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大部頭《看文明》發貨碼洋逾2000萬
    來源:中國出版傳媒商報 | 陶 然  2023年05月09日09:10

    如果孩子的書架上一定要有某個品類的書,毫無疑問,歷史書一定占有一席之地。如果孩子的書架上一定要有一部歷史書,我想,這本書要有趣,讓孩子讀有所樂;要深刻,讓孩子讀有所獲;當然還要用心,給孩子帶來潤物無聲的閱讀體驗。懷揣這樣的愿景,我們設計12開的尺幅,選取200多個知識點,編排近500頁,繪制1000多幅手繪圖,最終凝聚成了《看文明:200個細節里的中國史》這本大部頭。

    小切口、大背景、有意義。許多童書使用浮夸的漫畫、搞笑的語言作為“有趣”的包裝,但我們覺得,如果《看文明》也采用類似的方式,反倒削弱了該書作為一本大部頭、作為文明史載體的厚重感。時下興起的博物館教育啟發了我。我注意到,合孩子“胃口”的講述往往是這樣的:通過一個很細微、具體的切口逐步深挖,像拼拼圖一樣逐步展現宏大的歷史背景,同時,這樣的深挖是有意義的,旨在塑造完整的歷史觀,而不是簡單地堆砌冷門史料以“彰顯博學”。由此,我們確定了“小切口、大背景、有意義”這樣的標準,并按照該標準設計結構、組織內容。

    比如,我們以“飲食”為一個切口?;仡櫄v史,我們的祖先揮動石制或骨制的器具掘開泥土,小心翼翼地播下珍貴的種子。再看看今天,我們輕松地使用各種現代化廚具,烹調來自天南海北的食材。孩子會感到千百年來的變遷是多么巨大,也會感到千百年來我們對于美食的熱愛從未改變。這種熱愛體現了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正是這樣的追求,成為推動文明進步的動力。

    引導孩子探索歷史的脈絡。作為一名編輯,我始終相信:童書絕不意味著淺薄。孩子有著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知識也自有其密度和深度,二者恰到好處的邂逅最能迸發出激動人心的光芒。我們相信,孩子值得擁有一部“深刻”的書。

    當然,深刻也絕不意味著晦澀難懂,甚至故弄玄虛。對于歷史書來說,要把歷史講深刻,并不是要連篇累牘地講過去有哪些人物、發生了哪些事件,這些是歷史的現象,講深刻,就要理清現象背后的規律,要用孩子理解的方式,讓孩子探索歷史的規律,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

    整本書的編排邏輯上,我們沒有選用傳統的按年份或者按人物為線索,而是選取了飲食、服飾、建筑、交通、通信、商貿、藝術、城市這8個主題。文明正是按照“有物質基礎→在空間和時間維度上拓展→在精神領域有所追求→以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結晶的形態綜合展現”這樣的脈絡發展的,該書的編排邏輯暗合文明的發展規律。

    不做知識的松散集合,而是引導孩子探索歷史的脈絡,這是《看文明》的一大優勢,也是編創團隊想讓孩子感受到歷史發展規律的用心之處。

    如果說編輯童書需要有哪些標配,“用心”一定是其中之一。我們所理解、所追求的“用心”,便是給孩子帶來潤物無聲的閱讀體驗。

    對于歷史主題的科普書來說,嚴謹的考據自然是題中之義。而《看文明》采用繪本圖鑒的形式,這為考據帶來更大的挑戰。從人物、器物的形制、姿態,到背景環境的細節逐一推敲,讓每一個細節都科學、真實。

    在確定圖書定位時,我們沒有像常規童書一樣考慮《看文明》具體面向哪一年齡段,而是樹立了“降低難度而不降低深度”的理念,海量的信息和深刻的認知是精華所在,要保留,這是“不降低深度”,但這些內容主要通過1000余幅手繪圖可視化傳達,這是“降低難度”。

    既然要讓《看文明》成為一部能陪伴孩子成長的書,堅久耐用的品質就不可或缺。為此,我們幾經比對,選用了120克重的超感紙作為正文用紙,自然的色澤、綿厚的觸感讓心情和視力都輕松愉悅,搭配藝術品級的色彩工藝,讓這本大部頭歷久彌新。而扎實的用料也帶來了一個小小的煩惱——重量明顯上升。于是我們反復嘗試,改進了鎖線膠裝的裝幀工藝,讓這本大部頭能180度平攤,帶來盡可能舒適的體驗感。

    我們不希望孩子感到讀書是一件累的事情,無論是心理還是生理上,因此借鑒了國畫中的留白意境以優化版式設計,圖文的尺寸、位置、疏密既協調有序,也靈活多變,形成視覺軸線以引導孩子的目光,讓這本大部頭讀起來不會一成不變,而是充滿新鮮感?!犊次拿鳌返慕Y尾,我們設計了一套索引,每個時代都提出富有引導性的問題,引導孩子去回顧、去思考,從而加深對歷史的印象和理解。

    打造一本順應孩子思維的書。一部優質的童書絕不是弱化版的成人書。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源于想要認識世界的迫切愿望,而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從細節到整體、從形象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歸納出這一特征后,我們便以此為指導,將材料進一步深加工。

    從感性到理性:《看文明》顧名思義,“看”字意味著海量的信息、豐富的知識不是靠讀文字、而是用看圖片來傳遞的。該書的多幅1米+的超大拉頁,有剖面展示結構的、寫實復原情景的、再現藝術風格的等等,為孩子提供了一場視覺盛宴。

    從細節到整體:《看文明》的副書名是“200個細節里的中國史”,這也正體現了該書的初心——以小見大的閱讀理念,從微小的細節認識宏大的歷史。當然,細節并非只是單純靠數量堆砌,彼此之間是有呼應的,正如歷史發展的進程是有聯系的一樣。全書200多個細節,就像200多塊拼圖,共同拼出一幅完整的、宏大的歷史畫卷。同時也順應了當下所倡導的跨學科思維,從多個角度審視同一段歷史,將碎片化的信息,整合成更立體、全面的認知。

    從形象到抽象:編創《看文明》的過程中,我們參考了大量文獻、教材,“啃”文獻的過程是艱巨的,燒腦之感令人酸爽不已。我們做了一個小小的復盤,發現文獻描述歷史進程、總結歷史規律往往是高度概括的,而概括則意味著抽象。讀者接觸一段抽象化的描述,得還原成自己的理解,需要調用自己的理解能力和知識儲備,燒腦感油然而生。而孩子的思維恰恰是從形象逐步過渡到抽象的,所以,我們想到能不能把抽象的事物轉化成形象的、可視的過程,再描述給孩子呢?

    小小的鐵器也能推動歷史進程,原來歸根結底,是生產力的進步推動了時代的變革,于是在書中,我們用插畫再現了這一脈絡。這就是通過具象的器物來認識抽象的歷史,相當于為宏大的歷史進程補充更具體、生動的注腳,這一理念貫穿全書,從而更貼合孩子從具象到抽象的理解能力。

    《看文明:200個細節里的中國史》自2022年9月出版以來,截至2023年4月已5次印刷,發貨碼洋2160余萬,并躋身當當等平臺童書榜單前列。我們懷著使命感,緊鑼密鼓地投入到姊妹篇《看文明:200個細節里的世界史》的編輯工作當中,該書預計2023年5月上市。

    策劃、編輯《看文明:200個細節里的中國史》和《看文明:200個細節里的世界史》,讓我對“讀史使人明智”這句看似老生常談的話也有了切身的體會。我們相信,熱愛歷史的孩子,可以漸漸培養這種追根問底的思維、注重實證的思維、聯系與比較的思維、思辨批判的思維,并將這樣的思維發展成為受益終身的智慧。這也正是編創團隊希望通過《看文明》及其姊妹篇助力孩子成長的愿景。

    (作者系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童書中心策劃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