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我在白旗鎮的“博物”生活
    來源:北京晚報 | 薛濤  2023年08月10日10:14

    如果沒有在白旗鎮兩年的駐村生活,就不可能有《我不是博物學家》這本書。

    2021年9月1日,我從丹阜高速公路下來,在一個叫白旗的山中小鎮停住腳步,我即將在莫家村工作兩年。

    我先住在匯鑫旅社。一周后,我租賃山下蔡老師的老房子,并陸續在鎮上購置糧食、鐵鍋、碗盤、斧頭、鎬頭、鋼鋸等用品。我劈柴、煮粥,獨自打理生活。

    兩個月后,雪芬送我一只小狗。小狗陪我上山劈柴,飲茶讀書。后來,隔壁于老師的小狗也搬來住了,兩只小狗如膠似漆。小狗戀愛的日子,更多小狗來訪。我的排場也越來越大了。

    我與劉志剛、莫明貴、洪威、馬國強等支部成員在莫家村工作。我們最關心的是糧食與蔬菜。

    我跟著于老師、關樂去林子里采藥、放蠶,也站在楓楊下面與老隋頭、老邵頭聊天。

    我從中得到眾多鳥獸、草木的見聞。我觀看鳥的行蹤,完全不在乎它的顏值。我發現,丑陋的鳥寥寥無幾,漂亮的鳥比比皆是。

    我凝視草木、昆蟲,我跟它們聊時間短長,四季更迭。冬天,沉睡。春天,復蘇。我置身白旗萬物,重新打量自己。

    我不是博物學家。我居然要編寫一本“詞典”,解釋它們各自的山居生活,也解釋它們如何來到我的山居生活。我是一個大號的野心家。

    好吧,到目前為止,我不是博物學家,你也不是。我住在白旗鎮的山林,你奔向別處的山林,我們走在“成為博物學家”的路上。

    那么我要問你,上路之前你準備好了嗎?現在,我介紹一下在白旗鎮生活依賴的工具和伙伴兒。

    我的大部分工具購自鎮里的龍源超市,大個子李剛為我提供了優質服務。以下內容僅供參考。

    三齒耙,小型農具,在山坡和田野開展挖掘的得力助手。我曾用它挖得大量沙參。它的功能不遜于鼴鼠的爪子。

    鐮刀,外出巡山的必帶工具。它可以割去攔路的雜草、枯枝,抵御蛇的進攻。一把鐮刀在手,就像地道的山里人了。

    鋼鋸,山居生活的應手家什。想截斷一根較粗的木頭,不靠鋼鋸還能指望笨拙的斧頭嗎?

    單手電鋸,看上去像一個玩具,讓截木頭不再是力氣活。它需要經常充電。

    斧頭,我不可能詆毀斧頭的作用。可以說,它無所不能。可劈砍,能壯膽,一斧在手吃喝不愁。鎬頭,劈柴必備的工具。梭羅說樹樁給人兩次溫暖,一次是劈它的時候,一次是燃燒它的時候。可見鎬頭與溫暖有關,很重要。

    木凳,很小的那種,坐在山腳發呆的必備神器。

    獨輪車,外出采購、采集物品的運輸工具,駕馭它需要一點技術。半天時間能操縱,三天后我會這樣跟你打招呼——你好,老司機!

    放大鏡,觀察植物細部、昆蟲器官離不開它。

    單筒望遠鏡,拉近了我與萬物的距離,尤其是人力不能抗拒的隔膜和戒備。

    靴子,山中旅行,既防水又防蛇。你說重要不重要?

    草帽,防雨防暑的貼身工具,讓我更像本地人。

    防蚊手環,自帶香氣的“首飾”,戴上它可免去很多騷擾。

    指南針,通常用不到它,但是必須隨身帶著。人難免有迷失方向的時候。關樂,地地道道本地人,那年大霧天去白砬子采蘑菇,居然朝相反的方向走了很久,所幸后來被姐夫帶出來。

    小狗,形影不離的伙伴兒,與我共度山居時光的分分秒秒。雌性,時常招來其他小狗,也會生下若干幼崽,讓山居生活喜氣洋洋。

    一本書,鳥類圖鑒、植物圖鑒之類,可以隨時鑒別身邊的動植物。

    一個本子,用它記錄一切。我寫在本子上面的每個字都有意義。

    一年半過去,我有了《我不是博物學家》的初稿。現在它終于出版了。其實它是一部需要不斷增補的“白旗鎮自然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