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葉梅《北斗牽著我的手》:兒童文學的星辰之歌
    來源:文藝報 | 海 飛  2023年05月15日08:22

    新時代中國兒童文學創作發展迅猛,這一點在洋洋灑灑的數據和豐富熱鬧的創作題材上多有體現,但總覺仍具大有可為的空間。我們的孩子不應該只有一種閱讀可能,我們的兒童文學也不會只有幾種書寫可能。

    改革開放40年以來,我國社會發展迅速,科技研發能力逐步壯大,在不同領域鑄就了一批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國之重器。可上九天攬月,能入五洋捉鱉,這些深刻影響國家前途命運和人民生活福祉的大國重器,理應成為兒童文學書寫的一大主題。文學之美與科學之美有沒有可能兼顧呢?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葉梅《北斗牽著我的手》給出了答案。葉梅對兒童生活有近距離的觀察和感受,其主編過的作品曾獲冰心兒童圖書獎。更加難得的是,她近十年來涉足科技界,作品曾獲“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優秀科普作品獎”金獎,是少有的兼顧兩方面的作家。《北斗牽著我的手》正是一部描寫當下科學少年成長的兒童文學作品,能幫助更多懷揣科技夢想的孩子開啟腦海中的那片星空。

    對國之重器的自覺關注

    2020年7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向全世界宣布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強調“參與北斗系統研制建設的全體人員迎難而上、敢打硬仗、接續奮斗,發揚‘兩彈一星’精神,培育了新時代北斗精神,要傳承好、弘揚好”。2021年,北斗衛星系統已經邁入全球化、產業化新征程。在新時代背景下,創作者可以尋求的創作切入點更加豐富。

    《北斗牽著我的手》正是一部以北斗精神為背景創作的兒童小說。作品突破傳統兒童文學的題材,例如民國時代、解放以前、建國初期的童年書寫、校園生活、成長困惑等,而轉向新時代,邁步新起點。作者自覺將中國社會發展進程融入文學創作,關注國之大者,給孩子講述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這一重大科學成就,走向新時代兒童文學的星辰大海。書名中的“北斗”可以有兩種理解,一是天上的北斗星,二是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我”也有兩種解讀,一是主人公大冬,二是如大冬、佟星一樣的小讀者們。“牽著”也可以從兩方面理解,一是讓大冬魂牽夢繞的“北斗星雷達站”計劃,二是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實際應用,這關系到每一個人的生活。借此書名,這本小說的初衷也展現得淋漓盡致,希望通過這本小說,讓小讀者學習北斗的基本知識、感受北斗精神,激發兒童們愛科學、愛生活,也愛家人、老師和朋友的情感,同時啟發小讀者自覺關注身邊的科技,提高下一代內心蓬勃的民族自豪感。

    對文學品質的不懈追求

    雖有科學底色,但本作品沒有枯燥的數據羅列,而是從孩子的生活入手,作者將對我國航天事業巨大成就的贊揚真實自然地融入到充滿童真和生活氣息的文字中。《北斗牽著我的手》對文學品質不懈的追求,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人物塑造具有時代感、開拓性和價值引領性。全心投入工作,時時刻刻對工作保持熱忱的佟星爸爸正是年輕科學家和科研工作者的縮影。有他們在,中國的航天事業才能一次又一次的騰飛。熱愛前沿科技、想法天馬行空的牛大冬和成績優異、性格沉著的佟星正是當代科學少年的形象代表。有他們在,中國的航天事業才能后繼有人,更進一步。

    二是小說行云流水般的敘述一氣呵成,非常耐讀。從牛大冬與妹妹馬小花之間簽訂“秘密合同”的來龍去脈,到牛大冬與“冤家”佟星之間關系的轉變,再到小伙伴們聽佟叔叔講述西昌的故事,最后到一群科技少年在“科技星光”夏令營中的奇聞樂事。圍繞小主人公發生的一系列事件前后銜接自然,閱讀過程就是親眼見證小主人公成長的過程,就像在看自己熟悉的小學生的成長記錄影像,親切可感。

    三是詩意語言的穿插充滿意境,文學與科學的結合引人遐想。例如用童謠貫穿首尾,用詩意語言描寫對北斗的想象:櫻桃農莊里伴著“月亮在白蓮花般的云朵里穿行”,聽外公講“萬戶飛天”的故事;密云水庫旁,一首“北斗星”的兒歌讓身處困境的牛大冬的內心一下子敞亮了;音樂演奏會上響起“讓我們蕩起雙槳”的悠揚旋律感動每一個人……童謠生動的韻律,讓文學之美妙和科學之氣勢如經緯絲線,完美交織。

    對兒童生活的時代呈現

    兒童文學的書寫需要貼近孩子的生活,和他們站在一起,和他們一起去經歷、去感受。作者基于自身生活體驗的抒發,最具真情實感,如用“1802”門牌號,作為互聯網時代的微信群號;用小說主人公牛大冬和馬小花親兄妹兩人不同的姓,體現當代社會的和諧寬容。這些文學細節如春風化雨,可信可親,有情有愛。再如第二章中牛大冬救助喜鵲陽陽的過程,充分展現了孩子愛護動物、純真善良的天性。在放生陽陽的時候,牛大冬“趴在窗戶邊,追著它的背影叫了好半天:‘陽陽,陽陽!你別忘了回來!’”寥寥數語,一個富有愛心的少年形象躍然紙上。又如第三章中牛大冬參加好朋友佟星的生日宴時,將佟星爸爸——火箭工程師佟叔叔誤認成了快遞員的情節,讓人忍俊不禁,倍感自然、親切,現代生活氣息實足。

    除情節設置方面凸顯兒童性,本書的細節內容也與當代兒童的實際生活非常貼近。如孩子們佩戴的電話手表、牛大冬和小伙伴通過手機上的H5應用查看北斗衛星的實時數據、孩子們的生活小發明等。這些細節刻畫不僅讓全書內容與小讀者的生活實現“零距離”接軌,也讓人感受到科學技術的確貫穿在當代兒童的生活之中,感受到書中描繪的故事就是我們身邊發生的故事。

    對科學信息的古今融合

    回顧近幾年主題出版中的兒童小說,鮮有科學少年的形象刻畫,本書所包含的科技元素豐富,從頭到尾一直有一條科技發明和科學精神的線索貫穿其中,且古今兼容。

    牛大冬在北斗星建設雷達站的夢想是這條線索的開端,在櫻桃農莊聽外公講“萬戶飛天”的故事,跟小伙伴們比一比誰連的星星多,聽佟叔叔講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的故事,1802一家人在北京天文館的所見所聞,相互交流對未來科技的暢想,“科技星光”夏令營中“用知識縫制鎧甲”的感召,這些都是線索的重要環節,而尾聲中牛大冬“北斗之夢”的升華是這條線索的收束。

    這一條科學脈絡隱秘但深刻,中國當代家庭就是千千萬萬個1802一家人,在這之中有科學精神的傳承,也有科學理想的接續。中國的未來正是在這樣的家庭中快樂地學習成長,全面發展。中國符號在世界科學領域的“閃光時刻”也借由此線索被串聯在一起,古代有萬戶、張衡、祖沖之、郭守敬等諸多天文學家的探索,今天有錢學森、孫家棟、鐘南山等現代科學家的突出貢獻,都自然且清晰地展現在小讀者面前。小讀者在看小說、讀故事的同時,科學知識和科學精神的種子也被潛移默化地栽種到小小心靈當中。

    新時代文學藝術要培根鑄魂,要有利于廣大青少年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這也正是童書出版工作者的光榮使命,值得我們反復深思和探究。時代在前進,社會在進步,當代少年兒童成長的環境在不斷變化。我們的文學不能老是擰著脖子往后看。新時代的兒童文學要向前看、向遠看、向上看、向深看,要向著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