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行萬里路”與“讀萬卷書”是作家“兩個重要的寫作資源” ——“作家朋友,歡迎回家”入會第一課側記
    來源:中國作家網 | 康春華  2023年10月28日14:27

    10月27日下午,在燦爛秋日中,45位中國作協新會員邁進魯迅文學院的教室,聆聽著名作家劉心武為大家帶來的入會第一課。

    “劉心武老師可能是當代文學史中最著名的‘班主任’了。”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邱華棟在主持時這樣介紹。劉心武1942年出生于成都,1958年發表作品,1977年發表了著名的《班主任》,1985年出版了長篇小說《鐘鼓樓》,獲得第二屆茅盾文學獎。“從《班主任》到《鐘鼓樓》,劉心武老師的長篇小說、散文、隨筆、評論,有關建筑和古典文學等方面的研究,共同構成了一座巍峨的文學大廈。”邱華棟說。

    劉心武授課

    劉心武授課

    劉心武從對《紅樓夢》和《金瓶梅》“合璧閱讀”的“璧”字談起,在講座中穿插漫談了自己的閱讀歷史與心靈轉向。講座融宏闊于細微之中,既有文學史的整體視野,也有對《紅樓夢》和《金瓶梅》的小說情節、人物和細節的鑒賞細讀,充分彰顯了其磅礴深厚的知識體系與小說家的細微感受力。

    “我們有兩個重要的寫作資源:一個是我們的人生經歷。過去叫‘行萬里路’,即便不行萬里路,也要豐富自己的生活閱歷,在自己生活的空間之中善于觀察,形成自己的生活積累、情感積累、認知積累。另一個是閱讀借鑒前人的寫作,也就是古人說的‘讀萬卷書’。”

    談及個人的閱讀史,劉心武坦言,少年和青年時代所接觸的文學作品遠遠沒有現在豐富。“當時讀現當代作家的作品比較多,諸如魯迅、茅盾、巴金、老舍、葉圣陶等的小說都讀過。”他特別提到四川作家李劼人,“我認為他是現代文學史上閱讀價值被遮蔽的重要作家,他的三部曲——《死水微瀾》《暴風雨前》《大波》,尤其是《死水微瀾》,大家一定要讀一讀。”而當代作家優秀的長篇小說,比如孫犁的《風云初記》、楊沫的《青春之歌》、曲波的《林海雪原》,還有《紅巖》《紅日》《上海的早晨》《創業史》《三家巷》等等,也給予劉心武很多寫作上的啟發。

    外國文學的中譯本也作為重要滋養,打開了劉心武的眼界,拓展了他的視野。他談到自己年輕時外國文學來源主要有兩類:一種是西方古典現實主義長篇小說,比如巴爾扎克、雨果、狄更斯、托馬斯·哈代、列夫·托爾斯泰、契訶夫、屠格涅夫等。“還有一塊,是蘇聯小說。比如當時文學青年和青年作家人人必讀、競相模仿的《拖拉機站站長和總農藝師》,影響了我們這一代人。經過歲月的淘汰后,現在人們所記得的蘇聯小說,可能只有一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改革開放后,大量外國文學作品涌進中國,大家爭相閱讀。“我記得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后,形成一個浪潮,叫做‘兩卡四斯’。‘兩卡’是卡夫卡、卡爾維諾;‘四斯’是喬伊斯、普羅斯特、博爾赫斯和馬爾克斯。作為一個文學青年,當年沒讀過‘兩卡四斯’是會被人嘲笑的。”劉心武回憶到,當時自己認真追隨潮流閱讀這些作品,但因為不懂外文,讀許多作品都難免“隔靴搔癢”。“《尤利西斯》當時的兩個譯本我都找來讀了,完全讀不進去,不知道好在哪里。”

    在這樣的過程中,劉心武發現,擁抱自己母語的經典作品才能獲得心靈真正的樂趣。“上世紀90年代初的某一天,我記得那天下午陽光很好。我坐在書房里,望著外面的一株大樹,上面有喜鵲跳來跳去。突然頓悟道:我是一個中國人,說中國話,用漢語寫作,作品也主要是跟母語同胞共享。因此,我固然應該繼續閱讀外國文學的中譯本,但更應該從老祖宗留下來的、民族文化傳統中流傳下來的母語文學經典中汲取營養。”以此為契機,他重返中國古典作品的長河中,最終尋找到兩部與自己生命相契合的作品,這就是《金瓶梅》和《紅樓夢》。

    在古典白話小說發展史上,有兩個高峰,一個是明代中晚期的《金瓶梅》,一個清代乾隆朝的《紅樓夢》。劉心武認為,《紅樓夢》和《金瓶梅》是兩塊交相輝映的美麗玉璧,“最初我是分開讀的,后來在對照閱讀、穿插閱讀中,兩者起了化學反應,讓我有1+1遠遠大于2的收獲”。

    談到兩部作品的承繼關系,他認為至少有三個相同特征。第一,兩部作品都是文人獨立創作的作品,具有充分的原創性;第二,蘭陵笑笑生和曹雪芹都寫了歷史上沒有記載的普通人的故事,寫出大量普通生命的喜怒哀樂、生死歌哭,文學觀在當時是很獨特的;第三是他們的女性觀,《金瓶梅》中女性角色總和超過男性,是具有浩蕩的女性角色的畫廊。在授課過程中,劉心武以《金瓶梅》中一個不起眼的小人物宋惠蓮為例,從學者和小說家的兩重視角解析《金瓶梅》中的描寫手法、人物塑造、情節伏筆、細節處理等藝術創作的相關問題,為解讀這個小人物打開了全新的視野。“她給我們寶貴的啟示在于,叩問人性最深處的東西是什么,心靈深處最后不能越過的坎是什么。”

    邱華棟代表中國作協向劉心武送出入會紀念牌

    邱華棟代表中國作協向劉心武送出入會紀念牌

    “劉心武先生,今天是你入會第一萬六千一百零四天。”入會第一課結束以后,邱華棟代表中國作協向劉心武送出了獨屬于他的入會紀念牌,并談起自己聽課的收獲。“聆聽劉心武老師這樣的文學課,需要我們多作一些閱讀和知識層面的準備。在越來越多的人沉迷類似‘刷’短視頻這樣的動作的時候,我們要做一些凝視的事情,要保持深度閱讀,挑戰有難度的事情。”

    學員們認真記錄下自己的聽課感受,在提問環節,大家圍繞《金瓶梅》與《紅樓夢》的創作手法、作家的閱讀史、自身創作的困惑等問題向劉心武請教。來自四川的基層作家蜀東泊客說,劉心武老師授《入會第一課》時借講《紅樓夢》和《金瓶梅》穿插介紹古今中外的文學經典,讓人更清醒地認識到人類在文學歷史長河中所取得的偉大成就,讓人印象十分深刻。

    作家蜀東泊客發言

    作家蜀東泊客發言

    作家翁華杰發言

    作家翁華杰發言

    作家霍香結發言

    作家霍香結發言

    作家樂小米發言

    作家樂小米發言

    “劉心武老師為我們新會員上了寶貴的入會第一課。他真誠地向我們傳授自己的閱讀和寫作經驗。他說每個人都要建立自己的‘閱讀心靈史’,這是一個偉大的工程,要從民族文學的經典中汲取養分。”青年作家孫施認為,劉心武老師示范了在閱讀經典的過程中如何總結和思考,故事如何展開才能在更吸引讀者的基礎上兼具思想深度,“這些創作經驗,令我反思自己在寫作中容易犯的錯誤,以及以后該如何創作。這一堂課可謂收獲良多”。

    (攝影:馮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