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中國紀錄片學派”體系構建暨紀錄片人才培養主題沙龍在京舉行 
    來源:中國作家網 | 許 瑩  2023年09月05日08:29

    8月28日,2023首屆中國紀錄片大會在京啟動。大會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宣傳司、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北京市廣播電視局、北京市東城區委區政府承辦。

    29日下午,“中國紀錄片學派”體系構建暨紀錄片人才培養主題沙龍在京舉行。主題沙龍是中國紀錄片大會特色活動之一,由中國傳媒大學中國紀錄片研究中心(CDRC)發起舉辦。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宣傳司新聞宣傳管理處處長滕勇、北京市廣播電視局宣傳管理處處長王亦君出席會議,專家學者、紀錄片業內人士等20余位嘉賓出席了本次主題沙龍活動。

    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傳播學部副學部長、中國紀錄片研究中心主任、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中國紀錄片的歷史、理論與創新實踐研究”(22ZD09)課題組首席專家何蘇六,首先以“關于中國紀錄片學派構建的思考”為題,圍繞“中國紀錄片學派”體系構建與紀錄片人才培養進行主題闡釋。

    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中國紀錄片的歷史、理論與創新實踐研究”課題組立足歷史維度、價值維度和本體維度,在審視過往理論和美學范式的基礎上,提出建設“中國紀錄片學派”的構想。“中國紀錄片學派”旨在扎根中國歷史和實踐,構建具有自身特質的學術體系與話語體系,進而繁榮紀錄片生產、創作和傳播,打造更多彰顯時代精神的中國精品紀錄片,進一步推進紀錄片強國建設。

    與會專家就“中國紀錄片學派”體系構建以及紀錄片人才培養等議題發表見解。中國傳媒大學教授、香港鳳凰衛視原副總裁鐘大年認為,中國紀錄片經過100多年的發展,形成了比較獨特的學理基礎,已經到了學派構建的時間段。他用東西方比較視野,從學理內涵、意義表達、人才培養三方面對“中國紀錄片學派”的核心理念進行觀察和思考。中國紀錄片在當下語境中,更強調對溫情的呼吁以及對現實的記錄;在意義系統構建中,更強調文化的存續和傳承;在人才培養中,更強調不同風格的兼容與勾連。

    中國高校影視學會會長、中國藝術研究院影視所原所長丁亞平認為,“中國紀錄片學派”的提出將是中國紀錄片的里程碑事件。他從中國紀錄片早期歷史源流及其意義的角度切入,對紀錄片《定軍山》的現代性與革命性進行了歷史溯源。在對影片的歷史細節深入挖掘后,丁亞平談到,“中國紀錄片學派”從一開始就擁有現代性、革命性的影像基因。中國紀錄片“超文化”的突出特性,將對“中國紀錄片學派”體系構建與中國文化發展起到建設性作用。

    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第十屆國家督學、中國藝術研究院原副院長賈磊磊認為,“中國紀錄片學派”可以從六個方面進行重點研究。他結合“中國電影學派”的研究經驗,提出在“中國紀錄片學派”研究中要注意將“學派”與“流派”加以區隔;要更加側重作品取向而不是人物取向;在哪些作品能夠代表“中國紀錄片學派”這個問題上,應該堅持國家視野或者國家標準;理論體系和創作體系需要共同構成“中國紀錄片學派”兩翼;“中國紀錄片學派”的研究需要將國際背景和時代背景整合起來;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是“中國紀錄片學派”的文化使命。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李道新認為,“中國紀錄片學派”體系構建的核心概念與中國傳媒大學中國紀錄片研究中心成立之初提出的“國家高度、學術品格、國際視野、中國風格”有著內在的目標訴求。他基于影人年譜、數字人文、平臺建設與中國知識體系的角度,從研究方法與平臺建設等方面探討了影像研究實踐的新路徑,為“中國紀錄片學派”體系構建的數字化建設提供了方向參考。

    此外,多位知名紀錄片從業者就中國紀錄片歷史、理論、邊界與標準等關鍵問題發表見解,為“中國紀錄片學派”概念明晰與體系構建貢獻了來自業界的思考。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創新發展研究中心召集人楊華認為,“中國紀錄片學派”的建設需要立足當下,觀照未來。面對紀錄片呈現出年輕化、潮流化、多元化、極致化的趨勢,傳統媒體主動轉型是媒介生態變革下的必然選擇。她從優勢發揮、敘事表達、品牌運營等角度分享了自己的思考。

    中央新聞紀錄電影制片廠(集團) 副總經理池建新認為,如今“紀錄片+”正成為一股推動紀錄片行業發展的熱潮。面對紀實影像邊界拓展的現狀,紀錄片創作者如何堅守紀錄片的本真,紀錄片如何在社會、政治、市場三方博弈過程中找到動態平衡等問題曾一度困惑著從業者,他希望“中國紀錄片學派”的體系構建,能夠為紀錄片創作實踐提供更多幫助。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紀錄片三部負責人徐歡認為,為什么做紀錄片、紀錄片做給哪些人看、給觀眾看什么內容,是“中國紀錄片學派”體系構建過程中必須要回答的三個問題。

    三多堂傳媒聯合創始人、資深紀錄片導演劉軍衛談到,目前業界特別需要對中國紀錄片的評價標準與價值觀進行厘清,“中國紀錄片學派”體系構建可以在這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騰訊視頻副總編輯、騰訊視頻紀錄片尤里卡工作室負責人李倫認為,紀錄片必須對時代有所判斷,要對當下紀錄片文本中意義的缺失和紀錄片創作中敘事的忽視等存在的問題加以重視。

    嗶哩嗶哩紀錄片總監制張元談到,在構建中國自己的紀錄片體系過程中,紀錄片人既要重視紀錄片長期留存的價值,也要重視紀錄片的人文觀察價值和社會意義,更要重視紀錄片的國際傳播價值。

    上海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中心陳亦楠工作室負責人陳亦楠建議,“中國紀錄片學派”應該納入世界紀錄片學派內,而不是獨立和對立存在,上海臺所在的海派紀錄片是“中國紀錄片學派”下面的一個子集,一直非常重視紀錄片的國際傳播。

    “中國紀錄片學派”澎湃而繁榮的未來圖景,活水源頭在人才,根基在教育。紀錄片人才培養是“中國紀錄片學派”體系構建的應有之義。愛奇藝高級副總裁楊海濤、清華大學教授、紀錄片制作人雷建軍、中國美術學院電影學院教授、CNEX視納華仁共同創辦人陳玲珍、知名紀錄片制片人孫書云、江蘇廣電紀錄傳媒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曹海濱、上海平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上海電影評論學會導演周明亮等嘉賓直面中國紀錄片人才培養的現實狀況,圍繞中國紀錄片人才激勵機制、人才培養多元路徑、適合中國紀錄片生態的人才評價體系搭建等內容展開交流分享,共同探索多維需求下中國紀錄片人才培養方式的創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