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人才還在 觀眾還在 市場還在 ——二〇二三年春節檔電影現象研討會側記
    來源:文藝報 | 許瑩  2023年02月22日08:12
    關鍵詞:電影 春節檔

    2月8日下午,由中國影協主辦,中國文聯電影藝術中心、中國影協理論評論工作委員會承辦的2023年春節檔電影現象研討會在京舉行。國家電影局副局長陸亮,中國文聯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中國影協分黨組書記張宏,中國電影基金會理事長張丕民,中國影協分黨組成員、副秘書長曹俊等出席研討會。與會專家學者對今年春節檔電影題材選擇、文化價值、產業構建等進行觀察分析,以期為中國電影未來發展把脈開方。會議由中國影協理論評論工作委員會會長陸紹陽主持。

    陸亮對中國電影產業發展提出了7點期待:期待這個令人難忘的春節檔熱潮能持續下去;期待觀眾對電影的關注和熱情能持續下去;期待春節檔后其他連續的檔期能把火爆的市場熱度持續下去;期待中國電影人團結奮發快樂的精氣神能持續下去;期待主題積極、百花齊放、類型豐富、風格各異、佳作紛呈的創作形勢能持續下去;期待體現中國電影精神的影片走向世界的勢頭能夠持續下去;期待電影理論界、評論界對中國電影深入解析并與創作者形成良性互動的風氣能持續下去。

    張宏談到,今年春節檔電影票房增長強勁、全面“飄紅”,極大提振了電影行業的信心,說明人才還在、觀眾還在、市場還在。受疫情影響,2022年電影行業被國務院列為22個特困行業之一,全國影院營業率一度跌破50%,有大量影院長期不能開門,全國單日票房幾百萬的現象屢見不鮮,行業長期處于虧本狀態,受各種防疫管控政策的影響,影院斷續經營使得觀眾觀影習慣被打破。2023年年初,疫情陰霾散去,各行業逐漸恢復生機,春節檔群雄逐鹿交出了喜人的成績單,以67億檔期票房位列中國影史春節檔票房第二位,觀影人數達到1.29億人次。據專業數據統計,截至1月31日16時20分,2023年度大盤票房突破一百億,刷新了中國電影市場票房最快破百億紀錄。截至2月6日13時,《滿江紅》上影16天票房過40億,成為中國影史第9部票房破40億的電影,《流浪地球2》緊隨其后票房突破34億,《熊出沒·伴我“熊芯”》票房接近13億,電影在觀眾心中熱度不減。

    影像文化建構的豐富意蘊。中國文聯主席團委員王一川用上天、入地、下海、替換四個關鍵詞來概括今年春節檔電影給他留下的印象,“上天是指《流浪地球》,入地是指《無名》塑造了一批隱姓埋名的人,下海是指《深海》,《滿江紅》《交換人生》《熊出沒·伴我“熊芯”》等影片都有替換的主題”。北京電影學院教授侯克明具體談到,今年春節檔影片在思想內涵與文化品質等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例如《流浪地球2》體現了高度的文化自信自強,具有較強的國際視野與未來視野;《滿江紅》展現了精忠報國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流浪地球2》制片人、編劇龔格爾談到,《流浪地球2》上映后得到了各界的幫助與支持,尤其是科學界的深度參與。“我們負責想象、有人負責實現,中國的制造業和智造業,是該片得以完成的強大底氣。”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副會長王紅衛談到,今年春節檔讓我們看到了“反向的力量”。在他看來,春節檔不一定非要放喜劇,而是要用春節檔,讓一些一年只進一次影院的觀眾,能看到電影的多樣化、多元性。“我們所要做的不只是滿足幾部影片的票房需求,而是要進一步打開電影更廣闊的市場。”

    春節檔的新現象與新趨勢。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陳旭光談到,從今年春節檔電影成績中不難看出,青年想象力消費需求持續增長。“《流浪地球2》是科幻的想象,《滿江紅》是對歷史的想象,《熊出沒·伴我“熊芯”》用動畫樣式思考了人機關系,同樣是把非常前沿的科幻電影、賽博電影的主題用動畫方式表現了出來。”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常務副會長張衛認為,品牌經營是中國電影做強做大的有效手段,無論是熊出沒系列的第九部影片《熊出沒·伴我“熊芯”》,還是《流浪地球1》的延續《流浪地球2》,都體現出系列布局的重要性。此外,導演品牌、演員品牌等也是春節檔持續紅火的有力保證。在《光明日報》文藝部副主任李春利看來,今年若干春節檔電影都較好實現了主流價值與商業運作間的平衡,這得益于電影人打破自我的勇氣。《滿江紅》的大反轉、《流浪地球2》中的三次危機、《交換人生》中的同理心等,都實現了主流價值的有效送達。《滿江紅》編劇陳宇觀察到,今年春節檔所有影片都具有較強的類型意識。就算不是特別標準的類型片,但都清晰地滿足了一部分觀眾的心理需求。類型電影本質上是文化產品的分類方式,使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完成相互尋找,這種尋找越精準,電影產業體系的建設才會越健全。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電影發行分公司經理張大勇談到,電影、觀眾、渠道都有自身的不同屬性,把影片放在合適的位置,會得到更好的反響。“今年發行《流浪地球2》的時候,業務內部有個判斷,因為《流浪地球2》是173分鐘,《滿江紅》是159分鐘,一個影院一個廳滿排,《流浪地球2》只能排四場,《滿江紅》可以排五場,這意味著《滿江紅》的觀眾上座率更高,作為影院經營單位也會更愿意排《滿江紅》。但是我們的策略是,緊緊抓住了一二線城市大影院,保證特效廳的排映。春節期間《滿江紅》票房領跑,但是在黃金場、座位數占比方面,《流浪地球2》并不落后。”

    一次電影人團結協作的勝利。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教授趙寧宇見證者了諸多春節檔影片的誕生。他談到,許多影片是在未來不可期的情況下創造出了可期的局面。“2021年我去《流浪地球2》探班,他們不知道未來電影會怎樣,郭帆每天只睡兩個半小時,拿生命在換一部電影;《中國乒乓》在天津和青島拍攝時受疫情管控影響,整個拍攝過程極其艱難……”今年春節檔上映的電影,是在此前一直在拍的影片。春節檔成績既是作品本身質量過硬的體現,也是電影產業刀刃向內、自我革新、化危為機、并肩作戰、團結協作的結果。中國傳媒大學教授陶經談到,在看到春節檔電影的票房、回報時,我們不應忽視電影人對電影的由衷熱愛,這種熱愛才是中國電影保持強勁勢頭的源頭。

    在此次研討會上,專家們還探討了大春節檔概念、后電影效應等,并對未來中國電影發展積極建言獻策。張丕民認為,中國電影還缺乏以下兩方面人才,一是需要著力培養影視文化法務人才,二是需要著力培養影視文化財務人才。北京電影學院客座教授劉嘉談到,雖然今年春節檔有了開門紅,但是中國電影的路還很長。根據2022年的市場數據,中國電影市場的產能規模,國內票房只恢復到2019年的44%,不及2021年恢復到了70%。全球票房恢復到2019年的52%,北美市場票房恢復到2019年的54%。通過橫向比較會發現,中國電影市場仍存在產品短缺問題。電影市場大環境已經在慢慢好轉,接下來就要看有沒有足夠的產品來解決供給側問題,所以應對制片業格外關注,給制片業以足夠支持。《當代電影》主編皇甫宜川談到,如何建構影片多樣性類型結構等問題亟待進一步解決。貓眼研究院院長劉鵬認為,大檔期是在拉新,小檔期是在留存。今年的春節檔有33%的用戶是觀看電影的低頻用戶,之后能否繼續進入影院要看后續檔期有沒有更多影片。春節檔之后需要更多類型片來彌補非大檔期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