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科右中旗: 非遺保護 版權護航
“我們繡工做出來的作品得到版權保護,繡工們更有創作力,通過我們的繡品,可以讓全國人民了解內蒙古的發展景象。”談到版權對非遺文化傳播的作用,內蒙古興安盟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繡協會會長白晶瑩自豪地說。
在第二屆全民閱讀大會上,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繡協會被中國版權保護中心授予“2022年度十大著作權人(美術類)”稱號,白晶瑩作為代表上臺領獎。這一殊榮,成為科右中旗版權保護助力蒙古族刺繡技藝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又一標志性成果。
目前,白晶瑩牽頭運營的中國蒙古族刺繡文化傳承保護基地共有繡品1300余種,登記作品570余件。科學的版權意識和經營理念,讓手工制作的繡品真正成為叫好又叫座的文化商品。
一花獨放不是春。具有“一旗九鄉五非遺”美稱的科右中旗有著獨具特色、積淀深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除了蒙古族刺繡,還有烏力格爾、蒙古族拉弦樂器制作技藝、科爾沁蒙醫藥浴療法、蒙古族四胡音樂等共5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以科爾沁敘事民歌、好來寶、蒙古文書法為代表的18個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圖什業圖皮畫、金銀器制作工藝等多個盟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據了解,科右中旗先后成立了科爾沁文化研究室、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蒙古族科爾沁文化保護協會等專業機構。在版權保護方面,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大力開展《著作權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的學習宣傳活動,并走到著作權人身邊開展“點對點”作品登記等版權服務。依托國家級項目爭取非遺保護專項資金,以版權賦能為抓手,激發非遺創新活力。
在科右中旗的烏力格爾廳,每到夏季傍晚都有非遺項目烏力格爾、好來寶演出交流活動。如今,部分非遺項目音樂作品已經在騰訊音樂上線,民間傳統音樂在更大平臺觸及更多民間音樂和傳統文化愛好者。
科右中旗烏力格爾藝術家協會會長、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烏力格爾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李照日格圖說:“今年,騰訊音樂一次性采購了經過版權認證的曲藝作品100件,平均每件作品能給藝人帶來約600元收入,后續還將通過點播、數字專輯等形式實現二次銷售收入分成。這種方式既保護了音樂作品版權,也通過獲取合法收益保護了原創者的積極性。”
“以‘加強知識產權法治保障,有力支持全面創新’為主題,我們將繼續全面加強非遺作品版權保護,只有講好非遺作品版權保護故事,才能讓更多人了解科右中旗的非遺文化。”科右中旗新聞出版與廣播電視局局長胡日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