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回顧2022 紀錄片:暖起來 融起來 活起來
    來源:文藝報 | 韓 飛  2023年01月18日08:33

    本報藝術評論部推選2022年度10部優秀國產紀錄片:《零容忍》《中國2》《文學的日常2》《人生第二次》《眾神之地》《與象同行》《領航》《美術里的中國》《不止考古·我與三星堆》《風味人間4》(按播出時間排序)

     

    2022年,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北京冬奧會順利舉辦,中國三年抗疫終于迎來曙光……作為“國家相冊”,中國紀錄片忠實記錄了每個難忘瞬間,為國家民族留下了珍貴的影像記憶。本年度,國家政策支持,繼續為中國紀錄片事業健強錨定主心骨;新媒體、新技術賦能,媒體深度融合浪潮,推進中國紀錄片內容和產業變革;制播主體發揮創新驅動效能,探索紀錄片在當下的新題材、新類型、新美學、新表達。中國紀錄片呈現出“暖”“融”“活”的發展特點和趨勢。

    “暖”

    十年成就暖民心。2022年,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中國紀錄片發揮“獻禮”價值,聚焦黨的二十大主題,全景摹寫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式現代化的十年歷程,“這十年”成為核心敘事命題。《領航》作為黨的二十大獻禮紀錄片的“領航之作”, 由中央多部委聯合牽頭,政論情懷、故事表達,深入闡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景梳理了十年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展現了黨的思想理論光輝。此外還有《征程》《我和我的新時代》《加油!新時代》《十年逐夢路》《村莊十年》《這十年》《中國的十年》《為了更美好的生活》《閩寧紀事2022》《黃河安瀾》等一批獻禮片,并成功實現了全媒體、全平臺、全渠道,多視角、多形態、多維度,融合化、規模化、協同化的復調傳播。黨的二十大獻禮紀錄片整體表現出鮮明的人民美學特質,統合宏大敘事背景和微觀個體書寫,觀照時代發展中的人民故事,展現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為之奮斗的歷程,凸顯了黨的有力領導。十年成就,百年逐夢;人民主角,凝心聚魂。

    “人間真實”溫暖點亮現實。2022年,騰訊紀錄片推出“人間真實”片場,《真實生長》《一次遠行》《親愛的敵人》《了不起的媽媽》《大象出沒的地方》等多部作品接檔播出,用鏡頭觀察記錄多元群體、洞見社會不同切面,社會現實題材紀錄片在網絡端的長尾效應漸顯。此外,《人生第一次》團隊守正創新,本年度推出的《人生第二次》在命運重啟中彰顯人性的不屈與韌性,以及由此獲得的成長;《守護解放西3》圍繞派出所日常警務工作展開觀察式記錄,在普及法律知識的同時,也引起公眾對于相關社會現象的思考;《采棉時節》跟拍了三戶新疆棉農家庭的真實勞作生活圖景,講述溫暖細膩的新疆故事;《但是還有書籍2》深入以書籍為紐帶的趣緣群體,在一個個溫情小故事中,發現人與書之間的奇妙連接,透見文化的力量,點燃大眾對閱讀的興趣;《書店,遇見你》《我們在此相遇》以“人”為落點,選擇特定空間觀察,聆聽城市聲音,邂逅百味人生……這些作品不回避社會生活中的矛盾與問題,但總體取向是建設性的,用溫暖與和解撫慰疫情下的人心。

    “融”

    元素技法融合。紀錄片的“融”,融在元素與技法,表現在以新技術驅動為核心,創新融合各種開放素材、視聽元素與表現手法,實現其創作上的范式轉換。2022年,《美術里的中國》通過影像技術賦能,釋放視聽語言對美術作品的表現力,將二維美術作品在三維空間動態延展,實現想象性空間與現實空間的疊加和融合,完成由“看”到“體驗”的審美轉換;《“字”從遇見你》利用CG技術對靜態文字作擬人化處理,以技術美學賦予漢字字符以動態鮮活的生命力。還有《游戲星球:沙漠治理》《家有惡貓2》《百姓的味道》《辛苦了,先吃飯》《閃耀吧!中華文明》《千里江山萬里歌》借鑒真人秀等手法,引入明星、競技、游戲等元素,增加了作品的看點。

    類型創新融合。紀錄片的“融”,體現在不同題材類型的嫁接與類型化打造。文物紀錄片《重生技》融合物理、化學、生物等多學科視角;歷史文化紀錄片《中國2》將東方氣韻的情境美學融入紀錄片的敘事、表意、傳情中,憑借電影級的“重工業”打造,實現了歷史文化類紀錄片的美學創新;《文學的日常2》以同行游記模式煥新文學紀錄片的敘事場域,從文學的文本走向文學的現場;《零容忍》這樣的作品,打破了傳統專題片桎梏,將從嚴治黨這一宏大主題進行類型化、故事化處理,案例鮮活、正風肅紀、發人深省。

    產業內外跨界融合。紀錄片“融起來”本質上是“紀實+”觀念下紀錄片業的“破圈”,“紀錄片+文旅”“紀錄片+出版”“紀錄片+健康傳播”等一系列跨界融合實踐,為中國紀錄片產業提供巨大發展潛力。

    “活”

    市井饕餮的生活氣。《風味人間4》作為頂級美食IP,本季帶領觀眾漫游谷物星球,打造“舌尖上的世界”,是中國紀錄片邁向“重工業”制作、全球化表達和流通的代表。美食紀錄片繼續按照美食的地域、時令和品類進行細分化開發。時令性如《早餐中國4》《宵夜江湖2》《美食令》,品類性如《江湖菜館3》《一面之詞》《辣椒的征途》,地域性如《尋味貴陽》《新疆滋味》《念城味》《拿一座城市下酒》《山東味道》《湘辣香辣》《傲椒的湘菜2》《老廣的味道7》。美食本身或被打造為視覺奇觀;或突出人文關懷,成為情懷和治愈的代名詞;或承載地方特色和記憶,成為容納鄉愁與地方文化認同的價值符號。還有《鮮生史》這樣以文學為媒,盤點文學大師美食心路的美食話題作品。

    冬奧紀錄片展現活力中國。北京冬奧會無疑是2022年中國最具關注度的盛世之一,媒體借勢推出了一系列與冰雪運動、體育競技相關的紀錄片,記錄冬奧賽前與幕后故事,傳遞“一起向未來”的向上精神。冬奧會開幕當晚,揭秘張藝謀團隊設計籌備過程的幕后紀錄片《盛會》臺網同步播出,平臺瀏覽量四天破千萬,凸顯冬奧話題的巨大影響。《飛越冰雪線》《冰雪道路》《了不起的冬天》《零度之下》《冰雪夢啟程》《粉雪奇遇》《跨越》《谷愛凌:我,18》《從北京到北京》《冬奧山水間》《智慧冬奧》《大約在冬季》等作品或介紹冰雪運動知識,或展示冰雪運動魅力,或呈現冰雪運動員的競技訓練及生活日常,或講述北京冬奧會背后的城市人文故事,營造了濃厚的冬奧氛圍。

    考古文博紀錄片讓文物“活起來”。2022年,三星堆考古新發現繼續引發圍觀,助推此類題材紀錄片走紅,《不止考古·我與三星堆》《又見三星堆》《重生技》《古蜀瑰寶》《良渚》《與絲路打交道的人》《敦煌師父》取得了不俗的口碑和話題度。紀錄片是文物活化利用與傳播傳承的重要媒介和藝術形式,需要加強對題材擇取、敘事話語等多個方面的創新,與融媒體環境下主流觀眾的審美和消費需求接軌,更好實現基于用戶導向的價值傳播,以此拓展自身在當下的發展空間。

    自然地理類紀錄片的活動軌跡。《航拍中國4》本年度載譽而歸,繼續天際遨游,以“鳥瞰美學”觀照祖國11個省級行政區的大好山河,至此,中國紀錄片史上首個以省級行政區為單位從空中記錄當下中國真實面貌的大型系列紀錄片交上完滿答卷。《與象同行》完整回顧了2020年引發全球熱議的亞洲象北遷事件,動物化身為情感和價值承載,以此探索共同體觀念下中國紀錄片國際傳播傍焦熱門話題與追求共情表達的新路徑。《眾神之地》對特殊自然環境下“旗艦動物”生活進行觀察,就人與自然關系進行哲學探討,內蘊中國文化、中國價值。還有《大河之洲》《太湖之戀》《守望秦嶺》《中國濕地》《武夷山·我們的國家公園》《大美中國》《遇見最極致的中國》等紀錄片將鏡頭深入中國的大好河山。

    2022年下半年召開的黨的二十大強調了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使命任務。中國紀錄片需要繼往開來,借勢而為,建設紀錄片強國,將“暖”“融”“活”的基因發揚強大,以價值引領和創新驅動實現高質量發展,以高質量文藝作品增強人民精神力量,在實現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貢獻文藝的紀實力量。

    (作者系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副教授、“一帶一路”紀錄片學術共同體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