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名刊走進圖木舒克市,走進文學的富礦
為推動文化潤疆工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養兵團文學人才、推動師市新時代文學高質量發展,近日,由第三師圖木舒克市文聯、兵團文學藝術院、綠洲雜志社聯合主辦的“兵團南疆筆會文學培訓班暨文學名家名刊走進圖木舒克市”正式啟動。
在這次活動中,作家周曉楓、劉建東、張者、胡性能、王伶、張瑞田、李志強、于信強,來自《人民文學》《收獲》《青年文學》《北京文學》《作家》《青年作家》《散文選刊海外版》《中篇小說選刊》《湖南文學》《清明》《西部》等知名刊物的文學編輯,以及南疆五地州、兵團南疆四個師市的54名學員走進圖木舒克市,展開培訓、采風、筆會等系列活動。
作家代表,兵團作家協會榮譽主席、魯迅文學獎獲得者張者說,兵團人獻了青春獻子孫,在荒原上唱響了一曲英雄主義的頌歌、理想主義的贊歌、浪漫主義的情歌。一代代的兵團人就像胡楊一樣深深地扎根在這里,守衛著祖國的大西北。“來到第三師采風,這里風很多,遠在天邊的風比風更豐富。這里的白楊筆直,胡楊不倒。不但有風,還有詩與遠方。”
“新疆的大美,恰恰構成了創作的源泉。”名刊編輯代表、《青年文學》主編張菁表示,文學將我們帶到一個之前不曾感知的更大的世界,“作為平臺,相信我們的目的都是以開放的方式為大眾推出好作品。作為文學期刊的從業者,我們會用更大勇氣和熱忱去鼓勵和珍惜現在的創作者,保護大家真誠地面對寫作,幫助大家去拓展和發聲。”
幾天活動下來,學員們紛紛表示受益良多。“通過聆聽諸位名家名刊老師的講座,首先極大開闊了我們的視野,讓我們了解到今天主流文壇的發展狀況與趨勢,更加明確寫什么、怎么寫、為什么寫。”學員王瑋說。
“圖木舒克的文化有地下、地上兩種。地下,是深埋在荒漠之下的厚重歷史;地上,是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的兵團精神,是致力于這座城市建設發展的每一個人的奮斗史。”學員冉建康也感慨,這些都是文學創作的富礦,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綠洲雜志社副主編劉永濤表示,圖木舒克市是古絲綢之路和新絲綢之路的交匯融合之地,有著厚重的歷史積淀和豐厚的文化底蘊,也有著鮮明的兵團文化特征。《綠洲》雜志培養了一大批有實力的兵團作家,已經成為兵團文學面向全國的一張名片。希望通過這次南疆筆會,向全國名刊名編學習,提高業務能力,讓文學在繁榮發展中更好地服務兵團職工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