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簡牘探中華》:探究中華文明繼往開來的真實寫照
    來源:中國作家網 | 張志清  2023年12月01日08:36

    近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出品,央視綜合頻道與央視創造傳媒聯合打造的《簡牘探中華》正在熱播,節目基于大眾傳播的原則,對里耶秦簡進行系統揭示,通過藝術表演、專家點評、還原場景、鋪陳史實等手段,有效傳播了里耶秦簡的文化知識及其重要性,表達了秦朝民眾企盼和平、公正和善政的心愿。用塑造秦朝基層縣令“祿”和書吏“華”的方式,再現了秦朝的社會生活,進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場面宏大、穿插有序、表演到位,是一檔比較成功的文化節目,在《典籍里的中國》的基礎上又有新的探索和突破。

    中華民族應用簡牘的歷史可上溯至公元前1200年前的殷商后期(甲骨文實證),下至公元404年東晉桓玄廢簡用紙,綿延至少1600余載。“書于竹帛”是中華民族特有的記事方式,其文字、書寫、裝潢對漢字演變和后世書籍制度發展起到了奠基作用。應用簡牘的時代是中華文明從蒙昧走向文明的時代,也是所謂世界思想發展的軸心時代,產生了孔子、老子等諸多圣賢和代表作品,迎來了百家爭鳴的新氣象。中華民族的元典和許多曠世經典都曾用簡牘書寫、傳播。現今一簡一牘的發現也可以管中窺豹,再現歷史。里耶出土的3萬多枚秦簡就完整還原了中國歷史的大轉折時期——中國大一統的第一個朝代秦朝遷陵縣的社會生活史,其中所記多為史籍所不載,又能與傳世典籍相印證,難能可貴。

    考古以知往,稽古以開今。簡牘雖然與紙張一樣,只是承載文字的材料,但正如《天工開物》的著者宋應星所說:“物象精華,乾坤微妙,古傳今而華達夷,使后起含生,目授而心識之,承載者以何物哉?……覆載之間之藉有楮先生也。”一根簡、一張紙,雖然輕微,但承載先賢思想、百家學說、自然觀察、人世傳奇……它們正是人類發展的基礎、民族進步的階梯、文化傳承的高地,也是中華文明繼往開來的真實寫照。

    (作者系國家圖書館常務副館長、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