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研究院第13屆年會(2022)暨“文藝與國家形象的建構傳播” 國際學術會議成功舉辦
    來源:中國作家網 | 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研究院  2022年11月28日10:10

    11月25日,由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研究院主辦的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研究院第13屆年會(2022)暨“文藝與國家形象的建構傳播”國際學術會議成功舉辦。本次會議采用線上方式進行,來自中國、美國、法國、英國、德國、敘利亞、塞爾維亞、瑞典、巴西等國家的六十余位專家學者相聚云端、共襄盛舉。

    主論壇合影

    北京師范大學副校長周作宇,北京師范大學資深教授、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研究院院長黃會林,中國文聯原副主席、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夏潮,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原黨組書記兼常務副主席齊鳴秋,全國政協常委委員、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中國國家話劇院院長、國家一級導演、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田沁鑫,國際儒學聯合會副主席、北京大學博古睿講席教授、2020中國政府友誼獎獲得者安樂哲(Roger T. AMES),法國國立東方語言文化學院教授、法國國民教育部原漢語總督學白樂桑(Jo?l BELLASSEN),德國波恩大學榮休教授、中國汕頭大學特聘教授顧彬(Wolfgang KUBIN),中國外文局專家、2017年中國政府友誼獎獲得者侯薩穆?法魯克(Hosam FAROUK),外文出版社英籍高級改稿專家、2021中國政府友誼獎獲得者大衛·弗格森(David FERGUSON),北京師范大學京師特聘教授、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研究院執行院長高峰,北京市委宣傳部副巡視員、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促進中心主任梅松,中國電影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閻曉明,北京電影學院原黨委書記侯光明,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中國電影家協會原秘書長饒曙光,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院長、教授肖向榮,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院長隋巖,北京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教授張洪忠,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曹霞,遼寧大學教授、馬可·穆勒電影藝術研究院院長庚鐘銀,北京師范大學教授田卉群,北京師范大學教授王宜文,北京師范大學國際處處長吳玉軍,北京師范大學人事處處長王洛忠等嘉賓出席開幕式。

    北京師范大學副校長周作宇致辭

    北京師范大學副校長周作宇在開幕式上致辭。他指出,文藝塑造并傳播著國家形象,展現國家的整體風貌。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要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深化文明交流互鑒,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他向與會專家學者表達了熱烈歡迎,希望中外朋友們借助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研究院搭建的云端平臺共話文藝與國家形象的構建傳播話題,共享人文交流對話之盛典。

    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向云駒主持

    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向云駒主持論壇開幕式、閉幕式和主論壇討論。主論壇上,與會專家們圍繞提升文藝與國家形象的建構傳播這一主題,從自己的研究經歷、實踐經驗出發闡述觀點。北京師范大學資深教授黃會林認為,召開本次學術會議,就是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二十大精神上來,打造和我國綜合國力與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牢固中國文化的主體意識,把握好國際輿論引導的話語主動權,充分調動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做文化兩創的先行者,文明互鑒的踐行者。國際儒學聯合會副主席、中國政府友誼獎獲得者安樂哲(Roger AMES)闡述了儒學世界觀中的整體性問題,進而闡述了“禮”在社會秩序、倫理中的整體性作用。全國政協常委委員、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結合自身雕塑創作在國際傳播中的實踐,總結了“臉、心、魂”的概念,認為中國文化走向世界,要通過藝術的具體形式和文化載體進行傳播,探索出一條向世界傳播中國文化的有效途徑。德國波恩大學教授、中國汕頭大學特聘教授顧彬(Wolfgang KUBIN)批駁了“中國威脅論”,認為這是西方中心主義視野下的雙重道德,進而提出創造中西方“對話”的機會是破題的關鍵。法國國立東方語言文化學院教授、法國國民教育部原漢語總督學白樂桑(Jo?l BELLASSEN)引用語言學家雅各布森的語言六要素理論,闡釋了漢字的詩性功能。中國國家話劇院院長、國家一級導演田沁鑫提出,應用藝術的形式傳播中國價值觀,將中國變革、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進行藝術化表達,為當代中國價值觀走向世界作出新的貢獻。外文出版社英籍高級改稿專家、中國政府友誼獎獲得者大衛·弗格森(David FERGUSON)認為,中國政府的政策理念要更好地為世界所接納,需提高講述的能力,尤其要發揮中國電影的獨特優勢。北京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教授張洪忠從北師大新聞傳播學院組織6個團隊全程跟蹤俄烏沖突在互聯網的博弈情況得出結論,闡述了人工智能技術的國際傳播新特征。美國資深媒體人、紀錄片導演方家麟(Jocelyn FORD)從指導“看中國”項目的實踐入手,探討了青年跨文化紀錄片共創能否促進理解的話題。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院長隋巖認為,要將自然化機制和普遍化機制結合,更好地把握傳播規律。埃及記者、中國外文局專家侯薩穆?法魯克(Hosam FAROUK)認為,中國網絡媒體提供的中國信息應堅持定位和產品在受眾心中占據空間,通過正確了解中國政治經濟和社會狀況塑造外部輿論,糾正一些西方媒體造成的負面形象。

    北京師范大學資深教授、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研究院院長黃會林發言

    下午,大會的四個平行論壇分別圍繞不同主題,于線上同步召開。平行論壇一以“中華文化的天下情懷”為主題展開討論,從中華優秀思想文化的影像表達與國家傳播策略等宏觀角度著眼,結合“看中國·外國青年影像計劃”等傳播實踐,探討了在微觀層面,中華文化的強大感染力應如何被發揚和傳播。平行論壇二以“中國電影的國際傳播”為主題展開研討,探索了中國文化在web3.0時代應如何通過影像手段完成跨文化傳播,在創新和實踐中構建中國電影學派,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理論話語體系。平行論壇三結合“中國文藝與國家形象的建構”主題,從早期中外動畫電影交流史、國家慶典的藝術表達、現實題材電視劇出海等具體藝術實踐出發,討論中國文藝對于國家形象建構的現實意義。平行論壇四以“當代中國文化的生成經驗”為主題,探討了中國當代電影國際傳播的困境與應對策略、藝術與科學融合背景下中國工業設計國際影響力提升等具有現實意義的熱點話題,體現了學界對現實問題的關注和思考。

    平行論壇一發言

    平行論壇二發言

    平行論壇三發言

    平行論壇四發言

    各平行論壇分別由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曹霞,遼寧大學教授庚鐘銀,北京師范大學教授田卉群,北京師范大學教授王宜文總結匯報。會議在各平行論壇總結匯報后宣告落幕。主持人向云駒在總結中指出,身處變動的國際環境中,中國國家形象的塑造和傳播是一個迫切而重要的話題、命題、課題,需要我們深入研究,拿出方案。圍繞本次會議主題,中外專家學者們提供了很多新鮮見解,涉及到傳播的內容、平臺、機制等,貢獻了許多精彩思考,探討了許多規律方法,收獲了豐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