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雍文昴:在文化自信自強中推進新時代文藝評論實踐
    來源:文藝報 |   2022年11月25日08:38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文化的興盛與發展,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重要標志之一。習近平總書記代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所作的二十大報告,向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發出了“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的號召,這一號召,為文藝工作的未來發展注入了新動力,也為文藝工作的前行路徑指明了新方向。“文化自信自強”,既是延續幾千年歷史、生生不息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華美學精神所帶來的底氣底蘊,同時也是奮進新征程、欣欣向榮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砥礪實踐。自強基于自信,自信更來源于自強。

    關于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二十大報告中提出了多項重要方針與舉措,指出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推出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培育造就大批德藝雙馨的文學藝術家和規模宏大的文化文藝人才隊伍。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完善文化經濟政策。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實施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帶動戰略。加大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力度,加強城鄉建設中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建好用好國家文化公園。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文化文藝事業的發展與繁榮,文化文藝人才隊伍的造就與建設,將帶動文藝理論與文藝創作的勃發。在這一過程中,如何建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理論,如何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如何保障更多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得以涌現,都是我們在文藝實踐工作中需要思考、解決的重要課題。

    作為文藝理論與文藝創作之間的橋梁與紐帶,文藝評論在發展繁榮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的新征程中肩負著重要使命。在黨的二十大報告的指引下,新時代的文藝評論更應不負時代,鑄就輝煌,承續傳統,面向未來,在文化自信自強中開展評論實踐,一方面為文藝創作把好方向盤,弘揚正氣,去偽存真,另一方面,也為文藝理論的建構提供更多前沿觀察,立足實際,言之有物。

    文藝評論與當代文藝創作緊密結合。堅持正確的方向導向,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的文藝評論,將有助于發現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近年來,如大型情景史詩《偉大征程》,電視劇《覺醒年代》《山海情》,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等優秀文藝作品,既為觀眾帶來了審美感官上的美好體驗,同時也為觀眾呈現出一幅波瀾壯闊的時代畫卷。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革命年代為尋求真理上下求索,甚至不惜犧牲生命的革命先賢,新時代為共赴美好生活,團結一心、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是他們共同成就了文藝作品中一個個光輝的人物形象,推進了文化自信自強。發現這樣的優秀作品,探討其中的創作規律,解讀其中的精神力量,正是文藝評論工作的一項重要實踐。

    文藝評論是文藝理論建構的重要參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華美學精神的深厚積淀,為文藝理論的建構打下了堅實基礎,然而理論并不能也不應與現實脫節,優秀的傳統文化與美學精神,更應在現實生活中接續傳承。文藝評論如能及時發現文藝發展過程中的現象與趨勢,將有助于理論與現實的連接,使得文藝理論的建構更加貼近于現實。近期如河南衛視的《唐宮夜宴》《中秋奇妙游》,以及舞劇《只此青綠》等一系列作品,都在立足傳統的同時有力結合了現代科技,因此得到了社會的普遍關注。當下文藝發展面臨著新變,既要承續傳統,也要面向未來,融媒介等技術變革,正在悄然影響著文藝創作的形態與理念,在文藝評論中應及時關注這些現象,開展專業權威的文藝評論,健全文藝評論標準,把思想性、藝術性、社會反映、市場認可統一起來,把社會效益、社會價值放在首位,為建構具有中國特色的文藝理論與評論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提供新的有價值的參考與思路。

    全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需要弘揚勞動精神、奮斗精神、奉獻精神、創造精神、勤儉節約精神,培育時代新風新貌。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則需要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文藝作品在這些方面皆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發現優秀作品,關注文藝現象,解讀創作趨勢,則是文藝評論工作的特殊使命。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曾指出:“這是一個需要理論而且一定能夠產生理論的時代,這是一個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夠產生思想的時代。”實踐是理論之源,在文化自信自強中推進的新時代文藝評論實踐,也將為新時代的文藝理論與文藝思想提供不竭源泉。

    “推動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二十大報告所提出的偉大號召,正引領著文藝工作者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為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不斷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作出更大的貢獻。

    (作者系中國藝術研究院副研究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