老女仆娜儂侍候,孤坐青燈下,獨守空房,淡泊苦度殘年。馬克·杜甘閱讀《人間戲劇》后,依照巴爾扎克的原作精神拍片。這部影片不以色彩動人,樸實無華地展示在一個商品化的社會里,純情的歐也妮·葛朗臺青春幽夢的幻滅。

    同是“幻滅”這一主題,法國導演格扎維埃·吉雅諾里于2021年將巴爾扎克揭示社會商品化的另一部長篇小說搬上了銀幕,于當年10月20日在巴黎推出影片《幻滅》。他坦言:“拍攝《幻滅》是我一生的重大設想。為拍這部影片,我連年翻閱巴爾扎克的原著,細看有關繪畫展覽和聽巴赫·拉謨的音樂,全神貫注進入巴氏境界。我聯想到有巴爾扎克風格的德國導演馬克斯·奧菲爾斯,還仿效維斯貢蒂,逼真地呈現那種富于戲劇場面的金錢社會”。為此,吉雅諾里找來頗有才華、“用刀追逐野豬”的攝影師克里斯托弗·博卡。

    影片主角呂西安·呂邦普雷是個從外省闖蕩進巴黎的見習記者,他迅速適應了大都市新環境里的習俗,在新聞界浮游中遇到女演員克拉麗,如魚得水,雄心勃勃地企望在競爭中出人頭地。然而,在一個金錢為王、弱肉強食的社會里,他因出身卑賤而備受歧視,又被一個新聞記者魯斯杜愚弄,走上歧途,遭到幻沒的厄運,道堵塵絕,無奈返回故鄉昂古萊姆。這個耽于幻想的年輕詩人,終了被上流社會的貪婪、虛偽逐出了名利場。

    影片《幻滅》的畫外音明確說出導演的心聲:社會落入寒冷的冰水之中。通過影片《幻滅》,杜甘意在彰顯巴爾扎克時代一切都是交易,連記者也會出賣自身。影片中出現報業大亨艾米爾·吉拉丹創始的《強盜》周刊,揭示報界一味追逐利潤,而呂邦普雷蹚的正是這股渾水。他直至一敗涂地才醒悟,抑郁地哀嘆人類文明的沉淪,恰如巴爾扎克“人間悲劇”的旋律基調。將近兩個世紀前,巴爾扎克高瞻遠矚,曾經預言:“你想跟我一道演戲嗎?你想知道明天會發生什么,知道法國將向何處去嗎?那就來讀一讀,或者再讀一讀我的《人間戲劇》吧。”

    為回應巴爾扎克的呼喚,當代經濟學家亞歷克西·卡爾柯蘭-瑪赫舍于2021年春天推出了他編撰的鴻篇巨制文論《巴爾扎克看我們的社會》,一部在21世紀重讀巴爾扎克《人間戲劇》的通俗指南。卡爾柯蘭-瑪赫舍在其中著重談到“巴爾扎克確信的,我們在2021年似乎已經遺忘。那就是,過去有許多事能啟發我們對待未來”。格扎維埃·吉雅諾里拍攝的《幻滅》表明,巴爾扎克的《人間戲劇》似乎與馬克思的《資本論》從政治經濟學的角度有某種程度的共鳴。文論家奧利維耶·布魯因2021年10月在《瑪麗亞娜》雜志上撰文指出,巴爾扎克深刻地反映社會現實,他筆下的典型人物實際是資本主義典型環境中的產物。他的經歷揭示慳吝、虛偽、勾心斗角和道德淪喪,乃是一個金錢為王的典型社會普遍的丑陋現象。

    導演格扎維埃·吉雅諾里經過26年的深思熟慮,終于將巴爾扎克的《幻滅》成功搬上銀幕,影片在2021年在第78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首映,后在法國凱撒電影節獲得了7個獎項,包括最佳影片獎,沖破了法國影壇多年來乏善可陳的頹局,被影評界譽為“法國超級歷史大片,光輝璀璨”。

    筆者年輕時看過蘇聯拍攝的影片《歐也妮·葛朗臺》,為巴爾扎克《人間戲劇》的感染力深深觸動。近年來,又相繼看了《朱安黨人》《攪水女人》《鄉村醫生》《鄉間牧師》和《夏倍上校》等多部根據巴爾扎克小說拍的電影,每每聯系到從路易十八王朝復辟后開始的商品化社會,及至當今世界情態,感覺到文論家奧利維埃·布魯因給《人間戲劇》所下的結論異常貼切。他稱《人間戲劇》為“旋風式的巨幅史跡壁畫”,而巴爾扎克在今朝“仍有許多事要向我們說白”,即他以文學形象教化,給人頗多關于生活的有益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