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編后記
    來源:《中國當代文學研究》 |   2022年10月28日14:10

    本期“文學現象研究”欄目中,南帆聚焦當下的“元宇宙”熱點,尖銳地揭示了元宇宙與現實的深刻矛盾,指出了元宇宙設計的一些邏輯漏洞。何明星、后宗瑤的文章,基于海外館藏、媒體書評(或同行評價)、讀者反饋三個維度,全方位梳理了2019—2020年中國當代文學的海外傳播圖式,并依據各類數據作出論斷,中國當代文學已經進入世界舞臺中央,中國當代文學的傳播媒體、文學批評需要跟上這種國際地位的變化。

    本期“文學史研究”欄目中,張檸批判了英國評論家詹姆斯?伍德對巴別爾的批評,澄清了巴別爾短篇小說真正的藝術價值。袁洪權對康濯《我對蕭也牧創作思想的看法》的版本修改進行了具體分析,挖掘出文學史的細部價值。葉煒與趙涵、邵部分別探析了魯迅文學院辦學初期的教育實踐,與《人民文學》在新時期之初的辦會軌跡,探討了其不同的價值意義。孫立武則以翔實的史料試圖論證“典型論”討論如何建構了新時期初期現實主義的“表征”范式。

    本期特別策劃了“閻綱研究專輯”。閻綱是著名編輯家、評論家,對于文學編輯、文學評論和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都作出了特殊而卓越的貢獻。張炯、周明、宋遂良、白燁的文章,從不同角度描述、總結了閻綱的文學之路與文學貢獻。

    在“《民謠》研究專輯”中,梁貝、蔣應紅、顧萌萌分別從敘述學、“新小說革命”、“元小說”等不同維度闡釋出王堯長篇小說《民謠》的殊異新質。

    “張欣研究專輯”中,唐詩人、王文捷、李海燕從“廣州的市民文化精神”“戀物化時尚敘事”“香港想象”等角度切入張欣小說,精準定位了其在當下文學場域中的獨特坐標和價值。

    “最新文本”欄目中,徐勇立足文本,論證了艾偉新作《鏡中》是“精神分析與辯證法的杰作”。劉艷將俞勝的長篇《藍鳥》與路遙的《人生》進行了比較研究。朱曦對報告文學《獨龍春風》的解讀全面周到。

    “作家作品研究”欄目中,孟繁華從文學史與文學場的交錯中,闡釋了韓少功新世紀散文隨筆創作的“逆行者”氣質。翟文鋮在“大道統”與“小道統”互參里,研析了汪曾祺創作的文化豐富性與創造力的當代價值。李靜獨辟蹊徑將1975—1982年的工業題材小說文史互證,論析了蔣子龍工業題材小說中社會主義文化與科學話語的復雜張力。此外,周海波、肖文竹、唐小林、李犁、鐘世華、李昌俊的文章也都觀點新銳,視角獨具。