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寧海強:努力拍出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
    來源:文藝報 | 寧海強  2022年11月21日10:48

    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我對10年來我國“文化事業日益繁榮”的體會尤深,對10年來中國電影人堅定文化自信、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努力深有體悟。從10年來的自身創作歷程看,我深感中國電影的創新創造確實跟新時代不斷進取、發展的整體態勢緊密相連,而這也是10年來中國電影能接連不斷產生精品力作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10年來,中國銀幕上誕生了許多弘揚主旋律的成功之作。在我執導的作品中,包括今年國慶檔剛上映的講述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鋼鐵事業發展的工業題材影片《鋼鐵意志》,還有10年來我拍攝的一系列軍事題材影片,如表現抗日戰爭的《百團大戰》(2015年),表現紅軍長征的《勇士》(2016年),表現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從解放戰爭走向全面勝利、建立新中國的影片《決勝時刻》(2019年)以及表現新時期強軍戰略的《目標戰》(2013)等,這些影片都表現了我作為一名中國電影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持黨的領導,緊跟時代步伐,努力傳承紅色基因的創作理念。

    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作為文藝工作者我對報告中提出的五種精神感觸最深。報告指出,在全社會弘揚勞動精神、奮斗精神、奉獻精神、創造精神、勤儉節約精神,培育時代新風新貌。回顧建黨百年之際我拍攝的影片《鋼鐵意志》,可以說這部作品無論從故事、情節還是人物塑造等方面,都緊緊扣住并滲透著這五種精神。如勞動精神,新中國成立之初,鋼鐵工人們勇擔國家使命,為社會主義建設和抗美援朝戰場輸送鋼鐵力量,體現了中華民族勤勞淳樸、執著堅韌的勞動精神。又如奮斗精神,奮斗也是創造,鋼鐵工人們努力拼搏,用強有力的鋼鐵事業助力國家工業的騰飛,這其中又很好地體現了奉獻精神。影片中,包括真名真姓的英模人物孟泰、王崇倫,以及“彩蛋”中出現的1958年從湖南來到遼寧鞍鋼的雷鋒等一批年輕人,他們在那個艱苦的年代里不講條件、無私奉獻,他們的精神滲透在了點點滴滴默默無聞的工作中。還有創造精神,新中國第一爐鐵水煉出后,我們還要不斷加大產量,提升鋼的強度硬度,以王崇倫為代表的技術革新能手為此作出了很大貢獻。于是,他們用鋼做成了炮彈,送到了抗美援朝的戰場,他們鑄造了新中國第一枚金屬國徽,掛上了天安門城樓。片中,演員劉燁飾演的工人趙鐵池有一句臺詞,“只要我還活著,我就會讓鞍鋼的爐火永遠燃燒著”,這也是那一代所有鋼鐵工人共同的心聲。今天,我們的國家已實現了民族富強、人民生活幸福的偉大目標,回望歷史,我們還應牢記老一輩傳承下來的勤儉節約精神。中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今天我們將這一精神繼續傳承下去,未來對國家的建設和發展仍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拍攝這部電影,我也著實感到為中國人出了一口“氣”。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到,“堅持發揚斗爭精神,增強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志氣、骨氣、底氣,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壓,知難而進、迎難而上,統籌發展和安全,全力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困難和挑戰,依靠頑強斗爭來打開事業發展的新天地”。在那個特殊的年代,各方面的“鬼神”來打壓我們,但是新中國的鋼鐵工人卻能知難而上,在最短的時間里讓第一爐鐵水噴涌而出,這口氣就出得特別有志氣、有骨氣、有底氣。而說到拍攝這部影片的動機,最初就來自于電影《長津湖》。當時我參與拍攝了片中新中國第一位特級戰斗英雄楊根思用生命守護陣地的那場戲,對“美軍‘鋼多氣少’,我們是‘氣多鋼少’”這句話體會尤深。當年在朝鮮戰場上,中國人民志愿軍是用血肉之軀在與敵人的精良裝備對抗,如果我們能“氣多鋼也多”該多好!所以后來接拍這部影片,我就想從普通人的視角出發拍好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塑造那個年代里同樣為祖國默默犧牲奉獻的新中國的鋼鐵英雄。他們用雄渾的體魄和血肉之軀鑄就了另一座英雄的紀念碑。怎么把這些感人的事跡記錄下來、塑造好英雄的形象,就成為我進入創作的一個切口。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們電影工作者既要能拍好重大題材,也要能塑造好我們普通的勞動者、建設者,表現好新時代新征程上那些讓人動情動容的故事與情感,用電影藝術為人民凝聚成像,用藝術創作本身的魅力表現中華民族淳樸堅韌、執著堅守的民族精神。

    這些年來,作為導演我還感到,無論是選擇戰爭年代的軍事題材,還是選擇和平建設時期的工業題材,這些弘揚主旋律的作品其內在的精神支撐都是一樣的,都是國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都要表現偉大的建黨精神,表現我們愿意為之奮斗、為之堅守的理想信仰。對我來說,是人民軍隊培養了我,是中國電影造就了我,所以我的一生就是要堅守這樣的初心使命,不斷努力創作,用作品來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不管是展現新時代中國軍隊承擔維護世界和平使命的《中國藍盔》,還是講述南水北調“天河工程”的《天河》,又或是表現載人航天計劃的《神舟》,我用電影記錄的都是一個時代和一個時代的中國精神,我想不斷地用這樣的作品感召“90后”“00后”乃至更年輕的觀眾們,借助電影強大的影響力,不斷弘揚主旋律,在加強自身對電影藝術創作規律的掌握和對導演藝術風格的個性化探索的同時,用更先進的技術、更高的制作水平不斷提升作品的藝術魅力,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近年來,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中國電影市場也面臨著各種各樣的挑戰,但中國電影人依然攜手創作出了一系列集合了眾多電影界創作力量的優秀作品。從攝影、美術到音樂,從服裝、化妝到道具,無數人為了一個個共同的目標聯結在一起,大家合作努力、互補提升,強強聯手把各門類的藝術創新綜合到重大題材的作品創作中來,抵達了藝術創作的新高度。從中我也無數次地感到,中國人的身上永遠有著一股干勁、一種樂觀向上的精神,并且無論何時,都有黨和國家在引領著我們克服困難險阻取得新的勝利,而這也是今天我們文藝工作者能不斷創作、勇攀高峰的內在精神動力。面對疫情,我們還需靜下心來做好以前未及做好的工作。要深入了解與思考作品的思想內涵,認真打磨劇本基礎,精心面對創作,多出精品。對我而言,有三點創作原則還要繼續堅持:一、講好故事;二、塑造好人物;三、深挖題材。在此基礎上,還要充分地激發內在創造力,不斷追求藝術創新,用新的視角去創作能讓今天的觀眾接受并喜愛的作品,記錄與反映不同時代的中國與中國人的生活、精神信仰與心中情感,展現中國電影的當代品質。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推出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對此我們這一代人的體會是很深的。我們的父輩一生經歷了戰爭年代,也經歷了和平發展的新時期,我們是在父輩傳承的精神引領下成長起來的,所以我們的電影也好,其它各門類的藝術創作也好,都要去表現這樣一種文化與文明的薪火相傳。就像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的,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以此來勉勵自己不斷進取,不斷提升對生活、對歷史和對當代現實的認知,不斷去感知新時代新征程上的新生活,努力創作更多可以留得下、傳得開,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作品,以此傳承紅色基因、講好中國故事,在全社會培育濃厚的家國情懷,激發一代代青年人接力前行,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寧海強系原八一電影制片廠國家一級導演,本文系由本報記者路斐斐根據采訪口述內容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